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X月份,教科文卫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卫 健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部分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 会,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赴浙江德清、长兴县 考察学习医改工作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年来,我 市通过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保 总额预付、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慢病精细化管理等 一系列措施,优化卫生资源
2、配置,规范合理就医秩序,均衡 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防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理论不断升 级、内涵日趋丰富的医改道路,为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持 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群众“看得上病: 一是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打造 紧密型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内部实行“九合一”统筹协调。 X家中心卫生院纳入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代 谢病管理、高血压、慢阻肺分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着力提 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人民医 院挂牌成立X个长三角名医驻启工作室,建立全省首个呼吸 系统疾病智能远程会诊及管理中心,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 效考核中
3、名列南通同级医院第一;中医院成功建成“中医经 典病区”,并将迎来三级中医院复评;妇幼保健院与复旦儿 科、红房子妇科等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已具备分步开业条件, 预计10月正式全面运营;X家二级医疗机构加强区域医疗中 心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正在积极创建。三是做实做 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X 个,为签约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健康 服务,签约人数X万多人,签约率近x%。以高血压、糖尿病、 精神疾病等患者和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人口等为重 点,设置健康“菜单式”服务包,为重点人群当好“健康守 门人(-)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群众“看得起病 一是深化
4、居民医保总额预付。扎实推进南通医保市级统筹, 制定X市2020年居民医保总额预付实施方案。严格落实 实名制挂号就诊,建立医保基金积余考核留用及合理超支分 担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基金协同监管,县域内居民医保基金 平稳运行。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按照“腾空间、 调结构、保衔接”改革路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 材等费用。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 态调整省级试点,6月份已完成市级医院价格调整。三是推 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建立X市药品耗材采供目录,完 善药品耗材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医疗集团药品耗材带量采 购,集团内处方可流通、药品耗材可共享。推进国家基本药 物制度省级试
5、点工作,低保、五保户和70周岁以上老年人 在基层医院住院期间基药全部免费。(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规范,确保群众“防得了 病一是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项目补助 资金的发放与使用,实行预拨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 期将年度补助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补助提高到人均X元。二是稳步开展慢性病精准化管理。 健全慢病防控机制,全力推进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复审,积 极开展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慢病管理中心, 重点对签约对象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高危人群实 行精准化管理,为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干 预服务。三是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适应业务
6、和监 管的实际需求,完成慢病结算模块与试点单位对接。打造X 市便民就医综合平台,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已于7月在全 市上线运行。有序推进集团业务共享中心建设,完成远程会 诊和远程教育系统、区域影像系统服务器终端部署,并在第 四人民医院试点。(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上升,确保群众“看得好 病一是提升疾控能力。市疾控中心建成苏中、苏北地区 首家新冠肺炎核酸PCR检测实验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测 实验室正在加快建设。增加X个疾控人员编制,缓解了疾控 队伍严重不足的窘迫局面。根据“平战改造+战时应急”相 结合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目前已完 成隔离病房建设和设施设备招标采购。二是优化护
7、理服务。 实行护理服务精细化管理,推动优质护理扩面提质。依托市 级医院开展基层新入职护士系统培训和在职护士进修培训, 提升基层护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院感防控。医疗集团各成 员单位实现医疗废物信息化及消毒物品供应溯源管理全覆 盖,医疗机构污水处置设备改造完成。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 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专项检查,确 保流程、科室、人员配备、院感防控等达到标准要求。二、存在问题新医改实施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缓解,群众获得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医改是世 界性难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难免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难,深化医改工作仍处于探
