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67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价值引领知行合一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内涵,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

2、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作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而言之,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一环,加强劳动教育是适应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劳动教育创建指南,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迫切需要。本项目侧重于农村中小学生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在劳动中实现“知行合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逐步深化和拓展的项目,而且需要中小学一体联动整体推进。自2015年以来我们以省、市

3、课题成功教育理念下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和乡土化融合式协同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县域模式为依托,致力于解决农村学生不热爱劳动的问题,其研究成果使近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受到劳动观念的浸润,逐步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本项目聚焦解决劳动教育“国家政策站位高,学校实施不落地”的实际现象,重点解决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劳动观念缺失,劳动兴趣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社会的事抢着做”的观念;二是学生劳动机会匮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和体验劳动活动,体会不到劳动最光荣的境界;三是学生对劳动成果淡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4、缺少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我们分四个阶段,从明确存在问题、提出问题方案、提炼研究成果、验证成果实效四个方面,对学生存在的劳动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与验证。第一阶段:顶层设计,认识把握问题学校依托两个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确立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和必要性,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任务要求,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完善科学、高效的劳动教育模式;关注劳动教育专兼职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我们从基于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习惯教育和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品质教育出发,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渔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起好步,少走或不走弯路,

5、不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1.梳理课题研究成果,确定劳动教育方向我们认真梳理省、市专项课题成功教育理念下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和乡土化融合式协同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县域模式的研究成果,在理念上达成共识:一是关注和完善学校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的功效;二是提供多种平台助力学生全方位参与劳动教育;三是通过多元的活动提升劳动能力;四是探索迁移劳动教育的有效方式。我们依托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确立了“价值引领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以渔耕为主线建构劳动课程,校内外拓宽劳动教育平台,建多元多维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劳动教育。2.准确把握存在问题,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伊始,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及家长进行

6、关于“热爱劳动”的问卷调查并深度调研,结果显示:我校辖区虽然地处农村,但大部分家长观念传统保守,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舍得让孩子参与劳动。导致大部分孩子生活劳动不愿干、生产劳动不会干、服务性劳动不能干,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不能与不愿体谅父母及普通劳动者的辛劳。问题的精准梳理为制定项目方案提供依据。基于调研,我们明确了“组建课程研发团队,规划项目实施方案,拓展劳动实践平台,精准评价激励机制”的实施思路,紧随而来马上组建一支由国家优秀教师、威海优秀教师、威海德育标兵、学校科研骨干为核心成员的研发团队,全力研发农村中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实践活动方案。第二阶段:过程实施,涵养劳动能力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引领,

7、通过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开设,将劳动教育融进学科教学中,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四最”理念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以“环境育人”为平台支撑,开辟“产研学”劳动实训基地,拓宽“六色研学”渠道,做实融特色、探究、体验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因材施教,助力每个学生人生精彩。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农村教师研究劳动教育教学的激情,激发中小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1.通过专家报告,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法规向乡村教师传达“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劳动的目的和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崇高理念,理解和形成科学的劳

8、动观,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幸福;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劳动能力,尊重社会上的普通劳动大众。并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渔耕”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的最大化作用。2,通过提供不同的校内外平台,给学生创造多种劳动活动的场景,通过参与不同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项目,为每个学生的精彩发展提供保障。对小学生而言,重点关注他们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让他们感受到从事劳动的乐趣和获得感;对初中生而言,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的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三阶段:精准评价,科学验证成果以“活动育人”为实践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开设不同的

9、劳动情境体验场,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时,感受劳动的魅力。1.创设情境化体验场,学生通过不同时节走进不同的劳动项目课程,结合项目化探究性活动及合作式社会公益劳动,构建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将劳动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其中。2.依据不同学段目标的劳动课程和评价体系,开展适合不同学段的喜闻乐见的技能大赛,如“挑战360”、“快乐劳动周”、“劳动节技能大赛”等展示类课程,促劳动教育走向科学化与专业化。第四阶段:保障机制,全程保驾护航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教师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和家校社联动的“渔耕”劳动校本实践机制,成为课程具体实施和发展的有效保障。1 .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必须

10、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到的方式。我们提出了适合劳动教育体验式、项目式、契约式、探究式等教育方式。实践证明,这些方式不仅更有效、更准确地实现了劳动教育目标,也对教师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2 .通过多维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参与中的成就感,开展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家庭劳动清单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劳动中有体悟有收获。并进行校级“劳动小达人”“劳动小能手”的评比与表彰,起到激励作用。总之,通过三年完整的研究,我们形成了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制度保障的育人体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项目化课程引领与全员参与相匹配、校内实施与校外拓展相结合、以项目化实施为主

