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7843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关于主题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共5篇()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乡村振兴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举措(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XX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

2、铸魂,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并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层层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宣讲队伍,推出一系列宣讲品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诚信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培育不断增强。(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教

3、育、自我提升。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践行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开展5个文明实践活动,进农家小院、进田间地头、进集会现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党的惠民政策进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乡村文化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礼敬道德模范凝聚奋进力量”志愿宣讲活动通过宣传第七届XX市道德模范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市营造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新风正气。(三)不断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精准聚焦农村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作用,先后举办了张载诞辰千年

4、纪念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融媒体短视频大赛等众多文化活动。同时,XX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新建改XX个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提升XX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XXXX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拓展。(四)以“文化+乡村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以“寻觅乡音、品味乡愁、感悟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蕴藏的旅游价值,因势利导培育开发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西府老街、“遇见最美芳华”金台区周家庄村、“岭南长寿第一村“凤县永生村、“甘棠清风”XX县刘家嫄村、“西秦刺绣第一村”XX县闫家村等一

5、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村落。实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打造XXX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发掘乡村民俗文化和旅游产品,推出了XX泥塑、手织土布、XX刺绣、马勺脸谱等一批非遗文旅产品,带动农村从业人员X万余人。“西府礼仪风俗之旅”入选国家“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二、乡村文化振兴困境需突破(一)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缺位。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在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处于传承主体的年轻一代离土离乡,他们的乡村文化建设参与意识淡薄,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农村传统民俗,饱含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良好的道德品格、优秀家风等缺

6、少传承人,使乡村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二)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受西方伦理思潮影响,有些人思想产生偏差,认为农村改革的目标就是走城市化道路,没有充分和深刻认识到乡村的多种功能,忽略了当前乡村的客观现实,使乡村传统文化内聚力丧失,血缘和宗族文化失序,模糊了乡土文化认同感。(三)乡村空间急剧变化导致传统文化载体受到威胁。中国传统乡村体现着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但随着社会生产关系急剧变化和社会空间活动的复杂化,农村土地被大量征收,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大量彰显历史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沉淀文化气息的古老建筑正在消失,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村落与环境正在遭受冲击。(四)同质化乡村建设加速乡村文化消

7、失。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使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不断影响和渗透,而乡村文化自身免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影响,加之对乡村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有所欠缺,导致中国乡村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化,即整齐划一的街道、千篇一律的建筑、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这种趋同化使不同地域的文化逐渐丧失了区别,所蕴含的价值也逐渐地被埋没,最终使乡村文化在剧烈变迁中逐步消失。(五)基础薄弱发展活力不足。一是文化馆(站)、剧团等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管理运营能力不足,一些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稳定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较少。二是真正懂乡村文化、懂文化管理运营的专业化人才短缺,不少地方出现了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

8、同时,乡村文化工作者职业培训不足,专业素养提升较慢,缺乏工作创新。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一)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效对接。一要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传统建筑、老物件、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传承利用好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重大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种群众性礼仪活动,使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转化。二要编纂村史、村谱,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好民俗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民间艺术、绝技、传人和名作等,用音像、文本等形式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从精神源头强化乡村文化的“乡愁基因二三要把散落在乡间的民风民俗、

9、传统工艺、民间曲艺等进行创造,增强文化活动的可参与性和吸引力。四要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作用,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适应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XX横渠镇窦家堡村,依托张载“四为、六有、十戒”家规家训,以文化为魂建成了家风家教一条街、孝道文化一条街,联系群众具体家情,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做一副楹联挂在大门上,使每家每户有不同的家风家训、优点美德“亮”出来、“挂”在外,营造了和睦友善、助人为乐、勤俭持家、孝敬父母的文明乡风。(二)关注村民文化需求,供给多样性与时代性统一。农村文化必须创新各种载体,通过微党课、微宣讲、现身说法、农民夜校等载体,让党和政府的声音真正

