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944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学专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只有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经济基础,才有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的观念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或者社会意识形态。经典特征是通过善恶评判来作为标准,对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衡量和标准化。和道德相对于的还有法律,法律是在上层建筑范围内的,和经济基础密切关联,为经济基础贡献,并且受其影响。法律的制定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想法来开始的,经过这部分群体的认证之后,经过国家强制实施并且保障的行为规范的综合。上面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处于论证的焦点,各个学者都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者之间有关联也有不同。【关键词】法律;道德;联系;区别摘要I目录I一、法律与

2、道德的概述1(一)法律的起源11.法律的定义1(二)道德的定义21.道德的含义22.道德的本质3二、法律与道德的特征、作用3(一)法律的特征、作用31.法律的特征32.法律的作用4(二)道德的特征、作用41.道德的特征42.道德的作用5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区别5(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51.一致性52.具体表现5(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61 .具体表现6四、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7(一)法律与道德的现状82 .法律的肯定83 .法的否定8(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81 .依法治国的含义82 .处理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8(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01.法德并举:历史的借鉴112 .法德并举

3、:理论的剖析113 .法德并举:时代的要求11五、结论13参考文献13致谢14一、法律与道德的概述(一)法律的起源在之前的社会即原始社会里,当时人们组成的基本单位是氏族关系,在社会当中充当中规范社会关系的是各种习惯和风俗。后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产生,逐渐的形成了阶级和私有制现象,逐渐的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统治阶级主导的国家。在演化中,法律作为国家发挥作用的工具和方式产生了。形成法律之后,必然要形成维护法律的机构和单位,也就是国家,会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多多少少都会进行增减和一些改动。综上,可以看到法律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的过程一一由于阶级的产生,原始社会阶段逐渐也

4、演变成阶级社会,之后由于国家的组成,习惯转变成习惯法,最后又转为了文法进行实施。1 .法律的定义那么法律如何进行定义呢。法律是在上层建筑范围内的,和经济基础密切关联,为经济基础贡献,并且受其影响。法律的制定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想法来开始的,经过这部分群体的认证之后,经过国家强制实施并且保障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法律指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有益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关系以及结构,也是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看到法的形成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是跟着阶级社会和斗争产生的,并且如果阶级社会消亡,那么法也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站在更加靠近道德的观念来讲,那么法律从客观角度和主管角度来讲

5、。客观来看,法律内容的制定还受到社会物质方面的影响;主观来看法律是国家的统计阶级思想和意志的表达。分别彰显了国家和统治阶级的一年以及物质对于法律的限制。从上面来看,法律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结合。2 .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国家的意念,但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又决定着法律,所以法律也就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想法,统治阶级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都有所涉及,所以法律也就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是为了维护统计阶级的权力和利益,但是如果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乱象,比如个别人员违法乱纪等,其他的人员也可以对这些人进行制裁和惩罚。因此,对于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个别乱象,其他人员也可以进行治理。法律的根本特点是阶级性,即

6、法律是在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下得到的,是特定性质的社会上层建筑之一,为阶级社会所服务,但是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国家,体现的是国家人民的一年,在这样的国家的法律仍然具有阶级性。总傻瓜,能够说法律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法律的内涵就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并不是完全把意志当作基础的,而是经济关系。(二)道德的定义在人民的印象当中,道德多是和光荣、正义、美丽、善良等美好的品质有所关联。但是实际上,道德和法律类似,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协调的一种手段。是借助社会风俗和人民内心留存的美好信念得到实践。因此能够把道德当作人与人、人和社会之间的规则的集合。道德本身是一个比较完

7、整的概念,来源自习惯和风俗。在以前的社会当中,氏族作为社会的基础,十分注重血缘关系,并且氏族之间各个人们的关系是通过风俗习惯来平衡的,牵扯到食物甚至是婚姻,其中风俗习惯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因为社会的不断演化,社会关系和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习惯和风俗无法直接决定成员之间关系了,所以逐渐形成了道德。因此,道德的形成也并不是在人们的内心中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因为宗教,实际上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来形成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为了当前阶级经济基础产生的。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如果仅凭风俗和习惯是无法维系全部的社会关系的,社会需要更加强大的、适合的规则和标准来衡量和调整,由此也便形成了法

