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观后感.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431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2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42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42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42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42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42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2观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942观后感范文一: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最后的结局也让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压抑和心痛。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大旱而且蝗灾,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但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

2、。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这真是让人义愤填膺!饥饿离人们的距离开始变得那么的接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场面。孩子需要养活、生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买药,人们含着汨水卖掉自己的孩子、曾经一起患难的妻子,换来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值钱,但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值钱,人们无奈的只有用亲人去换取救命的小米。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灾难才能最终避免

3、。范文二: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来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非

4、常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考虑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考虑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考虑到多少爱国、抗日。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

5、的。范文三:“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部洒落。”这是影片1942的主题曲,这首被改编的基督教歌曲描述了追寻与希望、充满着对生命渴求之情的“大爱”之歌,和电影1942沉重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讲述了1942年的河南人为了生存,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天灾、人祸、国难一系列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场景,让我感慨万千。逃荒路上,风雨同舟,人性之光熠熠生辉。在影片中,长长的逃荒队伍,让我震撼,曲折蜿蜒,无尽无头,人们有如蜷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留

6、下,没有食物将是死路一条;逃荒,面临的是未知的危险,九死一生。有任何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逃荒的路程。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的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太多的瞬间历历在目,让我永生难忘。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7、政府官员,自私冷漠,克扣灾粮失人心。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最开始并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灾荒,认为是被人有意夸大。在灾粮发放的时候,抗日将领蒋鼎文以征收军粮为由,克扣3000万赈灾粮。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亲往重庆为民请命,但面对公务缠身的蒋介石时,确不忍再为领导添堵,从而延误了上报的最好时机,这个一个内忧外患的时间,时局动荡不已,当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逃荒线路,发现了这种情况,几经辍转,终于见过了国家政府最高长官,政府迫于国际社会压力不得不进行救灾,但是赈灾粮不是被兵痞扣押,就是被贪官污吏贪占,最终也没有到灾民手里,灾民反而被日本人所利用,用日本人的军粮发放给灾民,让灾民冲锋在第一线

8、。国家的积贫积弱、官员的贪污腐败,官员的不作为,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应时时刻刻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人民之需,解决人民之困。灾难无情,外患不断,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卑微。电影中日军轰炸夹杂国民军人的逃荒队伍,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灾民,在战火中血肉横飞化为灰烬,我已不忍心回忆那些惨烈的场面。侵略者的残忍无道,无任何人道主义,不计较任何手段,攻击手无寸铁的人们,实在让人觉得气愤。但是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国民政府最高长官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在雨中撑着伞,他面前是一群军人的遗孤,她们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但是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

9、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有一个桥段蒋介石在怀念自己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他说:“那时还没什么负担,我可以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他的语气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仍有很多的无奈。国富则民强,只有国家强大了,实力雄厚了,人民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有财力、有经济能力面对灾难。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向电影的主题曲所讲的那样,珍惜生命,充满对生命的渴求,快乐无忧的生活。我们不用忍饥挨饿,我们不用风餐露宿,我们不用翻山越岭,我们也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生活,我们

10、在温室里安安静静的成长,但是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目标,但也不能忘记苦难,不能忘记中国被列强侵害的耻辱,要自强自立,要培养面对灾害和苦难时的能力,做到自我救赎,不能再现代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范文四:冯小刚用了18年的时间,终于把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搬上了银幕。这部电影必将成为经典。中原地区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很多有经历的人都习惯性地对苦难进行了遗忘。那段历史渐渐地淹没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时候,能有这部片子出台,确实很是时候。虽然有冯氏的黑色幽默垫底,但仍是催人泪下的灾难片。我12月16日带着孩子去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这部片

