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234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7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 克。2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 OOO克。3 .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 品。4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 秤,天平一袋苹果1 050克等。(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 000克。教学难点:培

2、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过程:一、体验轻重1 .指名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2 .猜一猜 师出示一包盐,一包糖,猜猜是糖重,盐重,还是一样重?(生猜)有什么好办法?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看包装袋。出示包装袋上的质量。3 .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师随机板书。请小朋友观察板书,发现 了什么?生1:都有关克与千克的。生2:还有g、kg的。二、出示课题“克与千克”L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2 .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质量,谁重?有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出示课件“各式各样的秤”说说在那里见过这些秤?要判 断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轻重,选哪种秤比较合适

3、?3 .出示天平。师简介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 .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2 .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 轻。)3 .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 一小块橡皮。4 2: 2粒黄豆。5 3: 1个扣子。6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 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二)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1 .师:老师想称一下物品。(把游标拨回到“0

4、” )游标不够用,等会儿 我们用祛码来称。(出示鸡蛋)鸡蛋放在这边,大家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 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2 .生猜:10克。师:这是一个10克的祛码,放上去,怎样?(肯定不止 10克)生再猜(不断调试)50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 50克。3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今天,每个小朋友都 准备了一件物品,下面请大家轮流当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 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1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1: 300克。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到底是多少克

5、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生:IOoO克。(板书)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IOoO克重的盐。(学生掂量)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生:不行!重了。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电子秤,谁知道电子秤的用法?(学生介绍。)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生:1千克。(板书)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IOOO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 么?得出:IoOO克=1千克2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3.练一练1,第88页1、2。三、全课总结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想说些什么?四、实验操作,填写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估计组

6、内的物品重量,再验 证,看谁估得准)物品名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 个)、作业纸。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教学过程: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 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 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

7、?(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 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

8、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 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

9、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 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四、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 十的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 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 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 看吗?

10、(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 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 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 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 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 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 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二、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

11、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 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及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 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 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 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 !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 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 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2、移移看(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

12、,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 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 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2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 5格。(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 看)(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 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

13、面的填空 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3、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 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 旋转现象? ”)(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 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 旋转吗?(师在生中看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

14、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课件欣赏)三、小结: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四、练习、活动1、区别平移、旋转。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P43、3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 色。P43 13、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 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学生活动,然后请上台展示。)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41页例1。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

15、想方法。2 .情感目标。(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准备:把课件中的格子图制成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蓝猫和淘气两位新朋友,你们喜欢吗?(喜 欢)我们听听看,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课件:我们两个可是最爱提问题 的了,今天看见这么多新朋友,我们又有许多问题,你们能帮我们解答吗?)师:同学们,你们有信心答出来吗?(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蓝 猫带来的问题吧!蓝猫:我给你们带

16、来了一段录像,录像中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 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的路线。师:听明白蓝猫提出的问题了吗?准备好你们的小手,我可要开始放录像 To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什么运动的呢?(直线) (及时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说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一只小帆船, 祝你以后的学习也能一帆风顺。)师:同学们看,像轮船沿着直线航行、电梯沿着直线上下、电动门沿着直 线开关,这样物体从一个位置(粘纸船)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粘纸 船),这种现象就是平移。(出示课题:平移)齐读课题。师:平移时物体必须沿着直线运动,而且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随着学 生的回答,老师画出直线和箭头,表示沿直

17、线运动,方向不改变。)师:(教师边说边用小船在黑板动态演示)又有一只小帆船准备出发了, (这次小船沿曲线行驶)你们看看它做的是平移运动吗?(不是)为什么?你 说的非常准确,请你们再仔细看,这一次小船沿着直线行驶到这后调转了一下 方向,这是平移运动吗?(不是)看起来要想做平移运动物体必须是沿着直线 运动,而且它本身的方向还不能改变。(边说边用小船演示)这回是平移运动 吗?(是)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现象,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做平移运动的 例子吗?生:平拉抽屉、拉拉锁、拉窗帘、拉门、缆车、工地的升降机等。(及时 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 棒。)师:老师

