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057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名称:中外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EDA050195课题类别:教育部青年课题课题经费:1万元学科分类:比较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12月课题负责人:陈月茹山东师范大奖主要成员:刘欣、盖乃诚、刘继和、董芙蓉中外中小学数科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研究总报告序言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作为达教育目标的主要工具,从宏观上看,教科书肩负着传递社会价值的重任;从微观上看,高质量的教科书和学习材料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基本框架,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随着国家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发展与

2、完善。为了确保公民拥有平等的享受基础教育的机会,确保教育内容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国民基础教育质量,各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教科书制度的优劣、成效大小,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同时,出版业的规模、战略重点等,也对其产生重要制约作用。如今,经济、教育的全球化浪潮对教科书品质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如教育公平、文化多元、与时俱进、贴近学生需求用特点、培养创新精神等,这对教科书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审权的逐步开放,营造了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取得令人欣喜的变化和进展。然而,显而易

3、见的事实是,教科书质量及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各色新版教材及其使用过程中采集到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一方面,编审队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导致的教科书编制质量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由于教科书审定、选用制度的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出版行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利益,也加剧了教科书出版业的混乱局面。因此,借鉴国外教育发达国家教科书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民情,尽快建立完善、完备、合理的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是纠正、扭转当前教科书出版鱼龙混杂现象的必要和急迫之举。教科书制度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教科书编制、教科书审定、教科书出版发行、教科书评价、教

4、科书选用。本课题围绕这五个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国际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各种政策、做法的利弊,提出改革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同国家教科书管理制度的研究,不仅介绍他们当前的政策、做法,分析某种政策被采纳的政治、文化、经济缘由,还以历史的眼光阐述其存在、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必要性。这种开阔、深入的研究视野,将为制定、完善我国教科书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佐证和参照。在教科书管理制度研究领域,英、美、日、德等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以比较的观点审视问题,不少专业研究机构均把国际比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如GeOrgEckertAssociationInternationalAsso

5、ciationforResearchonTextbooksandEdUCationaIMedia等。相对而言,国内此领域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明显逊色,很少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从这种视角切入,成果多散见于报刊、杂志,相关专著处于空缺状态。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已有成果普遍存在着如下缺陷:对教科书管理制度一般性介绍多,结合各国文化、历史背景深入阐释、解读者少;比较视野多限于2-3国,以世界教育发展史广阔视野生发、评鉴者少。这类成果固然可以帮助人们窥见他国教科书管理的基本制度,但却不利于帮助决策者宏观了解并理解各种教科书管理模式类型、运作方式的特色、优势和局限性,不足以为制定、完善国家和各

6、地区教科书管理制度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力图打破仅重国别、重现行制度介绍的流弊,从制度中的问题切入,既对教育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制度作全景描述,同时横向比较各国的不同政策、措施,而后对世界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的渊源、变迁、现状及发展趋向作出较为整体、系统的勾勒,联系中国教育改革现实,为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的建立、发展,提出操作性的建议和实施方略。由此,不仅在研究视角上有所突破,而且有望填补国内该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摘要教科书制度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教科书编制、教科书审定、教科书出版发行、教科书评价、教科书选用。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改革也应围绕这五个主题进行。由于国际中小学教

7、科书制度在发展和演变中存在诸多共性,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各种政策、做法的利弊,将有利于我国教科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本课题在论述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国别和问题两个纬度展开研究。“国别”部分首先将包括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在内的中国地区教科书制度的历史及演进路径梳理清楚,并探讨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未来走向,之后,选取教育发达国家及传统文化背景或地域与中国比较接近的国家,概览其教育状况,分析清教科书管理的背景与起点,再分别就管理的各个环节详细研究其做法、特色、经验、教训,从中寻找可资国内借鉴之处。“问题”部分,分别围绕教科书的编制、审定、出

