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P27-29页内容设计思路:本节课我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创设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景,从学生熟悉和贴 近学生生活入手,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意义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 充分利用学生间的交流初步感知规律,再通过学生举例验证进而总结出规律, 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规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练习 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深化练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 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 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 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 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 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
3、目却越 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 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 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 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 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 经由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 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 题,并从中发现规律。)2、情境引入(1)谈话:一年一度
4、的学校春季运动会又即将举行了,学校的同学们都在 做充分的准备,(2)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 脑依次出示: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男生和踢健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板书1、2、4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由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 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1)出示问题: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口 答)生答后板书:28+17=45 (人
5、)17+28=45 (人)(2)观察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交换两个。(3)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道算式呢?(4)女生有多少人?(教法同前)(5)我们把用等号连接的算式叫做等式(6)师: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交换两 个 ooooo)(7)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那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并追 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8)你能根据黑板上的等式以及你写的等式,说一说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 有什么特点?(8)师: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9)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小组合作写一写2、同学们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现,那你们
6、想不想把 这些算式都统一呢?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 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 a+b=b+a03、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 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今天我 们这节课主要研究加法的运算定律板书:(整加法的运算定律)刚才研究的就 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小结研究方法:刚才我们在研究加法法交换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一步一 步开展研究的?引导学生能得出:列式计算一一观察思考一一猜测验证一一得 出结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
7、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 境,师生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 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7)交流:其实加法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曾用 过这样的规律吗?(加法验算)2、练习: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吗?96+35=35+204+57二+204+=+64S+=+S分页代码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谈话:我们班学生不仅解决了 2个问题而且还学会了加法交换律,那么 你会解决第3个问题吗?2、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师: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8+17+23)你想先算什么?就加上小括号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有意识地
8、板书:(28+17)+23=68(人)28+(17+23)(28+23)+1728+(23+17)(23+17)+2823+(17+28)让回答的同学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3、质疑:你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4、师: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比较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问: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28+17) +23=28+ (17+23)引导说出并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练习: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 +1304
9、5+ (25+13)(3618) +22036+ (18+22)(10+20) +19010+ (20+19)师:从上面这些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引导说出并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学生在得出(28+17) +23=28+ (17+23)后,我没有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 这样的等式,而是出示了类似结构的几组等式,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思考这 些等式之间是否相等。毕竟,加法结合律这一数学模型相对而言要复杂些,由 学生举例有一定困难。)6、质疑:三个数相加,是不是都存在这样规律呢?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 样的等式吗?(生举例)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
10、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 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板书:(a+b)+c=a+(b+c)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一一加法结合律(板书:加 法结合律)O8、总结:加法结合律(ab) +c=a+(b+c)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符号、图形、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在学生形成数学模型猜想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 写出更多具有类似结构的算式组。)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82+0=0+823745=354747+ (30+8) = (47+30) +8(84+68) +32=84+ (68+32)75+
11、 (48+25) = (75+25) +48借助媒体演示加数交换和结合过程。(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成了形象的思 维过程。突破了难点。)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96+35=35+ O 204+57=()+204(45+36) +64=45+ ( + )560+ (140+70) = (560+ ) + (3、游戏:谈话:我们班有55位学生,那么老师就是班级中56号,老师想 和班级中的4、14、24、34、44、54号交朋友。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 朋友?(凑整,简便)4、你想和班级中哪几号同学交朋友?五、评价鼓励,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
12、感受?(及时的总结评价,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受到激 励和鼓励,促进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1 .跳绳的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有多少人?28+17=45 (人)17+28=45 (人)(28+17) +2328+ (17+23)28+17=17+28=45+23=28+40=68 (人)=68 (人)2 .女生有多少人?17+23=40 (人)23+17=40 (人)17+23=23+17(28+17) +23=28+ (17+23)a+b=b+a(a+b)c=a+(b+c)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
