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625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监测方案全.docx(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施工监测方案1编制说明1.l编制目的为使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符合确保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规范施工中的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1.2 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U/490-2007)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201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

2、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青岛市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工程监测管理办法(讨论稿)国家、地方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相关设计图纸1.3 编制原则(1)施工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铁周边环境条件、地铁埋深及结构形式等进行编制,同时考虑监测工作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进度相适应。(2)监测频率应与施工进度密切配合,针对施工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3)施工中应按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及时反馈给业主、承建方、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4)监

3、测所采用的监测仪器及元件应满足各类监测工作的要求。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况2.2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2.2.1 工程地质条件2.2.2 水文地质情况2.3 周边环境2.4 施工方法基坑长208.975m,宽12m,北高南低,地面高程约为8.66.18m,基坑深度为14.1314.51mo周围场地较空旷。根据停车线隧道结构形式、场地条件及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特征,结合深基坑施工设计经验采用钢管桩+锚索(锚杆)支护,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146mm,t=5mm(或t=10mm)钢管桩+锚索(锚杆)形式,间距具体见相关图纸。冠梁截面尺寸0.35m*0.35m0钢管桩进入中风化层不小于2.5m

4、.进入微风化层不小于1.5m(纵断面图为准)。在施工前需要按照国家及山东省、青岛市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对施工爆破的要求进行报批;在爆破时应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法和爆破药量,确保对已施工的结构不产生影响,且爆破产生的振动波速不大于1.5cmso2.5 风险源调查与响应地铁施工具有、工期紧、工序较复杂、技术要求高、社会关注高等特点,因此对风险源的调查、分析及其响应是必要的。本工程重难点及响应1.自身风险基坑最深处为14.5Im。基坑范围内土层一次为素填土、强风化流纹岩,中微风化流纹岩,局部有构造岩如流纹岩(砂土状碎裂岩)流纹岩(块状碎裂岩)及微风化流纹岩(碎裂状)。基坑自身为11级风险。2、环

5、境风险(1)周边建(构)筑物:周边建筑距离较远,且正在施工过程中或处于停工状态,因此无工程风险。(2)地下管线:基坑周边有较多新建未投入使用管线,主要为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及再生水管等,需要加强保护。环境定为In级风险。2.5.1 风险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围护结构严重变形、地表大面积沉陷、管线破损或爆裂、建构物倾斜开裂等事故时,监测项目部应采取下列应急措施。(1)加强现场巡视工作,特别是当基坑围护结构本身出现险情时对桩体位移、地表沉降以及锚索应力等项内容加强巡视及测试。(2)围绕事故中心加密测点、扩大监测范围并加大监测频率。(3)在进行监测工作同时,需优先将监测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仪

6、器测试工作开展前应首先巡视基坑及环境状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测试,不在险情位置长期逗留,我部监测人员也将严格服从现场调配及管理。(4)为对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反应,满足各种气候条件、时段、特殊工况下进行施测的要求,我部将配置相应的应急物资。(5)在发生事故后,设立现场联络员及调度员,第一时间将即时数据反馈各方,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应急抢险工作。2.6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2.6.1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扰动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及范围划分,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可能等三个工程影响分区。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划分宜按表2.6.1-1的规定进行划分。隧道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

7、262-2的规定进行划分。隧道穿越基岩时,应根据覆盖土层特征、岩石坚硬程度、风化程度及岩体结构与构造等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工程影响分区界线。2.6.2基坑自身风险等级标准基坑的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支护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岩土体失稳等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基坑设计深度等按表3.2-1划分。2.6.3 周边环境风险等级标准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宜根据周边环境发生变形或破坏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周边环境的类型、重要性、与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对工程的危害性按表2.6.3-1划分。2.6.4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标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

8、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按表264-1划分。2.6.5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标准工程监测等级可按照表2.6.5-1进行划分,并根据当地经验结合地质条件复杂条件进行调整。2.6.6 监测等级划分结论本车站监测等级的划分主要参考了设计图纸、地勘资料等报告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基坑自身风险等级为11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为印级,故监测等级为11级。3施工监测项目体系3.1 监测目的在地铁施工期间对地铁结构工程及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地面道路等实施变形、内力等方面的监测,为参建各方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地铁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

