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0934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玉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省玉米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制定背景我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玉米杂交制种工作,1978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万多亩,除满足本市用种外,开始向周边省区供应。进入80年代,玉米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开始向区域化、专业化、订单化方向发展,198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4.8万亩,产种1700多万公斤。90年代中期,按照国家实施“种子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种子生产向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1995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扩大

2、到12.6万亩,生产玉米品种(品系)100多个,产种4410万公斤。进入21世纪,制种面积迅速扩张,2003年以来制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60万亩以上,2010年以来稳定在100万亩左右,2011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玉米种子”商标,成为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玉米种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经恢复调整、创新发展、优化提升三个阶段,在改革中快速发展,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多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做大做强玉米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系统谋划和推进,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现状及成效1 .在国家玉米种业战略地位突出。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入围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名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在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均产种量4.2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1.6%、45%,占全省的70%、72%,可供应全国3亿亩以上大田生产用种,是全国玉米种子企业最为集中、基地管理水平领先、种子质量最优、产量最为稳定的玉米种子核心产区,制种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建成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面积84.92万亩,配套水肥一

4、体化面积50万亩,基地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全市现有玉米种子企业90家,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20个,玉米果穗烘干线65条、籽粒烘干线70条、小包装加工线164条,成为国内最为集中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中心。2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在开展科技研发,全市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23家,2010年以来,审定玉米新品种414个【省审325个、国审89个】,2022年审定玉米品种95个【省审65个、国审30个】。扎实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市农科院设立绿洲农业种质资源库,收集玉米种质资源3292份,建立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基地8处,年创制玉米准单倍体30万份,精准鉴定玉米DH系5500份,配置杂交

5、组合2.3万份。河西学院、培黎学院实验室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对全市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技术指导,培养了科研育种人才,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全面贯彻落实种子法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等涉种法律法规和种子生产、贮藏、销售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制定下发市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市玉米种子生产品种备案规定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种子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各类规范性文件为辅助的种子法律法规体系,为玉米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建立了玉米种子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查处侵犯品种权、制售

6、假劣玉米种子和非法生产玉米种子等违法行为,玉米种子生产经营制度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通过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了种子企业行为。教育和引导广大制种农户树立合同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4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具备检测和玉米品种真实性检测能力,同时与国家玉米DNA标准指纹数据库实时互联,我市玉米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逐步构建形成企业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备案证、品种产地检疫证、种子调运检疫证、制种基地流转合同、制种企业完税证、玉米种

7、子标识使用许可、农业政策保险单“八位一体”监管服务体系。(二)问题和短板1 .育种创新能力不足。全市玉米制种企业群体较大,优势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企业以代繁代制为主,企业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不连续,科研单位缺乏专项科研资金支撑,基本处于常规育种阶段,选育审定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认可度,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凤毛麟角。2 .基地物质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已建成标准化玉米制种基地规模偏小、连片度低,无法满足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需求,制约玉米制种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智能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种子生产、销售、监管等环节关键问题。玉米制种去雄、收获等关键环节主要靠人工作业

8、,机械化水平只有15%左右。国内玉米制种去雄、摘穗、扒皮等急需机型的性能还不能满足生产实际,国外进口去雄、收获等机械价格高,购置投入大,作业有效时间短,制约了去雄机等制种机械推广应用。3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滞后。是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特别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庞大,目前已收集的大量农作物种质资源因不具备长期保存条件,只能常温临时保存,易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灭绝。种质资源创制利用严重滞后,目前难以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服务高质量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严重不足。4 .连作障碍问题日益凸显。玉米制种基地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同时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推广,

9、土壤盐渍化程度有加重趋势。(三)形势分析正处在从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亟需抢抓机遇赢得主动,努力开创玉米种业新局面。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地处“北纬38度”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光热水土资源绝佳匹配,是玉米种子黄金产区,生产的玉米种子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平均产量高于全国百分之十以上,深受市场青睐,是国内最具优势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和贮藏基地。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大。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需求和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作物,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对种子质量特别是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玉米制种基地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三是发展机遇空前。国家种业振兴

10、行动方案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市玉米种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进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研后盾、政府保障,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联合攻关、企业做大做强、基地供种保障和市场监管能力。

11、立足国家“南繁北扩”功能布局,加快推进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把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源安全做出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玉米制种规模及产能稳步增加,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产种量达到4.5亿公斤以上。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选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20个以上,自有自销品种生产面积占总面积的60%;建设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30万亩,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45%以上。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外引内培行业头部企业5家以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20家以上。展望2030年,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协调