8、律。法律和道德也不是互相排斥的,法律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依靠道德并不冲突,法律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比如调整范围和方式手段等,这时需要借助道德来维持社会关系,这两者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十分的关键。1 .道德的含义道德在形成之后,便是以人们在对社会、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善恶来作为评判的准线,通过人们心中的强大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来进行评判,对人和人、人和社会甚至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平衡和规范。道德的形成和变化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关联,并且也是为上层建筑进行服务的,并且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加强,分别是借助教育和舆论对人们的内心进行影响,培养形成人们的是非观念、情感等方面,鼓励人们形成信念

9、,同时又借助风俗习惯、规章制度和社会舆论等,在社会中建立起来道德的地位,让人们在意识中把道德当作约束自己、约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行为规范。道德和其他的意识在某些角度来看没有太大的不同,都具有阶级性,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的继承发展。2 .道德的本质参考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道德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属性,是建立在一些社会物质基础上面所形成的,也是上层建筑或者特殊的意识形态而存在。道德作为一宗思想,通过观察其本质,也可以得出它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表现,因此道德和其他的意识形态也有着特别之处的不同,因此道德不同于其他观念,才能够借助诚实虚伪、公正偏私、正义与否和善恶

10、等来作为当前世界的实践准则。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对于道德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对于当前社会的复杂的道德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方法指导。二、法律与道德的特征、作用(一)法律的特征、作用1 .法律的特征法律本质上是一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是第一特征。何为规范性?即法律在人们的行为举止方面都提供了方向,比如规定了对应的样式、标准和模式等。除了规范性,法律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真实的、具体的举止当中进行抽象得到的一种规则,法律的针对对象通常都是人,也并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经过试用多次得到的。法律还具有其他特点,比如一般性(普遍性),也就是法律中所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是对当前

11、国家的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没有规定之外的其他特殊例子,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样的问题不能够特别对待”,同时这也彰显着法律和其他规范所不同的点就是严谨,法律的结构非常严谨,如果要修订一部法律,那么首先要做到有法律概念、规范和原则。但是,当前的法律里,存在着很多的法律规范,法律当中要对法律的概念、原则和目的都进行阐述,能够有助于对法律规范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实施。法律内容的构成由两部分,分别是后果和对应的行为组成。并且法律是在国家的认定之下进行执行的,这说明法律在来源是有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牵涉到规范其他社会组织、宗教或道教的内容一般不是通过国家来直接规定的。法律能够体现国家意志,并不是对某个

12、具体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意志进行体现的,这也就决定着法律的制定必须是通过国家的相关机构。制定之后的实施过程在长久看来,发挥更加关键作用的是人民的自律,而不是国家的强制措施,这点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更是体现明显。但是法律如果要得到强有力的维持和措施,那么就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因此法律也就有着国家强制性的特点。同样的,社会中的规范都带有强制性的特点,若是不进行强制,那么标准就会淡然无存,但是社会中的规则是社会或者社会组织施加的。2 .法律的作用这里的作用指的是当法律开始实施后,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国家制定法律的初衷就是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行为进行规范,也就是对人们的规范和行为进行限制。作用大致可以从两

13、个角度来进行衡量,分别是社会作用和法律的规范约束作用。社会作用指的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两点来对法律进行分析,规范作用指的是对于法律在人身上所加的束缚进行描述。这两个角度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又相互依存,不过也不是并列的关系,可以把规范作用当作一种工具,社会作用当作法律的目的,通过规范作用来达到法律的社会作用。(二)道德的特征、作用1 .道德的特征道德本身作为对社会关系进行平衡和规整的一种手段,和道德的内容以及具有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从内容上来分析,道德有一定的价值性,这点在西方法学当中有印证,在自然法学派利用价值分析的工具对法律进行探索时,和道德进行了一定的关联,道德在法律的评估过程中也发挥着关