18、这也找了几个物体运动的现象,想请你们帮我判断一下它们做的 是不是平移运动。(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准确。那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面 向老师站好,我们一起向前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再向后平移2步,最 后再向右平移2步。经过4次平移,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请坐。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 岛进一步研究研究平移吧。我们的船从港口出发了!(课件演示)师: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学生可能会说向前,老 师给予肯定。再引导:在平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 词来表示方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19、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在这幅图上船向左平移了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 吗?生:用格尺量、用绳子量等。师:如果用尺子量,每个学生都要到这幅图上来量很不方便,为了让所有 的学生坐在下面就能操作,老师给这幅图配上了格子纸,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 方法,弄清船到底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师:(指出出发的位置和到达的位置)请你们试着数一数小船向左平移了 几个格?(答案很可能不一样,出现争议)现在同学们的答案不统一,那就让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船到底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吧!再数格子之前老师告诉你们 一个小窍门,你们可要认真听呀。要想数的准确必须要先选准一个观察点,看 这个观察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我们

20、来试一试 吧!我们要先选一个观察点,我们就先以桅杆上的这个红灯为观察点,一起来 数一数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行吗?这个点是出发点,船还没有移动,应该从 它前面的一个格数起,请同学们看好屏幕,跟着老师一起大声数。这个红灯向 左平移了8个格,也就是我们的小船向左平移了8个格。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红灯向左平移了 8个格,也就是小船师:还记得刚才老师教给你们的小窍门吗?那就是先选一个观察点,看这 个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师:船上还有很多物体,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题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 体作为观察点,再来数一数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师:你选的是哪一个物体,请你完整地说一遍“我以为

21、观察点,数出 小船向左平移了”谁和他选的观察点不一样,再来说一说。师:同学们数的非常准确。就在我们数格子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 了争论,我们听听看到底怎么回事?(课件播放:我站在船头,你站在船尾, 我平移的距离比你长。不对,不对,咱俩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师:现在就请你们来评评理,到底谁说得对呢?同学们可以看着第一张题 卡再来数一数。生:蓝猫说得对,他俩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师:为什么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呢?生:因为他们在同一条船上。小结:对了。只要是在这条船上,不管是哪一个点或物体,都是向左平移 了8个格,与船本身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或物体平 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或物

22、体上找到一个观察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个 格,这个图形或物体就平移了几个格。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师:我们的船靠岸了,哪才是我们停泊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题 卡,谁来念一下第1题的要求。小船向右平移4格的后得到的图形就是我们停 泊的地方,请同学们用彩笔认真涂好。(实物投影展示结果)师:船停好了,我们一起上岛吧!来到了智慧岛,蓝猫和淘气被岛上美丽 的景色吸引了,准备在这长住一段时间,搭建了一个活动住房,可以随时搬到 更美的地方。看它们搬了一次家,你知道这是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吗?师:这次是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分页代码师:蓝猫和淘气还向其它两个方面分别平移了一次,请同学们拿出第三张 卡,仔

23、细数一数,把答案填上。(课件验证答案)师:你们非常聪明,数得很准确,那你们想帮它们搬一次家吗?小组长拿 来出第四张卡,请小组同学合作一起给小房子平移一次。注意进行平移时我们 要先找好房子的几个点,数清格子再平移,平移后房子的大小不能改变。(学 生小组合作)师:你们把小房子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师:住房已经安顿好了,我们一起上观岛塔观看智慧岛的全景吧!我们要 坐电梯才能登上观岛塔,你们知道我们的电梯向上平移了几个格吗?师:智慧岛的景色美不美呀?看着蓝蓝的海水,蓝猫和淘气决定潜到水底 看一看美丽的海底世界。师:同学们拿出第二张卡,谁来读一下第2小题。同学们要动脑筋呀,看 谁找得最准确。师:蓝猫、淘