8、版发行、选用和评价展开研究,按照国内现状一存在问题一国内外制度比较一可资借鉴的策略的思路,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总结各国教科书管理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制度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为靶标,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建议。内容结构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节研究目的、框架与方法第二章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制度的内涵第二节教科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价值第三节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原点与价值诉求第三章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第一节大陆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第二节香港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第三节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第四节澳门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第四章分权型教科书制度运行

9、效能国别比较第一节英国教科书制度第二节美国教科书制度第三节法国教科书制度第四节日本教科书制度第五节德国教科书制度第六节加拿大教科书制度第七节澳大利亚教科书制度第五章集权型教科书制度运行效能国别比较第一节俄罗斯教科书制度第二节巴基斯坦教科书制度第三节韩国教科书制度第四节泰国教科书制度第五节马来西亚教科书制度第六节新加坡教科书制度第六章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出版发行制度比较研究第一节教科书编审制度比较第二节教科书出版、供给制度比较第七章中小学教科书评价、选用制度比较研究第一节教科书评价制度比较第二节教科书选用制度比较第八章完善大陆教科书制度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第一节对大陆现行教科书制度的思考第二节完善大陆

10、教科书制度的若干建议一、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在教科书管理制度研究领域,英、美、日、德等教育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以比较的观点审视问题,不少专业研究机构均把国际比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如GeOrgEckertAssociation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ResearchonTextbooksandEdUCationaIMedia等。相对而言,国内此领域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明显逊色,很少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从这种视角切入,成果多散见于报刊、杂志,相关专著处于空缺状态。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已有成果普遍存在着如下缺陷:对教科书管理制度一般性介绍多,结合各国文

11、化、历史背景深入阐释、解读者少;比较视野多限于2-3国,以世界教育发展史广阔视野生发、评鉴者少。这类成果固然可以帮助人们窥见他国教科书管理的基本制度,但却不利于帮助决策者宏观了解并理解各种教科书管理模式类型、运作方式的特色、优势和局限性,不足以为制定、完善国家和各地区教科书管理制度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本书力图打破仅重国别、重现行制度介绍的流弊,从制度中的问题切入,既对教育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制度作全景描述,同时横向比较各国的不同政策、措施,而后对世界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的渊源、变迁、现状及发展趋向作出较为整体、系统的勾勒,联系中国教育改革现实,为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的建立、发展,提出操

12、作性的建议和实施方略。(二)研究意义教育制度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二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从意识型态方面看,教育常为社会变迁的动因(agent);就经济角度而言,教育常为社会变迁的条件(COnditiOn);至于技术方面,教育常为社会变迁的结果(effect),0教科书制度也是如此。一方面,教科书质量的高低,会对教育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进程;另一方面,社会各项保障、监督制度的创立、完善状况,又会决定教科书质量改进的速度、水平。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在经历了期待、吸收、质疑、困惑、抵制、坚持等盘根错节、错

13、综复杂的过程后,已成为当下学校中的“行为方式”。但在教科书领域,却正上演着波涛汹涌、风诡云谪的活剧。一方面,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教科书管理新政,包括限定价格,力图规范出版市场,给使用主体以实惠;另一方面,教科书出版发行成了孕育腐败的温床,家长、教师抱怨教科书出版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与此同时,纸价飞涨,原来把中小学教科书当作美味奶酪的出版社,在长远的利益驱动和残酷的竞争现实之间进退维谷教科书是一个拥有众多利益相关者(StakehoIders,港台地区常译作持分者)的领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出版署、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出版商、发行代理商、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如此庞杂的群体,其

14、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做到利益制衡?惟有依靠有效的制度。在我国,教科书制度问题长期未纳入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这是长期实施高度教育集权制的必然结果。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科书的编写、审查、出,杨子秋.探析澳门特区非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J.行政,2006(02).版、供给,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其运行模式是所谓的“运动员、裁判员二位一体”,包括教育研究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其少有问津。20世纪90年代初,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逐步下放,越来越多的出版发行部门介入教科书业务,国家建立了若干相应的教科书管理制度来规范教科书市场。在随后的课程改革中,又陆续出台了若干新制度。这些措施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并

