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决策部署,促进XX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X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战略”、省委“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左右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目标、市委“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持续筑牢经济发展根本支撑“丰富内涵,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
2、,以“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为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力军,以绿色创新为主脉络,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带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能型、由原始传统型到科技创新型转变,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二)工作思路。未来五年,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围绕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划方向,按照“一个目标、六大工程”的具体思路,即以实现规上工业规模倍增为目标,以实施六大行动为举措,全力落实县委工业强县战略决策部署,努力建设在全市具有影响力、在全省具有示范性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三)奋斗目标。力争到2027年,力争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在2022年基础
3、上实现倍增、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0户,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工业投资达到180亿元,年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1”主特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85%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大幅增加,工业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制造成效明显、融合发展深度推进、园区建设特色鲜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成为主要特征,工业化率达到30%以上,新型工业化程度居市类区县第一。(四)主攻方向。根据我县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潜力,着力以纺织鞋服、健康食品为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
4、池产业为特色,以生物医药、绿色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为附加,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以创新、绿色、环保发展为主导向,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构建“两主两特”+“其他产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二、路径举措未来五年,围绕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系统完善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实施以下六项工程,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柱。(一)实施园区提质工程1.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现代化园区开发建设思路,建设特色化、集约化、人性化园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一园三区”(即:五里梁产城新区、两江工业区、XX工业区)工业空
5、间布局;整合青东XX、南寺XX、黄家XX及五里梁区域要素资源,建设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一XX阳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分别在XX、五里梁和刘营区域打造健康食品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和绿色装配式建筑园区;围绕园区主导、特色产业定位,培育、建立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纺织鞋服、健康食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力争到2027年,力争园区主导、特色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5%,成功构建国家级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西部纺织鞋服集聚区和中国(XX阳)科技城配套产业基地等3个百亿集群产业基地,成功打造1个省级现代化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2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升产业项目承载落地能力
6、,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平台项目建设为重点。高规格、高标准加快标准厂房、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助力中小企业“轻资产”模式快速入驻,缩短投资建设周期。力争到2027年,力争新开发建设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新建道路管网30公里,新建各类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3 .优化园区用地配置。推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向园区、开发区倾斜,优化园区、开发区工业用地布局。明确工业用地底线,合理预留发展空间,确保用地总量只增不减,土地指标优先保障全县重点工业项目。盘活存量土地,坚持以推动闲置土地开发建设、存量土地高效利用、低效用地开发利用为原则,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清闲
7、促建”行动。提高已供土地利用率,在符合相关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不改变工业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厂房加层,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到2027年,园区闲置土地总量减少95%,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每年均超过省级下达目标的20%。4,推行“亩均论英雄”。严格考核投资强度及亩均产值、税收。建立健全激励办法,对“亩均论英雄”年度考核排名前列的企业进行奖励。针对园区内部分不符合产业定位或产出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低的企业建立低质低效项目倒逼退出机制。重点清理实际使用面积低于获批土地50%,供地后2年内未实质性建设的项目。力争到2027年,力争园区亩均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亩均产值达到25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达到5万元
8、以上,盘活低效用地380亩、已供土地利用率不低于90%。(二)实施创新引领工程5.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县域外通百亿级商贸数字化平台运行,助力建设“云上产业城”;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用好用活“科创十条”政策,扎实推进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省、市技术创新示范推荐、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工程实验室、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到2027年,力争所有高新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达到3%以上,拥有创新孵化平台8个、省市级各类创新平台40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6 .推动产学研合作。定期深入企业,围绕“两主两特”+“其他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方向、人才
9、需求层次、融资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制定精准需求清单并及时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加快推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积极主动对接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全力构建“政府搭平台、高校出资源、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从源头强化企业科研技术能力,实现三方共赢发展。力争到2027年,力争产学研合作平台达10个。7 .推动技术改造。支持本地企业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大对(绿溪)优食谷、创新科技孵化园、织造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培育高新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分类建立培育库,对照认定标准,精
10、准帮扶施策,鼓励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加强专利建设,助力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7年,力争技改项目年均不少于3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40户。8 .升级品牌质量。大力培育工业精品企业,充分运用各级奖补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鼓励企业参加“四XX省质量标杆”及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支持企业争创“天府质量奖”和“天府名品”,持续提升“XX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7年,力争创建四XX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各10个。(三)实施企业“雁阵”工程9 .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领航计划”,围绕主导
11、产业核心,着力扶持鼓励列入省“贡嘎培优”企业名单的佳联佳禧加快壮大,力争2027年成为“镇园之宝二锻造核心竞争力企业,将安吉纳体育、上海梅林等龙头企业打造成为龙头链主企业。力争到2027年,培育总产值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户,10亿元-50亿龙头企业15户。10 .育强骨干企业。以推进工艺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加强排摸梳理,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清单,着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激活一批富有科研能力企业和打造一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到2027年,拥有省级制造业百强企业2户,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2、3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培育规模企业,全力推进“小升规”工作,建立县级企业梯次培优“达标库”“成长库”和“潜力库”,加强梯度培育和引导扶持,全面跟踪服务企业达标一户、升规一户,助力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力争到2027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IL培育小微企业。大力推动“个转企”,加大对工业个体户扶持培育力度,多举措推动工业个体户转变为工业企业。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实施重点帮扶和分类指导,推动小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力争到2027年,新培育小微企业250户。(四)实施项目攻坚工程12 .强化项目招引。以产业链为牵引,针对产业链“薄弱缺”环节招大引强、招新引优、补链延链强链,紧盯“三