24、气这次可真是没白来,既参观了美丽的景色,又学习了平移 的知识。老师也很有收获,我利用今天学习的平移现象,设计了一个小玩具, 想看吗?我利用平移可以给每个人穿上不同的衣服,你们想玩吗?课后咱们同 学们用书后的133页的学具卡自己做一做,看看可以怎样搭配。教学反思: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 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 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举出身 边的平移的例子,以及让学生向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平移的活动来亲身体验平 移。2 .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25、。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 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 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蓝猫和淘气上智慧岛 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 境的延续,把学生的反复练习变得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 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教科书第59-60页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加、减法的教学,使 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

26、掌握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明确相同的数位对齐,并能正确列式计 算。教具准备投影片、小棒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开火车口算.30+4050-2070+2060-30252070-1630 + 2553+4047+2 83-3 33+6 35-302 .说一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23650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1)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么求?(2)指名列式计算,教者板书。43+34=()(3)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先拿出小棒 摆一摆。(图略)(4)提问:这道题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结果是多

27、少?40+30=703+1=470+4=74(5)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指定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拨计数器,其他同学在下面拨。这里我们先算的什么?再求的什么?43+30=7373+1=74(6)教师: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先写数位名称“十”、“个”。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43和第二个加数310提问:在竖式中为什么把3和1、4和3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再在31的前面写“ + ”号。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相当于“=”号。指导读算式。分页代码学生读算式。提问: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者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师生一起计算。2 .教学“

28、试一试”用竖式计算43-31让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指名板演。3 .归纳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三、巩固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在书上完成。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四、全课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 不退位)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位数加、

29、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五、课外拓展6 66 55 口 口 口+ 3 + 4 + 7 + 2 87 9 7 9 6 9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43+31=74 (人)43-31 = 12十个4 34 33 1- 3 17 41 2答:两辆车一共坐了 74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内 容。【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 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3、进一

30、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导入语:孩子们,正逢春日到处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你们有什么想法 吗?(去外面玩玩)去春游需要做什么准备呢?(准备车,准备食品)准备上路 的食品也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购物中的学问吧!为了增加旅途的乐 趣我们邀请了小熊兄弟加入,我们欢迎他们吧.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百货店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 什么?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1、小熊想买4瓶饮料和1包花生要多少钱呢?我们先帮他解决一下这个问 题吧.(教师板书),

31、例如:我要买4瓶饮料和1包花生需要多少钱?(师在黑 板上贴出4瓶饮料和1包花生)请每个同学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然后围成四人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小 组里的同学,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想的。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估计学生可能列出:(师板书)6X4=24(元),24+7=31 (元)4X6=24(元),24+7=31 (元)6+6+6+6+7=31 (元)6X4 + 7=31 (元)(如若学生没有列出第个算式,则引导学生把第或第种方法中的两 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如若有学生说出第个算式,你能结合小熊购物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 式是什么意思吗?也就是说应该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贴出:有加法又 有乘法

3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指导书写格式:这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两步式题,计算的时候不把等号 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6更靠左边的位置写上等 号,把没有参加运算的+7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加法,=31 (元),最后 还要答。(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分页代码1、师:大家看,熊弟弟也来到了百货店(课件播放小熊来到百货店及说的话)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 应找回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该问题)同桌两人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你们是怎么想的.可能想到:3义4=12 (元)20-12=8 (元)4+4+4=12(元)20-12=8(元)20-34(可指名板书,集体评议)(

33、最后集体交流中,贴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 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三)基本练习(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两种食物算算需要多少钱?(分组汇报一下,同 学评议)(2)出示图,算算淘气共买了多少瓶饮料?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再列 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计算。4X3+5304X57 十 6 63 十7+2181+9+9135-5X780 951 十 6X8(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选择部分优秀作业及运算顺序或书写格式错误的 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指出)关于计算两步式题时的书

