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民心方能赢得胜利【课题出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情分析】我校八年级初二5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大部分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思维较活跃,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具有预习的良好习惯,所以在课堂上主要是给他们史料和问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讨论,以达突破重难点。【教材分析】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
2、将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它上承内战爆发,下启新中国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解放区土地改革,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相关史实。教学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的主要原因。【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教学时把全课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民心之胜一南京的解放,视频播放渡江战役,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惊心动魄。第二部分民心之得一解放区的土改,通过让学生学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加深刻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确定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部分民心之失一国统区的统治,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分析理解国民党
3、政权覆亡的主要原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成课标”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主要原因”要求,并再次强化情感教育。第四部分民心之聚反攻与决战,分别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转折之战一辽沈战役;乾坤之战一淮海战役;和平之战一平津战役,通过表格归纳相关知识,以达成课标识记要求;四个主题之间联系紧密,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材料归纳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学目标】L通过表格、视频、教师讲述等方式,掌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2.通过图片、材料等史料的呈现,认识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得民心,国统区的统治失民心,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蒋家王朝的
4、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等。3.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在解放战争中赢得民心方能赢得胜利。【教法学法】L教法:表格归纳、史料教学、问题探究等。2.学法: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时间轴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解读课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加强时空观渗透。第一部分民心之胜一南京的解放1.战争之初国共实力对比,材料:地图及表格设计意图:时空观素养的提升,学会使用表格归纳,突出战争之初国共实力对比悬殊。2.视频播放“渡江战役”视频,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
5、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问题: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讨论: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民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设计意图:把战争的结果先呈现,冲击学生的直观感受,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第二部分民心之得一解放区的土改1 .图片材料,问题:(1)农民的处境如何?(2)这种处境的根源是什么?(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归纳)2 .一图一文两则材料,说明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影响
6、材料一:图(略),材料二:美国的密勒氏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已种地,另一种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年版,第168页。问题:(1)根据材料二,结合课文所学,给自己种地的是哪部分农民,给地主种地的是哪部分农民?(2)根据材料一、二,两种农民心态对比,对这场战争产生怎么的影响?设计意图:运用材料两则图文互证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第三部分民心之失一国统区的统治1.材料表格(法币100元
7、购买力变化)、图片(国统区一名小女孩用成堆的法币来买东西),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总结国民党经济溃败,失去民心)设计意图:呈现内战时期国统区的人民生活照片,图文互证,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蒋介石政权即将倒台。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得民心形成对比,突出国民党统治失去民心。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及史料实证素养。3.材料:一图片(国民党“抓壮丁”补充兵源),二表格(解放战争期间歼敌统计表),设问:(1)算一算,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共有多少兵力是没有经过军事战斗就损失了?这占了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的多大比例?(2)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问题?(反映了国民党政权失去
8、了民心,兵败如山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计量史学的方式,通过数据关系来论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5个士兵中就有2个是非军事战斗减员,进一步揭示国民党战争失败的根源是失去民心。第四部分民心之聚一进攻与决战1 .材料“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J1946年8月毛泽东问题:阅读课文,列出毛泽东这番言论的史实?时间轴呈现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南京等史实。让学生通过表格方式归纳这些重大事件。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达成课标识记要求。2 .图片材料(淮海战役纪念馆小推车)表格(淮海战役支前统计表)设计意图:深刻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时也是家国情怀的渗透。3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人民解放战争?突出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战争的胜利是得民心的结果。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教学主题“赢得民心方能赢得胜利课堂小结:一场改革赢民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二是国军统治失民心;三大战役聚民心: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安天下: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板书设计: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得:土地改革胜:解放南居上W民心聚:进攻与决战g失:国统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