14、键的作用,同时这也是道德和风俗习惯不同之处,可以通过判断是否存在价值评估来进行区分。除了价值性的特征,还有三个特征,首先是阶级特征,对于不同阶级来说,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是不同的,例如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传达的北美国家资产阶级对于英国殖民的道德批评,又或者是共产党宣言传达的工人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批评等。其次,还受到物质方面的制约,因为道德的形成和物质分不开,如果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和更替,那么对应的到的内容也就发生了变化;最后就是具有共同性,可以看到道德具有的美丽、善良、正义的特点和人们所向往的价值观是非常符合的,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类观念,比如保护环境、拾金不昧、互相尊重等。而且伴随着人和社会的关系随着

15、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日渐深入,道德所具有的共同性也在增多。2 .道德的作用道德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具体表现在:首先,道德能够促进自身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一切道德,都是用自己的善恶标准来论证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同时,用善恶评价来制造相应的社会舆论,谴责那些否定善与恶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道德能够保护或破坏某一阶级的政治统治。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每个阶级的道德都重视根据自己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道德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道德化对生产力的影响,主要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来体现。一

16、个人的道德观念一旦被人们接受,必然会对他的劳动态度、工作效率产生影响,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局势,取得政权的阶级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本阶级的道德。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道德以一定的善恶标准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人进行“自律”,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的正常生活和交往。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区别(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 .一致性法和道德一致,就是目的相同,法和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既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历史性,两者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

17、段。第二,法律和道德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法律和道德同属社会精神文明范畴,两者都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统治者一般都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来感化被统治者,而在乱世时期,统治者往往更多地使用法律手段来镇压反抗,可见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相反,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地行使权力,同样也能促进道德的教化作用;同时,法律在道德的实施中也起着辅助作用,道德能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仰保障法律的遵守,同时又能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伦理作为一种预防犯罪的手段,刑罚作为事后惩罚,伦理教育的宣传也可以降低犯罪率。一般来说,违法者,有的虽

18、然法律观念不强,但更多的是道德败坏,如杀人、抢劫、纵火等犯罪,大多没有人权观念。偷窃罪多为不劳而获,而贪污、渎职等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职业道德。2 .具体表现法与道德的关系还表现为内容的趋同。先前已经提到最早的法律是从道德发展而来的,现在,法律和道德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法律仍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并将正面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该遵循的准则。例如民法上的诚信原则,商业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尊老爱幼原则等,这些体现在道德上的义务都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与此同时,法律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某些消极的道德义务,如禁止欺诈、作伪证、贪污贿赂等,而违背这些道德义务就是违

19、反法律。所以,一般人仅凭道德常识就能判断哪些是犯罪行为,哪些不是犯罪行为,无法用法盲来解释犯罪的原因,大部分犯罪都是道德败坏。而另一方面,某些法律规范又是新的道德规范。比如不允许闯红灯,不允许违章建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等等,也是一种社会道德。法令禁止黑市交易,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遵守这些法规也是一种商业道德。(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3 .具体表现法和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它们在起因、调整对象、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1)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按照马克思的国法观,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形态为前提条件,法律

20、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支持的行为规范。无国即无法,由国家的性质决定。但道德并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有道德存在。一个社会一般只有一种法律可以存在于一个社会形态中,而另一种法律可以存在于多个道德中。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前,作为革命导师的少数先进人物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既有国家产生之法,也有国家消亡之法。道德在法律废止后仍然存在。(2)法律与道德调整的对象与范围有所不同法律调整的对象,在现代国家,只限于人的外部行为,而单纯的思想或动机,则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官在判断一项行为是否应受法律制裁以及该行为如何受法律制裁时,也应考虑行为人的心理动机。古

21、时候,社会上曾出现过一些荒唐的判罪案例,如“腹诽”“莫须有”等,这种情况与现代国家的法治原则相违背。伦理调节的不只是人的外在行为,它还调节着人的心理动机。甚至在调整人们外部行为的问题上,道德调整的范围也比法律更广。举例来说,婚姻关系是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的对象,但爱情关系、友情关系通常是道德调整的对象而非法律。(3)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很多道德规范都是一种抽象的原则和信仰,违反这些原则和信仰的后果就是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的自责、内疚和忏悔。它是一种行为规范,由国家强制力支撑。近代国家,法律规范必须对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作出明确的规定。违法乱纪的后果,是由相应国家机构追