11、要手段,以点带面,辐射共生。三、成果的主要内容(一)课程育人,转变劳动观念构建了“三维三渔”渔耕劳动课程体系,结合活动类教学及学科类教学的推进,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真正能达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社会的事抢着做”的最优状态,进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榜样引领,更新劳动观念优秀的劳动者是时代的精英,他们身上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少年儿童学习、弘扬、传承。学校选取袁隆平、钟南山、郭永怀、邓稼先、张桂梅等榜样事迹,做成榜样名片,引导学生感受全社会对杰出劳动者的尊敬,对勤勉工作者的赞誉,自然地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认识劳动,感知劳动

12、价值通过文化课中融合劳动教育、班会课以及劳动课堂等时间,带领各年级学生“走进劳动世界”,感受劳动的融合之美。例如:一二年级,寻找身边的劳动者;三四年级,劳动分类知多少;五六年级,劳动创造生活;七八九年级,走近三百六十行。引导学生们从中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3 .顶层规范,确定劳动体系结合上级各劳动教育文件精神、时代发展和地域实际,我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亮点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渔耕”劳动校本课程过程中,不断反思与重建,通过“整体架构渔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内外

13、劳动实践基地、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等方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劳动教育实践链。(二)环境育人,助力人生精彩环境对教育有很强的熏陶性,我校辖区虽然地处农村,但大部分孩子存在“生活劳动不愿干、生产劳动不会干、服务性劳动不能干”的实际现象。基于此,学校努力创设多种平台,给每个学生足够多的参与劳动的机会和项目,让每个孩子在这种“熏陶”中“耳濡目染”逐渐提升劳动素养。1.校外基地,提供生产性劳动平台。学校“产研学”农耕劳动实践基地分百果园、五谷园、茶园、百草园、青菜园、百花园、饲养园、无花果园等八大园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我的农田我做主”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认领、分包田地,进行规划管理

14、,全员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农田实践空间,让学校已有的“渔”元素项目增添绿色的“耕”元素,完善渔耕劳动教育课程。园内花草、果蔬、农作物种类丰富,学生可根据节气的不同,走进不同内容的劳动课程。拔草、锄地、捉虫、饲养小动物、种蔬菜、摘黄瓜、刨地瓜、割韭菜、搭竹桥、掰玉米、种小麦等各种不同的项目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其中,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劳动的魅力。2 .家校联手,提供生活性劳动平台。学期初,每个班级都会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小达人”比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多种劳动项目中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掌握的进阶转变,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所有

15、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分学期制定了家务劳动任务单,倡导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能够学会一个到几个家务劳动技能,每月开展评比。新学期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都会与家长沟通劳动教育事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指导,旨在共同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在交流沟通中,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督促孩子每周记录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次数、劳动时间、劳动内容、家长评价、美丽身影等,将劳动教育延续至家中,通过家校共育、技能比拼、快乐劳动周、定期评价表彰等方式,激励学生增强自理能力、养成合理分配时间、学会利用时间的好习惯,逐步成为愿意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人。这种积极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带动了多数孩子勇于尝试“

1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 .六色研学,提供社会性劳动平台。2020年8月,我校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校”,威海市仅此一家。学校充分挖掘渔耕劳动教育课程中的研学资源,构建具有渔乡地域特色的六色研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目前,部分劳动基地研学旅行项目已经顺利开展,已接待国内外10余次研学活动,受到研学学子一致好评。4 .展示课程,提供展示劳动素养的平台。以往大部分课程都是学校、教师根据自我意识设定的,而不是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导致出现学生不喜欢所以不乐于参与其中。而此项目在运作过程中着力让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央,增设展示类、体验类的课程。渔耕义卖课程中孩子们将时令蔬菜、渔耕课程的工艺品等劳动成果

17、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小组分工合作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校内困难学生。在与驻地的部队和敬老院进行社区教育活动时,及时的进行农副产品的分享,这不仅仅完成了劳动体验更重要的是体验到通过劳动回馈社会的价值感。(三)活动育人,强化劳动成果活动是任何课程的载体,只有通过活动让课程看得见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体悟出粮食来之不易、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进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1.情境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进入真实劳动场景。跟着节气去劳动,基地中杂草多,创设拔草的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同时思考为什么要拔草?为什么热天拔草好?用什么样的方法拔草效果好?蕴含其中的道理有哪些?通过真实情境的

18、体验,学生们感同身受,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断绝浪费粮食的后路,同时也能更好体谅父母和劳动者的不易,进而尊重他们。5 .项目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完整劳动体验。小学以耕美田园“智”多少为主题的项目化课程,依托“产研学”基地为问题情境,将语文、数学、英语、道法、音乐、美术、体育、综实、校本等多种课程进行整合,孩子们通过参与并实践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初中结合渔乡资源,在学校原有剪纸、石头画、渔家烹饪、渔家豆腐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兴趣,完善和增设渔耕劳动特色项目。增加4大类主题一一渔家码头、花鸟风景、海底世界、渔家风情、灵动天鹅系列,使得剪纸创意更有渔乡特色;在家常渔家菜的基础上,规

