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09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6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docx(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设计思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

2、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

3、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

4、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O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

5、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认识三角形内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生:能。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

6、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师:有谁画出来啦?生1:不能画。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生3:只能画长方形。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生:90。、60。、30oO(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

7、怎样?生:是180oo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90o+60o+30o=180oo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生:90+45+45=180。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生1:180oo生2:不一定。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

8、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2)小组汇报结果。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生L180oo生2:175。(三)继续探究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生1:有。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分

9、页代码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师:很好,请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师:小组内完成,仍然先分工怎样才能很快完成任务,开始吧。2 .汇报验证结果。师: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生L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生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生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3 .课件演示验证结果。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师:为什么

10、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生1:量的不准。生2:有的量角器有误差。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三、解决疑问。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师: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生:不可能。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oO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1 .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2 .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

11、的实际问题)3.游戏巩固。在四人小组中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1)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2)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

12、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

13、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

14、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

15、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三、强化练习、

16、拓展提高。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5+8) XO. 44. 6X19+5. 4X199 (5+1. 6)3.642.595+91.65X0. 4+8X0. 4(4.6+5.4) 193.6 (4X2. 5)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符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在一一上填上运算592.50. 4= X ( 7.8X15+2. 2 X 15=(+0.2l.2558=(9. 632. 5+9. 63X7. 5=()0. 8+5 (0. 63X99+0. 63=(X ) )X15X )( X )( )=(+39. 2)X5)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 (3.80. 4)7.

17、69X1018. 36-2. 48-3. 52460. 33+54X0. 330. 25X39+0. 250. 125X724、选一选:24. 6 4. 6+246 0. 44+24. 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O(1) 24. 6X (4. 6+0. 44+1)(2) 24. 6X (4. 6+4. 4+1)(3) 24. 6 (4.6+4.4)四:知识整理。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教学反思:1、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感受数学的

18、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能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三单元P40?41)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

19、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IOo.)最小呢?(Loo)还可以是多少?(10.0)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4.00元、0.40元、0.04元。2、提问(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4.00、0.40、0.04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

20、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3、小组汇报: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小数点大小变化向左移动一位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向左移动二位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向左移动三位缩小IoOO倍(缩小到原来的)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分页代码小数点大小变化向右移动一位扩大10倍向右移动二位扩大100倍向右移动三位扩大1000倍三、实际应用,促进内化1、应用规律,解

21、决问题:同学们真厉害,接下来我们一起看这道题。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课件演示)左边是0285,右边是285,然后填空:小数点向一边移动位,0.285()倍。左边的数不变,右边的数(2.85,2850,28.5,0.0285,0.00285)逐个与0.285进行比较,之后填空。2、对比练习(探索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用O补足)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几道题的答案吗?0.06X10O.061000.06X100042.51042.510042.51000请生逐题回答,适时提问:位数不够怎么办?(用O补足)。3、试做P41第3题。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完成课本41页的第3题。生

2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卡片出示,开火车校对答案)。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五、实践作业1、以小数点的自述或神奇的小数点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2、思考: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你能写出几个?板书设计:小数点搬家小数点大小变化4.00元=4元向左移动一位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0.40元=4角向左移动二位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0.04元=4分向左移动三位缩小IOoO倍(缩小到原来的)4. OO元=4元向右移动一位扩大10倍0. 40元二4角向右移动二位扩大100倍0. 04元二4分向右移动三位扩大1000倍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

23、意义。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小数的产生1、测量讲台的长度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2、揭示课题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二、小数的意义1、一位小数。(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出示米尺图)(2)把一米长

24、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3) 1分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如果用米做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4) 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5) 7分米是多少米?(6) 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2、两位小数。(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3) 3厘米呢?6厘米呢?分页代码(4) 13

25、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3、认识三位小数。(1)如果我把1米中的每一厘米再平均分成10份,这一次又把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3) 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5)35亳米呢?135亳米又该如何表示呢?(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4、更多位小数(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IOooo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2)如果

26、把1米平均分成100OOO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分母是10、100、IoOO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3) 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6、小数的计数单位1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2)归纳: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IO0三、巩固练习

27、1、完成51页做一做2、完成55页第1、2题四、全课小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

28、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1、玩游戏:师生互动: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戏。2、引发知识冲突经历符号化的过程:3、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4、认识正、负数。5、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TOO、+15、-1536、0并读出来。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T2C3C、北京-25、拉萨-20,3、昆明615、青岛06、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T2C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12摄氏度,也可以读成负12摄氏度)、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