8、索 和攻坚阶段。(一)“三医”联动运作不够顺畅“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 虽然我市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居民医保总额预付、 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一系 列政策,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但与此同时,医疗机 构的运行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已到不堪重荷的程度。乡镇卫 生院连年亏损,大部分基层医务人员拿不满档案工资。第四、 五、六、七X家中心卫生院近三年累计亏损X多万元。今年 受疫情影响,全市医疗机构上半年医疗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 X万元,累计亏损X亿元。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使 其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地惠及全社会,而不是自我谋生,是落 实综合医改必须
9、重视的问题。如果医院的生存都举步维艰,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都普遍受挫,那么我市的医改试点工作又 怎能理直气壮地以一个成功的姿态来呈现?医改是一个系 统工程,不是医疗卫生系统一家之责。目前的体制,卫健部 门主导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保障部门主导医保政策制定,发 改(物价)部门主导药品价格改革,编办主导医务人员编制 管理等等。这些医改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 抓好既定政策的细化与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改革政 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部门化”“碎片化”的倾向,共振效 应不明显,三医联动机制的完整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措 施的整体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分 级诊疗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10、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否做 到各级医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将有限的医疗资 源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然而,我们 强力推行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模式与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市级医院”的目标并没有得到较好实 现。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信心不足。不少乡镇卫生 院的业务综合楼、住院楼的规模、布局及设计功能早已跟不 上形势发展,目前茅家港、秦潭、决心、少直、惠和X家乡 镇卫生院门诊部和志良卫生院医养结合护理院正在改造中, 但还有部分
11、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建院时的旧房,几乎都属危房。由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降 低,一些老化的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换,且现在又增加了公 共卫生服务职能,在业务用车、设施配备等硬件方面不能满 足群众需求。大多数就诊群体认为基层医院资源匮乏、基础 设施落后、医疗队伍人员短缺、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服 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所以看病首选大医院,认为这样 更放心、省心。二是医联体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政府组建 医疗集团的期望是让高一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基 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 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但现实中可能更多的是上级医院虹吸基 层医院的病源和医务
12、人员。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 均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化、紧 密化联动。三是医保报销政策的分流导向作用不明显。各级 医院报销比例虽有一定差距,但档次拉得还不够大,金字塔 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群众在上转下转过 程中感受到的实惠不够明显,从利益方面忽视了分级诊疗。 到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就诊和到市外三甲医院看病的报销比 例相差无几,大多数重病患者都选择去南通、上海的大医院 治疗,庞大的市外就诊费用成为医保基金一个沉重的负担。(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卫生资源布局不尽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 通条件的改善,加上全民医保的实施,基层群众的就医观念
13、发生了变化,许多患者无论大病小病,宁愿一家老小全体出 动奔赴大医院。而部分乡镇卫生院长期门可罗雀,医护人员、 设施设备闲置浪费严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果不能顺应形 势,及时调整布点、转换职能、整合优化人员设备,向特色 专科、便民门诊、医养结合、预防保健等方向发展,必将越 走越艰难,步入窄胡同。二是应急防控能力急需加强。由于 历史的原因,目前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调 拨、保管等难以满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需求。今年疫 情发生初期,因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不够,疫情防控相关物资 出现短缺,对防控和救治工作造成影响。传染病救治能力不 强,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疫情防控所需的规范化发热门 诊、
14、感染病区没有独立设置,实验室、药房、储备屋等配套 科室没有到位,离国家标准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全市 所有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快速检测 能力。三是宣传覆盖面有待拓展。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 是单方行为,需要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接受服务的广 大居民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尽管政府及相关部 门通过多种方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了大力宣传,但仍有 不少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 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 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还普遍存在。(四)医疗卫生队伍比较薄弱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严 重不足,而