19、划增加鲸鱼饺子、花鱼锅贴犯耙、海荚包子等项目等,同时增设搭建海草房、制作小船板、渔网编织等渔乡特色显著的项目。通过采取分层走班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参与相关的渔耕劳动。6 .探究性活动,引领学生对劳动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小麦”是学生熟知的农作物,在我们的基地学生也知晓了它的播种的方式与收获的不易,那小麦还有什么可培植于学生心田的品质呢?我们设计的“小麦的前世今生“探究性活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认识,整个活动以合作探究、问题启发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一粒小麦的轮回与发展,理解到“一粥一代,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同样我们编写了红薯的旅行日记,探究了解到明朝福建商人

20、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发挥智慧才干从菲律宾“智”取薯条,然后在中华大地上栽种成功,从此养活了很多中国人,才使得我们人口数量俱增、生生不息。在活动的探究中,教育学生树立把中国人的粮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思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探索基于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开展好探究型、项目化、合作式教学的新样态,提高学生的劳动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等。四、效果与反思(一)育人效果显著1.完善多元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渔耕”劳动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践,从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活动中感悟成长、展现发展、积累成功。有不少

21、原来学习不主动、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因为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表现优秀,在获得老师、家长和小伙伴称赞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自己,获得了自信,并逐渐变得开朗和乐观,愿意分享自己的劳动体验。近年来,学生在各种特长、征文及创新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达33人次,省级奖励130次,市级奖励230人次,县级奖励1700多人次。2 .提升师资建设,助力教师梯队发展在“渔耕”劳动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过程中,通过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以课程研发提升教师发展素养、推动教研团队持续健康发展等途径,保障了教师梯队发展的均衡。近年来,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获得市组名团队1个,县市名团队6个;研究结题的课题,国家

22、级1个,省级4个,市级11个,县级16个;科研成果获奖:国家级1个,省级6项,市级10项,县级8项。3 .深化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五年学校获得全国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XX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XX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XX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XX省课程实验基地、XX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春秋课堂参与校、XX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威海市特色学校、威海市文明校园、威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近三十项地市级以上的荣誉和奖励。(二)同仁认可学校的特色做法受到兄弟学校的认可,2021年10月好运角小学成功举办了威海劳动现场会,威海教育局于明伟副局长、教科院董绍才院长

23、带领全市小学校长近200人参与其中,学校的做法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在现场会上做了“渔耕”相伴,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经验交流。仅荣成市内有10多家兄弟学校到校观摩学习共计100O余人次。(三)专家肯定近五年学校多次邀请各级专家到校观摩指导。2020年省教科院曾庆伟副院长,薄存旭副院长、XX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毕诗文主任先后入校指导,对我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给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劳动课程的建构与产研学基地平台的创建与使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2021年2022年XX省教科员综合实践教研员王秀玲主任、XX省齐鲁教育研究院马剑波主任、XX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徐洁主任先后走进学校的“产研学”实训

24、基地,对学校的校外劳动基地的建设给予高度的肯定,参观了校内相关的特色劳动兴趣小组,并对劳动课程的整合与架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鼓励我们继续将学校的课程进行多元整合,更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劳动理念进一步落地实施。荣成市综合实践(劳动)教研员张春芳老师多次到校进行课程开发工作指导,张老师从劳动课程的目标、设计、实施与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修改给出了建议。(四)社会影响广泛仅在今年,学校接待山西省国培项目一一农村初中骨干校长研修班团队成员100多人、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义务教育校长能力素养培训班的50多位校长到我校进行劳动观摩学习。我校特色“渔耕”劳动建设经验,曾被中

25、国教师报XX教育报XX教育中小学德育等报纸、期刊专题报道推广。XX省教育电视台的庆祝建国70周年飞阅校园专题节目,我校榜上有名。2022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XX卫视闪电新闻、XX教育卫视等媒体相继对我校的劳动教育进行了采访报道;2022年10月“耕美,让成长更美”学生热爱劳动实践展示,先后在XX教育新闻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播放。2022年11月,XX教育卫视教育纵深栏目对我校的劳动教育进行了专访报道;学校劳动特色课程建设的做法,在国家级报纸杂志报道21次,省级24次,市级30次,县级38次;国家电视台1次,省电视台报道6次,县市级电视台报道84次;网站宣传,国家级4次,省级1次,市级

26、71次,县级43次。共323次。社会影响极其广泛。(五)示范带动明显项目研究与实施以来,学生的劳动素养明显提升,带动家长的劳动观念也有所改变。老师们通过参与劳动特色课程,用心研究与探索带动对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双减背景下,学校的任务就是不断的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学生创造的火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持续的劳动实践机会与展示的平台。新的征程,我们将深入挖掘校园资源,计划以打造“渔耕园”“农耕园”为平台把学生放在学校的中心、课程的中心与发展的中心,借学生的手、学生的脑、学生的心来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好运角学区的孩子都是“最闪亮的未来之星”。总之,劳动教育就是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石,也正好吻合了学区的“耕美,成功托起明天的朝阳”的一体化办学理念,我们期待:在每天的辛勤耕耘中,师生一起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