10、传达至村庄村民,向广大农民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开办文化讲堂讲历史知识、地方史、村史、地方名人、先进人物及道德模范人物学习和事迹展示等活动,强化村民家园情怀,将传统美德、风俗习俗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唤起广大农民修身律己、诚信明礼、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开展农村流动法庭、法律讲座、法制宣传,使村民学法、懂法、守法,优化乡村治理环境;举办村级特色文化如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大舞台、农业科技交流会等,树立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组织广场舞、文明礼仪、卫生保健及育儿等现代生活知识培训,提升村民生活品味和精神面貌,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开展文明村镇

11、、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文明诚信农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广大农民的思想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一要深度挖掘乡村自身独特的历史人文、民俗节庆等,实现民俗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如XX威风战鼓社从1990年由第五代传人荔改朝组织发起,每逢古历节日,百姓以鼓作乐,自娱自乐,现在已形成了规模较大颇具影响的文化产业,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文化品味,展示当代了农民形象,促进了乡风文明。二要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乡村创意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产业。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依托优质特色果业、打造采

12、摘园、制作科普片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文化公园、乡村文化生态博物馆、艺术村等;与地方传统手工艺融合,如XX县六营村,“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等泥塑作品吸引了外地游客,全村共有泥塑生产户XXX多户,几乎人人都是手艺人,形成了村落式的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转化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四)建设乡村文化阵地,提升扶持力度和服务能力。一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二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以乡村文化为主

13、题的博物馆、民俗馆等,并与学校教育联通。三要统筹村史馆、民俗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体育活动设施等,开辟好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时事政策等展示展览场所,让各类文化设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四要创新推出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定期配送电影、戏剧、书画、图书、非遗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服务。(五)夯实文化骨干力量,激发文化发展内生新动力。一是加强基层党员、文化工作者培养,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二是组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依托各级文化馆、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等,大力培养、扶持基层文艺骨干、业余文化

14、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三是吸纳基层乡土文化能人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推动人才回乡、信息回传,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文化队伍,使优质资源回到乡村、惠及乡村。(二)关于基层减负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XX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成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专班,全面夯实责任、创新机制,不断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积极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XX增添了新动力。为持续巩固基层减负成效,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今年上半年,XX市委办公室就改进作风为基层减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成效和做法统筹协调上下贯

15、通,压实责任一抓到底。XX市委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强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建设,紧盯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重点任务跟踪问效,紧盯同级几大班子成员和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强力推进,推动抓落实、为基层减负等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四次全会先后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XX的决定,把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委常委班子和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带头树牢“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成干好”的鲜明导向,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改进调查研究,帮助

16、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持续推动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实行市委领导周要事计划单制度,统筹安排市委领导调研活动,避免集中调研、重复调研、多头调研。对同一基层单位一周内超过X次较大规模的各类调研、督导,要求县(市、区)党委履行提醒、疏导责任,错峰安排,避免扎堆。细化任务明确方向,狠抓落实成效显著。坚持完善机制和制度执行并重,推动基层减负高效率、常态化开展。制定XX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省委实施办法精神的若干措施,重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九条措施”和务必为基层减负的“五条硬要求”,印发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任务清单,一体推进任务落实。以结果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尺

17、,下功夫减量提质、减痕提效,文件“改头换面”、会议“隐形变异”、督查检查“明减暗增”等一大批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健全完善市级层面发文开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整治文山会海等问题,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做到全市各类会议、发文数量只减不增。出台制度性文件,逐项明确部门责任,尤其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空头政策”“无效文件”,实行责任倒查。XXXX年,市委、市委办公室发文较去年同期减少XX.X%,召开会议较去年同期减少X%O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管理和审批备案制度,印发市级督查检查考核申报统筹工作规范(试行),每月对具体拟开展事项进行审核把关,并以预通知形

18、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督查检查考核透明度。XXXX年,统筹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XX项,较去年同期减少XX%。创新举措改进作风,精准施策巩固成果。编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文件汇编,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整顿作风的重要举措,聚焦解决作风突出问题集中开展X轮督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通报。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围绕基层反映突出的作风问题,深入查找短板和薄弱环节,认真总结有效做法,积极推进管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建设。市委工作专班围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进行调研,深入镇村蹲点,深入剖析,以下看上,推进源头

