《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规划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按照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取得一定成效。1.大数据建设保持稳步推进。以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总平台,建设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平台、物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综
2、合服务平台五项平台。组建农业农村各行业信息化专家队伍,保障支持各地信息化建设应用需求,提高信息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业务平台,对外实现了与省政务信息中心互联互通,对内覆盖省厅各业务系统,向下覆盖市、县、乡、村各级系统,为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坚实。信息化装备不断加强,畜禽水产工厂化养殖、农产品加工贮运、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地区实现4G、5G移动网络覆盖,农民手机拥有率超过9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0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IO0%覆盖,宽
3、带接入能力达200M/秒,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5%,建成5G基站16万个。3 .政务信息化全面加强。省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三资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屠宰监控、病虫测报、农情调度等业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应用全覆盖,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所有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为政务综合管理、日常监管、应急处置和决策指挥提供支撑,行政管理效率大幅提高。政务管理系统运维持续可靠、安全稳定。4 .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开设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旗舰店,组织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个体开设线上店
4、铺,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设直播账户。2020年,网商规模达20万家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30%漆村网络零售额220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5 .信息服务成效显著。扎实推动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工程,与电信合作共同打造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接入县级核心益农信息社50个,以核心社带动标准社、专业社协同开展服务,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等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二)发展机遇与挑战1.发展机遇。十三五以来,大力推进数字建设,加快5G
5、、IPv6网络建设进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信息化、数字化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了条件。数字化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与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发产业形态深度变革。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将为特色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2面临挑战。基础设施亟待提升。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网络数据平台设备设施老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共享等的手段
6、和方式落后,应用系统仍处于纵横交错、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状态。应用服务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服务平台载体不多、数字化水平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网点偏少、分布不均,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成本较高;益农信息社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农业农村数字技术产品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学研技术力量支撑较薄弱,科技创新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等创新应用落地载体较少,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套技术和应用模式有限。体系队伍还不健全。农业农村信息化机构设置不足,一些县(区)还没有专
7、门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机构。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服务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能力不够。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智能生产的能力不强。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目标,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资源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为主线,以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为底座,提升管理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培养一批数字化人才,兜住网络安全和数据
8、安全底线,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围绕特色产业总布局,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分步推进,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工作整体发展。数据驱动,普惠共享。围绕数据整合与共享,采集集约化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建设,实现农业农村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引领,集成应用。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需求,聚焦数字农业农村卡脖子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力口强应用集成和试
9、点示范,把现代信息技术贯穿应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多方参与,合力共建。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发挥互联网企业和涉农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合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数字化监管平台和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三农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全面共享,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期,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应用,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新建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5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亿元,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0、,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超过50%,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三、主要任务()夯实数字支撑底座1 .建立健全数据标准规范和基础数据资源目录。制定大数据平台数据库标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大数据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大数据库数据资源编码规范、大数据库数据资源目录标准体系。构建农业农村基础信息、农业生产、农业环境、农业灾害、农业社会经济、农业管理、农业服务基础数据资源目录,通过对各类涉农数据资源梳理,分析不同层次、类别数据间的关系,对基础信息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支撑农业农村数据共建、共享、共用。2 .建设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整
11、合农业农村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相关部门涉农数据,联通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空间基础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自然资源数据库、农业资源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数据库为主体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实现农业资源一张图管理。3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为核心构架的大数据平台,具备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计算、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更新、数据交换、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查询展示及权限管理等功能。通过通用的数据访问接口,将数据封装成服务,以服务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发布。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对分布在大数据平台核心组件中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有效调度与管理,并实现数据与农业农村部大