15、且存在“招不到人” “留不住人”的情况。2019 年全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X,与南通兄弟县市和 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浙江长兴县总人口四十多万,医护人 员超过五千名;而我们百万人口只有四千多名。虽然我市在 2018年出台了人才新政,但两年过去,周边地区纷纷加强了 “抢人”的力度,我们的优惠条件已不凸显,亟需提档升级、修正出台加强版招引政策。受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 件、岗位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基层难以留住一些学历层次 较高、综合能力较好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即使引进了一些 人才,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设置 偏少,医护人员职称评定很难,成长空间有限,过不了几年 也纷纷
16、流失。目前,乡镇卫生院麻醉、影像等专业人才普遍 缺乏,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信息应用能 力薄弱,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护人员 力量总体不强影响了医疗卫生质量的提升。(五)“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严重滞后“互联网+医疗健康”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 段,通过技术上的高度集成和应用上的深度整合,实现医疗 卫生信息自我采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达到医疗卫生信 息共享最大化,以此来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水平和服 务群众水平。我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不晚, 但推进迟缓,如今已全面落后。当年最低价中标的网络公司 实际上无法担负起应有的建设、维护功能,导致我市
17、卫生健 康信息化建设停滞长达6年之久,至今没有很好地实现各级 医疗卫生机构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医院信息孤岛现象比较 普遍,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交往能力薄弱。医保系统与医疗、 医药行业信息还没有深度融合,医保支付缺乏必要信息支撑, 既不利于资源纵向流动,也难以进行业务协同,降低了医疗 卫生服务效率,群众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 在。三、建议意见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不唯上、 只唯实,找准、抓牢、做实当前应该做、可以做、能操作的 事情。医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市上下首先必须形成共 识:医改改比不改好,医改必将长期在路上。根据调研汇总 的情况,我们建议,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
18、部门要在持续深化 国家、省、南通市关于医改工作决策部署的基础上,重点抓 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共体实质性紧密融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市政府加强 统筹,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 动改革,形成相互支持、配套协调、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建 议:一要深入研究促进医共体内医疗合作更紧密的有效机制, 下大力气做强做精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紧密型 医疗集团,探索从输血式联合到造血式联合,让牵头医院从 “让我做”转变到“我要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体 提升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水平,真正做到患者“愿意 去”、基层“接得住”、大医
19、院“舍得放”、配套政策“跟得 上二二要切实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质性落实 医共体人员管理、财物调配、收入分配、职称评聘、业务发 展等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 推动实现管理扁平化,增强医务人员对医共体的认同感。三 要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中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扩大年 薪制人员范围,确保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人社、财政和卫健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妥善处理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深入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医 改资金的投入使用直接关系到医改工作的成效,关系到人民 群众
20、是否能从医改中得到实惠。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健全医保体制下对公立医院的科学补偿机制,加大对基层医 疗单位的投入,增加人员经费预算,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 机制,缓解基层卫生院的运营难题,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要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点和资源 配置。按地域辐射范围,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区域医疗中 心。对X家中心卫生院适当给予财力倾斜,加大对全自动生 化仪、CR机、血球计数仪等医疗卫生基本设施设备的投入力 度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软硬件实力。对经济 基础薄弱、设施设备陈旧、地处偏远的卫生院,在综合考虑 群众就医需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兼并重组,引 导其转
21、变观念、立足现实、统筹谋划,积极向专业、特色、 预防、康养等方向发展。二要切实履行公共卫生、基本医疗 的保障职责,结合各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和村医疗卫生室 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医改工作所需经费进行科学测算和评估, 实行差别化财政拨款,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正常开 展。三要将预防性健康管理项目逐步纳入医保范围。允许城 乡居民报销定点医疗机构体检费用,发挥医保在构建预防为 主、防病治病健康防线的引导作用;在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管 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 床日等多种复合型付费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 率。(三)强化区域合作,切实建好名医工作室及特色专科。 调研中我
