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5794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文双减背景下如何增强家校共育合力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两个教育者一一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足见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伴随着“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家校共育再次成为教育热点话题。家校协同育人,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相互替代,而是各自找准定位,在知识获取、能力提升、行为规范、习惯和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幸福成长。那么,如何进一步厘清和规范家校主

2、体在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提升家校共育水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一要创新家校高效沟通机制,促进家校协同共育意识提升家校沟通机制是指家庭与学校在以培养孩子为目的的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创新家校高效沟通机制,首要目标是明确教育责任,强化家校共育意识,并通过完善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方式的双向性和沟通内容的广泛性。作为学校,一要引导老师真正深入学生之中,全面准确的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不断完善更新学生信息,建立“数字班级”、“数字学校”,并进行动态管理,为家校共育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二要充分利用现有家校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

3、教育及学生管理相关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在校表现等,逐渐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作为家长,要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双减”减轻的是学生的负担,减轻的是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绝没有减轻肩上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导师、人生指导师、学习规划师、兴趣合伙人,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应该尽快转变思想,更加深入了解孩子,正确地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全力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二要明确家校不同主体责任边界,在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协同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相沟通、对话、互动、分享、理解和配合。家校合作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要

4、有对教育合作主体行为的严格规定、规范和限定。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双方要明晰自身权责的相对性和有限性,理性地把握好家校合作的“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要理念一致,步调一致,方向一致,任务明确,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家庭和学校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对孩子优秀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家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需要有效整合双方各自的教育优势、资源和力量,从而共同完成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认准家校之间的关系,厘清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分清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划清家校合作的边界,是推动家校合作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只要家长和学校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

5、生生命为目标,就能各尽其妙、各得其宜,共享美好的“教育命运共同体二三要丰富家校协同育人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家校实现深层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校之间要实现深层次合作,首先要定位准主体关系。在家校共育体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及服务,家长是主角地位,肩负着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同时应该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要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和学生内在需求,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增强学生成长幸福感,助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其次要加强资源建设,实现家校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资源,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大力开发家庭教育特色课

6、程,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推出系列家庭教育类产品。要深挖家庭教育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开展“书香家庭”命名及宣传、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论坛等活动,加强家庭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家校沟通。要聚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展育人空间。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优势,实施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项目,构建多元推进、互联互通的家庭教育网络体系。三是建立家校沟通联络机制。学校应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等家校体验活动、召开家长会、组建家长委员会、安排教师家访等途径加强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向家长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就教育问题为家长释疑解惑,也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四是构建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将家庭教育指导及服务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遴选和认定一批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站,引领、示范和带动家校共育体系建设。要注重激励引导,对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校只有彼此独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双向选择,学校更像学校,家庭更像家庭,真正实现长期有力、有序、有为、有效的家校沟通、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合力就会不断增大,教育成效也会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