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790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2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6月目录弓I言1一、发展基础与形势1(一)发展现状1(二)发展趋势3(三)发展机遇与挑战4二、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三、构建高品质产业新体系11(一)强化优势领域,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品牌12(二)壮大新兴领域,提升生产服务业能级17(三)培育高端领域,丰富生产性服务业业态22四、构筑协同化区域新格局23(一)融入广州西部产业带23(二)推进“荔湾服务+珠西制造”24(三)承接港澳服务业外溢25(四)拓展城市群产业合作26五、打造高效率产业新空间26(一)塑造

2、“一核、一带、多节点”产业新空间26(二)提供多层次产业新载体28六、实施产业提升六大重点工程30(一)实施总部经济提升工程,加快总部经济聚集30(二)实施产业融合提升工程,完善融合发展模式32(三)实施数字基础提升工程,赋能加速产业发展33(四)实施企业集群提升工程,推动企业梯次培育34(五)实施服务品牌提升工程,加速产业价值提升35(六)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营造良性产业生态37七、保障措施38(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38(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39(三)扩大企业融资渠道39(四)筑牢优质人才支撑40(五)完善考核评估督查41附件42引言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

3、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抢占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服务湾区制造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具有重要意义。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是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第一阶段战略安排,也是促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引领提升我区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期。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荔湾区现代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特制定本规划,重点明确2023-2035年我区生产性

4、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区域格局、空间支撑、重点工程,作为未来推动我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现状1.发展规模平稳增长,新业态新模式涌现2022年,我区生产性服务业(本规划所指生产性服务业不含批零业、住宿业,下同)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253亿元增长至264亿元(初步数,未核定,下同),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其中2020年我区营业收入超15亿元的服务业企业有五家,影响力持模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区先后培育出唯品会、名创优品等一批全国电商领军企业,形成了电子商务多元化、集群发展的格局,其中唯品会电商业务稳步增长,2020年在中国网络销售T

5、oPloo榜单中位列第三,名创优品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市值突破400亿元。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广州裕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自上线运营1个行业型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裕申电子面向PCB行业绿色+智能生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方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四家企业2022年营收合计超过30亿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方面,绿瘦集团、广州工控集团等成为全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重点企业。在金融

6、业方面,已基本形成了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广东塑料交易所、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广州白鹅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华南基地“一区一所一院一基金一基地”服务格局。2.重大平台建设提速,空间载体加快打造白鹅潭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万象城、聚龙湾太古汇项目动工建设,且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入选全市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之一。海龙围科创区纳入“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规划,整体建设驶入快车道,白鹤沙地块全部完成出让,大参林运营中心、侨银总部大厦、大翔集团创新大厦等3个项目封顶。珠江西岸打造滨水创意产业带,形成信义国际会馆、1850创意园等一批等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园区。(二)发展趋势一是强要

7、素链接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利用链接、赋能、服务优势,全面整合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呈现强中间投入和高附加值特征,能够放大平台效应,提升产业控制力。同时,依托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和高能级开放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形成链接各要素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具有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数字智能化趋势明显。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进入群体迸发阶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突破与应用,加速了生产性服务的网络化、智慧化发展,催生出智能工厂、柔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信息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显

8、现,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迅猛发展,极大提速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三是两业融合化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内部的交叉渗透与产业之间的耦合共生,催生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成为“两业融合”的主要方向。同时,新技术加快渗透、应用,高端服务集中度逐步显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高端服务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三)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内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仍将处于充满挑战、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发展期。1.机遇与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引领全球经济深刻变革,在产业边

9、界愈加模糊化、生产和服务功能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导性力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一带一路”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方案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实施,为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产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荔湾区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强大支撑,抢抓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机遇,发挥“千年商都”内引外联的传统优势,挖掘内需潜力、拓展投资空间,加速铸造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10、。2021年,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荔湾区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同时,广州提出加快发展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荔湾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同时具备前航道、后航道、西航道的城区,白鹅潭商务区是沿江产业带的西部起点,海龙围科创区是西部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整体处于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沿珠江布局的关键节点。要求荔湾处理好制造与服务的关系,持续提升服务业能级,更好支撑荔湾乃至全市制造业发展,促进制造与服务两业融合