22、们了解到,浙江长兴县通过与上级医院紧密合作, 让名医成为基层群众看病的“知心人”、转诊的“守门人”, 使得“周周有名医、天天有专家”成为常态,这些经验值得 我们学习借鉴。建议一要将名医工作室建设作为改善医疗服 务、方便群众就医的有效途径,着力加以推进。人民医院、 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要广泛招引上海、南通等大医院的名医 进驻名医工作室。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要千方百计利用各 自的优势建好特色专科,增加对患者的吸引力。通过名医工 作室和特色专科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基层服务网络,发挥 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阳光 普照”。二要鼓励名医所在机构以工作室为纽带,与基层单 位开展科室共
23、建,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与下沉 基层。名医在基层机构不仅要坐诊、手术,还要参与日常管 理;不仅要提供诊疗服务,还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逐 步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自主发展能力。三要由名医工作室 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避免患者盲目就医。积极协调上级医 院对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高度重视下转渠道的畅通,推进更多康复期、恢复期患者向 基层转诊,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构建有序就医 秩序。(四)落实配套政策,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 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建议一要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继续免费
24、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持续提高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 群健康管理率。坚持将健康教育与宣传发动贯穿始终,组织 医师团队深入社区、乡村,上门宣讲有关政策、举办健康知 识讲座、开展义诊、健康体检,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 盖面,签约基础服务包费用按人头统筹,并由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补助、医保基金、财政补助资金、签约居民个人四方负 担,建立信息真实可靠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家庭医生签 约同步进行,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三要切 实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技术骨干力量的培养, 制定专项计划,积极选
25、派优秀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学习进修。 有效解决卫生人才引进中“程序打捆”和“中梗阻”问题, 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降低医护人员招录的学历门槛,有计划 地在医学院校和卫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招聘选拔,充实 基层医生队伍。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等特殊岗位人才, 可适当放宽年龄,简化人才引进手续,以解燃眉之急。积极 通过与学校签订协议等方式,对口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签订相关工作合同时,要给予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福利和 培训上的优惠政策,根据在乡镇工作时间的长短,分档进行 奖励。对那些愿意在基层奉献的医护人员,要为其做好职业 规划,让他们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
26、宽松和谐的用人氛围。(五)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疗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 要条件和技术支撑,随着整个医疗行业向智能化、数据化、 生态化方向发展,未来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会进一步加深, 必须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在系统平台的 建设和利用方面,要加快便民就医综合平台建设,逐步整合 市镇医疗资源,建立联通顺畅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分级诊 疗和医联体信息平台,推进实现“健康一门入、预约一键通、 服务一站式”。在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方面,要充 分利用现有的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云诊室等系统平台, 以市级医院为枢纽,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对接
27、和对下级医 疗机构的指导帮助,使我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 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不断提 高。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快医疗资 源共享,参考先进地区做法建立电子病例基础数据库,打造 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 同步开发居民端和医生端APP,面向群众提供覆盖预约挂号、 预防接种、体征指标等服务,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 务协同,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关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调研报告范文(2)近年来,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大型医院的核心发展问题已 受到各界关注,为进一步创新医疗服务,地处祖国北疆内蒙 古自治区西部的X市医院,一直践
