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文化服务赋能城市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推动文化服务赋能城市生活.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积极推动文化服务赋能城市生活北京市天通苑地区由于人口多密度大,此前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长期存在空间设施少、运营效能低等问题。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下称文艺中心)、创建楼门文化、组建文艺群团等形式,以文化建设助力社区治理,积极推动文化服务赋能城市生活。总的来看,文艺中心在机制、理念、技术、模式上实现创新,对各地文艺中心实现更好管理、运营有借鉴意义。机制方面,“党委统领、政府负责、社会运营”三位一体,实现政府和市场主体紧密且持续协同创新,确保项目平稳、高效运营。采取党委统领、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区属国企社会化运营机制,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经验丰富的运营单位,利用社会化创新理
2、念参与项目更新改造及运营全过程,有效弥补政府及事业单位运营公共文化空间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编制不足、多元专业人才调配难、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也规避了一般纯商业企业主体运营逐利经营而脱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益属性,导致居民不能切实普惠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福利的问题。理念方面,改变以往公共服务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弊病,以运营思维驱动规划、设计与建设有机融合,做到运营与功能规划前置,确保项目具有持续生命力。技术方面,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化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境,拓宽服务边界、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数字化时代居民对文化服务的新需求。运用数字技术搭建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平台+微信社群+服务机器人
3、”于一体的线上文艺中心云平台,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辐射更多居民。创新线上文化服务活动,拓宽参与方式,使居民能够高效便捷地参与。模式方面,文艺中心打破纯由政府财政补贴支持的运营模式和纯商业企业主体运营方式,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公共产品属性为前提,运营方引入更多专业社会企业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内容创新与供给中来。在服务过程中,采取内容、时段、空间菜单式的运营模式,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的公益时段,免费向居民开放,保证各项活动与居民的正常文化生活需求;在非公益时段,利用文化中心的场馆专业优势,对社会面进行商业性开放,用作演出、会议、教学、团建等场地,
4、以商业性反哺公益性。这种“公益性+商业性”互助融合运营模式,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与重品质并行。天北街道楼门文化建设和鼓励组建居民文艺群团的实践,给城市基层善用文化建设助力社区治理提供了许多启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基础载体。当前,由于一些城市超大社区的强“城市性”,弱化了居民社会关系,引发社区居住隔离、道德系统和价值观体系难以塑造,在社区层面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推动形成“他治”与自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区融合。在城市社区中,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找到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天北街道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缩小社区治理单元,在楼门的实践单元中试行楼门自治,附加相应保障制度,增加居民熟悉及交往的可能,增强邻里关系,形成关系圈。二是通过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带动形成更多类似于社区事务的服务类、治理类的团体组织,尽可能地将所有居民纳入不同的团体组织中,形成组织圈。三是以社会信用体系的方式,规约社区不同主体及社区居民的违规或不道德行为,强化人的主体性自觉规范,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价值圈。四是在自治基础上形成不同主体之间的共治契约,以正式或非正式规则推进社区居民团结,形成团结圈。五是增强对流动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的服务意识,将其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本地人与外来人融合,形成融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