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959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郑州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网络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引起了城市景观破碎化严重的现象,造成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生态服务功能不断降低。生态网络的构建和优化能够对破碎的生境斑块进行有效连接,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对生物多样保护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显著意义。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X)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郑州市卫星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通过Envi和GIS平台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图和MSPA景观类型图,对郑州市十年来的绿地空间格局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郑州市2019年绿地空间格局现

2、状,考察核心区,以及桥接区的绿地情况,采用生态连接度这一指标对其评价,进行斑块重要性分析。选取郑州市生态源地;然后,再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土地利用类型,还有坡度,还有高程等因素,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生成研窕区生态廊道,进一步提取构建潜在生态网络并结合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结构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分析郑州市绿地情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有绿地板块构成,还有生态源地分布,找出了郑州市绿地建设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当前绿地建设的缺点,并针对问题提出生态网络优化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以为郑州市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2007-2019年间郑州

3、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可以得出,郑州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在2011年后出现了明显向东部郑开同城示范区和南部航空港区方向发展的趋势;而林地和草地作为城市绿地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耕地和绿地空间造成了侵蚀。通过MSPA景观类型图对郑州市绿地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的总结可以看出,随着核心区面积先下降后上升而桥接区面积和占比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性变化,郑州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破碎一分散聚集”的发展特征,2015年后核心区、分支区和环道区面积的显著回升,说明郑州市“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研究区孤岛面积上涨,桥接区面积下降,表明市域绿地空间

4、破碎化程度增加。(2)通过对研究区2019年绿地斑块构成和重要性评价可以看出郑州市绿地空间中小型斑块(Ikm2以下)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巨型斑块面积占比最大,是市域绿地空间的主体部分,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以及北部的沿黄地区。本文共选取了dPC值较大的15个重要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化保护区等,并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生态阻力面,郑州市综合阻力面呈现东高西低,城市建成区阻力值较高。在此基础上,生成潜在生态廊道提取区域生态网络,并通过计算得出,还有网络闭合度指数(指数),还有网络连通度指数(指数),以及网络连通率指数(Y指数),分别为0.5、1.5、0.67

5、,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可供物种选择的路径不足,廊道连通性不强,整体网络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3)从下列三个因素来看,生态源地、还有生态廊道的分布,以及生态网络结构指数,郑州市绿地空间格局现状存在绿地分布不均、城市建成区生态服务功能薄弱、绿地生态网络覆盖度不足、东西部区域连通性差异化明显、近郊区绿地碎化严重等问题,针对问题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时,以延续区域自然山水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矛盾为目的,加强对生态源地的保护,像:城市西南部的风景名胜区,还有森林公园,分类分级建设缓冲地带;将0.5dPCl的重要斑块升级为“二级生态源地”作为生态网络中的“踏脚石”斑块,利用MCR模型

6、结合“二级生态源地”再次构建生态廊道,确定规划新增廊道位置;增补“暂栖地”斑块,构建水系道路廊道恢复修补被道路切割的生态断点,结合最小费用距离生成的生态廊道,串联起一级生态源地、踏脚石、哲栖地,形成了促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络框架。关键词:绿地空间格局;生态网络;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计阻力模型STUDYONSPATIALPATTERNANDECOLOGICALNETWORKOPTIMIZATIONOFGREENSPACEINZHENGZHOU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andthedisorderlyspreadofco

7、nstructionland,theurbanlandscapeisseriouslyfragmented,resultinginaseriesof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affectingthestabilityandintegrityoftheecosystem,andreducingthe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Theconstructionandoptimizationofecologicalnetworkcaneffectivelyconnectthebrokenhabitatpatches,improveth

8、econnectivityofregionallandscape,andhassignificantsignificanceforbiodiversityprotectionandlandscapeecologicalfunction.ThispapertakesZhengzhouCityastheresearchobject,usesthesatelliteremotesensingimageofZhengzhouCityin2007,2011,2015and2019asthedatasource,andobtainsthelandusechangemapandMSPAlandscapety

9、pemapofthestudyareathroughdatapreprocessingonENVIandGISplatform,andanalyzesthespatialandtemporalchangesofgreenspacepatterninZhengzhouCityinthepasttenyears.Onthisbasis,accordingtothecurrentsituationofgreenspacepatterninZhengzhouCityin2019,theecologicalconnectivityindexisusedtoanalyzetheimportanceofpa

10、tchesintheimportantcoreareaandbridgearea,andtheecologicalsourceareaofZhengzhoucityisselected.Secondly,consideringtheimpactoflandusetype,slope,elevationandotherfactorsonbiologicalmigration,theecologicalcorridorofthestudyareaisgeneratedbasedonthe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andtheecologicalcorrido