12、数据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字中枢平台的共享交换。建设数据服务平台,对数据资源提供高性能的分布式计算,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将相关数据汇聚抽取到分析区,创建分析模型,并经数据交换,在应用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与展示。4 .搭建数据共享交换网络通道。应用5G通讯网络建设和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成果,配合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逐步推进互联互通的农业农村专网建设,为数据安全、稳定、快速传输创造条件。支持各州市县区建设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点。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开放大数据中心数据接口,汇聚数字农业示范基朔口第三方农业物联网平台数据。建设数据直采直报系统,开发数据采集程序,丰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来源
13、。(二)推进全链数字化改造。1.农业生产智能化示范应用。围绕数字农场、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数字农业技术与相关装备在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构建数字农业应用典型模式模型,推进农业机械、质量安全管控和农产品加工等数字化发展,探索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加快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建立病虫害防治预测,专家远程问诊,农机、农资、设施和设备供需对接,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到2025年,新建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基地50个。2.农产品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围绕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开发数据采集终端,接
14、入国内省内现有大型电子批发市场交易平台数据,采集重要农产品交易价格信息,形成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分析报告,提高对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和对生产种植的引导指导能力。提升农产品网上交易能力,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益农信息社的服务职能,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加大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培育,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实现以销定产目标。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亿元,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三)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1 .提升农业农村政务管理水平。按照建设大平台、推动大整合、开
15、展大应用目标,建设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支撑政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汇聚,加快厅系统横向一体、省市县纵向联通、线上业务集群互联互通的发展进程。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双重监测和追溯。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跨单位的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和机制创新,推动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服务协同。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基座、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为核心枢纽、各行业应用体系为业务支撑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整合建设格局。2 .打造全方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托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应用,整合汇聚各行业政务、服务、商务资源向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益农
16、信息社延伸,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鼓励专家和农技人员利用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提供实时在线指导服务,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引导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行情、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业保险等领域的服务信息。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站点和信息服务全覆盖。(四)农业农村大数据提升工程1 .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依托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资源,围绕增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和农业农村政务业务系统的计算存储能力,构建覆盖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内容主要为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大数据
17、管理平台、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平台、省级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门户、大数据应用展示与指挥中心。按照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应用格局,整合对接涉农平台系统,完善省、市、县、镇、村五级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和保护机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共享交汇、运算分析,形成纵向上接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下联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平台,形成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一云统揽新体系。2 .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强化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和现有资源汇聚,整合优化N个农业农村部门各类行业应用系统,通过微服务架构改造和云化部署,建立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农村经济、农业基础、农业生产、农村
18、发展、农业投入、农产品市场六大基础数据库,种植业、果业、畜牧业、渔业渔政、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农田建设、质量安全、农经管理、科技科教、乡村治理、市场信息行业库建设。聚焦涉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开展信息资源目录、采集调度、数据共享、数据接口、应用集成、组件开发与使用等系列标准制定,编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3 .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围绕产业链,面向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和茶叶、苹果、桃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贸易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市场和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体系,开发提供市场行情、供需平衡等大数据服务
19、产品,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市场衔接。(五)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工程1 .大田种植数字化。针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积极应用精确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精准农业。推进环境实时监测、精确施肥、智能灌溉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拓宽信息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渠道,开展作物空间分布、土壤墙情监测、作物苗情长势、重大农业灾害、产量预估等农情数据监测预苞攵三O2 .设施园艺数字化。围绕蔬菜种植和特色果品的栽培管理,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设施园艺上的技术集成应用。建设设施园艺作物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肥一体化的精准管理、环境的自动调控、病虫害的智能监测和预警,
20、加强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品种、环境、水肥药等数据采集,提升设施园艺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3 .畜牧业数字化。在规模畜禽养殖场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普及推广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视频监控等设施,提高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强化对养殖、屠宰、运输、兽药、饲料、无害化处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应用信息采集监测,构建养殖、运输到屠宰等全链条大数据库,推动精准化生产、高效化管理、便捷化服务,全面打造智慧畜牧产业链生态圈。4 .渔业渔政数字化。加强水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应用,推进水体环境监测、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智能控制、养殖网箱自动控制等智能装备