13、类500强”、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等行业代表性企业,进一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引进一批企业实力强、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龙头链主型项目。力争年均新招引延补强链项目30个以上,龙头链主型项目3个以上。13 .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工业企业(项目)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企业(项目)服务专班,由县级领导担任专班首席服务专员、县级部门或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首席服务员、首席服务员所在单位选派专人担任服务专员,切实加强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服务与监管。统筹抓好重大项目立项、规划、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推动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全力保障项
14、目如期竣工,对照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锚定关键指标、把握关键节点,以节点化方式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年度重点项目任务圆满收官。力争年均新建成投产工业项目20个以上,年均总投资亿元以上大型项目建成投产5个以上。14 .谋划“新赛道”项目。结合当前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现状,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储备一批可实施、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和“赛手企业”,重点对预制菜、高端制造、环保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产业项目进行精密构思、策划、包装以及运作,推动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弯道超车力争每年引进实施5亿元以上“新赛道”领域项目3个以上,培育省级“赛手企业”1户以上。(五)实施融合发展工程15
15、.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做大一产”,为二产“添材料”,为三产“增活力: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发展麦冬、生猪、藤椒、优质粮油、蔬菜等优势产业。强化政策、产业、主体等生产要素高度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拢,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提升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做精二产”,为一产“拓渠道”,为三产“增特色二突出做好产品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线,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升级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有知名度的特色农副加工食品,凸显地域文化吸引力。“做强三产”,为一产“促发展”,为二产“加动能围绕“
16、两主两特”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工业产业展馆,举办特色农业工业产业文化旅游节,以节促旅兴产,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加快建设电子交易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7年,纺织鞋服、健康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分别达到150亿元、15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以上,成功打造1个“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16 .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会同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互联
17、网服务商等试点,建设5G工业传输专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推动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支持重点企业建设面向自身及行业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推动新一轮装备改造升级,加快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设备互联,提升生产质量、效率和效益。积极引入和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秀服务解决方案,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应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创建标杆企业,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
18、力争到2027年,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贯标企业超过100家,新建20个智能工厂和200个数字化生产车间,全县工业企业数智化覆盖率达到50%。17 .推进产业和城市有机融合。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未来主要的城市扩展区和产业承载地。加快建设3.09平方公里梓州梁产城新区,推动区域合作,建好新区内(武侯)XX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提升承载产业发展的经济质量、空间和环境条件,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达到产业、城市、人口活力持续向上发展。力争到2027年,打造1个市级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六)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工程18 .大力推广绿
19、色制造。推动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深入研究和应用国家、省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绿色制造评价机制,打造先进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到2027年,成功创建1个省级绿色园区,3家省级绿色工厂。19 .有序推动工业“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省、市、县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提出全县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目标和达峰路径,组织钢铁、建材、化工、煤电等重点行业企业推进实施。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实施电能替代和电气化改造,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持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大减污降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执行国家产业准入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项目
20、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建设。20 .强化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针对我县目前的建材、化工、造纸、纺织等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大的传统工业,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工艺,降低污染和能耗,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工业强县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汇报,解决重大问题,审议重大事项。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任务落实督查通报机制,将工业主要指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事项,由工业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目标绩效办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单
21、位,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约谈其单位主要负责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深入实施“梓州英才计划”,加快引进符合全县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人才及团队,在引进人才资金、待遇、生活给予最优惠保障。实施“技能培训机制创新”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队伍,推进落实工程类等中级职称行业主管部门评审制度。加强企业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与XX阳、XX现有各类大学、职技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本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从劳动者就业、院校培训到企业用人的快捷通道。加大熟练产业工程汇集力度,培育产业工程队伍。(三)加大财政
22、金融支持。用好用活2亿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向新型工业化发展领域的倾斜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应急转贷等机制,为企业融资“松绑二丰富园区为企业融资的服务手段,推动实施“园惠贷”,面向园区企业投放8000万元银行贷款。构建“政府搭台、企业点单、部门擂鼓、银行唱戏”的银企对接机制,精简贷款办理流程,缩短放贷时限,力争工业企业贷款“最多跑一次”。(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坚持“强保障”和“优结构”两手抓,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坚定不移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大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推动天然气管道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推动电网结构优化和配电网可靠性提升,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推动智慧电网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持,科学合理布局全县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设施,提升天然气应急保障供应能力和储气能力。加强协调上游天然气供应单位,全力争取XX天然气供应指标。推进以信息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建设,精准有效连接能源供给侧及消费侧,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