11、子不单是老年人的一部回忆史诗,更是年轻人的良好教育片。1942年,我的父亲出生的那一年,我的家乡沦陷,正是是日伪、国民政府和新四军的交替控制的地方。日军经常顺着津浦铁路南下,在铁路两边进行扫荡,地处黄泛区的边缘,砂堰黑土地很是贫瘠,兵荒马乱,自然灾害不断,日子过得同样艰难。日伪在固镇的湖沟集设有驻点,经常出动“黑杀队”,在汉奸的指引下突袭皖北新四军游击队。跑鬼子反经常的,三四天不敢归家,躲在漫天野湖里,家里自然被日伪洗劫一空;碰到灾年,饿死人更属于常见现象。饥荒对人的影响我无法感知,只知道爷爷兄弟几个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奶奶也在1.62米以上,但生在1942年的父亲只长到1.62米,好在我

12、们弟兄又恢复了基因,都长到近1.80米关于河南的旱灾,蝗灾,奶奶给我讲过,但我年纪小,记不住。有一首儿歌还记得开头一句:“月姥娘,亮堂堂,河南的倚子来逃荒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国民政府军队炸了花园口黄河,据爷爷回忆,那次我的家乡也遭受了灾,下雨的时候水下不去,漫天大水,是自己从来未见过的时光荏苒,一个甲子过去了又十年,父亲已经七十而依然那么硬朗,苦难的生活锻炼了他;而我的爷爷奶奶去世将近30年。回想过去,很多都模糊了。但有一点是清醒的,那就是让我的孩子重温我们的先祖曾经经历的那苦难的岁月。我选择了带孩子看电影1942,我们一家没有吃饭,饿着肚子看的,以此缅怀我们可爱的生活在黄淮海平原上的先辈们!范

13、文五:看了新片1942。影片不再像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那样煽情地赚取激情和泪水,感觉1942更趋于理性、平和地表述,或许这和原著本身的纪实性有关。影片大体分两条线叙事,一条是大人物的政治,一条是老百姓的苦难,两条线在大饥荒的背景下最终交集到一起。党国领袖眼中,更多考量的是时局、政治、战事,愈往下走,角色们考量的范畴逐渐趋于“蝇营狗苟”,高级官员考虑的是政治前途,中下级官员考虑从国难中发点小财最终在人性这个话题上,集中爆发了。片中日军高级将领冈村宁次“他们是中国人,但首先是人”的台词算是画龙点睛之笔,在灾难中,除了活命,什么都不重要,排在第一的价值观就是“活下去”尊严、节操、财富都要服务于这个最根

14、本的人性。电影开头,在蒋介石的抗日讲话声音中,主创人员的字幕出现;电影结尾,又专门用字幕交代了蒋介石一九四九年退居台湾。这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就是失了民心。1942要表达什么?是人性,政治,战争,还是历史?或许所有的东西都有,或许什么都没有。有些话,导演不可能说得太透。这是一部带着创痛、饥饿和血泪的电影,或许只有当我们重新感受这些在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重新感受他们的痛苦、绝望与恐惧时,才能明白正义、敬畏与悲悯的重要它敬畏那些苦难中无辜的逝者,它悲悯被饥饿和苦难伤害的人性,但悲悯不代表遗忘,反而意味着要让苦难的历史,在当下的公共记忆中复活。影片结束后,突然想到,1942年的河南饥

15、荒,只是二十世纪中国两次最大饥荒之一,那么另一次饥荒呢?有没有必要去探究一下呢?温故1942,我们知道,在纪实文学的笔下,饿死了300万人,而当时政府数据是1600余人。19587961呢?只有让历史的苦难大白于天下,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知我们这个民族,认识到我们如何走到了今天。历史课本上的说法是“三年自然灾害:这一提法值得质疑,我国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跨越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几个气候带,自然条件非常多样化,正常情况下自然灾害?只可能是局部性暂时性的,发生连续三年的、全国性灾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且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2022多年历史中从未发生过。在生产力远不如现在的古代,都没有见有过全国范围的长达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刘少奇早就总结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过激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大跃进时的“浮夸风”和“大炼钢铁”)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导致几千万人死亡的灾难型后果的重要原因。炎黄春秋曾经把责任归咎于一个人或少数人干纲独断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由于不受任何制约,不听任何反对意见,三年大跃进,饿死了3750万人,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暴政J1942中张涵予饰演的神父告诉我们:人类不能依靠上帝来清除邪恶,只有自己站出来不断抗争,才可能让同样的邪恶与伤害不再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