9、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施工、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Q)使委托方能完全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安全状态掌握工程各主体部分的关键性安全指标;(2)根据监测成果按照预警体系发出预警信息及时对潜在的险情通报给各参建单位,使得积极采取对策;(3)通过监测,掌握施工对围岩及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用以修改设计参数,达到信息化设计目的;(4)通过积累数据,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难题。3.2 监测范围及内容基坑工程具体的监测项目包括:现场安全巡查

10、、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桩体水平位移、锚索应力、坑外地下水位、爆破振速等内容。布点范围参照设计图纸,并满足规范要求,且桩体位移、桩顶位移、锚索应力、地表沉降等宜位于同一断面,便于各项数据间的对上匕验证。监测项目及布设见下表:施工监测单位作为独立方,对施工过程中重点必测项目(规范及设计中的必测项目)全部覆盖,本项目均采用人工监测,同时做到与业主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同点监测、并同期采集初始值。3.3 监测原则监测数据必须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

11、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复测,做到当天监测、当天反馈;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正常受力影响,埋设监测元件时要与岩土介质匹配;对重要的监测项目,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包括变形、内力量值及变化速率;监测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3.4 监测工作程序接受委托自委托之日起30天内,按照相关文件签订施工监测合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组织人员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对车站及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更近一步的踏勘,收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交通、建筑物等详细的资料,并建立

12、档案。制定监测方案,并报发包人及相关单位认可在进场后15天内编制监测方案,并及时报发包人及相关单位认可,按照相关单位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监测点、校验设备、仪器监测方案完成的同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对本工程需要投入的测点、设备、仪器进行校验,并把校验资料分类存档保存。设备、仪器、元件和监测点验收对设备、仪器、元件和测点验收,检查其是否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现场监测按照甲方和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反馈监测信息,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提交阶段14监测结果和报告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

13、完整的监测资料。3.5 数据整理与分析监测数据一般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一般称为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及时地用变化曲线关系图表示出来,使监测成果形象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施工期间一般绘制监测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并在时态曲线图上注明关键施工工序等,以便对工程结构的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指导设计和施工。现场量测过程中按照要求做好巡视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量测数据,绘制的时态曲线如下:(1)绘制监测变量累计值(P)时间(t)的时态关系曲线;(2)绘制监测变量变化速度()时间(t)的时态关系曲线。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1.监测项目控制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监测项目控制值应针对

14、不同施工工法特点、周围岩土体特征、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状态得至哈理、有效控制的要求;支护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应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支护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结果综合确定;周边环境监测项目控制值应根据环境对象的类型与特点、结构形式、变形特征、已有变形、正常使用条件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其重要性、易损性及相关单位的要求综合确定;对重要的、特殊的或风险等级较高的环境对象应进行现状调查与检测,通过分析计算或专项评估确定监测项目控制值;周围地表沉降等岩土体变形控制值应根据岩土体的特性、结合支护结构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和周边环境安全风险等级综合确定;监测等级高、工况条件复杂的工

15、程宜针对不同工况条件制定监测项目控制值,分工况条件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2、监测项目控制值按监测项目的性质分为变形监测控制值和力学监测控制值。变形监测控制值应包括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值;力学监测控制值宜包括监测项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各工法监测项目控制值详见下表:3.6 监测频率地铁工程明挖(盖挖)基坑监测频率以能系统反应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监测频率考虑工程等级、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增大监控量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监测频率的确

16、定参照下表。3.7 主要仪器设备及精度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需成熟可靠,数量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仪器提交检定证书,仪器设备的检定(标定)单位具有国家检定资质,检定证书盖有检定单位的公章,仪器使用在有效期内。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完毕,对仪器进行测试,率定和校正,并记录其观测系统的各个仪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初始值,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校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8 预警及响应当各监测项目监测数值出现异常变化或达到设计文件、规范、规程所定的预警值时,我部检查基准点、控制点及测点是否存在松动或破坏后,并检查仪器、监测方法及计算过程,经过复测并与第三方监测校核无误后,我部立即通过口头、