15、未触及根本性问题。时代在飞速变迁,教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要使教科书质量得到持续保障,要使教科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弊端得到妥善、及时的解决,教科书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制度变革有更多的良好预期,由此激发了制度创新的动力,以克服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不过,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发生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结果,它总体上体现出社会、国家与制度之间的交相互动的持续动力机制。制度改革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区域和部门都不可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即是说,教科书制度创新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否则,就可

16、能在解决一个老问题的同时,带来一个甚至多个新问题。(三)研究假设在完善教科书制度、规范教科书市场方面,若干国家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其国力崛起在先,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在先,教育体制完善在先,它们对于教科书制度的制定及监督实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本研究以教科书制度的中外比较为对象,在立体化呈现多国教科书制度运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国情、史情,分析各自的特色及利弊,有可能为完善我国教科书管理体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四)核心概念制度: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被认可和强制执行的一些相对稳定的规范、引导或限制人们行为和行动的规则系统。制度创新

17、:是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活动的总称。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1 .制度的概念界定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制度是人类追求社会秩序的结果。人们在千方百计为自己的生活构建安全、稳妥空间的艰苦探索中,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制度。一方面,制度对人的行为形成了种种约束、限制;另一方面,又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制度不断变迁、创新的历史。但是,由于制度研究的出发点与目标有所不同,学界对制度的定义也不尽一致。广义上讲,凡是能够规范、引导或限制人们行为和

18、行动的规则,都可以统称为制度(insititution);或者说,制度既包括以组织形式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的规章、规则和法律,也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等在内的非正式规则,即制度有多种的表现形式。本研究将制度界定为: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被认可和强制执行的一些相对稳定的规范、引导或限制人们行为和行动的规则系统。2 .制度创新的必然性所谓制度创新(InStilUtionaIlrmoVation),是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在现代社会,制度创新越来越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首先,在

19、科技文明飞速进化的时代,所有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作用。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被改写,许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交往被人一机交往所取代,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精神的畸形发展。而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为人的健康发展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就成为时代主旋律。第三,制度创新本身也是制度文明建设、发展、完善的过程。制度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的成果。经济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内在基础,政治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主体,文化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

20、明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即人们的制度建设和制度生活的发展和进步,而制度文明只能依靠制度的不断创新来逐步实现。3 .教科书制度的变迁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互为因果,而教育水平与教科书水平也是互为因果。在经济落后国家,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或缺也是最艰巨的一环,而教科书的建设与完善,也是教育改革中非常关键和至为复杂的一环。与上个世纪相比较,教科书制度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1)服务对象多元化。教育举办者多样化,导致教科书利益相关者的来源更为复杂,教科书制度所要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更加多元。(2)成为公共领域的关注焦点。

21、社会越发展,教育系统与各种组织成员和机构的联系越密切,教科书问题产生的社会反响就越强烈,民众和政府对教科书制度就会越关注,由原来专业领域的关注焦点转变为公共领域的关注焦点。(3)在教育制度中扮演更为核心的角色。当教育成为社会制度结构的中心,教育质量就会变得备受瞩目,而对承担知识传递载体功能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相应地被推到了教育制度的中心位置。教科书制度与其他教育管理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这些变化对既有教科书制度的功能定位和内容含量形成了新挑战,也使其监督管理机制发生了更替或移位,制度变革势在必行。4 .教科书制度创新的价值自现代学校创立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发展规律的逐

22、步把握,对教育目的、功能、手段、内容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世界各国对学校教育的改革从未中断。和学校教育发展史一样,教科书的诞生发展也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历史过程。教科书文本承载着发现历史的印痕、描述社会的状况、思考先贤圣者的话语、探索人类未来的走向等多种功能,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必然十分重视对它的管理和监控。相应地,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再到现代,教科书制度必然也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存在着自身的制度化整合困境。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史,无论其动因被动还是主动,教科书制度的变迁从未停止过。制度变迁的三种类型中,对于教科书管理领域而言,在社会和教育转型期,制度创新是最佳选择。理由如下:首先,制度

