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着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吸引一批全球领军人才、紧缺重点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品牌”“上海价格”“上海标准”,汇聚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阵、本土跨国公司方阵和新生代头部企业方阵,打通一批双向进出通道、要素交换通道和制度对接通道,培育一批亿级用户流量平台、万亿级交易平台和世界级节展平台,促进上海在世界城市榜单排名中稳中有升,促进上海企业在国内外知名市场主体榜单上的数量和位次持续提升,着力增强“五型经济”对上海发展的新动能和贡献度。一、着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建设高校技术转移专职机构。推动设立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一
2、批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探索实施国资创投机构全面市场化改革,培育若干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创投机构品牌。深化各类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转制,在机构设施、经费使用、薪酬待遇、考核激励等方面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充分自主权,推动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二、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科学设施开放共享行动计划。创新大科学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完善大科学设施“建、管、用”全周期管理模式,优化大科学设施使用方向和机时分配制度,研究出台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的鼓励政策,更好发挥大科学设施“攻关利器”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做大做深科技型中小企业蓄水池,加大
3、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权下放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倍增。实施著名服务品牌培育行动计划。擦亮“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城市名片,打造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地和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创新地。开展“首展首秀”计划,加强“演艺大世界”等载体建设,加快形成驻演、独演等品牌,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实施总部增能行动计划。提升总部企业全球投资、资金统筹、贸易综合、科技创新等功能,探索制定实施针对性的服务便利化政策,着力提升各类总部功能承载力和经济贡献度。实施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业态创新,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拓展离岸贸易
4、“白名单”企业范围,争取更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贸易税收政策。加快打造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国际分拨及配送中心,进一步优化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线径予放行”制度。实施数字上海“场景申城”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上海超大城市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动态遴选发布应用场景需求榜单,推广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应用场景“市民体验评价”,以场景生成助力产业育成。实施百千万“五型经济”主体培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五型经济,典型企业识别监测体系,遴选“100+”龙头企业树立标杆、“1000+”成长企业匠心扶持、“10000+”潜力企业孵化培育,吸引海内外“五型经济”头部企业加速在沪集聚,力争
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领先,着力形成头雁示范、梯度带动、集群集聚的雁阵发展模式和完备生态系统。实施“五型经济”特色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结合“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城市空间布局,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鼓励各区打造“五型经济”特色集聚区,量身定制人才、土地、融资等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推出一批“五型经济”特色场景,精心打造一批“五型经济”实践案例。三、拓展开放型经济链接广度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全面实施上海行动方案,争取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滚动出台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
6、动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建立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做好浦东新区法规制定工作,率先突破“五型经济”发展制度障碍。加快建设更具辐射力的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高水平融合的统一大市场,促进重点领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区域标准协同,探索构建跨区域互利共赢的产业联动及利益共享机制。着力打造内贸外贸相互链接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支持企业打造外贸转内销自主品牌和“国潮新品”。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建设一批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直销平台,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着力培育融入国际大循环的贸易功能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完善数字贸易跨境结算服
7、务功能,提升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能级。加快发展转口贸易,推动增设“转口贸易”海关监管方式,探索转口贸易产品负面清单模式。加快发展保税存储展示、检测维修、物流分拨等新型贸易,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货物贸易“优进优出”,进一步夯实国内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地位。着力推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发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推动临港新片区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着力丰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快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三个一批”亮点举措,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五型经
8、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取国家支持在沪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在投资准入、贸易便利、知识产权等方面主动争取实施高标准条款。四、提升服务型经济能级水平着力促进服务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力实施新一轮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把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与打响“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紧密结合起来,策划一批名片式重大活动,实施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地标性重大载体,深化推进“上海品牌”认证与推广。着力促进服务功能进一步升级。增强金融服务全球定价能力,完善和推广面向全球集中清算行业的“上海清算标准”,加快推动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
9、和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造世界级绿色金融中心。增强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推动开展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着力促进服务业开放进一步扩大。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探索适应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沙盒”监管方式、扶持政策规则等。做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地实施准备工作,有序推动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开放模式创新。着力促进服务业态进一步融合。围绕促进技术与产业紧密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联动耦合,大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产业电商、检验检测、工业洁净、智能运维等重点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更加专业化、高端化;打造一批未来医院、数字景区、数字李生学校、智能养老院、数字商圈、智慧场馆等数字生活示范场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更加数字化、品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