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5656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哈尔滨某某区开展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为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道里区探索以组织引领、民情“接力”、党员“标靶”、社会参与的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一、背景与起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一)城市化快速推进对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须采

2、取管用有效的办法,建强每一个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对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新挑战。随着经济发展,群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逐步融合直至一体的趋向日益明显,社区群众的需求也体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面对新挑战,社区党组织应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和社区工作思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基层各类资源和服务要素,激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积极性。(三)贯彻落实新战略对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新任务。道里区以深入实施“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为牵动,制定了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已故优秀党员

3、王殿海所总结出的“十个一”经验基层上,大力推广以一岗一责、一人一簿、一周一访等“九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可。二、做法与经过20某某年,道里区进一步丰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的内涵,总结提炼为以“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为主要特征的“精准服务”模式,并在全区进行推广。(一)问需于民,找到精准服务方向。为找准服务方向,确保解决的问题是群众最关注的,给出的服务是群众最需要的,把了解群众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党组织“能做什么”与居民“想要什么”的“无缝对接”。一是民情日志“记”需求。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民情日志”活动,将全区126个社区划分为1

4、500个“幸福网格”,由一名党员担任网格员,定期走访网格内居民,上门入户问需于民。做到“四必记“,即群众诉求必记、解决办法必记、办理结果必记、满意程度必记。对走访排查出的群众急事、难事详实记载、详细分类、跟踪问效,对维稳隐患提前介入,同步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二是功能支部“领”项目。根据社区党员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和业务专长,实行分类管理,将占党员总数82%的17500余名党员,纳入562个功能型党支部,使社区“精准服务”手臂直接延伸到家庭。三是上下联动“解”难题。党员一方面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街道社区党组织,使上级党组织充分了解掌握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将群众各类需求通过党务、政

5、务公开栏公示,让群众监督社区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累计为居民解决各类难题9100余件。(二)统筹资源,打造精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作用,积极整合党员力量和服务资源,逐步搭建起整体覆盖与个性服务结合,组织引领与社会参与互补的服务平台。一是党员分类管理,推行定制式服务。在社区自管党员中大力开展以“一岗一责、一人一薄、一家一卡”等为主要内容社区服务,党员通过认领服务岗位、明确服务对象,制定服务计划,“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为居民提供贴身和贴心服务。目前,有86%的社区党员建立了民情工作簿,详细记载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所做的承诺、开展的工作、完成的时间,以及

6、联系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发放民情联系卡12600余张。在在职党员中大力开展了“值班书记”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报到,担任“值班书记”,认领精准服务“微项目”,全区已有14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值班书记”。二是党群合力共建,推行组团式服务。将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共建单位纳入精准服务“蓄水池”,从各自的工作特点和组织优势出发,汇聚各方服务力量,先后将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2万余人融合到服务队伍中,不断壮大了“精准服务”队伍的后备力量,为持续开展“精准服务”增添了新鲜血液。三是融合社会组织,推行互补式服务。推进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党的工作“星火”计划,在

7、19个街道的中心社区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党员“幸福义工”实训基地,由社会组织免费培训党员义工,党员义工在社会组织中志愿服务。目前,有90余家法律诊所、文化艺术中心、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有力弥补了社区服务资源不足、服务力量不够等短板。(三)完善机制,确保精准服务效果。积极完善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努力在落实资金、优化平台和统筹资源上下功夫,确保“精准服务”质量和效果。一是项目化运作服务专项资金。区财政在每个社区设立每年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资金,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通过跟进需求、确定项目、审核备案、资金核拨、支出报销、上报公示等程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和有效使用,并把资金使用情况

8、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述职的重要内容,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评议。二是数字化管理服务群众平台。依托各街道数字化网络平台建立集群众诉求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群众帮办平台。将居民诉求及时录入网络平台,制成工单,交办到社区或街道有关责任部门。接到工单后,有关人员第一时间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协调办理,并将反映办理情况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照片上传到网络平台,将办理结果反馈给诉求人,接受群众评价。三是精细化测评群众满意程度。建立健全与精准服务相配套的精细化考评机制,设立服务措施、服务态度、投入力量、完成时限以及服务效果5大类20个子项目,采取居民群众联评