21、的普及。着力提升渔业渔政数字化水平,建设智慧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水生生物养护、水域环境监测、渔业生产、渔业统计、渔政指挥等环节的监管数字化体系。5 .农业机械数字化。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自动驾驶、农机传感器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农机化智能管理服务,形成覆盖农机鉴定、农机监理、农机补贴、农机队伍、农机推广、农机服务等全过程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农机化业务一体化应用,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农田建设数字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农田建设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应用,推进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农田项目监测监管、农田建设规划分析、农田建设监督评价等管理
22、智能化,实现农田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以农田上图入库数据为基础,形成农田一张图,全面掌握我省农田建设底数、农田建设动态及耕地质量状况,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顺利落地。6 .农产品加工数字化。围绕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及果蔬加工研发推广智能装备,提升农产品保鲜、烘干、清洗、检测、分级、包装与加工技术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技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六)农业农村管理数字化工程1.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融合一中心五平台核心功能与技术,
23、打通25个省级信息系统数据与应用,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建设1个数据仓、1张地理信息图、1个工具箱,1套农码,通过五大领域综合应用,实现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服务协同。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同步协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完善网络安全设备、防护系统与防护策略,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实现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服务协同。2 .农业码上推广应用。建立统一的分类编码体系,通过对接政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共享,对农业资源、农村主体、产业产品统一赋码,向社会公众提供码上查询、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码上营销、码上监督、
24、码上服务等系列全周期一码式定制化服务。创建农业农村领域一户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一业一码等监管验码、监测验码、查询验码等综合管理服务模式。3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优化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管理平台,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线索发现处置机制与管理体系,构建省、市、县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强化对问题线索处置的跟踪监督,探索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卫生改厕、美丽乡村等动态信息接入平台进行管理,推动数据互通共享,及时掌握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动态,对美丽乡村进行数字化宣传展示,为乡村旅游提供综合信息服务。4 .农业投入品监管数字化。加快农资销售实体店、经销合作社的数字化终端建设,建立农业投入品
25、监管平台。统筹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备案和销售台账等监测手段,动态采集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田间施用等数据,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投入品交易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制定农资投入品监管溯源与数据采集机制,普遍推行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强化农资经营主体备案和经营台账管理,盘活测土配肥、化肥农药、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绿色发展等系列管理服务精准落地,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制定农产品分类、分级等关键标准,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基于产品认证、产地准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于
26、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区块链、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应用,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农产品追溯纵向横向连接。强化蔬菜、水果、奶类、畜禽、禽蛋等产品可追溯,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追溯制度机制。(七)农业农村经营数字化工程1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高益农信息社挖掘优质特色农产品能力,依托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技术、数据和金融资源,整合县域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认证等环节升级。对新农民新主体开展网络营销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
27、、管理生产、营销农产品等能力。加强农产品品牌整体规划,做好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2 .农产品市场供应链数字化。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设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利用益农信息社等村级站点统筹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立全产业链农产品出村进城单品大数据库,加强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基础数据采集监测,实现产、供、销、管各环节数据集成化与可视化。健全农产品监测预警以及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的能力。(八)农业农村数字化服务工程1 .农业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
28、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全面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县级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向市县的推广应用和延伸服务。统筹政务服务资源和便民服务资源,完善并提升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水平,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同步推进。2 .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建立低门槛、智能化的数字农民学习平台,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开展农业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新型数字农民质量。利用农业专家资源,形成平台+专家+服务的业务模式,提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线上培育的普及性。建立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培训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对家庭
29、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农民等进行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培训,培养一批农产品网络销售实用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服务三农的手机应用智能终端,实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研究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安排,跟踪和督促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并推动市县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形成覆盖市县的规划实施和工作推进机制。各级部门要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抓手,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加快工作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管理体系。(二)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出台农业
30、数字产业准入、数据开放、农业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平台建设以及重点应用示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政府信息服务采购配套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强化数据采集。加强行业统计、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共享,提升物联网、遥感、地理信息等自动化数据采集能力,强化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拓展互联网数据来源渠道,采取购买服务、商议交换等方式获取企业和社会数据。研究出台数据共享开放政策和管理规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协同管理和融合。(五)强化人才建设。进一步配置完善省市县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职能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打造一支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作队伍,健全完善覆盖省市县乡的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与服务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协作,建设一支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培育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队人才。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