23、改良不是社会变革时期教科书制度变迁的最佳选择。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更时期,大规模的学校教育改革往往是革命性的,无论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结构主义改革,还是苏联的“教学与发展”改革,包括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都在扬弃传统教育理念的立场上展开,对教育目标、功能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均有全新的诠释。教科书问题,既涉及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又是宏观意义上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对其管理制度如果仅从改良意义上略作调整,显然无法与教育改革整体规划相适应。其次,制度革命同样不十分适合教科书制度改革。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师工作的连续性,使得教科书内容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24、,对它的管理不宜进行颠覆性变革;同时,教科书编制、出版工作需要投入巨额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在发行后仍需持续注入精力和资金确保教学质量,教科书制度必须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才能确保出版发行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滥用制度革命会带来低效高耗的运行结果。尽管制度演化变迁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人为地、自主选择与设计的作用不容忽视,即是说,教科书制度改革既不能贸然行事,不顾各种条件的制约大刀阔斧、大破大立,也不能总是跟随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被动地做些修修补补的调整,而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与俄罗斯“突变式”改革不同,目前中国处于“渐进式”改革中,资源获得已由权力刚性

25、分配的惟一途径,向市场中由刺激、机会等构成的弹性多元途径过渡。教科书制度也必须及时调整结构、更新思想,注入各类新要素以适应新型发展环境。从经济学角度看,制度创新是为了获取潜在的更高的利润;从社会学角度看,制度创新是为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制度创新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从教育学角度看,制度创新的最终目标则是上述目标的达成。教科书制度创新,既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文本,又会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既会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又会使出版系统获得必要的利益。5 .教科书制度国际比较的价值首先,研究国外教科书制度,可以使我国教科书制度建设少走弯路。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人,其成

26、效伴随着人的漫长成长过程逐步显现。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使得一项教育政策或制度的变革效能,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努力才能展现出来。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权向逐步分权的变迁,其中相当一部分新规范、制度的确立及实施,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尤其在教科书领域,从原来刚性的行政化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下的弹性行政手段与专业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更将面临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国外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历过教育体制破旧立新的阵痛,对于教科书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都可供我们借鉴。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教育事业可能与中国面临

27、着同样的改革课题,遭遇了同样的制度创新困境,其教训可资我们参照,而且他们的经历也为国内教科书制度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考。其次,借鉴别国教科书制度,可以预防国内教科书制度建设中的过度路径依赖现象。认真总结别国制度演进及发展的历史,批判性参照其当代制度运行的状况,是摆脱过分路径依赖的有效途径。制度只有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行,才会逐步显现其弊端与价值所在。同时,制度演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考察别国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观察到旧制度衰退与新制度渐长的细微进程,从中总结规律,理出思路。我国教科书制度领域酝酿并逐步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选用权下移、循环使用、义务教育免费等,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

28、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反映出许多问题,对其加以认真研究,理清各项制度从制定、实施直到产生预期结果或发生异化甚至失灵的发展脉络,在制定及执行制度过程中,时刻以此作为参照或反面教材,既有助于确保运行轨道的正确方向,又可以时时省察路径依赖的程度和负面效用。6 .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的理性态度目前看来,尽管各国在教科书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的制度类型和运行模式,尽管制度体现的形式也有很大差异,如有的国家对教科书管理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文本化制度规定,而有的国家是以约定俗成或者“潜规则”的形式运作,并无明确的文件或条例来控制。但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教育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教科书管理手段和规则,这为

