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6491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绿色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心组研讨发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践行绿色政绩观心得体会发言【中心组研讨发言】建好生态文明体系铺好绿色发展底色【中心组研讨发言】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独特优势勇当笃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践行绿色政绩观心得体会发言街头繁花似锦,路旁绿意盎然,这是在许多城市随处可见的风景。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成效显著,交出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但与此同时,相互跟风、贪美求洋、急功近利等现象也在一些地方出现,城市绿化“形象工程”现象有所抬头。半月谈记者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城市在绿化中追求异于本土植物的新奇树种,甚至相互跟风,某地引种的绿植、花木成了“网红”,其他城市很快复制;有的一味追求“四季有花”“四季见景”,科学规划

2、让位于长官意志,绿化项目匆忙上马缺乏论证;有的城市绿化急功近利,追求快速见效,“大树进城、一夜成林”仍未禁绝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的生态形式主义问题,生态结构单一的绿化林成为有绿无虫、有绿无鸟的“绿色沙漠”。大自然有其规律,城市绿化也有相应规律。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的城市绿化工程,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还会大大加重地方财政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反过来会对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例如,杨柳、悬铃木等部分植物的花粉、飞絮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过敏原,近年来“花粉过敏症”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流行病,“四季有花”的城市绿化导向或是一个重要肇因。城市绿化

3、工作之所以变形走偏,根本上是一些人发展观、政绩观出了问题。实践早已证明,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违背生态规律的城市绿化,到处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只会滑向形式主义,沦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事求是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绿色政绩观。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节俭务实推进城乡绿化,要尊重自然规律,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行为,避免片面追求景观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挥,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些要求

4、就是对正确绿色政绩观的具体阐释。践行正确的绿色政绩观,还需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城市绿化“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城市绿化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统筹设计,构建以市政园林管理部门为枢纽,规划、建设、交通、林业、研究院所等多方参与的机制;兼顾近期和远期,制定与城市空间规划平行的城市绿地建设系统专业规划;加强绿地建设审批监管,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水平。纪检监察机关还应加强对城市绿化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着力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等问题。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更要对照正确的绿色政绩观,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坚决防止

5、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等行为,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等现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绿化贴近市民、也为市民所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身心健康。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让城市绿化项目建得好、有作用、得民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中心组研讨发言】建好生态文明体系铺好绿色发展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只有把绿色

6、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积极打造美丽中国的“吉林名片”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生态环境一直是吉林省突出的优势、宝贵的财富、重要的品牌,我们驰而不息推动各项工作,积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并于2021年起设立“吉林生态日”,生态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站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历史起点,必须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好生态文明体系,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7、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引领亿万中国人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3次视察吉林,每一次都亲自指导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并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关切询问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同代表交流长白山生态保护问题。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落实总书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8、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并在实践中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效益凸显,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乘北京冬奥会东风,积极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厚植冰雪优势,变“冷资源”为“热产业”,不断向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奋进新征程,必须在现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强省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始终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书写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答卷。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9、良好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自然是可爱的,青山绿水让生活变得赏心悦目;自然更是可敬的,山水林田让生命得以休养生息。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要大力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引导人们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形成生态文化共识和价值认同。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生态经济是环保经济、低

10、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生态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构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要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引导大家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

11、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从治理手段入手,加快制度创新,注重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链条管控,不断完善地方法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要切实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完善黑土地保护的工作体系、治理体系、技术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切实处理好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提升常态化、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水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守护好青山绿水,筑牢生

12、态安全屏障。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心组研讨发言】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独特优势勇当笃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就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13、这些年来,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走得越来越精彩。一、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不断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这些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观点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主题主线、目标路径、价值追求、工作导向、根本保障等方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我们坚持一体学习、一体领悟,努力

14、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伟力,更好地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深刻领悟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领导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鲜明提出要“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绩考核制度”等要求。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牢固树立“G

15、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的政绩观,落实好领导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深刻领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必须做到既着眼当前、更考虑长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牢固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16、理念,持续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是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这两座山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生态环境的本身,还可以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持续擦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

17、这个金字招牌,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既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又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是深刻领悟生态惠民利民为民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环境权益是人民群众生存权的重要方面,要将生态省建设与创建“平安浙江”紧密结合,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高水平持续改善生态质量,让人民群众同