22、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4)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以“善与恶”为评价对象的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征,而法律评价主要针对的是违法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违背法律必然违背道德,而违背道德并不一定都会违反法律,道德评价标准高于法律。四、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的现状1 .法律的肯定对于社会关系,如尊老爱幼、恋爱关系、诚信待人、见义勇为等不宜用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我们虽然不能为其规定具体的法律规则,但可以为其规定具体的行为后果。例如,对见义勇为行为,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这种行为,间接肯定这一道德现象。2 ,法的否定即要运用法律规定否定的法律后果,制裁违背道德的行为,避免具

23、体规定行为规范的复杂性。否定事物的反面,即肯定事物的对立面。不确定的后果让人明白,那些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因此,深刻领悟了真正的道德。同时也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相一致,即“肯定-否定-否定”。否定的否定比肯定的否定更深刻。(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依法治国的含义法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依法办事,使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法制化。具体地说,依法治国包括以下含义:(D法治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民众是国家的主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就是人民自己的国家。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然也是国家

24、的主体。第二,法治国家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必须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来进行,领导干部的言行不应是“法”,任何人的意志都不得作为治国的准则,除非成为法律。(4)依法治国的宗旨,就是要保证依法办事,使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类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观点和关注而改变。要使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法制化,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人代法”等现象。五、依法治国之道,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对国家的治理,使国家走上法

25、治轨道。3 .处理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在2015年的第一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文,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文章中有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论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是文字化的道德,道德是内在法,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习近平强调。治国治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使法与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不可能被彻底地分开。在全民守法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

26、关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法理学、伦理学方面,主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1)坚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规范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科学的立法,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家庭等方面对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并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准则。一般而言,道德是法律的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的强制性或禁止性,往往是法律作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之源,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法律善恶的重要标准。党和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立法工作十分重视,不断

27、加强科学立法、重点领域立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法律制度中,许多法律规定的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化的积极成果。举例来说,诚实守信,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在我国法律中普遍反映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2)坚持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注重道德的非法律化和教化功能道德观和法律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行为准则,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大部分道德都可以法律化,而少数或某些道德则必须得到承认。比如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同事之间的友谊,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28、救死扶伤等道德追求,一般都是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性规范的范畴内去加以规范的。当一些道德上的不能或不合法时,不要随便把这些道德问题变成法律上的问题。更要加强道德建设,注重道德约束和道德教化能力。(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完善法律,促进道德建设当前,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域,出现了一些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我国法律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以立法手段实现某些道德的法律化,以法律手段确认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诉求和规范实施,是法律对道德促进和保障的主要手段。对那些需要法律禁止和惩罚的不道德行为,对那些需要法律褒奖和支持的德善性行为

29、,应通过立法予以必要体现。当前,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堵塞立法漏洞;要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对于现实中与社会主义道德背道而驰的行为,是否可以用法律介入,用什么法律介入,何时介入,如何介入,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来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是,在强调完善法律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道德建设,强调完善法律与促进道德建设二者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偏废,这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当前,我们既要

30、警惕“法的万无一失”,又要防止“道德至上”,在实践中要做到“法归法,道德归德,既要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又要注重道德的教化功能,实现法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要注意的是,不是法律多了就会好,而应该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也不是道德多了就会好,而应该是“行得通就是行得通”。(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法德并举:历史的借鉴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西周早期,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奴隶主阶级对法德关系的认识是有意识的。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创立者,孔子认为法与德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法,善德观只能通过道德教育加以引导,不能单纯地通过惩罚来实现。不论是“明德

31、慎罚”、“礼法相通”,还是“德主刑辅”,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秩序。封建法就是人治法,缺乏泛道德主义,就是以法为手段去配合推行封建伦理。千百年来,历代统治者把伦理道德与政治、礼刑结合在一起,把僵化的法律规范借道德升华为人们自觉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西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认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工具,正义在于以善待人,以恶为敌。阿瑞斯多德和苏格拉底都认为守法是人的道德责任,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德善为本。亚氏曾说,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享有正义与善德的永久制度。在他看来,法律应该成为实现正义、美德和幸福的原则。东西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发展脉络

