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201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辽宁工业经济在保增长中表现出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o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引领工业增长,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近三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890亿元,增长20%,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全省市级工业园区达到70个,县级工业园区44个。本溪生物医药、抚顺先进能源装备、阜新液压装备、辽阳芳燃及精细化工,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大连软件园、鞍山柔性输配电、丹东仪器仪表、锦州光伏、营口
2、精品钢材、盘锦石油装备制造、铁岭改装车、朝阳新能源电器、葫芦岛数字技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依托这些园区,新兴产业在这里聚集,新的技术在这里形成,新的城区在这里兴起,新的城市品牌在这里产生。实施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区、市)建设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突出抓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引进学科带头人,着力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知识水平。(二)专业现状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理论课程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
3、械制造技术与实训、气动与液压传动、机床电气PLC、数控机床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技术与实训、机械CAD/CAM、钳工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企业管理、专业英语等。主要实践环节有钳工实训、机械制图课设、车工实训、数编模拟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机械拆装实训、岗前强化培训、机床电气实训、顶岗实训等。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L1,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o1、学生情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人。近三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166%,报到率均在99%以上,20042006年分别是100%、100%和100%o90%以上毕业生一直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2、师资情况专业现
4、有任课教师27人,其中专业理论课程任课教师19人,专业课程实习指导教师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5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7%;“双师型”教师2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o高级职称教师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0%,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3、实训基地情况(I)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始终重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机械加工实训中心配备42台普通车床,各类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共计50台,其中,卧式加工中心采用国际领先的SlEMENS840D数控系统;数控模拟实训室配备20台“数控模拟实训台”,是我校自主研发的教
5、学设备,荣获中国创新博览会金奖,现已作为产品对外销售30余台;4个数控模拟仿真实训室,计算机180台,配有CAXA等机械CAD/CAM软件。检测实训室各类检测设备齐全,尤其是“三坐标测量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基本技能实训中心配备维修钳工实训室(减速器拆装模拟实训室、减速器实训室、I轴拆装实训室),5个大中型钳工实训室,共计280工位;液压实训室配备14台“液压综合试验台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我校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荣获沈阳市科技成果奖,现已升级到第四代产品。(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市教育局的积极努力下,依托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校企联合办学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于2006年成立了职教集团、07年开展
6、了“双千互进”活动,目前,职教集团已有包括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重矿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内的100余家大型企业加盟,为学校尤其是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三)专业优势与特色1.专业建设理念: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体系,努力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坚
7、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准确把握层次和定位,优化专业设置;坚持以人为本,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坚持关注新职业,适应新需求,开拓就业领域。2 .专业优势在省市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扶植下,建成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及3个实习工厂,各类机床162台。6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4个电化教室,学校校园网全覆盖并已与中国社会公共信息网连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2008年被评为省品牌专业,70%的实验、实习、实训设备是学校自主研发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为全国一流水平。“双师型”教师2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液压实训室配备14台“液压综合试验台及计算机控制系
8、统”,是我校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荣获沈阳市科技成果奖,现已升级到第四代产品。”数控模拟实训台”,是我校自主研发的教学设备,荣获中国创新博览会金奖。3 .专业成果(1)“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在职业学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以人为本”,提倡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进行多层面多方位的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个体意识、成人意识、职业意识,提高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和理性判断、控制、选择能力。(2) “双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双
9、证融合。从2000年开始推行“双证书”教育,逐步将“钳工证”、“车工证”、“国家制图员”等职业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3)技能大赛促进与企业直接对接学校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让技能大赛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学校每年都开展各层次的校内技能大比武: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一一实现“人人参与”,将专业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10、二是校级技能竞赛一一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三是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一一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几年来我校一直包揽了沈阳市、辽宁省中职技能大赛普通车工一等奖,同时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不断提升的专业教学质量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培养过程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使用过程的用工机制零对接,多点契合、实现双赢的最佳时机。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情况统计表比赛工种级别主办单位获奖等级获奖学
11、生名单获奖时间车工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劳动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刘海龙李亮王洋邓万军2009年车工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劳动厅金奖、银奖、铜奖李亮王洋刘海龙邓万军2009年钳工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劳动局二等奖、三等奖肖亮蔡迪朱恩峰2009年钳工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劳动厅银奖、铜奖肖亮蔡迪朱恩峰2009年4、技能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去向好以项目教学法为引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我专业技能教学中全面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12、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开发编写项目教学教材CAD基础与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与实训,该教材已出版正在使用中,教学效果显著。该专业毕业生近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深刻理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坚持育人为本,围绕东北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备机械制造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
13、的机械加工操作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人员。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复合型技术应用的专门人才。加强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广泛吸纳社会办学力量;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积极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双师”素质水平为主要建设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沈阳职教品牌、创建全国技工高地”的指示精神为契机
14、;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办学宗旨;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倾力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六大工程为举措;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校;在省级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创建省级机械制造与控制品牌专业;在东北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通过重点建设,使该专业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的领航舰。(二)专业建设规划具体目标1 .专业招生规模继续保持每年500人以上。继续广泛开展“城乡联合办学”工作,覆盖全省,辐射国内西部地区;继续搞好“与国外合作办学”工作。2 .创建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产教研结合、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3 .努力