17、电话、短信等快捷方式向业主代表、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情况,并由上述单位向建设主管部门逐级汇报;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事件、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风险处理建议等;此后正式的文字版发送至项目部、各工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预警后我部将根据预警等级及现场情况加密预警断面测点布设并加大监测频率,指派专人跟踪实时掌握变形情况,于此同时监理单位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并根据实时监测成果作出相应处理措施,我部需全过程跟踪数据的发展变化,并全力配合,及时参加各类分析会,为施工及决策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待监测数据稳定并争得各方同意后,预警方能解除,消警程序严格按照青岛市地铁八号线有限公司监

18、测预警、报警及消警处置管理规定执行,形成闭合。表3.7监测报警处置流程图3.9 监测技术成果在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按相关要求以预警报告(含联系单)日报、周报及月报的形式送达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监测报告保证及时性,监测结束后三个月内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及电子文档。Q)预警报告施工进度和工程概况;对数据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监测日报施工进度;当日监测数据汇总;结合当日监测数据和工程状态,进行工程安全评估,对监测数据异常的区段提出对应处理意见。(3)监测周报的主要内容:施工进度;当周监测数据汇总;总结当周监测结果并综合分析,对工程安全趋势进行分析。监测月报的主要内容:施

19、工进度;当月监测数据汇总;监测数据的时程变化曲线;对工程当月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对下月安全趋势进行分析。(5)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的监测总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及标定资料;数据采集的分析处理;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监测值全时程随工程施工工况变化曲线及分析;监测结果评述。3.10 监测信息的提交日报当天处理,电子文件当天15:00之前报送,纸质文件第二天15:00之前报送;周报为每周五下午15:00之前报送;月报为次月2号15:00之前报送。(2)施工方监测上报给施工单位的纸质监测报告为一式3份。(3)施工方监测应将监测报告电子文件发送给业主代

20、表、监理。(4)施工方监测单位应按照安全风险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料传递的相关规定上传监测信息。3.12现场监测周期(1)初始值测定:测点布置完成后,在施工影响之前,应对所有的监测项目进行连续三次独立的观测,判定合格后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项目的初始值。(2)停测标准:本工程中,基坑回填完成可结束支护结构的监测工作。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相关内容确定,即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变形稳定后,即可向相关单位及业主发出停止监测申请,相关单位及业主批准后停止监测;桩(顶)体位移等测点在基坑回填后无法继续监测时为最终

21、停止监测时间。4监测实施方法4.1控制网监测实施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方法实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科学、合理且易操作。(1)变形监测网主要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等工作基点应选择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且定期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另外,基准点不应受工程施工、降水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应设置在位移和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保存的位置,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基准点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与同步复测成果)。若无法利用设

22、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可选择较稳定位置自行制作,如图:(2)仪器设备和元件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元件是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监测现场采用的仪器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b.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C.监测过程中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监测元件的检查。(3)基本要求为将监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监测精度的目的。量测过程中尽量使仪器设备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工作时段等)下工作。对于同一监测项目宜按照下列要求执行:a.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b

23、使用同一监测仪器设备;c.固定观测人员;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e.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至少连续观测3次选取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4.2支护结构周边岩土体监测测点布设总体原则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施工工法、工程安全等级、地质条件及监测方法的要求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反映监测对象实际状态、位移和内力变化规律,及分析监测对象安全状态的要求。支护结构监测应在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位移与内力最大部位、位移与内力变化最大部位及反映工程安全状态的关键部位等布设监测点。监测点布设时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监测对象之间的内在

24、规律。监测断面的位置和数量宜根据工程条件及规模进行确定。桩顶/桩体位移监测1.布点原则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设,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时布设间距IOm20m;基坑各边中部、阳角部位、深度变化部位、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重要环境部位、地质条件复杂部位均应布设监测点;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应布设在围护桩顶或基坑坡顶上;一般情况下,基准点采用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系统为基准建立,采用附合或闭合导线形式,起始并闭合于地铁工程精密导线上。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选择较稳定的位置设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并定期与基准点联测;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可参考)