13、的特征,会给四边 形分类。2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3 .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 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 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教具:各种四边形(卡纸),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学具: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8分钟)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样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英语老师结婚,这是她给老师的喜糖,里面都是巧克力。我想把它送
14、给我们的同学分享,但你们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谁知道这个盒子外面是什么图形吗?你们认识它们吗?这是四边形吗?平时你在哪里还见过四边形呢?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形(出示图片)那什么是四边形呢?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来找一找哪 些是四边形?(出示图片一一有图形些不是)谁可以说说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就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 .师:这个盒子有这么多的四边形。其实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 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 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3 .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现在我们要根据什么 来将四边形分类呢?边
15、。二、分类探究4 动一:分一分(12分钟)1 .观察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和大家打招呼的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 特点?(学生观察,自由发言。)2 .分类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在同桌里互相交流 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探究,课件配以舒缓的音乐。教师巡视各组情况,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 .反馈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学生通过视频展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尝试给 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说得又多又好的 小组授予“分类优
16、胜旗”。)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4 .归纳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带来了一种分法(课件 演示),智慧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 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分页代码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本课暂不研究)活动二:填一填、画一画(6分钟)1 .填一填独立完成教材P35的“填一填”,同桌交流
17、想法,个别汇报。2 .画一画让学生在教材P36提供点子图上画指定的图形,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评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将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予以鼓励。)活动三:议一议(5分钟)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小学教学设计网W WW. XX j X s j. c N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平行,而且四 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活动四:剪一剪,完成课本第36页第2小题。(6分钟)小组活动,只剪一刀,完成题目要求,注意每剪一次必须先思考和讨论清 楚如何剪、为什么这样剪、剪后可能出现什么
18、样的结果。三、练习巩固判断题(3分钟)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O对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错3、长方形是特殊的梯形。 O错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O错四、小结:(1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方式,采取课堂观察的方法,对两个老师执教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同一课,进行深入地研究。大家认为,这两节课,在观察、猜测和操作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拓展了学 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学科整合教学理念,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家观摩、分析,讨论和交流中,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教学的价值 清晰明朗
19、地呈现出来。一、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异曲同工。在探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时,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了两个层次:其一 是给出的任意长度的三根小棒,让学生围成三角形。学生发现有三根小棒能够 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组成 与三边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暗示: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 形。思路线索是由线段到三角形。其二是对己经成形的三角形为对象,研究它 的三条边的长短关系。思路线索是由三角形到三边线段。这样由外延感知内 涵,再由内涵去研究外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建构理论。在探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时,另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是突出重点,直 奔主题。将标
20、有长度的小棒及平面三角形全交给学生,给出实验操作要求,让 学生实践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实验操作的学习方式,同中求异。两位老师都采取了实验操作的学习方式,一个老师是在感知三边长短与三 角形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已经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再进行 操作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实验几何、操作几何、图形几何与论证几 何有机地联系起来,较好地处理了中小学几何知识的衔接联系。而另一个老师 是在复习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经历观察、测量、比 较、分析和综合思维过程,得出结论。教师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在小组内自主地实验,合作讨论,交流对比。学生们有的测量,有的记
21、录, 有摆弄图形,有的计算论证,兴趣盎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萌生和锻 炼。三、教学关键的成功突破,匠心独具。任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有限的实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从有限的实验,得出“任意”的结论,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正确理解三角 形性质的难点之所在。一个教师借助字母表示线段,从a+bc、a+cb和b+ca 的三个不等式中,理解“任意”的意思。而另一个教师在解读操作要求时,孕 伏了对“任意” 一词的理解,以突破难点,可谓匠心独运。又在生填表时一般 都只将较短的两条边与最长边进行比较,只写一个算式,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快 捷,但对“任意”的理解可能存在缺陷,教师抛出“4+95”的反
22、问,使学生看 到比较三组边的必要性。从而正确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充分 必要条件”。四、数学思想方法巧渗透,润物无声。观察、猜测、实验的方法,不完全归纳法,两位老师都运用得比较恰当。在探究三角形性三边关系的性质时,两位老师将不等式的认识提升到了一 个全新的高度。四年级以前学生只是接受到具体数字不等式,见过例如“8+ O 20, 12+ O 20括号内最大能填几,她们借助直观的线段构成的三角 形,让学生列出了三个不等式。同时在小棒上标上数字,在三角形边上标上数 字,呈现了数形的完美结合。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不等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兼容整合其它学科知识,包罗万象。这节课学生只要理解了
23、三角形三边关系,了解一定的分析方法,会判断什 么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这两位教师不满 足如此,还在数学文化上,三角形的形状美及建筑力学,绵上添花。一位教师 在练习设计时,设计了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2根3米长的木料做房顶,还要 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他应该选几米长的木料最合适?(取整 米数),学生提出各种可能后看图说一说,为什么选4米长的木料最合适。一 个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为12CM,另两条边的和为MCMo这两条边可能是多少 CM?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着重说一说ICM和13CM为什么不行。欣赏这些三角形 组成的图案,你能联想到什么?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所
24、学的知识,体会数学 知识的应用价值,并渗透建筑学、美学教育。另一位教师介绍了几何文化: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实际上这个规律早 在2400多年前就被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欧基里德发现了,他还有一本著作几何原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一下,你会从中了解许多数学知 识。当然,这两节课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学生积极投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实践中,感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上节课已经初步认识了倍的含义,对于区分用乘法 还是除法解决相应的倍数问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解决具体的问题。2、通过观察图意,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