19、治理,公开通报典型问题,推动问题整改。XXXX年XX月,印发关于持续深入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全省率先开展为村级组织减负试点工作,确定了“三减三不减”(减形式不减工作任务、减环节不减工作责任、减流程不减工作标准)的减负原则、“两精减三清理四规范”(精简报表、台账,清理工作机制、标识标牌、上墙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履职事项、证明事项、公示事项、督考事项)的减负路径,最大限度地激发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工作活力。服务群众守牢宗旨,发挥机制提升效能。始终以基层干部群众“有所感”为目标,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基层群众。在全市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行动,对文山会海屡禁不止、工作任务层层加码

20、、“手机绑架”日益突出、过度强调“痕迹管理”等X方面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扎实推动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全市推广“XXX”基层治理模式,以村(社区)为单位,科学划分三级网格XXXXX个,XXXXX名党员、XXXX名人大代表、XXXXX名中心户长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创新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机制,推广石泉县“书记民情三本账”工作机制,采取广泛收集“账”、分层建好“账”、分类管好“账”等措施,实打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工作始终,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经验做法先后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被中央信联办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清理功能相近的“党建APP”X个,注销政务

21、新媒体账号XX个,解散即时工作交流群XXX个,为基层服务群众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有力支撑。二、存在的问题会议多仍然较为突出,减少了领导抓落实的时间。不同程度存在会议数量多、会议时间长、会议规模大、会议质量低等现象,层层开会、大小事都开会。被调研单位普遍反映,现在套开的会议多,会议时长大都在两小时以上,加上路途时间、提前到会要求,有些会议还要提交材料,一个会基本就是半天时间不能干其他工作;存在会议出席领导多、发言单位多、列席单位多、参会范围大等现象;视频会议下开几级,层层又都重开,部分视频会议开到村一级;个别会议大篇幅讲形势、讲意义、讲面上任务,与会单位回去都得重新确定具体任务及措施。文件多仍未

22、有效根治,占去了骨干相当多的精力。文件总量逐年增、文件篇幅长、行文不规范、无效用公文多。经抽样调查,近三年,市、县直部门,镇(街)年最低收文逐年递增,市、县部门收文以本级各部门为主,镇(街)收文以县直各部门为主;工作研究不够,拟文质量低,文件操作性不强;部门转发文件多,有时同一份文件多个部门转发;照抄上级实施意见,就成了实施方案或办法;一些部门依靠发文收集素材、听取意见,各单位收文中属于要求提供总结、汇总数据、征求意见的占了相当份额,各单位对此类收文也是草草了事。检查多仍未彻底解决,减缓了工作系统化推进。督查检查事项缺乏统筹,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多,检查内容设置不

23、科学,检查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不看本级做没做,只看下级扎实不扎实,客观上导致基层不去整体推进工作;检查队伍临时组建,难以抓住要害,无法真正结合基层实际设置检查要点。检查导向有偏差,只看资料档案,不看结果和成效;检查时间有限,或浮于表面,或以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花样多让人防不胜防,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进校园。各类征文、“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接连不断。各主管部门会同学校频频面对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城市创建、巩固衔接、扫黑除恶等主题活动,初衷是为了从娃娃抓起,更多的却是辛苦了家长、丰富了主管部门开展工作的形式,甚至还有企业赞助其中。文件会议、调研检查、中心工作冲

24、击校园。学校年收文量逐年递增,会议、检查、调研仍然较多,额外增加的工作任务让“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教师队伍一筹莫展。三、对策与建议厘清部门法定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新任领导干部重温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省委实施意见、市委若干措施,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切实履行好本级本部门职责。各部门梳理、建立权责清单,理顺部门责任关系,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分序列在媒体公布,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重复、边界不清等问题。严禁市县部门未经批准向下级党委、政府发指示性公文、提指令性要求,坚决禁止市县部门以文件、会议等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目标、任务,分解摊派到其他部门或基层。全面压缩会议时间。以

25、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会议或举行重大活动,由“两办”统筹,经市级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市级各部门召开的全市业务性会议,先由市级分管领导把关审核后,报“两办”备案。尽量合并开会、套开会议。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下一级,经批准开到镇村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未经党委、政府一把手批准,不得要求下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参会。除党代会、“两会”、全会外,与会议议程无直接关系的领导不再列席会议。全市性会议一般不超过X.X小时,套开会议一般不超过X小时,领导主题讲话不超过XX分钟,交流发言不超过X人、每人不超过X分钟。严格规范公文办理。上级应统筹工作安排,防止因工作随机性带来文件增加的问题。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应结合实际