12、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完善,种业创新攻关能力显著增强,生产基地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建设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玉米制种基地130万亩,外引内培种业领军企业5家以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30家,品种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杂交玉米自有品种生产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种业监管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生产机械化、加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种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三、重点任务(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开展玉米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摸清种质资源底数,抢救性收集市内特有种质资源及地方特色品种,及时

13、提交省农科院、国家种质资源库,做到应收尽收、持续推进。加大优异种质资源引进力度,力争引进玉米优异种质资源200份以上,创制玉米优异新种质200份以上。2 .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支持具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础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作物种子企业改善种质资源收集储藏条件,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圃,提高保存能力,确保种质资源活力,做到应保尽保、有序开发。3 .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争取在建设河西玉米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利用,深层次挖掘一批抗寒、抗旱、抗病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搭建资源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开展优异资源的展示和共享利用。(二)种业自主

14、创新攻关行动1.推进良种联合攻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校融入”的良种联合攻关体制,加强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研发,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和创新能力;鼓励总部在外企业在发展品种选育、新品种权转让,推进企业总部研发本土化。支持种业科企合作,引导育种科研人才向企业流动,着力突破良种培育、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等关键技术难题。支持优势企业以购买或合作方式与国内重点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机构开展育种合作,开展高产优质、适宜机收、粮饲兼用、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4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引入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一产学研基地一中试基地”创新平台,吸引国内种业高端人才团队、研发

15、机构、优势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重点开展玉米单倍体诱导、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种子加工及质量检测中心、种子综合测试站、综合抗性鉴定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引导种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引导人才、服务、政策、资本向种业科技型企业聚集。5 .完善育种创新机制。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知识产权明晰的现代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成果评价、多元投入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推动基础性源头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鼓励行业领

16、军企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加快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品种。建立推进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机制,支持开展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和推广,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6 .开展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依托优势玉米种子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玉米种子生产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对玉米杂交制种亲本单粒播种技术、玉米杂交种质量控制集成技术、玉米亲本种子活力提升技术和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品种评价鉴定和检测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技术水平,保障种子纯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3%以上,保证良好的商品性状。(三)国家级制种基地提升行动1 .创新基

17、地建设机制。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用好第二轮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将奖补资金向优势企业、优势基地倾斜,大力推进县企共建,创新扶持机制,实行玉米制种基地保护性开发,持续推动优质种植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改革,推行“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改革,总结推广经验,探索建立玉米制种基地挂牌出让机制,鼓励和引导种子生产优势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地企共建,实现做优基地与做强企业同步发展,着力构建基地建设规模化、产业体系高端化、育繁推一体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政策扶持,不断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构建种业新机制,促进种业转型升级。2 .提升基地建

18、设水平。以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等国家玉米制种大县为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建设制种基地。整合制种大县奖励、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项目资金,建设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配套完善基地田间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制种科技装备,提升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现代化水平,推广土壤改良、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种收、耕地质量提升等标准化种植技术。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制种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农户零散地块集中入

19、股,支持农户通过互换并地等方式,形成一户一块田、一社一块田、一村一块田,推进基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支持整合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专业开展制种产前、产中、产后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生产服务,提高种子生产组织化程度。4 .推进全程机械化。支持开展玉米制种去雄、摘穗、扒皮等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快玉米种子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提高机械化水平,打造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积极争取将玉米种子生产及加工所需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鼓励对关键制种机械实行累加补贴。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扶持发展种子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20、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种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四)种业市场监管行动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管机制,构建“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管格局,形成“行业管理+综合执法+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积极配合相关品种权人开展品种undefined工作,严厉打击侵权套牌等侵犯品种权行为。加强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打击品种侵权行为执法

21、效率。2 .加强制种基地监管。加强种子管理执法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与执法效能。抓好基地源头治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抓好田间隔离与花期检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大力推进种子质量全程认证。结合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对种子企业的亲本和基地成分检测,加大对制种基地及疑似种子生产田排查力度,严防非法制种。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制种基地监管试点。3 .严格种子市场监管。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品种侵权、非法生产种子和制售假

22、冒伪劣种子等行为。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严厉查处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种子和冒充“玉米种子”品牌的种子流入市场,持续优化种业市场环境。建立农业生产用种供需调度监测体系,加强供种调度分析和价格监测与监管,努力提升制种基地的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调节能力。4 .构建种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种业协会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服务、和自律作用,强化公共品牌建设力度,加大“玉米种子”地理商标的推广和应用,培育壮大企业玉米种子品牌,充分发挥全国种子双交会等平台,全方位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形成一批玉米种业企业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五)种业企业做强做优行

