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0334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J,错的打义)1 .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答案对2 .最佳原则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答案错3 .政党、血缘、知识、年龄都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答案对4 .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以及领导素质不高。答案错5 .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意志、知识和经验。答案错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6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7 .权力制衡:就是享有制衡权力的个人或

2、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运行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8 .领导形象:是指组织成员或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外在风度、气质,以及通过领导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品德、能力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和形成的整体印象。9 .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0 .简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原则。答:(1)目标原则;(2)互补原则;(3)精干原则;(4)开放原则;(5)绩效原则。IL简述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答:(1)导向性;(2)服务性;(

3、3)感染性;(4)非我性;(5)多重性。12 .简述领导执行力的制约因素。答:(1)领导者学习力的缺失;(2)领导者现代管理理念的缺失;(3)领导者组织文化建设理念的缺失;(4)领导者情商偏低。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3 .结合实际分析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请列举至少五项,并做简要分析。答:第一,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判断别人时,容易产生的一种主观倾向:首先把人分成“好的”和“不好的”两部分。当一个人被列为“好的”一部分时,便把一切好的品性加在他的身上。相反,如果一个人被归于“不好的”部分时,又容易把一切不好的品性加到他的身上。第二,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一些人用来判断

4、别人、处理信息的简单方法。很显然,这种看法容易产生两个缺陷:一是可能高估了别人与自己看法和想法的相似性;二是可能高估了别人在个性、爱好、品德方面与自己的一致性,甚至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三,相互回报心理。相互回报行为的前提是人们对于信息的感认。相互回报行为具有两重性。积极的相互回报行为,有助于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有助于领导班子的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值得警惕的是消极的相互回报行为,轻则产生不正之风,重则导致领导班子的腐败。第四,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人们相互类比中产生出的一种消极的有害心理,即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嫉妒心理是十分有害的:一是

5、影响领导班子团结;二是影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会导致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打击先进,压抑人才,破坏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四是会导致奖惩不公,有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五是会形成对改革者的压力,而成为阻碍改革的人。第五,首因效应。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式。仅从第一印象看人,带有很大的表面性、片面性和“先入为主”的特点,它产生于人们的直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结合,并使人们形成心理定式,从而影响人们以后对人的评价。第六,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是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它容易被别有用心、投机钻营的人所利用,

6、积极表现干一时,取得领导好感,谋求个人的晋升或其他实际利益。第七,偏见效应。所谓偏见效应,是指从某种错误的观念和偏见出发,纯主观地做出对人的判断的一种现象。偏见效应容易产生偏见,这在人才使用中往往使决策失误。第八,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是指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尚未出名的人则往往忽视他们的成绩,或不承认或贬低其价值的一种常见的不合理现象。在社会中,马太效应处处可见。第九,戴维现象。有识别和培养千里马的伯乐,转变成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者,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被叫作“戴维现象在我国现实情况中,由于利益的冲突,或者价值观的扭曲,或者人际关系的失衡,也存在类似的现

7、象。这种现象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14.论述网络舆情管理的方法。答:现阶段做好网络舆情管理主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加强舆情管理的领导机制建设。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实现舆情管理的有效性,首要的一条就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明确各层级的领导权限,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包括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日常工作机制是决定舆情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包括:一是网络危机处理预案机制。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

8、案,制订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可对症下药。二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这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测力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苗头,以及准确判断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彳判断,帮助领导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三是公共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坚决制止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欺上瞒下和报喜不报忧,提高政

9、府在危机处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第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制建设,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基本的规范和保障。在保证信息和网络安全条件下实行“有限实名制”,网民通过认证方可使用网络平台而为了保护信息发布者的隐私,网民只要通过认证,就可以用月代号、化名等替代真实姓名在网上发表信息。这样可以降低互联网的虚假性,使得网民原本虚拟的世界变得真实。与此同时,网络环境将会被净化,一系列负面影响将会降低,人们会自I觉遵守法律与道德准则,从而有利于网络责任的构建与监管。健全网络舆情管理的引导和工作机制,政府部门对待网络舆情应积极疏导,宜“疏”不宜“堵”,以免事态向反方向发展,要通过“过滤”的方式积极引导

10、网络舆情;要建立网络舆情阵地,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渠道,让当事人通过官方网络渠道反映问题。第三,加快网络舆情监督平台建设。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网络监督主渠道,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威信和作用。传统举报方式存在的效率低、查处缺乏监督等弊端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网络监督盛行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有了这个信息快速通道,监督和举报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反馈、互动,并催化整个监督体系的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监督机制的效率。纪检监察机关应该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密切协作,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平台建设。既要本着“及时、公开、互动”的原则,对现有廉政建设网不断增加新栏目、充实新内容、升级新系统、扩展新功能;又要坚持渠道的

11、畅通。对可能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让网民在事实面前发表更理性的评论,使法定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要建立投诉办理责任制,确定时限办结,并按期反馈,如果投诉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还要返回重办,一直到投诉人满意为止,从而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以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第四,加强网络舆情监督的信息过滤机制建设。(1)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从业者素质。网络“把关人”在信息选择、引导舆情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搞好网络舆情管理,要确保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控制和网络舆情的引导,要强化网络媒体“把关人”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网站论坛的管理者等的职业道德建设

12、,提高网络舆情的社会公信力O“(3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关于网络媒体自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已有明确要求。网络媒体的自律就是要求网络报道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尊重事实,报道事实真相,不欺世媚俗,不搞权钱交易,不误导社会大众的视听。(3)引导社会舆情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加强舆情引导方面有一个优势:网络信息的储存量相当大,只要在网络上传播过的信息,一般都会留有“存储室”,在需要强化某一议题时,很快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方式搜集到那些曾经传播过的相关信息。(4)培养网民素质,树立正确“网德”。网民素质培养以及伦理道德建设是优化网络监督环境的途径之一。网络负面作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素质教育的滞后。应该以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有效的网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德”,在发布言论时十要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坚持理性、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传播虚假的、未经确认的内容。有关部门也应该正面引导,要构建良好的道德制约机制,运用网络来充分发挥舆情导向的积极作用,正确地引导网民,使群众自发地与不良信息及其传播者做斗争,并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监督,以保证网络监督不偏离其正确的方向。对那些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诬陷他人、损害国家利益和对网络监督进行压制、打击、报复的行为,要根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管制或惩处,以净化网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