26、制定务实管用措施,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或实施细则。进学校、医院文件发文单位一把手应慎重签发,确保全市各级各部门发文量按近三年最低年份再减少XX%XX%o坚决压缩文件篇幅,提倡“清单化”文书,防止穿靴戴帽、苛求工整、冗长空洞,单项工作文件原则上不超过XXXX字,重大工作文件原则上不超过XXXX字。对部署性文件的贯彻落实,按照涉及区域、部门职能自领任务,不再印发任务及责任分工文件。能公开的文件应公开发布,只印存本。优化调研检查活动。参照全市性会议程序,对督导检查进行审批、备案。强化本级部门和下一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督导检查,不随意再向下延伸。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

27、决实际问题,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会议以及台账记录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积极推进电子台账,已经形成电子台账的,不再要求再保留纸质台账。到基层调研要明确陪同人员,被调研地方和单位严格遵守“不请不到、有请必到”原则,严禁擅自参与陪同和迎送。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开展一次蹲点式调研。(=)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中央坚强领导下,基本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内容逐步拓展,公平性、可及性持续增强。受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农村流出人口增多、外来人口流入缓慢、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影响,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结构也有所变化,赡养矛盾日益突出。2022年末全

28、市常住人口132.8万人,同比下降0.23%。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24.09%,比全省(19.85%)高4.24个百分点,我市已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近期,为深入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养老需求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情况,驻村工作队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养老普遍面临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当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农

29、村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行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其次,即使一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力量较差,他们仍旧难以安度晚年。加上传统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的,老人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靠会增加。(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目前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而五保户的供给条件严格,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其次,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给,养老

30、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温饱。在农村地区,很多符合条件的老人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力量,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从内心来讲是不愿享受“五保户”供给的。(三)储蓄养老。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省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有用价值。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很大。到了晚年,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根本需求。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一)农村老龄人口增加降低了自我养老力量。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进展差距大,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靠于家庭养老。2020年七人普结果显示

31、,XX街道总人口34617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1144人,老龄人口占比32.2%,而XX村老龄人口占比35.5%,高于街道平均3.3个百分点,仅低于普庆村(37.4%)和三联村点6.1%于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自我养老力量,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力量,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二)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给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给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目前XX村农户1012户,独生子女户占比约12.5%。(

32、三)“空巢老人”的增多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供应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看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给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夫的自身经济状况,供给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赐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单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情感上相互安慰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目前XX村60岁以上独户老人47人,占60以上人口比重的6%;84户脱贫户和监测户中,60岁以上单身户18个,占比达21.4%。三、调研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抽取了XX村25位老年人,其中男性14人

33、,女性11人。从年龄分布来看:6069岁有7人,70-79岁有13人,80岁及以上有5人。(一)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占据上风。从调研结果看,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仍很大,调查对象中多数有子女在本地工作,多数老人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较近居住,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较为频繁,多为每天、隔天或每周一次。从子女工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老人有一个或多个子女在本县(区)工作,至少有一个子女留在本地工作的老人有22个,占所有调查对象的88%,所有子女都在外地的仅有1人,另外还有两位老人无子女。从居住状况来看:与老伴和子女居住较多,选择养老机构的较少,有13位受访老人独自居住或与老伴居住,9位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

34、,3位老人在养老机构居住(其中两位无子女)。(二)农村老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每月收入水平在500元以下的有10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0%,在500100元的有9位,占36%,1000-2000元有5位,占比20%,2000元以上仅1位,占4%。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老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6%,农村老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分年龄组来看,6069岁的调查对象收入来源较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收入、养老金低保等政策保障性收入、兼有一些务工收入和其他收入。收入水平多在1000-2000元这个区间,无收入在500元以下的,且此次调查唯一的月收入2000元以上也在60-