32、表明:东西方自然法和伦理法都主张将外部法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法律只有在成人的心理情感需求下才能得到普遍自觉的遵守。法与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法永远代表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如不偷不杀不盗。2 .法德并举:理论的剖析法与道德虽属不同的范畴,调节着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但其本质上是统一的,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目标。二者均以权利与义务为调整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补充。法律和道德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基础的,它们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法德与社会主义的宗旨和方向是一致的,都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法道德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功能。人

33、生意义的价值追求与信仰,是非善恶美丑价值的选择与评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形式都存在着这样的价值追求和信念。同理,社会主义绝不只是指国家形式,它的核心是一个有社会主义信仰、有衡量善与恶、是非标准的共同体,是一个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共同体。社会主义法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方面需要法律来保障;我们的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道德观是多层次的,也是多元的,不可能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人,再说,社会上也总有一些置基本道德于不顾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要维护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就必须有法律的强制手段,这种强制手段是

34、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践踏。法一旦形成,就对社会主义道德具有补充、强化和保障作用。虽然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靠强制力维持的,但是如果没有强制力的保障,任何国家都难以长盛不衰。社会主义法制的实施与遵守,必须依靠道德的支撑。它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体现,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违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法律,不仅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且会损害生产力,阻碍社会的发展。3 .法德并举;时代的要求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各国出现了一种道德法律化的趋势,公众道德大部分被纳入法律框架,但要真正得到实施,必须将外部

35、他律转化为人的内在自律。时代的发展要求。法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互动补充机制。也就是说,将道德转化为法律,称之为道德法律化;将法律转化为道德,称之为法律道德化。这一互补性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成为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有效杠杆。因为法律和道德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性。尤其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市场的扩张,多元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虽然需要道德的支持,但要实现不同动机、不同目的的多元主体之间的有序合作,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规范。比如诚实守信本来就是一种道德规范,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逐渐被西方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和我国的民法通则所吸收。当前不

36、论在东西方,尤其是在保护环境和生态方面,都存在着道德法律化加强的趋势。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社会伦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和危机,更需要法制的强制性法律优于道德的自律。另一方面,法和道德的互动机制也有法律道德化。由于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有其局限性。第一,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道德而言较窄,而法律的稳定性又往往表现为其滞后性;第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多变多变,多姿多彩,用僵硬、机械的规则,很难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个案”。它需要道德的补充,不管是立法,还是执法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持。显然,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评价法德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法德两种资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37、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五、结论纵观本文,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律和道德的使用范围内,有互相重合也有互相矛盾的部分,如果是分析和道德有关的法律,通常是对最低底线的道德进行了规范和阐述,对这部分的法律进行遵守,是基本义务,这部分的规范是法律无法进行参与的,但是道德可以对其进行参与。举例来看的话,比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个人的品德,从这些角度来讲,道德触及的范围比法律要大。如果是未触及到道德的法律,那么道德就无法进行参与,只能通过法律来进行平衡。这部分法律比如新兴的经济法律、环保法、行政法律等,有的只是对规范有表面文字的规定,和道德的牵扯很少,甚至是没有关联,那么这些内容的法律和刑法不同,

38、刑法可以凭借道德的标准就进行衡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法律所涉及的范围比道德要大。但是在衡量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比如环保法律,这部分内容其实也并不是和人一点关联都没有,因为当前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有许多都是人为造成,所以当前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也是一个新兴的道德。如果人们对树木进行随意的砍伐、随时释放污染气体,那么之后人们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惩罚,同时还要受到舆论的责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和法律在人们和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十分重要,涉及到的范围也在逐渐增加。参考文献1严存生.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一一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Ol:3T4.张俊卫.论法

39、律和道德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7,12:34-35.3吴卫华.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一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6.4赵金磊,夏江徽.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6,17:389.5姜庆丹,赵研.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理论界,2016,11:96-97.6蒋先福,王燕.论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02:53-57+11.7刘术永.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7,10:294-295.8边蕾.浅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21-22.9宝音达贲.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5,34:227+226.10唐建兵.浅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5,36:225+224.本论文从开始写作至论文最终定稿,是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