25、在观测期间也可能发生位移,所以工作基点应尽可能远离开挖边线,同时,两工作基点延长线上应分别设置后视点。为减少对中误差,必要时工作基点可做成混凝土墩台,在墩台上安置强制对中设备。基准点(工作基点可参考)布置原则如下:基准点是监测成果稳定的基准,应设于基坑开挖深度24倍距离外的稳定区域;基准点位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并能观测到全部测点的需要;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基准点个数不应少于3个,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及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等测点应位于同一断面,便于分析比对。2、埋设方法在围护桩(墙)顶部钻孔深度大于IoCm、直径大于25mm,采用l8以上但小于孔径的螺纹钢,将一端磨成圆球头状并

26、刻有+标志,用砂浆将测点固定在钻孔内,测点高出顶部23cm;或采用光学反光膜片(制作固定靶),埋设方法如下图。图4.5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亦可以在经抹面处理桩顶侧壁黏贴大直径反射膜片,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度高;埋设监测点时应注意保证与测点间的通视,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4、监测方法水平位移的量测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不一,在方法选择和施测时应合理选择。常用的水平位移量测方法有:全站仪坐标法、激光收敛计法等。全站测量是集测角、测距于一体的测量技术,可对地面点的三维坐标等参数同时测定。采用全站测量技术测定监测点的坐标变化可求该点的位移矢量,将该位移矢量分解到

27、特定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分量即为所求。全站测量中三维坐标测量、后方交会测量(亦即自由设站技术)可实现点的坐标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将测站坐标、仪器高、棱镜高输入全站仪中,后视点并输入其坐标或后视方位角,完成全站仪测站定向后,瞄准点处的棱镜,通过相应功能键(测量键)可显示点三维坐标。后方交会测量(自由设站)将全站仪安置于待定点上,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点等)的角度和距离,并输入各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全站仪即可计算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然后可进行其它点的测设。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并结合测量学理论,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或,本文以点作为极点示意)作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

28、目标点为观测点。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和(即角),通过相关计算,可获得观测点的坐标。图4.8极坐标法示意图根据已知坐标计算已知边的方位角根据测定的角度,计算边的方位角根据测定的边长计算点坐标4、计算要求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基准点观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监测点水平位移根据现场条件,一般采用全站坐标法,使用1秒级全站仪进行量测。监测网及监测点观测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在选定的水平位移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后视其它水平位移基准点并定向,测定监测点与监测基准点之间的角度、距离,计算各监测点坐标,将位移矢量投影到垂直于基坑方向,根据各

29、期与初始值比较,计算出监测点向基坑内侧的变形量(该处可选定合适坐标系统,使其中的一轴垂直于基坑方向)。表4.1水平位移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项目指标或限差1水平角观测测回数62测角对中误差13侧边相对中误差1/1000004每边测回数往返各4测回5距离一测回读书较差1.0mm6距离单程各测回较差1.5mm7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温度0.2;气压50Pa围护结构顶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及计算过程与地表沉降监测要求相同,详见4.2.4,在此不再赘述。4)小角法观测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采用小角度法。监测原理:在离基坑35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若测站至监测点T的距离为S,则在不小于35倍

30、范围之外,选设后方向点A,o为方便起见,一般可选用建筑物棱边等作为固定目标A用全站仪测定转角,角度测量的测回数可根据距离S及监测点的精度要求而定,一般用24测回测定,并丈量监测站点A至监测点T的距离。为保证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二次测定。以后每次测定B角的变动量。观测点偏了视线偏角(小角)应小于30按式(1)计算AT的位移量:(1)角的变动量(”);换算常数,p=3600180=206265;S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mm)。如果按P角测定中误差为2,S为100m,代入上式,则位移值的中误差约为lmm。图4.9小角度法监测示意图L监测目的该项目监测目的是监控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的位移,了解土体稳定性

31、,同时也可对围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间接判断。2、水准监测网布设形式水准监测网以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同沉降监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线路、附合线路等形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按要求制作。3、测点布设原则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沿平行基坑周边边线布设地表沉降监测点不应少于2排,排距宜为38m,第一排监测点距基坑边缘不大于2m,每排监测点间距为1020m;应根据基坑规模和周边环境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设垂直于基坑边线的横向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监测断面监测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应满足对基坑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的控制,每侧监测点数量不少于5个