11、risconstructedFinally,byanalyzingthecompositionofgreenpatchesandthe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inZhengzhouCity,this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situationofgreenspacepatterninZhengzhouCity,analyzesthefeasibilityandshortcomingsof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andputsforwardtheoptimizationstrategyofecologi

12、calnetwork.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constructionandoptimizationofZhengzhouecologicalnetwork,andprovidea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ecologicalcity.Themainachievementsareasfollows:(1) 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dynamicchangeoflanduseinZhengzhouCityfrom2007to2019

13、,itcanbeconcludedthattheurbanizationlevelofZhengzhouCityhasimproved,andtheconstructionlandhasobviouslydevelopedtotheeasternZhengkaicitydemonstrationareaandthesouthernairportareaafter2011;whilethewoodlandandgrassland,astheimportantelementsofurbangreenspace,haveadownwardtrend,indicatingthattheexpansio

14、nofurbanconstructionlandhasanegativeimpactontheurbandevelopmentArablelandandgreenspacecausederosion.ThroughthesummaryoftheevolutiontrendofZhengzhougreenspacepatternbasedonMSPAlandscapetypemap,itcanbeseenthatwiththefluctuatingchangeofcoreareadecreasingfirstandthenincreasing,whiletheareaandproportiono

15、fbridgeareaincreasingfirstandthendecreasing,thespatialpatternofZhengzhougreenspacesystempresents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fragmentationdispersionaggregation,andtheareaofcorearea,branchareaandringareahasasignificantreturnafter2015However,onthewhole,theareaofisolatedislandsinthestudyareaincreased

16、andtheareaofbridgeareadecreased,indicatingthatthedegreeoffragmentationofurbangreenspaceincreased.(2) Throughtheevaluationofthecompositionandimportanceofgreenspacepatchesinthestudyareain2019,itcanbeseenthatthenumberofsmallandmedium-sizedpatches(lessthanlkm2)ingreenspaceofZhengzhoucityislargeandwidely

17、distributed,andtheareaofgiantpatchesaccountsforthelargestproportion.Itisthemainpartofthegreenspaceofthecity,mainlydistributedinthemountainousandhillyareasinthesouthwestandtheareasalongtheYellowRiverinthenorth.Inthispaper,atotalof15importantpatcheswithlargeDPCvalueareselectedastheecologicalsourcearea

18、s,includingscenicspots,forestparks,culturalreserves,etc.,andthe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isconstructedbasedonthe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ThecomprehensiveresistancesurfaceofZhengzhouishigherintheEastandlowerintheWest,andtheresistancevalueofurbanbuilt-upareaishigher.Basedontheconnectivityinde

19、xofcorridornetwork,theecologicalconnectivityindex()andtheecologicalpathstrengthindex()are0.67and0.5respectivelyAndperfectit.(3) Accordingtothe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ecologicalcorridorsandecologicalnetworkstructureindex,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spatialpatternofgreenspaceinZhengzhouCity,sucha

20、sunevendistributionofgreenspace,weak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ofurbanbuilt-uparea,insufficientcoverageof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obviousdifferenceofconnectivitybetweeneasternandWesternregions,seriousfragmentationofgreenspaceinsuburbanareasandsoonForthepurposeofregionalnaturallandscapepattern,prote

21、ctingbiodiversityandalleviat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urbanconstruc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weshouldstrengthentheprotectionoftheecologicalsourceareasofthecity,whicharemainlyscenicspotsandforestparksinthesouthwestofthecity,andbuildbufferzonesbyclassification;upgradetheimportantpatchof0.5DPCeCogni

22、tion等软件平台,对郑州市绿地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基于现状绿地空间分布提取生态网络,分析生态网络景观特征与构成要素,针对绿地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并提出未来城市生态网络优化发展路径,从物质形态层面丰富了城市生态网络的理论研究,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2)实践意义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建设是21世纪人类面对诸多环境危机所衍生的新的价值取向,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切实的影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由此,本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形态性空间格局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方式,在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及其

23、生态网络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绿地生态网络进行提取构建和优化研究,为市域层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建立提供保障,针对现状问题网络优化策略的提出,给相关部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展了区域自然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方式。1.2 相关理论及概念研究1.2 .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两门学科结合而成的产物,这两门学科分别是生态学,以及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整体景观,研究方法是生态系统原理。研究的内容是景观系统的空间结构,还有功能特征,还有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它是一门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闻,具体来讲包含城市绿地系统、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等多个方向,涉及范围广泛。这个概念于1939年被提

