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9801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安市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及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赛事为目标,搭建“高品质、多层级、全方位”的全市体育赛事体系。为推进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为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作出贡献。

2、二、基本原则坚持对标国际国内,争办高水平赛事。对标国际国内赛事名城,把握国际体育赛事发展新趋势,按照国际最高标准,不断丰富赛事供给,积极举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持续提升赛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突出地域特色,打造自主精品赛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影响力大、市场活跃度高、综合效应显著的自主精品体育赛事。坚持融合联动发展,满足全龄赛事需求。充分发挥西安城市位置、高校云集等优势,加强关中城市区域联动,促进高水平体育竞赛与群众体育活动协同发展,不断满足各层级、全龄人群的参赛需求,促进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商贸等业态深度融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推进赛事健康

3、发展。发挥市场在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持续推进体育赛事“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发展目标以奋力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标,不断提升赛事品牌和质量,促进全市赛事供给更加丰富,赛事综合效应持续凸显。到2030年,全市申办世界知名赛事和创办自主品牌精品赛事达15项次以上,各级各类体育赛事达500项次以上,形成“月月有精品赛,周周有大众赛”的赛事格局。届时,全市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超过800亿元,体育赛事总体发展达到与世界赛事名城相适应的水平。四、主要任务(一)引进国际国内高品质赛事。综合评估国际国内重大赛事

4、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积极与国际相关体育组织和国家项目中心、协会的联系,努力引进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观赏性强、群众基础好、竞技水平高的国际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到2025年全市力争申办1-3项国际国内知名体育赛事,2030年达到5项以上。(二)打造高规格自主品牌赛事。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城市内涵特质的自主品牌赛事。持续提升西安马拉松赛、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象棋女子大师巅峰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能级。充分利用十四运会场馆、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西安曲江万人竞技中心等场地资源,鼓励各区县发挥自身优势,举办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羽毛球、霹雳舞、电子竞技等观赏性强、竞技水平高

5、的自主精品赛事;引导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远郊区县,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形成差异化、品牌化赛事发展格局。到2025年,打造5项以上具有自主品牌影响力的赛事,2030年达到10项以上。(三)促进区域赛事联动发展。发挥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枢纽和辐射引领作用,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把握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咸一体化、西渭一体化、西安都市圈战略机遇,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赛事。联合申办和举办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口的体育赛事,推动“一带一路”、关中平原、西安都市圈城市群体育赛事协调发展。(四)创新策划大学生体育赛事。充分利用西安丰富的高校资源,加强部门沟通合作,积极筹划办

6、好大学生赛艇对抗赛、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参与度广、关注度高的体育赛事。利用3年时间,打造1-3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学生体育精品赛事,吸引更多国际、国内高校广泛参与,为西安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五)不断丰富群众性体育赛事。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的城市联赛、行业(部门)联赛、社区联赛的业余竞赛体系,促进群众性赛事与城市联赛、杯赛体系相衔接。办好市运会、市级业余联赛、市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鼓励举办足球、篮球、网球、太极拳(剑)、柔力球、自行车、穗球、飞盘、龙舟、广场舞、冰雪运动、智力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具有前沿、时尚、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赛事。(六)完善青少年体

7、育竞赛架构。建立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分学段、多梯度、多级别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创新体教融合参赛机制,拓宽报名渠道,规范资格审查;合理利用周末和寒暑两假,积极申办国家和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办好市级青少年锦标赛、U系列赛、公开赛、俱乐部赛。逐步优化竞赛结构,注重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少年赛事的有机衔接。(七)加大促进社会力量办赛。鼓励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举办体育比赛,在全市群众身边形成“周周有比赛、天天要锻炼”的小型多样、网格化的体育赛事。从而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满足群众享受体育竞赛乐趣的需求。五、保障措施(一)加强政府引导,创建优质办赛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

8、对接市场主体办赛需求,创新体育赛事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办赛环境,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吸引国内外体育企业总部、国际体育组织等机构落地西安,引进和创办更多高规格赛事落户西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核心区。(二)遵循因势利导,合理规划赛事布局。依托各区县(开发区)优质体育场馆和人才资源,优化体育赛事布局,着力打造全市精品体育赛事发展战略空间,形成一区县、一行业、一群体一品牌或多品牌的体育赛事格局。(三)遵循项目特点,统筹安排赛事时间。根据运动项目、参与人群特点,结合节假日安排,充分考虑本市自然气候、公共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全年赛事,制定公布赛事计划。积极举办节假日、寒暑假赛事

9、,大力发展晨间、夜间赛事,不断丰富本市举办赛事类型和种类,提升赛事参与度和综合效益。(四)发挥市场作用,鼓励赛事企业发展。把市场需求作为驱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大力推进体育赛事“管办分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赛事发展。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赛事企业,激发民营赛事企业市场活力,重点支持专业性强、思路新颖、办赛精致的中小微赛事企业发展。(五)强化专业指导,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单项体育协会制定公布体育赛事规范标准和办赛指南、参赛指引,提高体育赛事的规范化水平。鼓励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向体育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提供技术、规则、器材、人员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不断增强服务体育赛事

10、的能力。支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打造“一会一品”赛事。(六)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专业队伍建设。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推行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举措,培养更多内外兼修、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裁判员队伍和赛事组织、宣传、服务、保障等应用型人才。(七)加大资金扶持,不断提升赛事品质。完善我市促进体育发展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举办品质优良、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商业性赛事。鼓励各区县进一步发挥相关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扶持高品质体育赛事发展,打造品牌赛事。市、区体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体育赛事申报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其他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八)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办赛长效机制。各级体育、教育、公安、卫健、应急、城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通报赛事举办情况,协调赛事重大事项,保障赛事有序运作。各级体育部门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布拟在本区域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及全市性的体育赛事清单,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列入清单的赛事开展指导和提供保障。(九)筑牢风险意识,加强赛事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省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强化赛事属地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体育赛事契约化管理,明确和细化办赛各方在赛事申报、举办、产权交易、资金扶持等环节的权利与义务,确保赛事安全、顺利举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