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36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探索枫桥镇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北部,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辖29个行政村、2个社区,连续三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枫桥镇是“枫桥经验”的最初发源地,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最主要阵地,是传播辐射“枫桥经验”的最重要基地。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近5年来,枫桥镇勇立时代潮头,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一、“枫桥经验”发展历程及其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一)“枫桥经验”发展历程回顾“枫桥经验”经历了“管制一管理一治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走

2、向善治。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治理,“枫桥经验”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反映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1.“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靠群众改造“四类分子”。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采用管制的方式,尤其对“四类分子”(地、富、反、坏)采用打压、歧视的方式。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枫桥区的干部群众与众不同,在阶级斗争年代,也注重以人为本、分类评审,提倡“文斗”不要“武斗”,通过说理和教育的方式把“四类分子”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枫桥经验”由此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枫桥区

3、又率先为“四类分子”评审摘帽,调动最广泛人员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新事业。此阶段,“枫桥经验”是全国改造“四类分子”的样板。2 .“枫桥经验”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动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随着社会大转型、人口流动加剧,刑事犯罪持续高发,尤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变得日趋复杂。为维护社会稳定,我国采取比较刚性的社会管理手段。此阶段,“枫桥经验”紧紧依靠群众,先后探索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等经验,有效确保了社

4、会稳定、平安和谐,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此阶段,“枫桥经验”先后被誉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楷模。3 .“枫桥经验”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枫桥经验”逐步转型,着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创新了“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建设、社会组织培育、乡村道德重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最多跑一次”等新经验,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二此阶段,“枫桥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

5、层治理的典型代表。(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1.多元化时代来临,基层迫切需要改变党政包揽的做法。基层多以党委政府包揽、行政式推动为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第一,政府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囊括了群众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并没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反而出现少数群众抱怨政府、坐等思想严重等情况。第二,社会组织数量很少,呈“低小散”现象,且大多数属于文体类社会组织,没有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发挥作用。2,法治化时代来临,基层迫切需要加强法治配套建设。基层虽然已经有了法治思维,但因为法治配套性措施的缺乏,法治方法还没有切实运用起来。一是基层政府缺

6、乏专门的法治机构(如法治办);二是基层村干部的法治水平较低;三是基层群众的法治自觉和法治素养有待提升,甚至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扰乱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3 .互联网时代来临,基层迫切需要提高智慧化治理手段。枫桥镇虽然是乡镇,但信息化进程快,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上网非常便捷,微信、微博、QQ等通讯工具成为群众获取信息和网上社交的主要手段,同时群众对政务服务、政府管理、矛盾化解的诉求越来越要求便捷化,人人都是自媒体,随时会到网上去曝光。但与群众纷繁复杂的需求相比,基层政府的智能化治理手段仍然匮乏,当时也没有真正有效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待提升。4 .精细化时代来临,基层迫切需要加

7、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精细化治理除了要依靠技术手段,还要依靠专业人才。但乡镇一级政府跟上级对基层的精细化、专业化治理的高要求不相匹配。一是缺乏综治专业人才。二是缺乏专业社工人才。枫桥镇有百树、天竺2个集镇社区,有28个农村社区,但在2015年之前,这些农村社区的专职服务人员普遍由老文书担任。另外,枫桥镇2015年已经培育了近30个社会组织,但当时没有一个专业的社工来负责这项工作。三是缺乏社会心理服务人才。枫桥镇有一些精神病群体、留守妇女和儿童、信访户都存在着心理疾病问题,甚至一些机关干部也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存在心理焦虑,但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和队伍

8、。-V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一)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近五年来,枫桥镇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共治,重点创新社会化项目,充分彰显出“枫桥经验”的群众性、自治性。1.实施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提升工程。党建引领“五星达标、三A争创”创建活动。2.培育孵化社会组织激发活力。每个村都有建立乡贤参事类、平安巡防类、乡风文明类、志愿服务类、矛盾调解类等五类基础型社会组织。3.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大桥经验”四项机制1、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议事。建立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议事会,针对重大问题,召开听证会,聘请法律顾问参与,一起商讨问题,一

9、起拿意见。这是东阿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核心一环。2、村务监督。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完善监督职能,强化监督,将村干部权利置于阳光之下,实现了干部清廉和群众满意。3、代表委员派驻。东阿县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乡镇驻地设立代表委员工作室,在街道村庄实行党员网格管理服务,畅通了联系渠道,满足了群众诉求,4、民主评议。东阿县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民主评议机制,倒逼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选取代表听取村支部书记的述职报告,填写民主测评表,对支部书记工作做出具体评价。某会议“三配套”某县“以党支部为核心,抓好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抓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

10、内在活力;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三个配套制度建设”经验。某会议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运用实践经验,推动农村基层建设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也是创造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诸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某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J这为新时代深化拓展“某经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2月18日,农村基层党建“某经验”的实践创新者周明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近年