24、出,提出的人叫做C.特洛尔,一位德国的知名地理植物学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资源、全球环境以及人口激增等问题矛盾的加剧,使得景观生态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迫切希望通过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解决人类生存所需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随着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阿,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色彩,其学科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而景观由三个基本结构单元,包括有斑块,还有廊道,以及基质。斑块的定义表明它是一片非线性区域,它与周边环境的差异在于形状的不同。要想维持景观生态中的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证斑块的形状

25、,还有数量,以及面积三者之间的平衡。例如斑块形状的不同会对其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作用力,对斑块内部和边缘物种交流时的阻力高低有一定关联;斑块数量的多少反应了区域景观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斑块面积则体现了区域内物种的多少,以及生产力的水平。廊道则是与周边环境有明显差别的带状要素类型,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将景观组件分离的“障碍物”起到隔离的作用阿,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连接破碎景观单元的“纽带”起到通道的作用,物种的交换扩散主要通过廊道完成,而宽度较大的廊道本身也能形成一个小型生境,斑块与斑块间由廊道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网络系统,目前建立生态廊道是解决景观破碎化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基

26、质顾名思义是斑块和廊道的“背景”在景观组成元素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虽然不作为生态网络的构成要素,但能够对斑块间物质能量转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基质能够促进区域生态网络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景观结构单元的确立也是景观生态格局研究的基础,景观生态格局的优化以生态源地保护和环境的稳定性为主,通过对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的保护提质和规划增补,调整区域网络中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成分类型,实现景观结构的优化,促进生态功能的发挥。这些思想为区域生态网络的构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研究绿地空间探明了道路。1.2.2绿地空间格局绿地空间格局含有许多要素。包括有城市绿地斑块的面积,还有斑块类型,还

27、有斑块的空间位置,以及斑块的分布特征等。我们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城市绿地空间格局,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绿地空间的多种要素,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影响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社会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城市绿地生态格局是由多个绿地斑块构成的。作为构成绿地生态格局的的主要成分,绿地斑块与绿地生态格局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绿地斑块的大小,还有面积,还有种类,以及位置分布等,都会影响城市生态的功能。而城市生态的正常运行也为绿地斑块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城市绿地生态具有多个绿地斑块,每个斑块位置不一,因此,具有单元细胞的分布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下列资料

28、的基础下,包括有绿地斑块的位置,还有绿地斑块的形态,以及绿地斑块的功能等资料,我们将绿地景观分为四大类。一:基质。二:斑块。三:廊道。四:边缘。123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网络”又被称为“绿道网络”其研究最早侧重于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大型国家公园的方式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但此方式对于城市发展带来的物种迁移交流问题收效甚微,无法缓解人类社会活动与建设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长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增加景观斑块间的连接度,恢复区域网络的动态性比单纯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方式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目前,生态网络这一名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每个学科都有些自己的见解,各学科之间还没有

29、达成共识,但均强调了网络过程的一致性WiL“网络”,顾名思义。运用线条作为工具,将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孤立的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的各要素间相互流通的动态有机系统。在城市规划中侧重于其视觉水平维度上的要素联系,景观生态学上把由斑块、廊道、基质等要素构成,通过多条生态廊道交错形成的网络自然现象称为生态网络以2。“绿地生态网络”涉及多种学科的一个概念,它比较复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绿地生态网络”,包括有自然保护区,还有河流,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自然资源丰富的源地区域以及带状防护林、交通运输网和公园等廊道要素,以“线”连“源点”的方式,构成了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动态景观系统。在绿地生态网络的建设中强

30、调斑块与斑块间的连通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性,成熟的绿地生态网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人类活动对生物迁移造成的干扰,并起到调节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作用。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何为“绿地生态网络”。“绿地生态网络”的立足于城市,这张大网上的链接点就是绿地斑块,线就是生态廊道。因此,它具有“网络”的特点。它采用的模式是“斑块一廊道一基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完整,具有连续性特点的一个生态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生态源。二:生态节点。三:生态廊道。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绿地空间格局研究19世纪中期“城市公园运动”的引领者A.J.Downing对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31、的规划,拉开了城市绿地空间建设与发展的序幕;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巨大改变,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加剧,造成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出现,其中以英国社会活动学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设想为代表,通过大面积环城农业带对城市建成区的包围式设计,来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问题,同时在城市中心区域配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和城市道路呈放射状分布,便于城市内外居民的交通往来。这种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提出,首次将城市环境的营造与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城市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对后续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两次世界

32、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期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思想开始被融入于各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例如美国学者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和“邻里单位”理论,其通过疏散人口的方式有效增加了城市的绿化用地,被许多城市广泛用于增加绿地面积的实践建设中附)随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浪潮,在大地景观一书中,作者西蒙兹提出,把生态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应用在绿地规划建设上,不仅丰富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还促进形成了宏观,城市的绿地建设整体呈现出建设指标先进、规划设计延续性强、建设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化建设特征WiL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于城市绿地系