23、动1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制种企业“外引内培”工作力度,千方百计招引头部企业投资种业,推动企业科研、加工、销售能力提升,实现集群化发展,引领带动产业突破发展。引导平台公司、种子企业、商业银行等共同出资设立种业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央企资本、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种业发展领域,支持企业扩投资、强技改、上项目、增后劲,增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 .引导企业发展“总部型”经济。鼓励、引导和支持总部在外企业在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逐步将品种生产经营权转移至,实现就地精细加工销售,扩大玉米制种产业经济总量。3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依托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24、,推动以代繁代制为主的本土种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集聚,改变种子行业“小、散、舌L”的局面。(六)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1 .搭建人才聚集平台。支持种业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种业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游企业产学研创新资源,共同组建市玉米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支撑的技术攻关体系。发挥玉米种子研究院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吸引国内玉米种业高端人才团队、研发机构、优势企业等,围绕产业发展“瓶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2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落实人才引进扶持政策,采取岗位补助、成果奖励、服务保障等综合措施,吸引国家玉米产业创新联盟岗位专家及国内外高科技人才与

25、我市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国内玉米育种拔尖人才团队,组建良种联合攻关体,开展抗旱、籽粒机收、优质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选育,弥补种业发展人才短板。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种业高端育种人才,鼓励育种科技人员交流和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从事育种成果转化。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合作交流,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借助外力发展。4 .强化技术人才培训。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玉米繁育人才定向培养。选派一批农技推广骨干到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大力培养“生产技术型”“市场中介型”“经营管理

26、型”“科技创新型”四类新型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项目支撑落实国家种业发展扶持政策,用足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科技重大专项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资金项目,实施以下项目。1 .甘州区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在甘州区建设种质资源鉴定圃,开展河西灌区种质资源高效节水、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优异种质筛选。2 .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功能齐全、满足60万亩玉米种子加工、贮藏、物流交易的加工产业园,引进国际一流的种子烘干加工、智能贮藏、分拣包装、运输物流等设备,配套建

27、设种子交易结算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品质鉴定中心、品种展示中心、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等服务设施。3 .制种大县奖励。落实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制种大县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基地政企共建共管,推动基地做优、企业做强同步发展。4 .西北育制种一体化建设项目。中林集团金象种业有限公司在成立玉米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开展亲本种子扩繁、杂交制种标准化生产等试验示范。5 .国家级制种基地提升项目。(1)新建“四化”玉米制种基地51万亩。在未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基地上,新建规模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信息化玉米制种基地5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基地土地平整,配套渠林路,建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示范区,推广标

28、准化种植、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地点为:甘州区33万亩、临泽县13万亩、高台县5万亩。(2)改造“四化”玉米制种基地31万亩。在已建成标准化制种基地上,改造规模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信息化玉米制种基地3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基地基础设施,建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示范区,推广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地点为:甘州区10万亩、临泽县13万亩、高台县8万亩。(3)积极争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二期建设项目。6 .玉米种子生产装备累加补贴。针对玉米制种生产关键环节装备不足问题,玉米制种去雄机、摘穗机、扒皮机采用累加补贴,重点解决机具数量不足的问题

29、,通过累加补贴,提升玉米制种生产农机装备水平。7 .玉米制种机械作业补贴。对开展玉米制种去雄作业等托管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实施农机作业补助,对集中连片实施玉米制种去雄作业进行补助。8 .种子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玉米种子成套加工线80条,支持企业购置和改造种子加工设备,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其中甘州区40条、临泽县15条、高台县3条。9 .国家制种基地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项目。在甘州区、临泽县等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建立有害生物预警及区域控制站,完善检测检验室、标准病虫观察场、应急药械贮备库、检测与防控指导点,购置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建设专家诊断系统和信息处理平

30、台,支持建设农业有害生物“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防控体系项目。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重点项目,落实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各县区要细化玉米种业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充实种业基层管理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政企对接,加快建立健全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现代玉米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种业管理执法财政支持力度,整体提升市、县两级种业监管和执法装备水平。统筹项目

31、资金,争取中央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形成推进现代玉米种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市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策落实力度。(三)突出项目支撑。积极对接部、省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指南,围绕玉米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创新、种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现代化加工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编制和申报立项重大项目,积极跟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示范引领带动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四)做好宣传引导。要加强与媒体沟通,注重发挥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力度,做好舆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加大对市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市玉米种子生产品种备案规定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办法等地方政策和优质种植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三项改革的宣传解读,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