29、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教科书管理本身的多层次、多要素性,给比较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对各国教科书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下列问题:(1)对制度功能要有客观的认识通过研究,固然可以发现、辨别各个国家教科书运行效能的现状及优劣,也可以分析其管理制度文本存在的缺陷及长处,却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地把所有的问题及成就归因到制度上去,要对制度在解释现实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在实践中,制度往往是作为一种运行环境及背景而存在的,人们通俗地把它比作孙悟空用金箍棒为师傅唐僧所划定的一个大圈,只要在圈内活动,无论做什么都是安全的;反过来说,作为结果,人们所观察到的只是圈的边界位置,

30、而不是圈中人到底做了什么以及其原发动机。“泰西国势之强,由于人材之盛,人材之盛,实源于教法之良,彼新书日出,民智日开。顾为中土植人材,首在书之有善本,次在教之有善术。”2此话是事实,但是,2商务印书馆.亚洲课本首册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01:1.“善本”未必都是好制度的产物,好的制度也未必总能产出“善本”,经济学中所津津乐道的“制度失灵”、“制度异化”以及“制度虚设”等现象就是明证。由此,国内哲学界有学者提出,在制度研究中要打破“两个神话”:第一个神话,如果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到并设计出一个好的、先进的、优越的制度,并且想当然的宣布实行之后,这一制度就能解决我们希望其解决的所有问题,使得整个社

31、会形态乃至人的发展状况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神话笼罩中国社会数十年,直到近些年才逐渐被突破,但其遗留意识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第二个神话是,伴随着对“人治”形态的反思和对制度价值的认识,对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推崇,以至于走过了头,想当然地认为制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按制度行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社会政治生活中还有什么疑难问题、硬骨头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毫无疑问都是制度、体制的不好,一旦有了好的制度与体制安排,一切将迎刃而解。这一神话还正在盛行中,甚至还有扩张之势。3这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考察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都不能惟制度为参照,因为大量的现实问题并非都是由制度创生而来,毕竟

32、制度是因而不是果。(2)不能就制度论制度研究不同国家的教科书制度,一定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作法,只考察制度文本和运行环节的规定,至多再考察一下教科书文本,以为这便是其制度系统的全部。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论到,“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

33、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常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4教科书产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各国教科书管理制度往往也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中,表面上看起来“一成不变”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悄然演化变异,发生许多预期或者非预期的变更。而且,在教育大环境尤其是社会大环境发生某些突变的历史转折点,虽然政府暂时还未对教科书制度进行改3辛鸣.制度研究的哲学视野选择及其问题梳理J哲学动态,2005 (10).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三联书店,2001: 32.革,但由于制度背景变革了,人们的观念变革了,同样的制度文本有可能在运行时产生不同的结果。另外,从现阶段的制度演变过程来

34、看,制度还是一定的资源约束的结果,或者是资源禀赋之下的要素结构变动的结果。反之亦然,即一定的要素结构和它涵盖的利益结构所形成的制度,其实和它的资源禀赋存在高度相关。如果我们没有条件改变资源约束,谈制度也难免类似于奢谈。不仅仅是奢谈,对制度的想当然或一厢情愿,最终可能跌入制度的陷阱。不顾资源的约束,一味地想尽快废除一切旧制度,哪怕它暂时还有存在之必要;不断地去建构一些新的制度,哪怕它的执行成本高得让制度无法执行。这样,我们会越陷越深,看到的依然是“昨日的故事”:制度的供需错位,制度的僵化滞后,制度的效用失灵,制度的文本异化,强势利益集团忙碌的身影和霸道与专横。因此,开展与其他国家(地区)教科书制

35、度的比较研究时,要把不同的制度文本和实践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下,放到教育制度演进的长河中,既要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结合起来,又要考虑该时期该国(地区)教育资源发展的状况,避免断章取义式的研究方法。(3)避免以西方价值标准为比较研究惟一的参照系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5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单纯依赖西方价值标准,把西方文化作为衡量各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参照系。这一做法有失公允,也与当今世界色彩纷呈的多元文化极不协调。在制度的形成、运行过程中,主体可能是民众,也可能是各种利益团体,还可能是国家精英,但民众在