9、、社区工作者互评、社区书记总评、街道党工委监评四级考评方式,对每项为居民提供的精准服务进行百分测评,对服务效果分“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档次进行总体评价,细化了满意度测评依据,丰富了党员民主评议内容。截止目前,因群众满意度测评分数不高,共有4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被上级党组织诫勉谈话,对21名专职副书记进行了离岗培训。三、主要成效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道里区的社区党组织“精准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通过“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征求居民意见,了解群众的服务需求,掌握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将服务与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延伸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创新服务领域,

10、拓展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使社区居民享受到全方位的“零距离”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截止目前,已个诊各类患者400余人,多次成功劝导和治疗因学习和家庭问题出现离家出走、自杀未遂等问题的青少年,使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在学会关爱自己的同时积极关爱和温暖他人。(二)建立了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精准服务”的核心是找准群众“需求点”,明确服务“着力点”,变集中式走访为经常性走访,变“脉冲”式帮扶为“持续性”扶助,变党群力量“单打独斗”为各方力量联动配合“组团式”服务,形成了长效服务机制。兆麟社区与辖区1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将共建单位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员先

11、锋岗相结合,发展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3支、志愿者613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为居民提供维稳创安、健身康复、扶残助残、爱心助学等各类服务,社区共驻共建成果成为道里区展示社区工作成效的一张靓丽名片。(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实践来看,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强化政治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精准”化,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哈尔滨建委:以“支部建在项目上

12、”组织设置新模式实现党对临时支部的靠前领导和对流动党员的科学管理20某某年09月22日13:56一、背景与起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张和提速发展,人力、物力向城建聚集逐渐成为各地推动城市发展的常态,以指挥部为主体逐渐成为各地实施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指挥部模式的长期存在形成了城建领域党员干部的长期性流动和规模性流动。由于指挥部属临时行政机构,未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导致了由行政机构管理流动党员,由行政领导管理流动党员,由行政手段管理流动党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加强党对临时机构的靠前领导和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受“支部建在连上“启示,我们提出了“支部建在项目上”组织设置新模式。二

13、、做法与经过一是改形式,以变应变。为突破行政机构在管理党员上的权限障碍,及时根据机构设置上的新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在各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设置临时党支部,并根据指挥部党员干部由不同单位抽调,行政关系互不隶属,相互之间缺乏了解,难以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支部班子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指挥部的行政分工和岗位设置,本着利于工作,便于管理,促进党建与中心融合的思路,由党委指定指挥部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党支部书记,落实一岗双责;指定在系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在指挥部负责重要单项工作的内设机构正职为支部委员;为保证集体决策的科学性,每个支部按5名支委进行配置,实行重要事项

14、在支委会上集体决策,落实民主集中制;根据各个指挥部党员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以指挥部内设机构为基本单位设立了党小组,实现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党组织的全覆盖。二是改路径,以活应变。为解决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问题,我们对城建一线的教育路径进行了调整。在教育方式上,根据指挥部人员难集中、时间难集中、场地难集中的客观实际,因情而宜,采取小众多组、小块多场、化整为零、见缝插针、批次推进等方式,确保了教育内容得到落实。在内容设置上,按照党建融入中心,服务中心的原则,坚持教育贴近中心、贴近思想、贴近实际,重点开展了能够激发内在动力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佩戴党徽上岗、组织授旗

15、仪式、典型示范等激励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一线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改形态,以动应变。为拓宽一线党员干部建功立业的作业面,使他们在动态的工作方式下,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潜能、模范作用和团队力量,我们在城建重点一线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为他们破解难题搭建了平台;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岗”,为他们创先争优搭建了平台;开展了“展主力军风采,创精品工程”劳动竞赛,为他们集体攻坚搭建了平台。四是改机制,以进应变。为消除临时抽调党员干部对因脱岗时间过长,怕影响个人成长进步方面的担忧,针对中心任务和队伍建设的双重需要,调整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机制,将参与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经历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