11、、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等发展平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态势。荔湾地处“广佛极点”核心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重要节点,作为前(广州)店后(佛山)厂工作模式的突出代表,以其自古以来对外商贸的影响力和平台效益,有效支撑珠西地区集聚发展。相比深圳及广州天河、越秀、海珠等兄弟区,荔湾区具有直接服务珠江西岸城市、尤其是佛山制造中心的独特优势,39平方公里土地被列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能够直接参与打造大湾区“广佛极点”;相比中山、珠海等城市,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能级相对较高,更能满足珠江西岸城市制造业发展需求,具有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合

12、作基础。同时,荔湾区拥有大量可挖掘的低效土地资源、传统优势产业、滨江一线稀缺景观、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高效融入湾区、联动港澳的轨道交通资源,后发潜力强劲,将成为助力广州发挥湾区极点带动作用的西部引擎。要求荔湾立足广佛传统发展动力源,肩负起支撑广州西部崛起、东西部均衡发展的使命,进一步落实“1+4”广佛全域融合的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主动转型成为珠江西岸“制造+服务”的重要纽带,加强产业互补与协调,拓展生产性服务市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2.挑战与制约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倾向更加明

13、显,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大,荔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强,将面临技术、资本、人力等资源要素的激烈竞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竞争加剧,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呈现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荔湾传统区位优势受到一定挑战,与佛山南海、广州兄弟区等城市区域同台竞争压力也进一步加大。从产业发展短板看,荔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能级有待提升。与佛山南海、顺德、广州海珠、天河等区域相比,荔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整体竞争力不足,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聚集缓慢,对珠西制造业的服务能力有限。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荔湾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高价值行业领域发展相对

14、缓慢,2022年荔湾区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约264亿元,约占第三产业的7.9%,占比较低。其中,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高端专业服务业企业较为缺乏,如法律服务公司仅6家;唯品会和名创优品两家龙头企业引领效应尚未充分发挥;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尚处萌芽期,如科学研究和软件服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比重不足1/4;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分支机构服务半径受限,引领效应弱,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的金融机构较为缺乏。三是产业空间供给滞后。目前荔湾生产性服务业多为散点布局,尤其总部经济尚未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集聚区,难以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同时,高端商务楼宇较少,甲级写字楼占比仅

15、为29%,整体产业定位不够清晰,未能较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且现存写字楼建成年代较早,楼龄超10年的占比近90%,面临一定更新改造压力,将制约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和存量企业扩张。总的来看,新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荔湾应着重发挥背靠珠江西岸的先天区位优势,利用好广阔的服务市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活跃的商贸氛围以及丰富的科教文化与人力资源,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错位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更好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提升作用,加快构建面向珠西、辐射湾区的高能级生产性服务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上新台阶。二、总体要求

16、(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广东省委“131(F具体部署,切实贯彻广州市委“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荔湾实践。紧紧抓住广州打造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

17、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新兴业态,打造立足广佛、面向珠西、辐射湾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助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跨界融合。以拓展产品功能、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围绕全产业链整合优化,推动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深化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促进服务业各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以高质量

18、的服务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提升供给质量。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创建优势高端服务企业品牌,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核心,率先突破重点领域,引进培育若干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带动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做强特色,塑造品牌。立足制造业,聚焦产业转型,加快发展凸显经济发展引擎功能、体现服务品质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注重发挥荔湾的区位和文化优势,加速服务响品牌”转变,讲好荔湾服务故事。开放发展,合作共嬴。强化开放赋能,发挥区位联通优势,深度融入广州面向国际国内的战略通道、功能平台和要素市场建设。聚焦服务

19、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借力南沙自贸试验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机遇,携手南沙共同探索与港澳在高端生产性服务领域合作,加强与珠江西岸产业分工合作,发挥“佛山制造+荔湾服务叠加优势,形成多方共赢格局。(三)发展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荔湾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集聚集群化发展态势显现,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生态进一步构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初步建设成为广佛总部经济重要极点、工业互联网应用先行区、工业设计和电子商务新基地,形

20、成具有竞争力的广佛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达到以下目标:产业能级持续稳提升。重点推动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功能、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稳步提升,2027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质量效益实现新成效。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大幅提升,“两业”融合持续深化,服务内容、业态、模式创新蓬勃发展,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空间布局凸显新势能。打造1个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功能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21、集聚高地,进一步推动重点都市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集布局,持续深化与珠西、港澳等地区的协同合作。到2035年,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区域资源链接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内部结构优化、服务优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融合共享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突出的广佛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进一步建成,在融入珠江西岸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网络中发出荔湾声音、提出荔湾方案。表1荔湾生产性服务业规划近期主要指标表类别指标2022年(现状)2027年指标属性规模结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亿元)264500预期性市场主体总部经济领军企业(个)-3-5预期性“两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个)-3