34、写格式,你 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三、数学游戏:模拟购物。(四人小组活动,生每人准备20元、50元的 纸币及零钱)请小小售货员挂上工作牌,把信封里的食品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游戏规则:同学们从老师发给你们的20元钱和50元钱中选择一张,根据 食品上的标价向售货员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和售货员一起计算买这些东西 需要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轮流购物,当一位同学在买东西的时候, 其他同学也要注意算一算他和售货员算得对不对。游戏后,指名学生说说你买了什么,需要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四.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L 2. 3题)五、回顾反思,梳理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K教学目标

35、1 .结合“招聘售货员”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K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在认识元、角、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的起始课。本节课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 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通过“买文具”时看到文具标价牌上 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地引入小数,使学生经历把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 元几角几分以及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用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 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 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好这一课内容将为今

36、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他知 识奠定良好的基础。K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R我校地处城市,学生多数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对于购物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见过用元表示的小数,但对小数的具体意义还不 十分清楚。K课堂实录(一)活动一:招聘售货员师:有一个文具店,要招聘售货员,谁想应聘呀?当售货员应具备什么条 件呢?生1:要知道标价牌上的数表示多少钱。生2:要会数钱、会找钱、会算账。4 .第一关:说一说,读一读(出示“买文具”的主题图,先让同桌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标价表示多少 钱。)生1:铅笔0. 50元表示5角。生2:笔记本3. 50元表示3元5角。师:请同学们填写各种文具的标价,如铅笔0. 5

37、元是5角等。(集体订正,对个别不理解的学生进行指导。)师:像3.50, 10. 6, 16. 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个小圆点叫小数 点。这些小数怎么读呢?生1: 1685读作十六点八十五。生2:读作一六点八五。生3:读作十六点八五。师: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 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不带计数单位,如16. 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日常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很广,如长度18分米也可以说成L 8米。5 .第二关:数钱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试一试”,然后同桌交流。(二)活动二:培训售货员任意拿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是多少,并用小数表示出来,再读一 读这些数。(小组合

38、作,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三)活动三:贴价格标签师:商品摆到货架上时,需要贴上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注明商品的名称、 产地、价格等,其中价格一般用小数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将这些商品按照出 售的价格写好标签,比一比,看哪一组写得最准确。小组同学每人先独立写一 张,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写,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每个组发一份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的商品价格表和对应的标签,数量略 多于小组人数。)活动完成后各小组选代表读一读其中几种商品的标签,其他组予以评价。师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生1: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2:我知道了钱可以用小数表示。生3:我学会了读小数和写小数。生4:我不

39、知道为什么钱用小数表示时只用元作单位。K教学反思11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紧密结合招聘售货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 的意义,会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价格,并学会认、读、写小数。不足之处 是:学生只是会认、读、写关于元、角、分的小数,至于为什么元角分用小数 表示时只用元作单位,学生没有明白,在这里我处理得不太好,应该从生活习 惯入手让学生明白。K案例点评本节课教师通过“招聘售货员”“培训售货员”和“贴价格标签”这三个 数学活动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的 新课程理念。学生在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40、,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 方式。只是对学生交流的过程(包括小组之间的互评)涉及较少。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2 .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3 .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 .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教学难点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 .投影出示复习题.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2 .指名读题,

41、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3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 数?二、探究新知.1 .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 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 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 怎样解答.2 .教学例3.(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 张,还剩多少张?(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3)初步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 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

42、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 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 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 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 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 条件可以算出什么?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

43、可以求出做完纸花 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 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 = 19 (张)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 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 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

44、用去的?由这两个条 件可以求什么?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板书:(2)还剩多少张?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 = 10 (张)答:还剩10张.(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 题.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 算什么.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 什么.再

45、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 步算什么.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 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 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3.完成“做一做”.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2)引导学生画出: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给中

46、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3)学生分析、解答.(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 题.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 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 法.教材简析:千克和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 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 的质量观念,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仍是非常抽象 的知识.教材是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但由于小学生对几千克重的物品的感知会 比几克重的物品的感知来得更强烈,我则采用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的教学策略, 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教学流程: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1,确立标准.(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礼物: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3)介绍生活中的秤.(4)用盘秤检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一一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后得知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