32、;监测点及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应与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相结合。4、测点布设方法1)对于车站主要影响范围内及区间线路中线上的地表沉降测点宜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通过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此方法使测点以端承+摩擦的方式直接反映土层变化,具体方法如下:用洛阳铲或工程地质取芯机将混凝土路面取出直径为12Omm圆形孔,原则为穿透硬化路面;夯实孔洞底部;于孔洞内土层底部浇筑厚度为20mm的混凝土,且不与路面混凝土接触;用事先准备好的长约80cml8的螺纹钢筋敲入地层中,测点高度要低于孔口35cm,以避免行车对其影响;养护15天以上。图4.16沉降测点(取芯)实景图与示意图2)对于车站次要影响范围及区间

33、线路边线上(可排除外部荷载影响)的地表沉降测点除采用窖井测点形式外,亦可采用在路面敲置钢钉的方法布设,具体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图4.17沉降测点(钢钉法)示意图5、观测方法及要求水准监测网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如下:a.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4.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项目限差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mm2每站高差中误差0.15mm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0.3mm(n为测站数)4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mm(n为测站数)5视线长度30m6前后视的距离较差0.

34、5m7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1.5m8视线距离地面最低高度0.5m地表监测基准点为已知高程点,利用测得的各监测点与基准点的高差4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高程H,其与上次测得高程的差值Ah即为该监测点的沉降值,即h(lz2)=H(2)-H(I)沉降监测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见下表:表4.3沉降监测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序号项目限差1沉降观测点与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mm2每站高差中误差0.30mm3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0.6mm(n为测站数)4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8mm(n为测站数)5视线长度50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2.0m7任

35、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3.0m8视线距离地面最低高度0.3mb.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观测顺序:往测:后、前、前、后;返测:前、后、后、前;观测注意事项如下: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精密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无气浪状态下,确保标尺刻度清晰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每测段往测和返

36、测的测站书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2)仪器设备和元件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元件是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监测现场采用的仪器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b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C,监测过程中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监测元件的检查。(3)基本要求为将监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监测精度的目的。量

37、测过程中尽量使仪器设备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工作时段等)下工作。对于同一监测项目宜按照下列要求执行:a.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b使用同一监测仪器设备;c.固定观测人员;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e.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至少连续观测3次选取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6、计算方法工作基点为已知高程,利用测得的各监测点与基准点的高差,可得到各监测点的高程,与上次测得的高程的差值即为该监测点的沉降值,即:4.2.3锚索应力监测(1)测试形式及工作原理锚索测力计的测力钢筒上均布着数支振弦式应变计,当荷载使钢筒产生轴向变形时,应变计与钢筒产生同步变形

38、,变形使应变计的振弦产生应力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据此测出引起受力钢筒变形的应变量,代入标定系数可算出锚索测力计承担的荷载值。图4.26锚索计实景图(2)测点布设原则及方法待锚索内锚固段与承压垫座混凝土承载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锚索张拉前,将锚索测力计安装在孔口垫板上,并将测力计专用的传力板安装在孔口垫板上,要求垫板与锚板平整光滑,并与测力计上下面紧密接触,测力计或传力板与孔轴线垂直其倾斜度应小于0.5。偏心不大于5mm。图4.27锚索计埋设示意图图4.28锚索计埋设实景图(3)计算、观测方法及要求采用频率读数仪进行读数,并记录温度;埋设初期,每天观测1次,观测一周后每周观测3次,连续

39、观测1月后每周观测1次;现场量测时,同一批测点尽量在相同的时间或温度下量测,每次读数均应记录温度测量结果;现场原始记录除记录下传感器编号和对应测试值外,还应记录环境和施工信息。4.2.4锚杆拉力监测Q)测点布设要求监测点数量和间距视支护结构的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存在高大建(构)筑物的区段宣布设监测点;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杆体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监测点的布设位置与其它类型监测点宜共同组成监测断面;锚杆拉力宜采用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监测,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