28、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 服务”的宗旨,从细节抓起,注重合理施治,规范诊疗,保 障患者安全,尊重患者合法权益,注重人文关怀,确保医疗 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2017 年自搬入新区新址,X市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 大会精神,贯彻中央领导提出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 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三级医院的 功能”定位,牢固树立“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的服 务理念,完善内部管理,推行许多惠民利民之举,特别是在 为全市各族群众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方面,始终将患者是否得实惠、是否满意作为医院实施改革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整改影响群
29、众就医体验的薄弱环节。 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出现很多问题,特此展开调研。一、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体开展情况及成效X市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X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 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市医 院搬迁新院区后,日均门诊量约X人次,高峰时日门诊量可 达X人次。目前开放床位X张,搬迁新址后病床使用率接近 100% O(一)群众就医秩序日趋合理,职工积极性不断提升年初以来,进一步规范就诊流程,市医院仔细梳理影响 群众就医体验的薄弱环节,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 质量、保障安全等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革新措施,实现 了 “患者追着服务跑”向“服务追着患者跑”的根本转变, 医院
30、的社会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X市医院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改革落脚点,通过 一系列管理和IT应用的组合创新,成功帮助患者简化了就 诊流程、缩短了就诊时间。医院相继实行的医师助理制度、 门诊医生限时限号、科学调配门诊诊区、丰富预约诊疗方式、 开通门诊叫号系统等合理化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门诊“三长一 短”问题,医师助理指导就医,门诊患者得到有效分流。从 质量和效率两方面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空腹做完辅助检 查的患者,走出检查室就能免费吃上医院专门订做的低糖低 盐的面包,喝上热乎乎的茶水;中午无法脱机的透析患者可 以免费吃上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陪护重症患者的家属可以 在就近的楼层休息,休息室免费提供
31、折叠床、夏凉被;每个 病区的患者可以在独立配餐区免费使用医院提供的冰箱、微 波炉;患者及其家属闲暇时,可以去咖啡屋放松,也可以在 “爱心书屋”读读书;贫困患者或其他生活困难的人们可以 在“爱心衣屋”领取职工们捐赠的衣物和文体用品;每日上 午就诊高峰时段,从门诊大厅和住院大厅传来的现场钢琴演 奏,让患者精神愉悦,轻松就诊;院内卫生间免费提供厕纸, 配备洗手液及衣物挂钩,避免患者紧急如厕找不到卫生纸的 尴尬;院内设立特快专递服务点,为住院患者提供邮寄病历、 报销发票服务;设置患者服务处,为来院者提供咨询、指导 服务。这一系列体贴细致的人文服务,使得患者就医体验得 到进一步提升,赢得了患者的赞誉。据
32、了解,X市医院努力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人性化、 较为舒适的诊疗环境,诸多以上这些人性化服务举措,一改 大家对医院的惯常印象,大大淡化了就医的不舒适感,为医 患打造出安心诊疗的“家感觉二(-)成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急诊救治率不断提高CCU、ICU、EICU.院前急救 以往这些对老百姓来 说陌生又神秘且分散于心内、急诊、外科等病房的急救单元, 在X市医院却被如此醒目的集中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大区 域内。那么整合新建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如何运转?救治成 功率又有多大呢?说起X市医院急危重症抢救技术,来自江苏x43岁的戴 先生赞叹不已。六月末正在某工地干活儿的他突发A型主动 脉夹层,并已累及撕裂至主动脉
33、根部,随时面临死亡。在无 钱无人陪护的紧急关头,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多学科协作,12 小时惊险“拆弹”,使这一 24小时死亡率高达x%的危重患 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四月初的一个深夜,一起严重的突发伤人事件中,一男 子身中六刀生命垂危,X余名医护人员快速反应、多学科联 合作战,将濒临死亡的患者成功挽救!来自五原县的刘女士,遭遇产后大出血合并DIC,转诊 来院时已是命悬一线,手术、输血、监护,两天两夜惊心动 魄的抢救,年轻的妈妈得到成功救治。还有磴口县被电缆勒断右脚的的杨先生,急性小肠大部 分坏死合并多脏器衰竭的张先生,突发大面积心梗的孙大 娘他们都曾徘徊在生死线边缘,但在X市医院积极构建 无缝衔接
34、的急救医疗体系下,收获“重生”之喜。从死神手中成功夺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无疑都和该 院着力“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建设有很大关系。短短8个月,该院整合建立的急救医疗体系独具特色, 成为目前国内对急危重症管理的一种先进模式。通过规范的 分级、分类、分区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整合利用优质资 源,通过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各种“一站式”流程,通过建 立创伤组、胸痛组、脑卒中组、中毒灾害组,使多种急危重 症临床救治成效显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无阻,为危重患者的急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抢救平台和更大 限度的生命支持。“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如果没有现在的急救机制, 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是重症
35、医学科温鼎东主任对急危 重症救治中心的诠释。他说,同样的危重患者,同样的治疗 手段,由于救治时间较以往缩短X%,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 宝贵时间,最终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X市远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开放使用床位X张,截 止11月份运行8个月来,共急诊急救患者X人次,手术治 疗X人次,住院治疗X人次,救治成功率X%,已成为内蒙古 自治区重点学科,X市X万各族群众的急救“安全岛”。“急 危重症救治中心是运用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整合医学的前 沿理念,以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CU. ElCU为基础, 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为一体的急诊救治体系, 得到了中国整合医学理论倡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