15、构建一支适应专业培养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 .在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 .继续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深化“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夯实毕业生就业出路的基础。6 .继续认真推行“双证书”教育、“学分制”、“弹性学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7 .继续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8 .加强教材建设。系统化加强校本教材、自编讲义编写,教学课件、软件开发等工作。9 .加强开发学校产教研能力,在已有科研开发项目基础上,积极
16、探索新的科研开发项目,促进职教与地域经济的结合。三、建设内容(一)基础能力建设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主干课应与实训室对接,该专业现有机械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随着企业用人群结构的变化,现有设备品种不全,严重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创建普通铳床实训室,原有10台普通铳床,现需增加10台普通铳床列表如下:普通铳床实训室设备统计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台)单价(万元)总计(万元)备注1普通铳床109902计算机双核/512K显存/2G内存计算机10.40.43投影仪、音箱等11.21.24践献量具、刀具、附件刀具、量具、工具车200.510合计101.6万(二)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机械制造技术专
17、业现有任课教师27人,其中专业理论课程任课教师19人,专业课程实习指导教师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5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7%;“双师型”教师2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高级职称教师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0%,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2、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1)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岗位能力需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适应创建国家级重点示范校的需要,还需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2011年,我校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以上;培养“复合型”教师50人
18、以上;“双师型”教师要占专业课教师数量的90%以上。外聘教师达到30人以上。列表如下:师资培训计划统计表序号名称姓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金额(元)备注1学科带头人王大山机械制造技术2011-13年400002学科带头人张弘机械制造技术2011T3年400003骨干教师侯敏机械制造技术2011年300004骨干教师苏敬谊机械制造技术2012年300005双师型教师杨丽艳车工、钳工2011年170006双师型教师杨丽艳车工、钳工2011年170007双师型教师周斯亮车工、钳工2011年170008双师型教师王浩车工、钳工2011年170009双师型教师刘平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0双师型教师张
19、哲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1双师型教师刘洋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2双师型教师林泉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3双师型教师李娜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4双师型教师周福鹏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5双师型教师冯皓凯车工、钳工2011年1700016双师型教师辛丽车工、钳工2011年17000合计344000(2)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到2011年,我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数要占任课教师总数的25%;高级职称教师要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3)改革教师聘用制度。采用全员聘任制,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和职教集团技术
20、的优势,全面促进专业任课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及时把握企业技术发展趋势。(4)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既从宏观上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监控,又从微观上给予充分的保障。3、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以教师法为依托,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以教育部就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教师队伍的规模稳步扩大,素质逐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为目的,结合我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年轻、优秀的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企业岗位实践能力为主线,建设一支满足需求,符合我校专业特
21、点,熟练掌握现代企业应用技术、热爱职业技术教育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重点是要抓好“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师为楷模,重品树德教师队伍建设,德为先导。我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在全校范围形成“尚德笃行、行知合一、”的风气。促使全校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承担起民族振兴、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责任。另外,要建立完善师德考评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2)注重培训,提升技能建立健全教师培
22、训机制是社会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能使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都趋于合理,更有利于培养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我校非常重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仅最近两年,就已先后选派7名专业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国家级培训达10余人次,省级、市级各种培训达20余人次。我校要以校本培训为重点,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畅通的教师培训渠道。理论培训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培训一批整体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广泛开展校本培训,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依托进行校本培训I,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基本途径,包括综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复合型教师培训等;广开渠道,合作培训,合理利用
23、社会资源,多渠道培训教师,是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手段,包括中外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培训等。(3)择优外聘,优化整合发挥外聘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特长,优化师资结构。我校作为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的职业学校,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目标为聘任原则,凭借沈阳市“双千互进”政策平台,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离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学校教学一线,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学校对外聘教师要实施有效管理,并解决好他们的报酬和待遇问题。对于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欢迎他们来校
24、举办讲座及兼职任教。适当、适量的外聘教师既能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使师资结构更合理;又能更新知识结构,使学校了解企业生产的前沿知识及其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建设。(4)鼓励深造,推荐晋级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理论课教师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是专科及以上学历。不符合此标准的教师要调离任课教师岗位。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学校每年要选送专业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择优报销学费。学校每年以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为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推荐教师评职晋级。(5)严格考核、监管有序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级和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进
25、行有序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形成一整套的考核制度,还要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6)加强建设、保障有力在组织保障上,校长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师的聘用、培训、职务评聘、考核、奖惩等工作负总责。学校党支部对教师培训工作起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教研室、财务处等共同参与,形成学校各处室齐抓共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网络。(7)广泛培养,重点选拔在广泛培养专业任课教师的基础上,重点选拔具有高级职称、学士以上学位、双师素质,同时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参与过技术改革的优秀教师,推荐参评
26、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继续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培训与考评,参加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工程系列职称的评审。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导性计划,学校还要据此制定每年的专业师资培养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对执行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遵照“实践一总结一反思一提高”原则来修正下一年的计划。(三)教材建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材建设,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规格、区域建设与企业发展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很难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接,急需编写适应项目教学的校本教材,列表如下:校本教材统计表序号教材名称金额(万元)备注1机械基础152常用设备拆装与实训15项目教学3机械制造技术与实训154机械加工技术与实训155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156气动与液压传动15合计90(四)软件开发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现配套“减速器拆装教学软件”、“CA6140车床拆装教学软件”。为配套新建“普通铳床实训室”,急需开发普通铳床教学软件。列表如下:软件开发费用统计表序号软件名称金额(万元)备注1普通铳削加工教学软件7合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