40、;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锚杆张拉设备仪表应与锚杆测力计仪表相互标定;锚杆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应力监测仪器进行拉力测试,并将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2)测点埋设方法安装前,确认元件完好;采用专用的与钢筋计等截面钢筋对焊或10倍D双面焊接钢筋计;安装过程必须注意钢筋计和杆体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确保钢筋受力状态通过钢筋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将导线电缆接到观测台,进行安装保护和做好标识。(3)测试方法在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应力变化的初

41、始值。振弦式频率读数仪测试应力计的频率值,与元件标定的频率曲线进行比较,换算成相应的应力值,每次应力实测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应力变化,并填写监测报表,绘制应力变化曲线图。4.3周边环境监测1.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环境对象的类型和特征、环境风险等级、所属工程分区、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的要求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反映环境对象变化规律和分析环境对象安全状态。2、周边环境监测点应布设在反映环境对象变形特征的关键部位和受施工影响敏感部位。本站设计监测设计图纸要求监测范围为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范围均纳入监测范围;3、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应便于观测,且不应影响或妨碍环境监测对象的结构受力、正常使用和

42、美观。4.3.1 建筑物沉降及倾斜1、监测目的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在施工期间内,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倾斜,据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2、水准监测网布设形式建筑物沉降观测可与地表沉降水准监测网共用,将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纳入其中构成闭合线路、附合线路等形式。3、测点布设原则及方法1)建筑物沉降测点布设原则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外墙或承重柱上,位于主要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1015m,或每隔2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位于次要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1530m,或每隔2

43、根3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在外墙转角处应布设监测点控制;在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连接、建筑物变形缝、不同结构分界、不同基础形式和不同基础埋深等部位的两侧均应布设监测点;风险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应适当增加监测点数量;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临近基坑或隧道一侧的建(构)筑物外墙、承重柱、变形缝两侧及其他有代表性部位,可与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同一位置。2)建筑物倾斜测点布设原则倾斜监测应沿主体结构顶部、底部上下对应按组布设,必要时中部增加监测点;每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数量不少于2组。每组监测点布设数量不少于2个;采用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构)筑物倾斜时,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建(构)筑物竖向

44、位移测点埋设相关规定。4、测点布设方法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方法建筑物测点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埋点形式,框架、砖混结构对象采用钻孔埋入标志测点,钢结构对象采用焊接式测点,特殊装修较好的对象采用隐蔽式测点形式。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应高于室内地坪0.20.5mo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建筑物上布设的测点采用钻具成孔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a.使用电动钻具在选定建筑物部位钻直径16mm,深度约12Omm孔洞;b.清除孔洞内渣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C,向孔

45、洞内注入适量搅拌均匀的锚固剂;d.放入观测点标志;e使用锚固剂回填标志与孔洞之间的空隙;埋设形式如下图:隐蔽式监测点外露式监测点4.19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2)建筑物倾斜监测点埋设方法建筑物倾斜可采用基础差异沉降法计算,当这种倾斜测试方法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而不能实施时,宜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试,即:建(构)筑物倾斜测点主要采用反光膜片实现,在建(构)筑物的主要结构柱顶、底布设成对测点(上下各一个),用强粘材料将反光膜片贴在指定位置,测点埋设于意图如下。图4.20建筑物倾斜测点埋设形式图4、观测、计算方法及要求1)建(构)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及观测

46、注意事项与地表沉降监测技术要求一致。2)建(构)筑物倾斜观测采用精密全站仪进行观测,基于全站测量技术的建(构)筑物倾斜计算方法如下:同一竖向的结构柱上的两个反光膜片A和B在指定的坐标系中的初始坐标为,如果埋设过程中,假设连线AB绝对垂直,那么会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本无法实现连线AB绝对垂直,于是会有:和表明了初始状态下点B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对点A的位移偏移量值,点A和B间的距离当建筑物发生倾斜时,点A和B的在某时刻的实测坐标为、,则可根据坐标可计算出倾斜状态下点B,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对点A,的位移偏移量值:考虑到点A和B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移与两点间的距离相比极小,则整个过程可认为点A和B距离为定值,便于计算,于是点A和B的倾斜值为(X方向的倾斜值)(Y方向的倾斜值)3)对结构较好的建(构)筑物可视为刚体结构,根据沉降差异值计算其倾斜值。已知建筑物基础结构上相邻的两点、(距离可量测),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