36、明的 赞同与肯定。”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于今年4月开始启 动运行。中心充分兼顾患者需求和急诊特点,科学规划为院 前急救区、EICU区、CCU区、ICU区,并将来自临床各个科 室的X多名专业技术骨干集中在一起24小时值班,各部门 协作配合,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实现了由 “患者围着医生转”向“医生围着患者转”服务方式的彻底 转变。(三)开启国际远程会诊医学中心,看病不出远门老百姓生病为啥总想着去北京看呢?原因简单,北京的 医疗水平在全国是顶尖的。如果在X市医院就能享受国际、 国内一流的诊疗,干嘛还要跑到北京去呢?在X市医院国际国内远程医学中心,申请会诊的是一位 疑似肺癌的患者,通过
37、盛诺一家与美国专家Azzo. Li现场连 线,分析病情、解答疑问、提出治疗方案,近2小时的实时 会诊,令患者家属非常满意。当然,患者还可根据自身需求, 选择普通会诊或者点名会诊,接受欧美、日本等国际一流专 家的治疗指导。同时,在该会诊中心,通过中科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向阜外医院传送患者图像资料, 与心血管病专家实时通话,讨论诊断意见及诊疗方案,完成 了本地区X位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会诊。在住院楼X层的沃森智能肿瘤会诊中心,工作人员演示 了沃森肿瘤人工智能系统为患者提供用药、手术、化疗等诊 疗方案的全过程,展示该系统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六月份, 该院肿瘤中心在MDT (多学科综合诊
38、疗)模式下,利用“沃 森肿瘤”智能系统为一位复杂性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制定出了 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目前已有近百名患者使用该会诊 系统,获得了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据悉,该院已正式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博士专家团队协作 医院,协和医院每周派博士专家来院出诊、会诊,开展手术。 同时医院一次性出资X万元,免除患者就诊专家的会诊、手 术劳务费,给百姓看病带来更多的方便实惠。有国际、国内资深专家坐诊、会诊,可以说给不少患者 打上了 “强心剂”,市民纷纷慕名前来咨询就诊。随着X市 医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李雁腹膜癌诊疗博士工作站以及中 日友好医院呼吸专科、疼痛专科医联体的陆续建立,节省时 间、降低费用,不用出巴市
39、就能享受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 医疗服务正在内蒙古西部区变为现实。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对策及建议(一)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运行仍在探索阶段,需逐步建 章建制X市医院是X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每年接待 患者数量众多,主要承担全市X万各族群众医疗保健和各旗 县区急危重症转诊患者的救治任务。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自 2017年4月1日运行以来,成立胸痛中心、引进航空救援等 形式,充分借助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CU、EICU为核 心,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为一体,集合24个 科室专科优势,逐步实现在第一时间救援模式,但在运行过 程中出现运行不顺畅,人员责任意识核心意识差等问题,需 要进一步加强管
40、理。针对上述问题X市医院采取管理措施, 对值班人员在岗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实施奖惩,确保中心正 常运行。老百姓关注什么、期盼什么,X市医院改革就抓住什么, 推进什么。近年来,医院以责任和担当将党和政府惠及民生 的政策落到实处,更折射出医院彰显公益本色,切切实实为 百姓解决就医难题的决心和勇气。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改善就医环境、丰富服务内涵、畅通就医渠道等一系列有温 度、有速度、有力度的革新举措,促使医院服务从粗放转向 精细,从医学化转为人性化,全方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 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也为医院的发展注入 强大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X特色、惠及民生福祉的医改新 路。接下来X市
41、医院将继续按照“贯彻一个方针、围绕一个 目标,把握一个定位,实践一个医学理论,落实两大任务, 推进三项建设,实现三个满意”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攻 坚克难,理清新的一年工作重点及落实措施,确保各项改革 任务落地见效;同时持续改善内部机制,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和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努力为全市各族群众提供更高水平、 更加满意的服务,为推进健康X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3)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摸底调研的通知要求,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围绕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卫生健康委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 分医疗卫生健康单位负责人座谈。现
42、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全市现有公立医疗卫生健康单位X个,其中市级X个, 县级X个,乡镇(社区)级X个,村级X个;在职人员X人, 在编人员X人,临聘及人事代理人员X人(含乡村医师X人)。 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比X%,其中执业(助理) 医师X人,注册护士 X人,药师X人,技师X人,公卫人员 X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X%,中级职称人员占X%,初级 职称人员占X%;取得博士学位的有X人,硕士学位的有X人, 本科学历X人,大专学历X人,中专及以下学历(含高中) X人。二、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卫生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冠肺炎疫情在凸 显卫生人
43、才匮乏的同时,也给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带来契 机。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出台了孝感市贯彻 落实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责任 单位和完成时限。二是要求各地将此项工作纳入“十四五” 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 责人亲自抓。2020年以来,X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 工作人员X名,省编办累计核准用编X名,用于我市基层医 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三是积极落实人才倾斜政策。 市直有X名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贡献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 人才项目评选、晋升聘用岗位等方面享受倾斜政策。(-)卫生人才培养路径
