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4063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伤科临床药物疗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药物疗法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选用方药治疗伤科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具体贯彻内外兼治这一伤科治疗原则的。可分为内治法和外用药物疗法。(一)内治法内治法是通过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的一种方法,临床常采用三期辨证施治。1.损伤初期伤后一至二周内,筋骨损伤,气滞瘀结,宜采用攻利法。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1)攻下逐瘀法:损伤后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肠道,宜采用攻下逐瘀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药以攻逐瘀血,药效相当峻猛,

2、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慢性劳损、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2)行气活血法:又称行气消瘀法。损伤后气滞血瘀者,宜采用行气活血法。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并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活血化瘀为主的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临床可根据损伤的不同,或重于活血化瘀,或重于行气,或活血与行气并重而灵活选用。行气活血法的方药一般并不峻猛,但过用亦可伤气耗血。如须逐瘀,可与攻下法配合。(3)清热凉血法:本法包括清热解毒法与凉血止血法。损伤引起的创

3、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采用清热凉血法。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有清心丸、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小蓟饮子等。清热凉血法的方剂以寒凉药物为主,故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停。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出血不多的疾病时常与活血化瘀药同用。出血过多时,须辅以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气随血脱,必要时还当结合输血、补液等疗法。2 .损伤中期伤后三至六周,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但瘀未尽去,筋骨未接,故治宜和营,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1)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中期。此时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

4、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故治宜和营止痛。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2)接骨续筋法: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虽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宜采用接骨续筋法。本法使用接骨续筋药,佐以活血祛瘀药。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3)舒筋活络法:本法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加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适用于骨折、脱位、伤筋的中期而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舒筋汤、蠲痹汤等。3 .损伤后期受伤七周以后,筋骨损伤虽已接续,但尚未坚强,由于气血耗损,往往出现虚象,故应采

5、用补法。常用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若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宜采用温经通络法。(1)补气养血法:本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体质虚弱而出现各种气血亏损,故宜采用补气养血法。补气、补血虽各有重点,但亦不能截然分开,气虚可致血虚,血虚可致气损,故在治疗上常补气养血并用。适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软或迟缓愈合者。常用方剂有四君子、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2)补养脾胃法:损伤日久,耗伤正气,气血脏腑亏损,加之伤后缺少活动,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饮食不消,营养之源日细,故出现四肢疲乏无力,形体

6、虚赢,肌肉萎缩,筋骨损伤修复缓慢,脉象虚弱无力等。治疗宜采用补养脾胃,以促进气血生化,使筋骨肌肉加速恢复。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等。(3)补益肝肾法:又称强壮筋骨法。肝主筋,肾主骨,主腰腿。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而肝肾虚弱者常采用补益肝肾法。补肾又须区分肾阴、肾阳,但肾阴肾阳又是相互为用的。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即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虚则补其母”,故肝虚者应注意补肾,滋水涵木。常用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4)温经通络法: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流行畅

7、利。本法使用温性、热性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并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求驱除留注于骨节经络内的寒湿之邪,使血活筋舒、关节滑利、经络通畅。适用于损伤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媵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或筋骨损伤日久失治,气血凝滞,风寒湿邪滞留者。常用方剂有麻桂温经汤、乌头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知识链接伤科内治法在临证时要按照三期辨证灵活运用,例如治疗骨折,若骨折后肿胀不严重者,往往可直接用接骨续筋之法,稍佐活血化瘀药;开放性损伤,也应根据证候而运用上述各法。如失血过多者,开始即须用补气摄血法急固其气,防止虚脱,血止后仍须补而行之。伤科疾病变化多端,错综复杂,临证时必须灵活变

8、通,审慎辨证,正确施治,不可拘泥和机械l分期用药。/物大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熨药。1 .敷贴药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常用的有药膏、膏药、药散三种。(1)药膏:又称敷药或软膏。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糊状,摊在棉垫或桑皮纸上。为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和换药时容易取下,可在药上加一张极薄的棉纸。调和剂的选用主要依据病证的情况,如缓急止痛多用饴糖;散瘀消肿用白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鲜药汁;软坚散结选用酷。临床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和剂,如损伤初期的药膏常用饴糖、白酒和水,既可助药物发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9、的作用,又能减少药物的刺激。药膏的换药时间可根据病情的变化、肿胀的消退程度、天气的冷热来决定,一般是24天换药一次,后期患者亦可酌情延长。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时,需随调随用,因其易蒸发,所以应勤换药。生肌拔毒类药物应根据创面情况每隔12天换药一次,以免脓水浸淫皮肤。少数患者对外敷药膏过敏而产生接触性皮炎,皮肤奇痒及有丘疹水泡出现时,应及早停药。药膏可根据配方和药效分为以下几类:消瘀退肿止痛类:适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者。可选用消瘀膏、定痛膏、双柏膏、消肿散等。舒筋活血类:适用于骨扭挫伤筋中期患者。可选用三色敷药、舒筋活络药膏、活血散等。接骨续筋类:适用于骨折整复后,位置良好,肿痛消退之

