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07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经验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浦江经验”的深邃要义,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争做爱民于心、担责于身、实干于行的先锋表率,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树立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在“办实事实干事”中温暖人心、赢得民心,争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表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浦江经验”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通过现场接访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百姓疾苦,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

2、一张桌子,用实实在在的积案化解成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党员干部应从“浦江经验”中体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时刻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解决民生实事相结合,扑下身子,走进基层,面对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心贴心帮助群众解难纾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服务人民的内在动力。发扬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在“真解题解难题”中为民解困、为党分忧,争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表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选择将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作

3、为下访首站,连续两次发布访前公告,深入群众听意见,开门纳谏找问题,当场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钉子案”。有正视问题的自觉,才能发现不足。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方可勇立潮头。党员干部应从“浦江经验”中淬炼“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的担当品格,始终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于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吃劲岗位墩苗历练,主动到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担当奉献。要把责任担当与问题意识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讨、边整改,自觉锤炼政治品格,提高履职能力,真正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践行大抓基层的科学方法,在“深走访细调研”中把准症结、精准施策,争做“笃志躬行为

4、苍生”的实干表率。“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并带头实践的典型经验,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二十年的时间,之江大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部署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发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党员干部应从“浦江经验”中发扬“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的实干作风,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特别是聚焦本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问题和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重点问题,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勤学善思,实事求是,在一线调研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

5、大动力。“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拉近干部群众距离、赢得老百姓真心点赞的好事,“浦江经验”由此形成。这一经验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过硬作风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蕴含其中的深邃思考和系统谋划,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效能,着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打通基层治理“信息壁垒”。都说基层治理难,难在哪里?难在信息不对称,难在群众不理解和不信任。“浦江经验”倡导“变群众上访为领导

6、下访”,促进领导干部面对面了解民生疾苦、掌握实际需求,让群众增添信任、减少怨气,信访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意;根植于群众,才能走进群众心田。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俯下身子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声音,心贴心感知群众冷暖,将群众的疑惑不解一个个解答清楚,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个个详细记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网络手段,通过调查问卷、网上信箱等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更大范围地收集到民情民意,更加精准地解题破难。坚持问题导向,正确看待基层治理“疑难杂症”。问题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选择逃

7、避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下访接访的第一站安排在了当时一年上访量超过万件,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从而创造了上访数量急剧骤降、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浦江经验”。问题是推进和改进工作的动力,是干事创业的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以“成一件,带一片”的目标导向,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发现一个,解决一类”的敏锐找准找实推进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用“抓一件,成一件”的韧劲让基层治理问题解决见底见效。坚持担当尽责,推动基层治理“再上台阶”。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

8、键在党员干部。众所周知,信访问题,很多是长期积累的疑难、复杂问题。可以看到,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的省份,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矛盾纠纷频繁多发、信访问题新老交织,处理好这些问题,靠的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靠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凡本领,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致广大而尽精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堵点多、痛点多、难点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牢记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补齐民生短板,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厕位民生“六位”建设;用心用情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

9、少跑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焕发时代活力的“浦江经验”。20年后的今天,党员干部再学“浦江经验”,当读懂其背后的“为民三度”,切实做好信访这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温度”,让信访工作“干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2003年9月18日,在浦江中学临时划分出的14个接待室里,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省三级主要领导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了91个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今,我国

10、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更为迫切,能不能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实事求是地满足好,将期盼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时刻叩问着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也愈发考验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要站稳立场,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贯穿到信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拿出敢于被群众“挑刺”“找麻烦”的勇气,放下架子、打掉官气,深入田间地头用心倾听、准确研判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用“一心为民”这把“钥匙”真正打开群众心门。读懂“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为民“精度”,让信访工作“攻有靶点”。坚持以法治思维指导树立正确为民服务理念,以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习近

11、平同志在浦江下访时曾明确指出,我们处理问题有一条原则,就是依法办事。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树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意识,将信访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起来学习把握,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信访工作的知识基础,做到悟语观己、以学增智。另一方面,要立足实践,把依法依规处理到位作为检验信访工作的一杆重要标尺,严格按要求开展信访诉求分类处理、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构建等工作,切实提升信访工作主体、范围、程序、责任等方面的法治化水平,防止以闹求解、以访谋私,不断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读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为民“深度”,让信访工作“卓有成效”。实践证明,“

12、浦江经验”是大量减少上访数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千金良方。实施20年来,有力带动了浙江基层治理水平、社会公平程度、群众安全感指数走在全国前列。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自觉把信访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常态化开展好矛盾纠纷的预测预警、舆情分析和风险研判等工作,以此为契机动态调整政策和制度落地的实践过程,确保方向不偏、立场不移、原则不失。同时,要主动适应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社会化和效能化的发展需求,在建章立制上下更大气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制度成果,持续推进以“浦江经验”为代表的基层治理模式迭代升级,形成“信访问题共治、信访大局共建”等效能贯通协调的“大信访”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