33、统建设方法的不断更新和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得到了加强,区域大尺度范围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唧碇,绿地空间信息的识别和提取得到实现,例如学者Houseman以GIS技术对佛罗里达州生态绿地进行的整体性“绿地结构规划”xix,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空间,也为动植物的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表1-1绿地空间格局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对比Table1-1Comparisonofcharacteristicsin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ofgreenspacepattern

34、research阶段划分代表人物及思想发展特征启蒙形成阶段(19世纪中-19A.J.Downing纽约中央公园,注重城市公园和带状绿地建世纪末)霍华德“田园理论”设,整合公园发展,构建具有整体性的城市公园体系,以缓解城市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生态设计理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全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高世纪60年代)佩里“邻里单位”理论潮,生态城市应运而生,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绿地理念被广泛提及,绿地建设如火如荼,规划设计层面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注重建立全面的动态绿色生态网络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阶段联合国决议设立的“人与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大量(20

35、世纪70年代21世纪)物圈计划”世界性环境会议人类宣言涌现,综合运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实现区域大尺度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注重构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整体性生态网络系统资料来源:作者整理1.3.2 国内绿地空间格局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绿地空间格局研究起步晚,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发展时间也相对短暂,随着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兴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浪潮,欧美国家绿地系统的研究理论被引入我国,国内专家学者们根据我国国情和本土资源情况,在国外先进城市绿地空间规划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早期我国对绿地的研究多集中于绿地空间

36、格局的定性描述层面,如肖笃宁g(1991)对构成绿地景观空间结构要素的指标选取、评价体系,李哈滨皿门对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郭晋平W”等对区域包括城郊范围的森林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进行梳理研究。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对绿地空间格局的研究开始集中于以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城市绿地进行量化分析。在绿地空间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量化描述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衡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有三大标准。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二:人均绿地面积。三:绿地率。这些标准来源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这是住建部在200年颁发的文件M川,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城市绿化建设情况,但是无法准确

37、的体现出绿地空间结构和格局,此阶段由于社会发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对于绿地空间格局的量化研究处于半量化状态,对于绿地建设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有了重大进展。遥感影像技术可以对地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绿地的数量、分布及形态等数据信息进行精准的捕捉和识别,通过遥感数据源可以进行较大尺度区域层面的绿地数据量化分析。与此同时,景观格局指数法也被逐渐应用到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中,其可以对某一时间段内区域绿地的大小、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等特征进行量化表达。由此,我国绿地空间格局的量化研究步入正轨,并在此阶段产生了大量

38、的研究成果。如王天明(2004)等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技术提取分析城市的绿地景观格局,并针对其绿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仇江啸W川等人(2012)以遥感影像技术为基础结合梯度分析对北京市五环内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并对影响景观格局的背后驱动因素进行探讨。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于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以景观格局指数和计算机遥感技术为基础诞生了两种主流研究思路。一种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川,二是以基于遥感技术分析处理得到的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研究区城市绿地的时空演变及背后驱动机制研究L但既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宏

39、观层面对绿地空间演变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未能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区位规划层面。近年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的兴起,为我国绿地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维度,MSPA法能精确识别景观类型与结构,根据生态学的定义,指出绿地空间格局存在的问题,还有了解它的详细的空间位置。通过对这些的了解,从而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戴菲M等人(2019)通过GIS平台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从时间,还有绿地空间格局,以及相关政策关系三个角度研究,探究伦敦绿地的发展,并得出伦敦城市绿地发展演变趋势的“自组织”现象。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引导。1.3.3 国外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研究生

40、态网络于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外的城市规划领域得到认可SL大量学者在生态网络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COokm以景观结构指数中的廊道、斑块、基质指数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网络优化;LinehaI?川等学者,在构建绿地生态格局的过程中,为了链接各生态节点,他们采用生态廊道来完成目的。他们设计了七种方案,每个方案都有其优缺点。为了选出最优方案,他们采用网络结构结构指数的方法对七种方案进行打分。从而尽可能的保护野生动物。廊道和网络是绿地生态格局的基本框架,他们重新规划了这一框架,为了链接更重要的生态斑块,他们采用节点权重分析法来选择那些更具有价值的生态斑块。ConineMm等人,以区域整体评价,还有生态连接度分析,还有适宜性分析,以及可达性分析为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景观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确定潜在廊道。在美国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将这一模型用于实践,发现了许多潜在的廊道。ToCCOlin产川等学者,提出了新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他们的研究对象时意大利河谷,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