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为我省进一步保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势头,实现全域协同联动、缩小地区差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基本遵循。城市能级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态势的重要衡量标准。确定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可通过城市经济功能、城市创新功能、城市开放功能、城市支撑体系等指标综合研判。近年来,广东、湖北、江西、河南等省在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方面形成了一些经验性的特征,包括:科学定位,结合全省发展战略及区域中心城市地方实际明确战略定位,如湛江市
2、定位为“一核一带一区”战略中沿海经济带的“引领者”,宜昌市定位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在此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强调发展责任、明确发展目标。适度放权,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适当扩大区域中心城市管理权限。如湖北省将省直相关部门审批的土地、环评、规划等审批事项,下放或委托给襄阳市等,从而提高效率,激发地方发展活力。同时赋予区域中心城市优先权,如江西省就明确在财政、金融、交通、人事制度、薪酬激励等方面给予赣州市先行先试的权限。发挥优势,各区域中心城市放大自身优势,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唱好优势优先重头戏,如芜湖、宁波、大连、青岛、九江、湛江等的水运优势奠定了
3、其历史发展基础;包头的稀土、大同的煤炭、唐山的铁矿、宜昌的水能和磷矿等自然资源也具有全国意义。着力提升我省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是推进“五区共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加快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落实“一区一策”推动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能够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更大范围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能推动中心城市周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着力形成全域协同联动新格局,进一步实现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追赶。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展现“四川作为”,体现“四川担当”。但是,将四川发展参与到国内甚至国际
4、的城市发展竞争中去,就还需具有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宜居性以及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等。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促进其与中心城市和城镇形成有效互补和错位协调,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有助于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实现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促进四川地区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要多措并举出实效既要强调从经济、创新、开放、支撑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也要突出补齐短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两个重点,特别要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要做大城区经济总量强化辐射带动能力经济能级是城市能级的核心,决定着城市的其他能
5、级,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能级,要将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抓手,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充分唱好优势优先重头戏。落实“一区一策”,优化完善特色发展战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形成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区,带动区域内市县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赋能。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在区域内是人才资源的汇聚区,是区域内的创新高地。要将区域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能级,建立区域内创新平台,引导区域内产学研合作,以创新促进产业链升级。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发挥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在推进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
6、快突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将具有引领性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明确组团城市产业分工形成互补优势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不断深入以川南、川东北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明确组团城市的产业分工。要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梯次配套的区域网络布局,使之成为中心城市的有效延伸,在区域内形成资源集聚,充分发挥资源供应作用,承担市场开拓责任,提高城市的开放能级。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聚集力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在肩,需进一步打通交通枢纽、提升承载能力、完善综合功能。区域中心城市要解决辐射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自身地域特点,重点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形成立体化的交通格局,使其成为连接中心城市、辐射辖区市县的枢纽,最终实现要素合理流动,为创建统一的大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