36、制度演化中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现民众特质的民族精神是才是国家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民族文化理应成为价值判断多元坐标系的标尺。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而是主张,在全球化过程中非主流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维护自身的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避免把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避免使比较教育研究成为文化殖民主义的手段和工具。衡量一个国家教科书制度优劣的标准,不是看它是否与西方主流价值取向相符合,而是要看它是否公正,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旨。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公正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评价一套制度是潘庆玉.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UL当代教育科学,20

37、03(12).否公正,需要评价它是否符合下列原则:平等与自由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差别原则、社会补偿原则(对于一些不可控的不平等因素,如遗传素质、经济风险等,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补偿)。6评价一套制度是否合理,还要看它的预设与安排是否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为人服务,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而不是使人沦为制度的奴仆。凡是符合公正和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又符合本国教育发展现状的教科书制度系统,我们就有理由认可其积极价值,无论这些制度从文本形式上是否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制度相似,也无论它们是否采取了相同的监管措施。(二)相关研究成果1 .世界教科书制度研究流派分析(1)从批判社会学

38、的角度对教科书制度进行分析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aSilBernstein)认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课程是如何成为主流文化代言人的呢?批判学家认为,这可以从教材出版决策过程、外部市场的发行过程、教材的编写与审查,以及教师对教材的选择上得到说明。7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关于教科书中涉及的包括编写和编辑等众多的论题在内的内容,他们是否完全被复杂的市场关系所控制,是否完全为围绕教科书出版所制定的国家政策所控制,哪些是教科书运做中产生出的自相矛盾的力量,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8J他们通过分析教科书出版的内部决策过程和外部市场的发行过程

39、,分析教科书及其他教学材料如何体现某些大众文化或精英文化。这些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虽然未能完全得到解决,却为如何更为科学、公平地建立教科书制度,提出了深入的研究思路。(2)以经济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对教科书制度进行分析教科书既是文化作品,又是商业产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国际组织以及各国研究机构,以经济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对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国家的教科书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涉及教科书的出版、审定、选用、发行、使用等方面,对影响教科书制度实行的因素、教科书制度运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0世纪70、80年代,教科书供应水平在整个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6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

40、D.复旦大学(博士),2007:4951.7M.阿普尔.教科书的文化及商品属性A.M.阿普尔,L.克丽斯蒂安-史密斯主编.教科书政治学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aM.阿普尔.教科书的文化及商品属性A.M.阿普尔,L.克丽斯蒂安-史密斯主编.教科书政治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的大部分地区不断下降,到90年代仍未达到平均每名学生一本教科书的水平。政府为主导的教科书供应,既不经济又效率低下。教科书制度的实施,受匮乏的资金、相互冲突的政策、没有保障的发行途径、缺乏接受训练的人员等因素影响,很多国家的教科书供应依然依靠周期性的外部资助,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教

41、科书出版、发行等所需的基础设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科书制度发展变化的明显趋势,就是教科书选用过程变得更加分权,经济自由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出版商开始出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建立可持续的教科书制度-这些研究的局限在于,研究的发起者和研究者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组织和人员,他们受到的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和训练,对教科书概念、教科书制度效率等的判断,遵循的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准,提出的建议是构建基于经济发达国家学生发展的促进模式,缺乏普遍意义。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诸多差异,教科书制度的建立标准应该是多维的。(3)将教科书制度视为社会亚系统进行研究一些研究试图发现书籍出版与其它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例

42、如,ShigeoMineowa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了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的出版业与科学、经济、技术、市场、阅读环境的关系,试图发现这五国的共同点,研究结果却表明这五国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MineoWa的研究有两大局限:一是只分析了社会因素对教科书出版数量的影响,忽视了对教科书质量的影响。二是忽视了教科书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运行特点。当教科书出版进入工业化后,教科书制度就成为社会亚系统,虽然要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但可以相对独立地运行、发展。目前,相当多的研究者将教科书制度作为社会亚系统进行研究。通常,研究将其划分为若干环节,即把教科书制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