44、不断优化。一是全面落实省卫 生健康委下发的培训工作方案和计划,初步形成以“5+3” 全科医生为主体、“3+2”助理全科医生为补充的全科医生队 伍。二是进一步完善医教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协同湖北职 业技术学院安排X名大中专医学生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参加 临床实习,完成临床教学。三是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明确将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强化激 励约束机制。2021年成功申报X项国家级、X项省级和X项 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卫生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现全 覆盖。四是积极稳妥实施卫生系列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区域和自主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共有X人申报评审,X 人通过正高评审,
45、X人通过副高评审,X人通过基卫高评审。(三)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开展全科 助理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工作。2018年,市政府印发定向培 养全科助理乡村医生实施方案,三年共招生X人,2021年 6月,首批定向培养的120名大专学历乡村医生毕业上岗。 二是大力推进“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2021年全 市通过应届高考已录取并签订协议X人,X名在岗村医通过 成人高考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提升再教育,从乡镇卫生院选 调X名专科以上医务人员下派到村卫生室长期坐诊服务,面 向社会招聘引进大学生乡村医生X名。三是开展“优质服务 基层行”活动。2019-2021年,全市累计有X家基层医疗机 构达到评
46、价标准,占机构总数x%,三年累计通过率完成省定 x%的工作目标。四是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结合实际 制定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具体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 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全覆盖。新招聘的大专及以上医学专业毕 业生在村服务期间,落实“五险一金”等政策。三、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总量不足。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医疗卫生业务工作量激增, 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编的问题更加凸显。 以市中心医院为例,该院长期未核定编制,医院现有在职职 工X人,其中无编制人员X人,占全院在职职工总数的X虬 编制不足、编制内外人员待遇、晋升环境等
47、条件落差大,以 及医院自聘人员较多、经济负担较重,使得医院陷入人才引 进难、留住难的恶性循环。(-)结构不优。一是地域分布失衡。优质人才资源主 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中 级职称以上人员仅有X人,占比X%。二是年龄结构老化。以 市疾控中心为例,现有在职人员X人,46-59岁职工有X人, 占比x%。三是高素质人才匮乏。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专业 技术人员中,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仅占x%,硕士研究生 以上学历人员仅占X%。(三)活力不够。一是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部分人才 出现知识老化、能力退化、思想僵化,应用新知识、新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岗位要求。二是岗位晋升受限
48、。专 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职称与岗位聘用等级有差距,岗位挤压严 重挫伤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带编公开 招聘的X人中,有X人取得高级职称,X人取得中级职称, 却因编制内岗位不足,X人只能聘用在初级岗位上。(四)保障不力。一是基层基础保障不到位。乡镇(社 区)卫生机构是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但财政保障仍有缺口, 由此导致设施设备差、福利待遇低。近几年,我市乡镇卫生 院有X余人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流出人员中近x%为 30-50岁的中坚力量,如大悟县河口镇卫生院近三年考上执 业医师的有X人,外流X人。二是人才引进、培养经费保障 不到位。落实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助和生 活补贴
49、等政策不到位。部分人员因经费问题无法外出参加培 训。四、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一)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增强人才兴医的紧迫感。人 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关乎卫生健康 事业发展大局,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怎么重 视都不为过。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 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超常规举措落实好关于实施“浸 川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若干措施,精准引才、系统育才、 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充分发挥卫生人才对孝感卫生健康事 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二)创新人才招引方式,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一是要设立人才招引综合协调机构,协调组织、人社、编办、 财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优秀卫生人才引进的相 关政策,突破编制、岗位、待遇等限制,以大格局、大气魄、 大担当精准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二是要科 学合理核定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临聘人员 转录机制,尽力解决部分人员长期在岗不在编等历史遗留问 题。三是要扩大医疗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