29、度?(出示温度计模型)(课件)介绍温度计的知识2、巧用温度计,深入认识负数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温度计,观察温度上升,体会零上及零下温度的高低。师:你了解到了什么?生:红色液柱越往上数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课件出示一组温度,比较大小初步渗透数轴知识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O(板书:0)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师讲述:0既不是

30、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三、生活中的应用(略)四、总结延伸调查身边哪儿也有用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设计思路: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

31、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

32、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

33、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一一统计。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二、新授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

34、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生观察师:格不够,怎么办?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

35、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指一组到前边演示其他同学在教师准备好的统计图上表示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师: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一)试一试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

36、有什么感受?(在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2008年的奥运会提出锻炼身体的意义)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

37、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四、全课总结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五、作业: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K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把“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2、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与合作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感受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

38、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K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要求: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一)观察图画,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出示图)生L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知识的“脚印”。(二)自主探究,回忆旧知2 .小小设计家。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那么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你们留

39、下了什么“脚印”呢?(说本单元的知识点)刚才同学们已经回忆了这么多知识,今天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希望大家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出更清晰的整理思路图,好吗?生:好!师:各小组赶快行动吧,我们的3位小记者还在等着采访你们呢!(与此同时,3位小记者设计自己的采访策略与步骤,并且巡视,以便找好目标作采访。)(学生开始动手翻阅记录、动口讨论交流,设计出大树形、统计表形、大括号形、花形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整理,真是五花八门。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师:同学们,你们设计好了吗?生:设计好了!师:那就让我们在“小小记者会”上来比高低吧,看一看哪一

40、组设计得漂亮、清晰、又实用,好吗?生:好!3 .小小记者会。师:在“小小记者会”上,我们的小记者们有权利采访任何一个小组,一共有3次采访机会,每一轮只能采访1个组。小记者1: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解读好吗?大家请看这就是*组的设计(小记者1出示设计图),?生:我们是在设计的时候,小记者1:看了他们的整理设计图,你们觉得有没有补充的?生: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1个直角或者1个钝角呢?能不能有2个直角或钝角?这组学生解答,如果不能解答请其他同学补充。小记者L他说的好吗?掌声送给他。小记者2: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好吗?生:小记者2:请问三角形的分类,你

41、们是如何整理的?生: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也可以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记者2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小记者2:看了他们的设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生: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按边的长短来分的,那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给台上同学提问,请给与解答。)小记者2:谢谢你为我们解答疑难。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小记者2:他们这组整理的全面吗?小记者2:掌声在哪里?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

42、豪!昨天复习的时候,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整理图,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老师介绍归纳整理的方法:先看本单元有几个小节,再看每小节有哪些知识点,这样分类归纳,在自己的头脑里留下清楚的框架,以后我们再回忆起来就很清楚了。(三)学习小结1、请每组同学依次把自己的整理图张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每个同学都去互相学习,评价。2、说说自己在整理复习中的收获,得失。3、看来同学们学习完了这单元后,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知识的脚印。希望以后同学们要像今天这样常常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足迹,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才能更好的前进。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O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

43、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4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关键: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自制课件)1、看大屏幕填空:( )等于叫做直角。( )叫做锐角。( )叫做钝角。2 .三角形有三个特点:有()边,()角,()顶点。依据这个特点指出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3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

44、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好不好?二.尝试探究、总结规律1.取出第一个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认真观察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再分类摆放,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独立尝试,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2.小组内交流分几类,依据什么。3.集中汇报,到前面视频展台演示分法,说明依据。此处注意点拨不同分法,激发学生探索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锐角三角形:三个锐角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一个钝角4.看课本体验成功感,小结填表格(计算机课件大屏幕出示)三角形2.再取出第二个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小组内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看一看各边有什么关系?再分类。小组派代表汇报(视频展台演示直尺量,细线

45、比,对折)1.三边都不等。2.两边相等,相机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课件演示)。再填空练习,进一步掌握(课件演示)3,三边都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板书:4.小结填表格(计算机课件大屏幕演示)5.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看书自学,再到黑板上画高找底。三,再次尝试,巩固练习1.请用线连接正确答案(看大屏幕,自制课件)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自制课件)(1) .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2)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3)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4) ,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3 .拿出一个三角形卡片,分别从各个角的顶点

46、向对边作高。4 .哪种物体的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哪种物体的面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5 .思考题图中分别有()个锐角三角形,()个钝角三角形,()个直角三角形。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自主作业:(略)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至例2。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3、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温州乐园图】成人票:90兀人;儿童票:半价(1。4米以下)一天的售票情况成人票儿童票上午280张一天共80张下午150张1、师:请你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