11、来,省委书记刘家义多次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出要求。某县治理“金钥匙”干群关系紧张,村两委班子顶牛,党组织作用弱化如何解决这些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问题?河北省某县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村代会常任制”这把“金钥匙”,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作主、村委会办事”的村治新模式。已在全县345个村庄推广的“村代会常任制”是某县的一个创新,就是平均每10到15户选出一个村民代表组成村代会,并依法选举村代会主席,建成常设性的议事、决策和监督机构,下设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给村民提供一个全程参与村务的平台。某县村治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从农村实际出发实行“村代会常任制”,把村代会作为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

12、最佳结合点。在制度设计上,大力提倡村支书竞选村代会主席、党员竞选村民代表,将党的领导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把党的领导作用具体化,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农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某县模式”提出后,县里曾为每一位村民代表制作了一元硬币大小的圆章。如今,时家楼村的村民代表们却已经对这个当时举足轻重的小圆章不再“感冒”多数村民代表不再随身携带小圆章。在很多村代表眼中,“村代表做主”的制度发生了“变化一组数字显示,从2003年起,某县农村信访总量连续三年比上一年下降11%.26.8%,22.6%o现在,某县各村因村班子问题的上访基本绝迹。(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1.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办

13、事能力。2 .健全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机制。3 .加强村规民约“软法”之治。4 .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2016年以来,某某市全面实施“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工程。全市各镇(街)、村(居、社区)建立了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机制,各法律顾问主动参与法治扶贫、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等中心工作,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合法性建议。我市加强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阵地建设,市级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社区)设立司法行政工作室,特别是每个镇(街)都有示范性的司法行政工作室。(三)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1.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深化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5 .推动

14、“雪亮工程:全市安装725只高清摄像头,实现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公共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提升防控体系。整合交警抓拍系统,强化交通秩序监管功能,车辆停放及交通事故问题实现动态管理。依托视联网技术,开通市镇村三级联网即时磋商系统,实现镇村24小时视频连线沟通,做到重要事项应急联动和快速反应。6 .实现“互联网+”矛盾化解。通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枫桥人民法庭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对各级各类矛盾纠纷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梳理和研判、预测、指导,并由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对上述数据进行流转、交办、考核,实现网格、行政村(社区)、镇党委政府之间无缝对接,第一时间发现矛盾隐患、第一时间解决矛盾纠纷

15、。在镇联调中心,推广在线调解服务,增补优秀调解员在线,24小时不脱节,线下初步了解申请人情况,再开展线上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真正打通调解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某某市线上政法:某某市探索建立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长效机制,创新政法工作“线上模式”,开发了“某某市扫黑除恶举报平台”小程序。具备以下三个亮点:一是使用方便。无需注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某某扫黑除恶举报”即可进行举报。二是专人负责。举报平台后台由某某市扫黑办派专人管理,每天查看举报信息,并按照扫黑除恶线索管理规定及时移交处理。三是严格保密。严格按照保密制度予以管理,为举报人保密。某某市新媒体工作室为了推动平安某某建设向纵深化

16、发展,由某某市委政法委牵头,结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交警队宣传科,以及十六个镇办,联合成立“某某政法E媒体”工作室。创建“线上政法”服务品牌,以“连心桥E家亲”为定位,开展多种线上+线下的政法主题活动。(四)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1 .推进镇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由党委副书记任综治办主任,以镇综治中心为主轴,一站式涵盖综治、司法、禁毒、反邪教、应急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职责,实施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服务联动“六联”机制,与警务站、综合执法分中心合署办公。2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设立镇级心理服务站,按照“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要求,推动

17、社会心理服务教育进学校、进村、进社区、进企业,目前已实现校园、行政村和社区心理咨询室全覆盖。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又不断创新党建引领路径“枫桥经验”一直坚持党的领导,既服从中央政策方针,又能结合地方特色善于机制创新。同时,“枫桥经验”也能适应时代变化,改善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二)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又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做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从传统群众工作方法向现代群众工作方法转变,从网下群众工作方法向网上群众工作方法拓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三)始终坚持“方法为术”,又不断创新不同治理方法“枫

18、桥经验”诞生之初是用政治动员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是用自治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法治的方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方法论又有创新,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四)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又不断创新成果共享形式最初是共享阶级斗争的成果,保证新中国革命事业不被颠覆。后来是共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果,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新时代又有了新的共享成果形式,创新社会治理和“枫桥经验”品牌效应。(五)始终坚持“平安和谐”,又不断创新化解矛盾机制“枫桥经验”始终坚持化解矛盾,确保平安和谐,是不同时代就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典范。从最初的“社教”改造机制、“文斗”机制,到后来的“四前”工作机制、“六联”机制,再到现在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形成了风险预警机制、人民调解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机制、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诉讼机制等各类机制,有效创新了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