35、69岁这个年龄组。70-79岁、8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中子女赡养占最多,其次是养老金、低保等政策性保障收入,70-79岁还有一些农业生产收入和务工收入、其他收入,80岁以上基本没有这些。这两个年龄段的月收入水平均在1000元以下。(三)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仍影响养老方式选择。84受访的老人选择由子女照料的家庭养老方式,另外还有3位老人选择在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2位老人选择由养老服务点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由子女照料的家庭养老仍是老人们的第一选择。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原因看,39.5%的老年人选择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31.6%老年人选择生活便利成都,15.8%老年人选择服

36、务收费价格,10.5%老年人选择服务专业程度。(四)养老机构运营存在诸多难点。本次调查选取的XX区5家养老机构老年人数量均在200人以下,其中有3户在50人以下,2户100200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数量也较少,有4家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在510人,仅有1家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在1020人。从服务类型来看,5家养老机构均提供起居照料和餐饮服务,4家养老院提供文体健身活动,另外分别有2家养老院提供医疗保健和上门照料服务。此次调查无五项服务全覆盖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给老年人提供的活动设备较全面,5家养老院均有书籍报刊、影音电视、网络、文体活动室及健身设备。从医疗服务来看,5家养老机构均有定期组织健康检查

37、,基本能够定期讲授健康知识、有规范制度,代管老人药品。两家规模稍大的养老机构(老年人数量在100200人)拥有专业医护人员给老年人提供基本诊疗。从养老机构运营来看,收入来源主要是政府补贴,另外有一家养老院有一些社会资助。运营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人手短缺和缺乏专业人才,其次还有资金压力大运营成本高、床位空置率高、养老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四、做好农村养老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更新农村养老观念。农村老人的家庭观念较为牢固,愿意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老年人的养老主要还是居家养老为主。家庭在养老方面具有社会服务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要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和制度规范,积极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作

38、用,同时加大在养老机构养老的宣传,从而使农村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养有所乐。(二)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要素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农村养老服务建设足额的财政投入,落实与创新用于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的贷款品种,提升信用贷款能力,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调度和统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二是培育打造农村本土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乡村内生性资源,挖掘和动员农村妇女、低龄老人、闲置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待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通过公益岗位津贴、定向委培计划、就地就近安置等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事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三是加强场地和设施建设。深入掌握各地养老机构具体规模和运行情况,合理规划布局,

39、做好资源整合利用,对于运营成熟且有改造扩建需求的养老机构,在土地申请批复及资金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倾斜。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可依托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进行补足。提高农村养老社会参与度。一是加强人社、卫健、发改、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管好、用好各项农村养老专项财政资金,健全完善各项政策,形成农村养老工作合力。二是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奖补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养老产业。创新“慈善+农村养老”模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引导慈善组织、慈善基金提供养老资助。认真总结和吸收各地养老工作的成功经验,做好宣传和推广。三是充分发掘和

40、宣传农村孝老敬老的“孝善文化”,建立农村养老志愿服务体系,鼓励镇、村里的热心人及商店、菜店、粮油店、理发店等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助老服务。四是依托基层网格员对空巢、留守、独居等老年人进行定期走访,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与困难老人的探视走访实现紧密结合。(四)街道网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运用“网格化”管理手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优化和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基础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工作部署,全面及时掌握X街道网格员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41、一、网格员基本情况X街道共有X个自然村,配备网格员X名,其中年龄30周岁以下有X人,占总网格员人数的x%,30周岁一40周岁有X人,占总网格员人数的x%,40周岁一50周岁有X人,占总网格员人数的X%。X名网格员中,男性网格员X人,占比x%,女性网格员X人,占比X%,其中本科学历X人,占比X%,专科及以下学历X人,占比X%。党员X人,占比X%。二、网格员培训情况在网格员工作中,除每天对网格员录入信息进行逐天通报外,还会认真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组织辖区网格员观看网格员线上或线下业务培训,除此以外,每月,分管领导会就网格员当月录入事件及其他工作进行开会研究,发布红黑榜,公布前X名及后X名网格