22、-5预期性品牌塑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个)-1-2预期性服务业领域地方标准(项)-1-3预期性载体打造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个)-1预期性三、构建高品质产业新体系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中心任务,结合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对接佛山乃至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以“强化优势、壮大新兴、培育高端”为发展思路,强化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等优势领域,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新兴领域,瞄准机遇培育创新孵化服务等高端领域,加快构建资源集约、区域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水平提升,进一步巩固和

23、提升我区在广佛极点中的优势地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强化优势领域,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基于已有产业基础,近期重点强化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等3个特色突出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为都市消费、生物医药等荔湾传统都市工业企业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1.工业设计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都市消费等重点制造领域,聚焦设计要素资源,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大力发展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在终点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同步进行,推动工业设计与产品研发的有机结合,带动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设计发展。以岭南V谷为核心,引

24、进培育一批工业设计机构和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设计人才和项目入驻,孵化、集聚、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工业设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工业设计与产品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与产业应用对接,培育智能设计、虚拟设计、集成设计、众包设计等新业态。推广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支持垂直电商平台以虚拟现实体验、线上直接参与等方式,围绕聚焦个性需求,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充分利用大数据、自有品牌、营销渠道、创意设计、专利技术等优势,通过委托加工、品牌授权、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式向

25、加工制造环节延伸渗透。专栏1:工业设计重点任务推动工业设计创新。鼓励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设立独立工业设计中心,推进建设工业设计全产业链服务创新基地。支持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企业,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加快成立工业设计服务联盟。打造工业设计研发平台、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工业设计信息平台,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重点推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 .电子商务基于商贸业基础优势,支持通过网络平台为制造业和商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交易支撑,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化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平

26、台。电子商贸。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电子商贸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生物识别等新技术融合,提升传统业态。支持企业探索直播电商、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粉丝”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传统批发市场由单纯的交易市场向多元化综合平台转变,打造智慧市场。支持电商模式创新,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定制化电商和订阅制电商等新型电商平台发展,着力培育新型电子商务领军企业。支持网络直播基地做大做强,推动MCN(多频道网络)机构集聚,支持企业利用直播销售、视频录播、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线上营销、在线展示、线上签单等商务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打造直播

27、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面向都市消费、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支持生物医药、时尚服装等大型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加强与上游生产企业、下游产品加工或批发零售业企业的资源整合,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支持工控等大型生产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协作。创新发展供应链物流、快捷物流、精益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发展无人配送、分时配送、共同配送等运输方式。培育一批专业化、平台化物流供应链企业,优化供应链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拓展品质溯源、知识产权服务、虚拟生产等专业化供应链业务。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28、等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运营管理。专栏2:电子商务重点任务支持电商平台应用。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与第三方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面向区内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引导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鼓励综合型和专业型产品交易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发展。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并规范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打造电商直播集群。整合电商、直播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直播、网红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孵化一批网红

29、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链延伸,引领上下游企业形成视频内容产业群,形成“商品平台.内容运营”全方位产业生态。支持重点商圈引入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品牌直播间”与“网红梦工厂”,建设面向大湾区产业带的电商直播基地。推进绿色货运配送试点应用。把握广州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的契机,率先在荔湾试点应用,加强供应链绿色化设计,重点围绕专业批发市场、广州国际医药港等区域,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共同打造荔湾绿色商品流通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绿色化水平。3 .专业服务建筑业和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依托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省建筑工程集团、省建筑设计院、省水利水电设计院等企业,加快发

30、展装配建筑咨询服务,开展装配式超低能耗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推进在海龙围科创区建设装配式绿色建筑研发设计基地,带动珠江西岸及“广佛极点的绿色建筑设计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发挥荔湾拥有最多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应用场景优势,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等提供街区规划、建筑设计、建筑修缮等专业咨询服务。广告设计服务。依托珠江西岸滨水创意产业带,吸引一批广告设计服务的企业和品牌,推动传统广告企业向全媒体矩阵发展,扶持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的广告创意设计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广告工作室等形式的小微广告企业。发挥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的底蕴优势,依托永庆坊、沙面西堤、陈家祠等历史文化要素,深

