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抓住“线头”啃“硬骨头”》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抓住“线头”啃“硬骨头”》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章抓住“线头”啃“硬骨头”读后感7月12日,人民日报第02版刊发文章抓住“线头”啃“硬骨头”,高度评价了在主题教育学习中,上海市推动证明材料电子化,注重民生问题,在深入基层中收集群众的“金点子”,解决居民享受惠民政策的痛点、堵点问题的改革举措。一张“薄薄的”证明,牵动多部门促成一类问题的解决,上海市用心连着心的与民共振,诠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为我们勾勒出了“问题之轻”与“民生之重”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平衡二者的“模范动作”。自古以来,轻与重就是作为一个对立关系出现的,孰轻孰重,往往是在对比与权衡之下作出的选择。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生态发展、高质量文化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显著提
2、升等国家大战略相比,僻土深山中的群众买不到灯泡、肥皂之类的针头线脑,小区路面井盖丢失、充电桩供应不足等民生问题似乎微不足道、“轻如鸿毛”。但是否就可以因为“问题之轻”而置之不理,“贪大求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不论是绕过甘肃九曲十八弯进农家,舀起一瓢水品尝,还是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察时“武汉人喜欢吃活鱼”的殷殷叮嘱,抑或是再访宁夏西海固,对农户小孩“你常洗澡吗”的关切询问,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孰轻孰重,人民的分量举足轻重。广大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教诲,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顺着群众建议
3、的“线头”,找到改革攻坚的“硬骨头”,正确对待“问题之轻”与“民生之重”,凝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改革共识,关心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来评判自己的业绩,从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我们的工作,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民生小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任何小事乘以14亿人口,都是个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拥有穿针引线的能力,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准主线,以解决“一件小事”,推动解决“一类小事”。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入手,老百姓期盼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要不断
4、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善于研机析理、察形见势,乘船架桥渡河。要带着问题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讨教解决方法,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以系统观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的能力,而不是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多做一些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的思考,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思考问题,找准政策发力点,提高治理精准度。在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里,民生“小事”就是治理“大事二“小事拖大”,容易产生信访稳定等大问题,同理,大事注重小节,才能大事化小。破除传统思维的积弊、利益固化的藩篱,不脱离群众的“普需”“刚需”“特需”,谨慎对待每一次“问题之轻”,才能托举起重若千钧的“民生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