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亮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搬迁亮点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紧盯“四好”目标打好易地搬迁仗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卡若区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卡若区群众收入较低,收入来源单一,教育、医疗卫生落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0年来,卡若区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而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卡若区于2016年底成功实现3050户1296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帽脱贫”,157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至此,我区所有贫困村均实现出列。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难中之难,卡若区以促进群众增收为重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国道沿线、条件成熟
2、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安置、注重实效,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工程,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户住上了安置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卡若区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正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硕果。共建“好房子”,挪出“穷窝窝”2016年以来,卡若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委提出的“五个结合”“处理好十大关系,“六靠、五方便两避让”“六个坚持”和“七新”工作要求,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条件恶劣、扶贫成本过大的现状,涉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24户7710人,做到了附属与房建同步,实施了水
3、电路讯、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设,方便了搬迁群众就医、就业、出行等。整合北京、天津、广东、中国铝业等援藏资金L59亿元,先期打造了北京新村1个、天津新村2个、中铝新村2个。如:日通乡雄达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在建设时,村长、村委会副主任江次同志,从全区易地搬迁大局出发,召开村民大会,统一大家思想认识,积极协调村内砂石厂和运输队,低价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砂石料、运输服务等,节约出的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房屋装修;同时,作为致富带头人的他不忘反馈家乡群众,从农牧民施工队经营收入中拿出9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购买了家具,有效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困难。共建“好房子”,挪出“穷窝窝”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委提
4、出的“五个结合”“处理好十大关系”“六靠、五方便两避让”“六个坚持”和“七新”工作要求,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条件恶劣、扶贫成本过大的现状,涉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24户7710人,做到了附属与房建同步,实施了水电路讯、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设,方便了搬迁群众就医、就业、出行等。整合北京、天津、广东、中国铝业等援藏资金1.59亿元,先期打造了北京新村1个、天津新村2个、中铝新村2个。如:日通乡雄达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在建设时,村长、村委会副主任江次同志,从全区易地搬迁大局出发,召开村民大会,统一大家思想认识,积极协调村内砂石厂和运输队,低价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砂石料、运输服务等,节约
5、出的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房屋装修;同时,作为致富带头人的他不忘反馈家乡群众,从农牧民施工队经营收入中拿出9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购买了家具,有效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困难。共育“好习惯”,树立新风尚依托各安置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观念法治化、语言文明化、行为公德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民主化、民风纯洁化的六化目标,实现了人畜分离、一户一厕、垃圾分类处理、旱厕改水厕等,改变了搬迁群众以往落后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培养农牧民群众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全新认识,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城市生活。并通过居住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对村容、村貌及周边环
6、境卫生进行整治和管护,美化村容村貌、人居环境,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建设家园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如:卡若镇达修村安置区,实行门前四包(即包绿化、包秩序、包卫生、包设施),将路灯、垃圾桶等公共服务设施编号,按编号进行划分,专人负责督导,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关心、人人行动的良好氛围,培养了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创“好生活”,走上致富路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出”,而且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不是单纯“为搬而搬,为建而建”,卡若区在大力实施搬迁安置规划的同时,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建设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依托“一江两河”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后续产业发展和技能培
7、训,让贫困群众搬“新房”又“上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一是立足我区市场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就地、就近、就便和“飞地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等,卡若区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卡若镇循环农业示范区智能温室大棚、卡若镇卡若村生态农业体验园、城关镇达瓦村达荣卡自然村优质奶牛养殖基地、沙贡乡果洛村卡若香猪建设项目、日通乡雄达村藏东满足服饰厂、如意乡沿线藏家乐、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已陆续建设并投产,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二是壮大基地“点带面、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提升品质、带动农户”做特做优农畜特色产品思路,投入产业资金3500万元建设或改造升级
8、卡若香鸡、卡若香猪等养殖基地。目前,如意乡红拉山鸡养殖繁育基地已完成升级改造,沙贡乡多伏村卡若香猪养殖链基地正在有序建设中。养殖基地有效推进了全区养殖业趋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各类就业岗位,辐射了周边城镇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四是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同时,举办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各类就业培训64期,培训贫困群众4248人,实现就业4065人。共叙“好幸福”,一心跟党走一是把宣讲党的好政策、好福利、好恩惠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政策巡回宣讲组、专题培训、拍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印发藏汉双语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区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为切实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区委、区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先后组织各乡(镇)、扶贫专干开展专题培训,抽调精通藏汉双语、会做群众工作、熟悉扶贫政策的干部组建宣讲小组,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841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75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72940余人次。短短40年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独具藏东特色、充满民族风情、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崭新靓丽的现代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卡若大地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