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模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模板【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模板【三篇】【奇妙的声音】活动目标: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创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2.能辨别声音的差异。3、通过沟通展现,哺育幼儿语言表达力量和团结协作精神。4、幼儿能乐观的回答下列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5、通过实际操作,哺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感受奇妙的声音。活动豫备:1 .将报纸、木珠、纸箱、塑料袋、不锈钢杯、玻璃瓶、瓶盖、易拉罐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布遮盖。2 .郊游假设你要欢乐就拍拍手的音乐磁带。拉拉公主讲话磁带录音。3 .拉拉公主的形象(用木偶代替)4 .打击乐器人手一份,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录音。活动重难点:1、启示幼儿能斗胆创造、制作出各
2、种声音。2、用自己的语言联贯叙述操作结果。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1、“听声音猜一猜嬉戏,放打击乐声音让幼儿猜,说出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2、听听好象有人来了。(放录音带)“大家好!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奇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许多乐器,也可以听到大自然奇妙的声音。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和大自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变成为了废旧物品,从今王国里再也没有奇妙的音乐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快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吧!”二、创造声音1、教师轻轻翻开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忙拉拉公主找回奇妙的声音,好吗?2、启
3、示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创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磨擦纸可发出沙球般的声音、敲玻璃瓶声像雨点打玻璃窗声)三、展现沟通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敲、拍、打、吹、揉.搓.捏等)2、请幼儿展现自己创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消沉组和声音悦耳组两类。3、分别请声音消沉组和声音悦耳组创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四、摹拟音响效果1、儿争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爱慕的鸟呜声、流水声?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得用这些材料表现鸟呜声和流水声。3、请幼儿用手上已经解除魔法的物品来伴奏好吗?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选的
4、材料伴奏。五、活动小结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2、幼儿欢呼庆祝成功,放假设你要欢乐就拍拍手歌曲,幼儿边唱边用手上的废旧材料创造出有节奏的声音.教学反思:一节科学领域的课。此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学习操作而感受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从而能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今日的一堂随堂课,让我感受多多。本活动幼儿操作兴趣深厚,探索欲望高,可在掌握幼儿方面还有些欠缺,上课时没做到能放能收的教学效果。【会跳舞的小米粒】活动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喇叭通电后的振动现象。2、尝试操作的方法,提高认真观看、探索发觉的力量。3、能够对科学探索活
5、动感兴趣。4、活动中体验到胜利的欢乐和帮忙别人的欢乐。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活动豫备: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2、PPT.播放器。活动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米在喇叭的跳动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引导幼儿观看电池、喇叭。2、提示幼儿正确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间很软的地方,要拿喇叭的两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二、探索如何使喇叭发出声音。1、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喇叭发出声音呢?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3、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
6、。4、教师小结:当喇叭上的两根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发出声音了。三、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1、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观看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呢?(喇叭口在轻轻振动)2、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呢?3、幼儿操作并观看小米的跳动现象,启示幼儿用比拟准确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4、请个别幼儿叙述自己的发觉。5、小米为什么会跳舞呢?6、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小米跳起“舞”来。四、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的幅度有什么变1、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呢?2、幼儿操作,
7、启示幼儿相互合作,并认真观看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跳动的不怜悯况。3、刚刚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觉了什么?4、依据幼儿的答复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帮忙幼儿梳理学问。5、教师小结:电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动的越厉害,小米就跳的越高。五、嬉戏:欢乐的小米。教师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教师说出电池的数量,”小米依据电池的数量来跳舞。比方教师报力节电池“。“小米”跳的低、教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的高”。反思: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弥漫“动感”的画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索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索力量。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预探究活动,使他们
8、感觉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觉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比照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弱小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快的带有嬉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到达了比拟抱负的境界。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忱使旁
9、观者深受感染。【奇妙的电】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电是怎样传输到家里的。2 .知道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3 .初步把握安全用电的根本常识。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欢跃。5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活动难重点:了解电是怎样传输到家里的。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活动豫备:大电池若干节、电线3若干根(大约1尺5)、小灯泡若干个、各种型号的电池、手电筒一把活动过程:一、开头局部: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1 .”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需要用电呢?”(电视机、录音机、灯棍、消毒柜、空调等)。2 .“这么多东西都需要用电,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依据自己的阅历答复)教师小
10、结:我们国家在许多地方建有发电站,实用火力发电的火力发电站,用水力发电的水力发电站。还实用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发好电后,电工叔叔通过长长的电线把电传到工厂、医院、商店、幼儿园和小朋友的家里等全部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万户。师:“电工叔叔的本事大吗?”(大)“你们长大了想不想也当一位电工?”(想)二、根本局部:小试验:灯泡亮了1 .教师出示手电筒:提问:(1)这是什么?(手电筒)(2)它有什么用?(照亮路)(3)在没有电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手电照亮路,你们知道手电是靠什么发光的吗?(电池)2 .教师出示电池:提问:(1)这是什么?为什么叫它电池?(由于它里面储存着电)它里面储存的电量比
11、拟少,可供一些小电器使用,(如:手电筒、电动玩具)(3)还有什么东西用电池?(电动剃须刀录音机手机遥控板电子表等不同型号的电池可给不同的电器供电。)(4)今日教师还给小朋友豫备了一些电线、小灯泡,小朋友想想并动手操作,看怎样可以用电线把电池里的电传输给小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3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小朋友,通过这个小试验,你发觉了什么?小结:小朋友都明白了电池有“+”、一标记,叫正极,“一”叫负极,电流从正极通过小灯泡和电线流入负极,负极通过电池再流入正极,电流不断循环流淌,小灯泡就会亮起来。4 .幼儿两两合作探索操作:用两节电池怎样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小灯泡又有什么变化?小结:电量越大
12、,小灯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说:,我想让小灯泡更亮,就用5节6节电池连接,这样可以吗?这样是不行以的,每一个用电器,它的用电量是有限的,假如超出了他的用电范围,就会损坏电器。5 .教师提问:“小朋友学会了电工叔叔的本事,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你们真棒!那你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安全用电吗?”三、完毕局部:争论:日常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1 .不用湿手、湿抹布触摸灯头、开关、插座和电器。2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插销。3 .不要在高压线四周顽耍,不要爬电杆。4 .不要在电线四周放风筝。延长活动:供应手电筒、电动玩具,供幼儿操作,探索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反思:在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电中,目的在于让幼儿
13、了解电的来之不易,要知道节省用电,并知道电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哺育幼儿安全用电的意识。活动过程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幼儿依据已有阅历说诞生活中的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洗衣机等等都需要用到电,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电,并了解了电是从发电厂传输过来的。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奇怪、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在其次环节,通过小试验“小灯泡亮了”,充分调动起幼儿奇怪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和发觉中提高力量,到达科学训练的价值取向。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握了电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了电流是不断循环流淌的。第三个环节,通过争论,得出了几条安全用电的根本常识,并适时的对幼儿发展了安全训练。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致很高,探索欲望很强,每一位幼儿都能乐观动手去探索,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完成为了活动目标,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