31、挖非遗文化内涵,引导各类型广告企业进行创意研发,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人力资源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向中高端发展,对接广州乃至全国人才服务资源,积极拓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为荔湾、广州乃至湾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商务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人力资本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政策咨询等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在人力资本服务上,积极对接南方人才市场,依托人力资源龙头企业,支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着重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职业社交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新兴业态,探索“人力资源服务+资本+互联网”发展路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端人才寻访、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等

32、服务。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统筹利用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面向制造业需求,为企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培训服务,形成具有荔湾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汽车后市场服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链,引导汽车服务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汽车服务业。大力发展集品牌汽车展销、机动车综合服务、汽车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汽车医院、供应链信息、汽车及汽配交易、汽车维保连锁等功能配套的汽车全过程后市场服务。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市场,培育连锁汽车租赁以租代购新业态。创新出行和服务模式,探索发展智能驾驶、共享汽车技术,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汽车金融与保险业务,

33、与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创新汽车金融与保险产品。积极发展汽车维修与保养业务,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开展维修保养、汽车养护服务。发展二手车业务,大力发展二手车销售、评估、中介、保管、代理过户、置换等业务。积极推动汽配零售店、汽车维修店、汽配连锁店、车务服务站等建设,吸引销售服务、二手车鉴定评估等企业集聚。(二)壮大新兴领域,提升生产服务业能级面向广州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结合荔湾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领域,近中期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4个新兴领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未来增长点。4 .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软件开发。围绕传统制造转型升级,

34、重点推进工业设计、工业过程仿真、智能控制、工业环境监测、质量分析、故障检测分析等关键环节的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面向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的基础软件平台,以及面向各行业应用的重大集成应用平台。推动高端信息软件及系统研发设计,聚焦中间件、信息安全、三维设计和建模仿真、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型软件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软件产品开发应用。支持开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推动提升基础软件成熟度,开展集成适配优化。大数据应用服务。结合电子商务、医药健康、文化创意、卷烟制造、金融保险等行业领域,围绕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35、,引进一批技术领先、产品应用广泛、产业带动性强的大数据重点企业,推动大数据在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业务全流程的应用。加快培育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加快大数据交易产业发展,探索建设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专栏3: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任务推动软件开发应用。在智慧企业、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智能化软件解决方案,探索“软件+数据+互联网”等新模式。加强物联网、5G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发展,推动开发智慧环卫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作业生态链系统,支持基于云应用、云安全开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研究。建设一批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

36、设一批大数据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应用中心,开展大数据分析关键算法、共性基础技术和解决方案等研究。推动大数据创新创业,支持岭南V谷、立白综合科技园等发展创客空间、开源社区、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大数据双创平台。5 .工业互联网加快探索面向现代都市工业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模式,开展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创新应用企业,推动面向PCB行业、医药行业的二级节点持续挖掘应用场景。做大做强一批工业垂直细分行业的交易平台,鼓励都市消费、生物医药等大型制造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

37、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中烟、广药、工控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集成研发设计、集中采购、组织生产、物流分销、终端管理、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等功能的跨区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服务。发挥好广药、国药、大参林、大翔药业等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好清平中药材市场、广州国览医疗器械城等医药健康产业重要载体,推进医药流通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建设。专栏4:工业互联网重点任务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围绕电子信息、装备、烟草、塑料、医药等重点领域转型升级需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企业综合管控智能化

38、、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产业链协同优化等重点方向,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等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新模式。探索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培育引入云计算产品和服务企业,围绕政务、产业、金融、教育、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需求,建设公共服务云平台,提供云应用服务。6 .节能环保服务加快研发推广节能环保先进前沿技术,高效整合节能环保创新与服务资源,打造覆盖生产环节全流程的节能环保服务平台。支持现有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龙头企业向融合行业技术研发、核心产品生产、成套装备制造、设计、施工、

39、运营的“制造+服务”型企业发展。围绕绿色节能,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管理服务、节能技术服务、节能咨询服务、节能推广和交易服务等产业领域。探索创新合同降碳管理、低碳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模式,加强市政、工业、商用、民用领域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制定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节能环保规划制定、战略研究、投融资服务、业主顾问、管家服务、节能医生”和环保医院“诊断、节能环保交易评估、节能环保效果仲裁等新兴咨询业务。加快发展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程咨询、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绿色产品认证、社会化监测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围绕提升污染防治,重点发展