10、中期患者。可选用接骨续筋药膏,外敷接骨散、驳骨散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类:适用于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者。可用温经通络膏。清热解毒类:适用于伤后感染邪毒,局部红、肿、热、痛者。可选用金黄膏、四黄膏等。生肌拔毒长肉类:适用于局部红肿已消,但创口尚未愈合者。可选用橡皮膏、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2)膏药:膏药古称为薄贴,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是中医外用药物中的一种特有剂型。膏药遇温则烽化而具有粘性,能粘贴在患处,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经济节约。对含有丹类的膏药,由于X线不能穿透,所以在X线检查时宜取下。膏药按功用可分为:治损伤与寒湿类:适用于损伤者,有坚骨壮

11、筋膏;适用于风湿者有狗皮膏、宝珍膏等;适用于损伤兼风湿者有万灵膏、万应膏、损伤风湿膏;适用于陈伤气血凝滞、筋膜粘连者有化坚膏等。提腐拔毒类:适用于创面溃疡者,有太乙膏、陀僧膏,一般常在创面另加药粉。(3)药散:药散又称掺药,是将药物碾成细的粉末,使用时可直接掺于伤口上或加在敷药上。药散按功用可分为:止血收口类:适用于一般创伤出血。常用的有桃花散、花蕊石散、如意金刀散、金枪铁扇等,以及近年来研制出来的不少止血药粉,都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祛腐拔毒类:适用于创面腐肉未去或肉芽过长的患者。常用的为升丹,但纯用升丹则药性太峻猛,往往加入熟石膏粉,如熟石膏与升丹之比为9:1称九一丹,7:3是七三丹。对升丹

12、过敏的患者,可用不含有升丹的祛腐拔毒药,如黑虎丹等。生肌长肉类:适用于脓水稀少,新肉难长的创面。常用的有生肌八宝丹等,也可与祛腐拔毒类散剂掺合一起应用,具有促进新肉生长,促使创口迅速愈合的作用。温经散寒类:适用于局部寒湿停聚,气血凝滞疼痛,损伤后期者。常用的有丁桂散、桂麝散等,具有温经活血、散风逐寒的作用。活血止痛类:适用于局部瘀血肿痛者,常用的有四生散,有活血止痛的作用。2 .搽擦药是配合按摩而涂搽的药酒。搽擦药可直接涂搽于伤处或在施行理筋手法时配合外用,一般可分为:(1)酒剂:指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一般酒醋之比为8:2o也有单用酒或乙醇溶液泡浸,常用的有活血酒、

13、舒筋止痛水等,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追风祛寒作用。(2)油膏与油剂:用香油把药物熬煎去渣后制成油剂,也可加黄蜡收膏而成油膏。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筋络风寒冷痛等证,也可在手法及练功前后作局部搽擦。常用的有伤油膏、跌打万花油、活络油膏等。3 .熏洗湿敷药(1)热敷熏洗:是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的一种方法。冬季可在患肢上加盖棉垫,使热能持久,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具有舒松关节筋络、疏导媵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兼夹风湿者,多用于四肢关节的损伤,对腰背部可视具体情况酌用。新伤瘀血积聚

14、者,用散瘀和伤汤、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陈伤风湿冷痛及瘀血已初步消散者,用八仙逍遥汤、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等。(2)湿敷洗涤:古称溺渍。是把药物煎成水溶液,湿敷洗涤创口或感染伤口。常用的有野菊花煎水、2%20%黄柏溶液,以及蒲公英鲜药煎汁等。4 .热熨药热熨法是一种热疗的方法。是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不易外洗的腰脊躯体之新伤、陈伤。主要有下列几种:(1)坎离砂:又称风寒砂。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的药汁搅拌后制成,临用时加醋少许拌匀置布袋中,数分钟内会自然发热,热熨患处,适用于陈伤兼有风湿证。(2)熨药:俗称腾药。将药置于药袋中,扎好袋口放在锅中蒸气加热后熨患处,适用于各种风寒湿肿痛证。常用的有正骨熨药。(3)其他:如用粗盐、黄砂、米糠、麦皮、吴茱萸等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简便有效,适用于各种风寒湿型的筋骨痹痛、腹胀痛、尿潴留等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