18、美好环境融为一体、舒适生活。五是深刻领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方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生态环境治理之道,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六是深刻领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

19、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下决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创造性地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念,把科技与制度创新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不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七是深刻领悟全人类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合作倡议。习近平

20、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就必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向世界宣传美丽浙江的建设成果,为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贡献更大的浙江力量。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绘好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些年来,浙江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一

21、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生态省建设试点国家验收的省份,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绘就了绿色发展新图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迭代创新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推动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战略提升、发展方式转变,率先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景

22、区带动型、农业观光型、民族风情型、温泉养生型、运动休闲型等各类景区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美丽经济,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途径。2021年,浙江万元GDP能耗为0.37吨标准煤,较2003年下降64%,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已占全省GDp的四分之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三分之一,特别是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发展的金名片,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o二是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绘就了美丽城乡新图景。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部署,因地制宜推进美丽

23、乡村、美丽城市、美丽田园、美丽园区和美丽海岛建设,推动浙江的城乡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测全国第一。2018年9月,浙江省“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大力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各地实际的现代小城镇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三是强化污染防治闭环管控全域协同,绘就了天蓝水清土净地绿新图景。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纳入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建立完善问题发现、闭环整改、举一

24、反三、立体评价等机制。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不断优化省域空间格局,率先探索建立自然岸线与生态岸线占补平衡机制,积极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率先实行差别化的区域管理政策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先后实施四轮“811”专项行动、“五水共治”、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标志性工程,用好“七张问题清单”等数字化工具,通过全形态治理、全范围保护和全省域统筹,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和生态保护,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全面推动塑料污染治理,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实现了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优秀,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

25、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稳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10年提升,环境信访总量连续6年下降。四是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作用,绘就了环境智治新图景。坚持把数字化改革的理念、内涵、方法和手段融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推进美丽浙江系统性重塑。在全国率先一体化推进生态环保数字化改革,构建“i+5+N”改革架构,开发上线“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系统,建立数字化问题发现整改闭环体系,成为全国唯一的“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持续构建完善绿色考核体系,率先发布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出台全国首个河长制地方性法规,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率先在全省域范围和跨省流域实施生态补偿,首创环

26、境准入制度集成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覆盖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覆盖。五是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全民行动体系,绘就了全民生态自觉新图景。坚持培育生态文化、完善制度规范,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激励约束,促进生态文明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常态化开展舆论监督,形成以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浙江日报“一线调查”专栏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媒体舆论监督矩阵。在全国设立首个省级生态日,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课程,普及环保宣传教育。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目前中小学环境教

27、育普及率达到100%,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三、全面深化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持续放大生态文明新优势、擦亮美丽浙江金名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根本遵循。浙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美丽浙江建设进行系统性重塑,坚持理念、目标、机制、方法、手段“五个先行示范”,着力将碳达峰碳中和这个重大变量转化为促进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的重大增量,高水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新时代美丽浙江,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28、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一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打开经济发展体系迈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通道。突出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打造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和科技创新等“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实行全面节约战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化纤、纺织等七大高碳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大低碳技术应用和绿色低碳产业替代,积极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二是开拓生态富民惠民的新路径,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

29、转化的通道。建立常态化GEP核算和考核制度,探索构建行政区域单元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中的应用,率先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着力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加快发展“飞地”经济,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迭代升级,有效提升山区内生发展动力。三是纵深推进生态领域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打开生态治理从“事”转向制度、治理、智慧的通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数字化改革,集成生态文明相关领域数字化应用系统,迭代升级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推进生态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

30、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共享,增强生态文明治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能力,系统性重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推进环境准入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优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健全环境治理监管服务机制,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智治、法治、共治跃迁。四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打开生态环境质量在高位持续改善的通道。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加快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基本骨架和重要节点的省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科学谋划确定“五

31、水共治”新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流域水生态健康逐步改善,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保护,加快构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理体系,推进“无废城市”数字化治理改革创新,推动实现固体废物精准减控、高效资源化、规范利用处置。五是加快迈向多元立体全省美丽大花园,进一步打开全领域美丽、全要素共享的通道。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持续推进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串珠成链”、扩面提质,加快实现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全域美丽新风貌。积极弘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和绿色执政理念,培育美丽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共治、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