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11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十项护理操作目及注意事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3 .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银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4 .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5 .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三)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6 .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7 .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8 .打开包后的干镶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法(一)目的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

2、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3 .取下手表,洗手。4 .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5 .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三)注意事项1 .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里面。2 .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3 .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取用无菌溶液法(一)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3 .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

3、出无菌液体。4 .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5 .取用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6 .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己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三)注意事项1 .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2 .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无菌容器使用法(一)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3 .用毕即将容器盖严。4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当托住底部。5 .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

4、触碰边缘而污染。(三)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6 .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铺无菌盘法(一)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3 .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4 .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5 .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

5、翻折一次。(三)注意事项1 .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2 .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3 .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二、口腔护理技术(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4 .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5 .保证患者舒适。(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2 .操作要点:(1)准备用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口腔护理溶液。(2)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避免清洁、污染交叉混淆。(3)询问患者感受,并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3 .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配合事项。

6、(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呛咳或者误吸。(三)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当轻柔,避免金属钳端碰到牙齿,损伤粘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4 .对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5 .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6 .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7 .如患者有活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8 .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三、胃肠减压技术(一)目的1 .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2 .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3 .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

7、消化功能的恢复。4 .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准备用物。(2)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选择适当体位。(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4)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5)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三)注意事项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

8、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4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5 .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6 .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四、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7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3)用棉签清洁患者鼻孔。(4)将氧气装置与供氧装置接通后,连接鼻导管,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5)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然后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

9、并进行固定。8 .指导患者:(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三)注意事项1 .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2 .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3 .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1 .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2 .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3 .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

10、善凝血功能。4 .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静药物。(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3)输血前再次双人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4)携输血用物至患者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及血型。(5)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6)根据患者情

11、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8)再次核对血型,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3 .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2 .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3 .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4 .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5 .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六、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

12、)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 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OnImHg)。(4)打开冲洗水瓶。(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

13、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三)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3 .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4 .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

14、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5 .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6 .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7 .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七、除颤技术(一)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二)实施要点1 .评估要点: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2 .操作要点:(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2)监测患者心律。(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

15、涂抹均匀。(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三)注意事项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3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4 .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5 .动作迅速,准确。6 .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八、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二)实施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

16、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7 .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三)注意事项1 .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2 .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3 .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

17、当一用一消毒。4 .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外科手消毒(一)目的1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2 .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3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二)实施要点1 .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2 .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锂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l3o(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三)注意事项1 .冲洗双手时,避免

18、水溅湿衣裤。2 .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 .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消毒。4 .手部皮肤无破损。5 .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九、鼻饲技术(一)目的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D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6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2)根据医嘱准备鼻饲液。(3)携物品至患者旁

19、,为患者取适当体位。(4)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5)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6)选择合适位置固定胃管。(7)灌注鼻饲液。7 .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2)告知患者鼻饲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及配合方法。(3)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4)指导患者在带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胃管脱出。(三)注意事项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组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2 .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约15厘米,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

20、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3 .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4 .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5 .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6 .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十、导尿技术及护理(一)目的1 .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 .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 .用于患者术前膝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 .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5 .患者

21、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 .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7 .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 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亳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22、。3 .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三)注意事项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2 .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IoOO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3 .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4 .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

23、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十一、灌肠技术(一)目的1 .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2 .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3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为患者遮挡。(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24、。(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3 .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三)注意事项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亳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4 .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十二、密闭式输液技术(一)目的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二)实施要点1

25、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工作。(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3)将药液及输液器备好待用,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4)穿刺部位下铺垫巾,在穿刺处上部系紧止血带,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5)按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固定。(6)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8)观察患者情况及有无输液反应。3 .指导患者:(D告知患者所输药物。(2)告知患者输液

26、中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4 .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5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6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一)目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二)实施要点7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8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

27、处的静脉,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安全留置针省略部分步骤)。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5)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6)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8)观察患者情况。(9)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9 .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作用。(2)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三)注意事项1 .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2 .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3

28、 .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十四、静脉采血技术(一)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2 .操作原则:(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4)采集适量血液后,松止血带。(5)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3 .指导患者:(1)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三)注意

29、事项1.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4 .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5 .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十五、肌内注射技术(一)目的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患者注射部位状况。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合适体位,为患者进行遮挡,暴露注射部位。(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排尽空气,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4)推注药液时观察患者反应。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注射

30、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吸收。(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4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5 .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6 .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7 .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十六、皮内注射技术(一)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二)实施要点8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9 .操作要点:(1)核对

31、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4)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10 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2 .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3 .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十七、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

32、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须法。(2)人工呼吸:口对

33、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T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亳升,频率1012次/分。(3)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

34、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三)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2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3 .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十八、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

35、稠度、部位。(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3 .指导患者:(1)如果患者消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

36、利痰液排除。(三)注意事项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 .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 .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绢、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 .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十九、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37、。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 .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

38、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3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二十、轴线翻身法(一)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嵌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4 .预防脊椎再战伤及关节脱位。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D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2 .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帮助患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2)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3)患者有颈椎扳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

39、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4)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3 .指导患者: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三)注意事项1 .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2 .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3 .翻身

40、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4 .准确记录翻身时间。二十一、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一)目的帮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使患者舒适。(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 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 .操作要点:(1) 一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使患者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板,双脚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患者双脚,同时在臀部提供助力,使其上移;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2)两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

41、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护士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及腰臀部,两人同时用力,协调地将患者抬起,移向床头;亦可两人同侧,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帼岗,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2)指导患者与护士同时用力。(三)注意事项1 .注意遵循节力原则。2 .护土动作轻稳,避免对患者的拉、拽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使患者舒适、安全。悔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法(一)目的运送不能下床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 了解患者有无约束

42、、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 .操作要点:(1)挪动法:适用于能在床上配合动作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帮助患者移向床边;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抵住平车,帮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动(从平车移回床上时,先助患者移动下肢、臀部,再移动上身),为患者盖好被,使患者舒适。(2) 一人法:适用于儿科患者或者体重较轻的患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铺于平车上,患者移至床边;协助患者屈膝,一臂自患者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患者大腿下;将患者双臂

43、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托起患者移步转身,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3)两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二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颈肩部,另一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臀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土倾斜,两名护士同时合力抬起患者,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4)三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三

44、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托住患者头、肩胛部,另一名护士托住患者背部、臀部,第三名护士托住患者胴窝、小腿部,三人同时抬起,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同时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5)四人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者颈腰椎骨折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在患者腰、臀下铺中单;一名护士站于床头,托住患者头及颈肩部,第二名护士站于床尾,托住患者两腿,第三名护士和第四名护士分别站于床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四人合力同时抬起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患者从平车返回病床时,则反向移动。(6)“过床易”使用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具

45、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平车与床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固定平车;护士分别站于平车与床的两侧并抵住,站于床侧护士协助患者向床侧翻身,将“过床易”平放在患者身下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向斜上方45度轻推患者;站于车侧护士,向斜上方45度轻拉协助患者移向平车,待患者上平车后,协助患者向车侧翻身,将“过床易”从患者身下取出。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2 .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己达到节力。3 .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以减轻颠簸与不适。4

46、 .推车时车速适宜。护士站于患者头侧,以观察病情,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在高处一-端。5 .对骨折患者,应在平车上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6.在搬运患者过程中保证输液和引流的通畅。二十二、患者约束法(一)目的1.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以及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者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2 .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3 .操作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