40、环保技术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监理、环境监测治理及信息化、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维护、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规划编制等环保服务。以智慧环保、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加快发展网格化监测服务、应急环境监测、区域环境治理、智慧监测检测分析、大数据平台等环保服务。围绕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发展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资源循环化利用等资源回收与利用服务。支持资源回收行业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加快构建回收、运输、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固废与回收网络体系,推动再生资源溯源循环增值循环。探索建立资源再生交易平台,推广“互联网

41、+回收”新模式,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7 .检验检测服务推进检验检测服务在建筑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壮大一批建筑工程检验检测企业。加快培育引进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企业,建立区域性权威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针对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生产过程开展质量标准研究,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以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为核心,对接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体系,促进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基础能力建设,打造形成集研发设计孵化、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制修订、培训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检验检测产业链。强化

42、科技创新、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基础,集聚高端要素,推进规则互认、标准互补、产研互动、信息互通。专栏5:检验检测重点任务建设一批重点检测平台和认证中心。在都市消费工业、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重点检测平台和认证中心。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检验检测服务供需对接模式。鼓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推动“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发展,打通检验检测认证走向企业和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与国际衔接。大力引进港澳一流服务型企业和机构,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按国际规则开展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三)培育高端领域

43、,丰富生产性服务业业态瞄准生产性服务业高价值领域,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找准时机引进创新孵化服务等高端领域,更好发挥高价值领域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8 .创新孵化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服务,做大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等环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创业服务资源,发挥文化同源及优质公共服务优势,为广州及珠西初创型企业提供创新孵化服务。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完善科技服务机构体系,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园

44、区运营商和企业,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发展空间、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专栏6:创新孵化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整合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资源,建立相互资源共享、利益共担的合作关系,完善创新创业载体联动平台。支持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和创业服务的云平台,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线上交流和资源链接服务。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鼓励研发机构与高校合作,共同建立“研究院+公司“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组建孵化服务联盟,培育以创新示范基地、网上创新工厂为代表的新

45、型科技创新载体。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强化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为相关行业提供国内外设计信息、设计对接、设计业务交易、展览等服务。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和跨区域知识产业的有效保护,加快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扩大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促进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四、构筑协同化区域新格局生产性服务业辐射性更广,跨区域特征明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格局,面向珠西六市及广州制造业发展需求,着眼“湾区所向、港澳所需、荔湾所能”,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促进产业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新格局。(一)融入广州西部产业带面向广州市西部地区根基深厚

46、、特色突出的传统商贸业与制造产业生态,积极融入广州西部产业带,参与构建广州西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供应链管理中枢。借力广州传统产业升级,依托我区优势产业基础及广泛应用场景,立足时尚服装、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供应链联动产业链,重点强化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建筑业和规划设计咨询、广告设计、人力资源、汽车后市场等专业服务领域。加强与黄埔、白云、花都等工业大区合作,积极对接其制造业切实需求,强化与番禺南站等片区交流互动,在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工业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等领域与兄弟区错位竞争,打造荔湾特色。借力南沙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找准荔湾生产性服务业同南沙合作的契合点,以

47、白鹅潭商务区等平台为依托,吸引和利用南沙所带来的高端要素资源,在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与南沙携手并进。(二)推进“荔湾服务+珠西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佛高质量融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的加快建设以及广佛同城化的深度融合,为珠江西岸产业合作带来广阔空间。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把握广佛力+4”高质量融合区建设的时代契机,发挥我区先天区位优势,依托传统商贸枢纽门户的独特活力,联动湾区西岸产业资源、组织区域化生产,推动“荔湾服务+珠西生产“,形成若干区域级产业链群。一是产业合作领域,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以广佛为支点,充分挖潜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集群

48、应用市场,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形成珠西制造业生产服务需求清单,重点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汽车后市场等专业服务合作,辐射珠西制造腹地。推动我区服务业企业主动对接,向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提供差异化、品牌化个性服务,加快探索“总部+制造基地”“科技研发+生产基地”等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协同生态圈。二是产业合作机制,用好“荔湾-南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佛山三龙湾片区等产业协作,加快推进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打通产业协同联动链条,实现产业互补。利用荔湾商贸服务方面传统优势和资源,打造具有信息互通、展贸交易、技术交流等功能的线上线下平台,鼓励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创新合作方式,开展交流合作。三是创新共享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