25、问题。3、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4、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解决逆向思维的问题。区分乘除法。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或小圆片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主题图片。师:小狐狸的文具店开业了,小动物们都来文具店买东西,你们愿意帮它 们算算帐吗?生:愿意。二、问题探究1、理解图意。师:请小朋友认真看图,看完后四人一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生:小兔买了 1枝笔,花了 2元钱。生:老黄牛买了 3枝笔。生: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师:大灰狼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6、生:就是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个那么多。生:就是4个2元。2、提出问题。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老黄牛花了多少钱?生:大灰狼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问题。3、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书上。学生汇报。分页代码生:小兔买1枝笔花了 2元钱,老黄牛买3枝笔花了 6元钱。算式是: 2X3=6(元)O生: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也就是4个2元。算式是:2X4=8 (元)。教师板书:2X3 = 6 (元)。2X4 = 8 (元)。三、体验感悟出示“画一画”第1题。学生齐读问题,然后动手在书上画一画。师:你是怎样画的?生:每3片叶子画在一起,一共有5个3片叶子,可以配5朵花
27、。生:因为15里面有5个3,所以15片叶子配5朵花。出示第2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生:的个数是。的2倍。四、实践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师:看清图意,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指导。学生汇报。生:第二根铅笔长16厘米。算式是:8X2=16 (厘米)。生:10元是5元的2倍。算式是:105 = 2o生:斑马有35只。算式是:7X5=35 (只)。生:红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3倍。算式是:62 = 3o第3题是一道思考题,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帮 助理解题意。只填数,不列式。练习设计:第49页的练一练。板书设计:文具店大灰狼:我花了 8元。2X4
28、= 8 (元)。老黄牛:我花了 6元。2X3 = 6 (元)。作业:数册反思:少部分学生分不清除法和乘法,要引导他们去理解题意,到底是求几个几 是多少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谁爬得快 (认识循环小数)。教科书第7273页。教学目标:1 .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 是循环小数。2 .会表示循环小数。教材分析:谁爬得快(循环小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 容。教材创设了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后计算引出 循环小数,使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学生分析:
29、本班学生喜欢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创设生活 情境可以激发他们最大的兴趣,所以本课我创设了去谁爬得快过六一的 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又使他们在解 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并掌握了知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小数除以 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循 环小数的特征,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循环概念。1、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各地儿童载歌载 舞欢庆六一,你们高兴吗?想不想唱起来?(学生欢唱,一边唱一边打节 奏。
30、)2、师:同学们唱的可真不错,整齐统一,为什么会唱的这么齐?(因为跟 着统一的节奏,所以很统一)3、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奏X Il Il(拍打节奏后总结全班拍齐的原因,从而引出不断循环概念。)4、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象这样循环往复的?(水-汽f 云 f 水f 汽f 云)二、认识循环小数并了解其简便写法I、师:我还听说许多同学想让爸爸,妈妈领着去上动物园,是吗?看样子 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小动物的资料,你们感兴趣 吗?2、介绍资料: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 4米。3、根据这份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要引导学生提问:蜘蛛每分钟怕多少米,蜗牛每分钟爬
31、行多 少米?)4、独立解决问题:(蜘蛛、蜗牛每分钟各爬行多少千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5、师: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两个小数的特征)师小结:有一些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一些数字按一定顺序 不断重复出现,就象我们刚刚拍打的节奏一样,不断循环重复,这样的小数就 是循环小数。6、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分页代码问:你们知道循环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吗?你想怎么简便地把它表示出 来?(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有创意,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 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
32、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 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7、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0. 6664. 2525-1. 483830. 1875875-三、激趣、练习、巩固 1、同学们又这么快掌握了新知识,蜘蛛和蜗牛 说:你们这么聪明,就奖励你们几道题,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想 接受这个挑战吗?(师出示题,学生分男女生竞赛。)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男 女38 4314.2110. 49109 2417 56(做完后教师给予点评。)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蜘蛛和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有一
33、种动物它奔 跑起来的时速能达到象火车一样快,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IOO千米/小时,平均每分钟奔跑多少千米?(保留三位小数)】(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保留三位小数的?)四、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2、布置作业:认真观察循环小数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 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 于对数学的意义的理解。因此,循环小数这一课的数学,我首先根据“六 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学生期盼“六一”到来的心情创设情境,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34、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入本课新知,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就 克服了 “要学习新知识”的畏难情绪,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之 中,这种做法对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效果尤为突出。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根据创设的生活 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例如:不断重复拍打同一节 奏,使学生体会“循环”这一概念;根据提供的资料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 决问题,小组探究、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简便地表示出循 小数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理 解,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亲 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
35、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获得结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的例题1。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能正确的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3 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数位越多,精确程度越高。教学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保留小数数位越多,精确程度越高.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534 58741 3120050047 398010 148702 .下面的口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 万 4705比47 万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1