16、重要渠道,将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工作业绩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追求的方向、发展的空间、晋升的机遇,提升了参与工程建设的愿望和动力。三、成效及启示(一)支部建在项目上,从领导体制上解决了临时机构党的领导缺位问题。一是为临时机构重大事项由谁决策流动党员由谁管理提供了思路。在城建重点工程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在临时机构设立党组织,才能打破行政领导体系实行纵向管理的局限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机构无法管党建的体制障碍,才能实现由纵向到横向,由横向到网络的管理权限拓展,才能使临时机构的管理职能由管事升级为管人,由管建设增项为管全面;二是为行政领导负责制与集体领导下的

17、民主集中制谁更科学提供了参考。通过未设置临时党支部之前采取行政例会方式进行决策与成立临时党支部之后通过支委会方式进行决策的结果对比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推动由行政领导负责制向集体领导下民主集中制的转向,才能有效规避行政领导负责制容易在决策中产生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僵化主义的弊端,使重大事项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三是为坚持速度优先还是民生优先提供了对比。我们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上过于追求速度,忽视了建设质量,导致部分改造后的房屋漏雨,群众意见比较大,反倒是好事没办好的案例证明,只有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才能更好的实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支部建在项目上,从管理路径上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失控问

18、题。一是推动了由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向。指挥部成立初期,由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客观需要,确立了一切服从任务的指导思想,忽视了日常教育管理,导致了一些同志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出现了偏差,长期不参加学习教育的“后遗症”也开始逐渐显现,甚至个别同志出现了违规违纪问题。支部成立后,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刚性要求,确保了干净干事,廉洁做人;二是推动了由行为主导向思想主导的转向。指挥部成立初期,在行政管理体系下,一线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动式运转,没有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支部成立后,相继开展了“举先锋旗帜,创一流业绩”、“与项目同行,为党旗增

19、辉”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三是推动了由注重形式向注重成效的转向。指挥部成立初期,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客观形势下,各个指挥部都以无法集中为理由,长期不开展思想教育。党支部成立后,通过对教育方式的调整,不仅为开展教育提供了人员、时间、场地上的保证,而且思想教育的成效也日益显现。三是支部建在项目上,从推进方式上解决了工作运行载体创新不足问题。一是为由常规驱动向创新驱动注入了动力O工程建设初期,在仅有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攻关的常规工作模式下,一些大型和超大型工程越来越多的被技术难题制约,有些工程一度停滞不前。支部成立后,我们在各个项目

20、上成立了以党员和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技术攻关组,注重合力创新,推出了安装热源锅炉、搭建保温暖棚、铺设供热管道等新方式,成功破解了北方冬季施工难题。攻克了松浦大桥近百个施工难点,刷新了7项全省和全国记录。二是为由平面推进向立体推进提供了载体。工程建设初期,在缺少奖惩激励的常规模式下,一线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支部成立后,连续7年在工程一线开展了“展主力军风采,创精品工程”劳动竞赛活动,通过比质量、比安全、比管理、比创新、比进度、比文明、比和谐、在项目建设成效上争先“七比一争先”,极大的调动了一线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形成了立体式推进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四是支部建在项目上,从机

21、制保障上解决了临时抽调党员的后顾之忧问题。一是为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奉献与进步的关系提供了保证。由于以制度的形式,将临时抽调人员在参与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业绩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使一线党员干部消除了临时抽调会影响个人成长进步的顾虑,确保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也使很多党员干部通过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得到了锻炼,缩短了成长进步的周期;二是为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临岗与本岗的关系提供了保证。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阶段性决定了临时抽调人员终将要返回正常工作岗位。为保证临时人员回到原岗位后能够与原工作任务无缝连接,组织临时人员每月回原岗工作一天,保持了原工作业务的连续性;三是为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常规与超常规的关系提供了保证。通过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有效保证了临时抽调党员干部在工程建设的紧要关头能够上得去,同时又能在工程建设的非紧要阶段得到及时的休整,避免了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对一线党员干部产生负面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