42、成绩,对成绩靠后网格管区负责人及网格员进行重点调度。同时为指导新、老网格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我街道要求各管区负责人对辖区网格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不定时抽查网格员工作质量。截至目前,我街道共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共X次,网格员录入事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以上数据及日常网格工作表现,发现在网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村网格员人数较少。各村不论人口多少,网格员人数均为X人,所以在开展大走访及其他活动时,对于人口基数较多的村,例如XX人口数均超过X人,在同样的三天时间内,完成各户走访任务比较困难;另外,如果村网格员因病请假,该网格相应工作存在空岗现象。今年1月份,

43、X村网格员因病住院请假X个月,期间网格信息录入处于空岗状态。二是农村网格员的工作还停留在发现问题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X街道网格员多数为农民,解决问题能力较弱。例如在推广“反诈APP”“山东宣传”、及疫情期间“防疫针信息”填写、“微连心”推广等工作,西雒、东雒、八里庄、小店等村网格员由于学历较低,不能很好的帮助街道开展各项工作,从而导致这些村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完成时间较为滞后。三是网格员工资较低,但是日常处理事情偏多,导致高学历人员入职较少。网格员工资往年全年工资一般村庄不足X元,虽说今年有所增长,但相对工作量也随之增大,而且各乡镇之间为了各项考核指标,“拼量”情况严重,这导致很多高学历网格

44、员在对比各项工作的情况下,有工资更高的工作可以选择时,不愿意担任村网格员。四、当前网格化管理的举措及成效一是管理工作责任化。结合我街道实际,为有效整合资源,我街道构建“三级组织体系、四级网格服务管理”模式,覆盖全辖区人口。街道分管网格工作党工委副书记任一级网格长,指导监督各级网格有序运转,督促问题解决。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完善网格内各类信息,三四级网格员具体负责巡查走访、信息收集等精细化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门外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二是管理区域网格化。结合各村实际,配套“AB”岗制度,同一管区相邻网格的网格员互为AB岗,A岗因事请假或承办

45、业务工作无法巡查网格时,由相邻网格员担任B岗,形成村级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三是管理内容标准化。及时采集、上报并实时更新网格内的人口、房屋、党员、社保、就业、安全等基础信息;了解掌握网格内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残疾人以及社区服刑、戒毒、刑满释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及情况变化。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辖区居民,收集社情民意,做好登记上报和情况反馈工作,及时反映居民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服务网格融合化。为切实将管理服务覆盖到每一户,延伸到每个人,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各村两委、包村干部和辖区派出

46、所民警、群众代表与村级网格员组成“小分队”,进一步织密网格网,覆盖各家各户,同时与村志愿服务队一起,及时、主动收集社情民意,面对面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和现实需求,积极协调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村民点单,政府签单”的服务模式,缩短了村民办事流程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五、网格员队伍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网格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发现小事到承担重任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虽然已经出具规模,但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渗透于网格员日常工作当中,引入高学历网格员势在必行。但如何吸引高学历人员入职且留得住高学历人才方式有待商榷。而且由于网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界定、工资待遇、能力素质、成长发展等

47、问题也制约着网格员队伍的高学历发展,一旦网格员队伍高学历人才更多的加入以后,对优化和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将起到很大作用。六、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工作水平采取的措施,遇到的困难,意见建议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监管内容、监管流程、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网格监管多级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争取到2023年底,构建一个“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覆盖全区,并以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基础的完善的监管网络,将日常网格监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达到网格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部署、及时处理,将各种隐患控制在源头。

48、各网格要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各级网格之间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对于网格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和反馈,确保工作长期运行顺畅,促进基层网格治理更好发展。(五)街道办关于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二近年来,XX县XX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借鉴先进地区管理经验,结合“双报到双必应双报告”工作机制,按照“试点示范、逐步推广”的要求,坚持“台账是基础、组织是

49、骨架、选人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活动是载体、宣传是生命”的工作思路,初步建立起“纵横到边、覆盖全面”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做法成效(一)加强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组织一小区为民服务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五级链条,将党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网格中。共成立小区为民服务党支部XX个、楼栋党小组XX个,实现社区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坚持“一社区一大网格”“一小区(居民区)一中网格”“一楼栋(街巷)一小网格”,设大网格长X人(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中网格长XX人(小区党员业委会负责人、党员干部等担任)、小网格长XX人(党员楼栋长、党员社区志愿者、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等担任),进一步夯实社区治理力量。严格执行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