43、上,对建立或改进本国的教科书制度提出建议。例如,日本教科书研究中心研究员细野二郎对23个国家中小学生的教科书批准和采用制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将其归纳为国定制、审定制、选定制、认可制和自由制五大类H;PemineASkerUd将教科书制度划分为市场型、政府主导型和混合型巴9Montagnes,Ian(2000).TextbookandLearningMaterials,1990-1999.ThematicStudiesforWorldEducationForum.EducationforAllAssessment,UNESCO,Paris.10Mineowa.Shigeo(1995).aSoci

44、etalcontextofbkpublishing,inAltbach,PhillipandHoshino,Edith,(edit.)InternationalBookPublishing.AnEncyclopedia.FitzroyandDearbornPublishers,LondonandChicago.U北师大课程教材研究小组.国外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简介J.教育学报,1991(03).12AFrameworkForTheDevelopmentofNationalPoliciesForTheProvisionofLearningMaterialsForSchoolsandNon-Forma

45、lEducationProgrammes.UNESCO,Paris.这类研究的困难在于需要得到大量的资料,而且这种原子式的研究容易割裂教科书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这类成果固然可以帮助人们窥见他国教科书管理的基本制度,但却不利于帮助决策者理解各种管理模式背后的深层次意义。(4)将教科书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教育制度相联系教育制度与教科书制度联系最为紧密。一系列研究试图发现教育制度的类型、发展与教科书制度的类型、发展之间的联系。例如:教科书制度与课程制度间联系弋有关教科书概念的发展变化与教科书制度发展变化的关系等“。这些研究提醒我们,教育制度的变革必然与教科书制度的变革相联系,不过却容易使人忽

46、视教科书制度建设所必需的其他相关条件。(5)国外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的类型国外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主要偏重于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从教科书制度运行的实际结果来分析教科书制度本身及其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教科书制度提出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的调查通常从这个角度进行。例如:教科书与学习材料1990-1999(TextbookandLearningMaterials,1990-1999)匕一文,在调查了全部非洲国家、大部分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后指出:集权式教科书制度效率低下,而且由于资金匮乏、制度管理相互矛盾、教科书发行设施欠缺、管理人员不足等原因,很多国家的教科书供应体系仍然没有

47、建立起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教科书供应系统,需要教科书企业按照经济规律运行。第二种类型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探讨教科书制度。美国学者有关教科书审定制度的研究通常从此角度进行。研究者认为,为了通过审定,教科书的内容通常很全面,尽量包容一切,但对问题的探讨通常不够深入。例如:疯狂的教科书选用,3胡东芳.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一主要国家课程权力分配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03).李钟国.韩国教学书出版一一以教科学观与教科书出版现状为中心C.第九届中韩出版学术年会.2007.北京. Montagnes, Ian (2000). Textbook and Leaming Materia

48、ls, 1990-1999. Thematic Studies for World Education Forum. Education for All Assessment, UNESCO, Paris. Chester E. Finn, Jr., Diane Ravitch (2004) .The Mad, Mad World of Textbook Adoption.(TheMad,MadWorldofTextbookAdoPtion)一文指出:由于受各种集团的压力影响,教科书的选择不是根据它们的风格、内容、有效性进行,而是根据选用指导方针进行。2.国内研究概览综合分析国内关于教科书制度的比较研究,可按内容大体分为描述、评价、解释三种倾向。研究者希望揭示教科书制度的“程序”或“本质”,并对我国教科书制度建设提出建议。(1)描述倾向的比较研究对教科书制度全过程的比较研究这类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整合不同地区教科书制度基础上的比较研究。例如美国中小学教科书概况“和法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制度18两文,在综合美、法各地的情况后,介绍了教材编写、审查、选用、出版等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