36、.导入新课.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 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 价是7. 53元,而营业员只收我们7元五角钱。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 知道它的近似数,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 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例L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教师谈话:出示豆豆测量身高的情境图。量得豆豆的身高是0.984 米,在实际应用小数是,往往没有必要说出他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 以了。教师:豆豆的身高约是0.98米或说约是1米。那是怎样得出豆豆的身高的 近似数呢?(2)学生
37、小组讨论任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思考:整数是任何求近似数 的?小数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求近似数?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 “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3)教师讲解:0.984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 求得近似值数0. 98.学生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分页代码使学生明确: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 进L求得近似数1.0.0.984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 位进一得到L分组讨论:保留
38、一位小数1.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 0,原来的长度在0. 95与1. 04之 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所以LO比1精确的 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数位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所以保留一位小数是L0, 1.0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 去掉。(4)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 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小学教学设计网W WW. xxjx sj. cn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39、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 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合还是人.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的,0应当保 留,不能丢掉.(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提问他们的思考过程。三、巩固发展.L填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 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 到()位2 .填空.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要比6精确.因为6. 0表示精确到了() 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 0后面的“0”不能丢掉.3 .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保留整数保留一位
40、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9 . 95640. 90531. 4639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 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合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 多,精确程度越高.五、布置作业.1 .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1)精确到十分位:3. 47 0. 239 4. 0821.97 59. 945(2)精确到百分位:5. 344 6. 268 0. 4023. 102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赛谁跑得快,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 亲身主动
41、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 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 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 不同的成功。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 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 高、升华。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引
42、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 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37-38内容。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发 学生对生活的关注。2、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教学重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一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教学准备:CAl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淘气很喜欢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可他今天画的画却十分 的特别,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你一定觉得
43、很奇怪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数学卡通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别吗?请你说一说。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1)学生单独数一数。(2)交流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3)教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为了避免数错,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3、在第二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2)班内交流结果。教师引导:结果不太一致,而且差别较大。这里面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教师随机指导。(4)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图形复杂时,为了避免多数或遗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5)课件展示结果。
44、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分页代码(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2)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3)课件展示结果。三、你知道吗?这里还有两幅淘气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 P38)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说一说)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2)课件显示结果。3、第二幅图(教材P38第2题)(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2)课件显不结果O四、考考你1、图中有多少个带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45、谁能给大家说一说?(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3)课件显示结果。2、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三角形?与同学交流,并完成下表。(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材P38第4题表格)。(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结果)(3)你能接着往下数吗?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课件出示结果。五、小结。你学到了什么?一、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能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的问题。二、教学重难点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
46、 法。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设备等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实物投影呈现下列各题18.2 7=13.2 8=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表述的要点:(1)按照整数除法计算;(2)商的小数点必须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O继续除。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1、呈现情境图一一五一假期,淘气和笑笑等4位同学相约一起去参观了博 物馆,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 26元。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又想知道什么 呢?(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 意识。)提出问题: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1)估算根据图中信息你能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吗?让学生估一估并说出理由。因为(6) 4=24, (7) 4=28,所以每人6元多一些。也可以这样想:26看作28, 284=7 (元),得数不超过7元,还有 244=6元,所以得数也应在6元和7元之间。(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并介绍一些估算的方法。)(2)笔算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学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