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01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材及网络资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2 .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

3、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

4、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一一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二、归纳意义1 .回顾旧知师:三

5、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2 .“小试身手”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

6、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3 .尝试归纳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4 .理解单位“1”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

7、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5 .即时训练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三、深化理解(出示蛋糕的画面)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从这

8、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四、自测反馈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说明:这分页代码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

9、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五、思维拓展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

10、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六、现场调查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

11、问题?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七、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文章引用自: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设计:湖北省宜昌市虢亭区实验小学揭子朋评析:湖北省宜昌市教研室罗善彪背景与导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

12、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搭建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出示书上的情景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

13、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毕竟书本是我们学习最直接的资料之一,我们应好好的加以运用。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片断一:动手操作,产生问题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学生分小组活动)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不能。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

14、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学生2:我们也是这样的。师:“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了这三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学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还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学生2:我们把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不是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样长。学生3: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1)相同,我们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学生4:我们发现的结

15、论与学生(2)相同,我们也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师:下面我们将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分开,象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方面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后汇报)学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条边加起来比最长的一条边长,同刚才的结论正好相反。学生2:我发现我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学生3:我的发现同学生(2)一样,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学生4:“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学生5:“任意两边”就是指三角形三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剩下来的第三条边的长度长。学生4:原来是这样的。(学生都有同感)学生6:也就是说,任意一个

16、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学生7: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吧。因为我们的三角形不一样,但我们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学生8:我看到书上也有同样的结论。(学生都翻书看)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由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片断二:及时练习,形成能力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你们棒在不仅爱玩,而且能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你

17、们也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特征,现在你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边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能!师:请同学们翻书到第86页,自己独立做第4题。(学生做完后汇报展示,并说明判断的方法)学生1:(1)、(2)、(4)这三组中的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3)中的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我是把每组中的三条线段两两相加,再与剩下的第三条线段相比较,其中(1)、(2)、(4)这三组中的线段每两条线段之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所以它们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而(3)中2+25cm、6cm9cm的五条线段,其中能够与线段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有哪几条?学生1:长度分别是3cm、5cm的

18、两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3+2.53.5,2.5+3.55学生2:长度分别是ICII1、6cm、9cm的三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不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1+2.5=3.5;2.5+3.5=6;2.5+3.56cm6cm6cm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拼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1:我用长度为2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学生2:我用长度为6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学生3:我用长度为2cm、2cm、6cm三条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

19、角形,因为226,所以他们不能拼成三角形。师:刚才学生1、学生2所说的三角形是两种较特殊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我们将在下次课中学习研究。题目三: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学生1:我想最多可以由9根火柴棒组成。学生2:我觉得最多可以由8根火柴棒组成。师: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很好。不过同学们如果能通过实践,讲究事实依据,用理由来说服人那就更好了!(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摆)学生1:我们通过实践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学生2:我们通过讨论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此时另外两条较短的两条边的和为8,大于最长边7,根据三

20、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此时能拼成三角形,且最长边由7根火柴棒组成,为最多。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非常棒,不仅能猜想,而且能通过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为你们骄傲,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如既往,灿烂的明天一定会与你拥抱。反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敢于放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如此定会别有洞天。点评与拓展: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要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大写的“人”。本节课,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先是设计了“拼三角形”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

21、手操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接着设计汇报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听别的同学汇报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后面的教学中,该教师继续抓住这一教育思想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验到了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教学目标:1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利用生

22、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2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具准备:课件、表格、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教学“间隔”1 .教学“间隔”的含义。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

23、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2 .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一一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二、自主探究找出规律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

24、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

25、方法写在练习纸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总长(米)20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二间隔数+1。)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三、巩固练习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1)基础练习。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Al.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A2.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答)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

26、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2)拓展练习。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

27、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二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数学文化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五、全课总结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 .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2 .认识三角形各部分

28、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3 .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1 .谈话导入。2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3 .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

29、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6)判断练习。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1)情境创设。“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5

30、)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7)学生练习画高。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总结本课内容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2.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青岛版第八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4

31、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用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教学准备:教学软件、三角形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2 .我们学过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计算他们的面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方形的面积二边长X边长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3 .出示: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1034 410310想这样将上图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的方法,我们称为割补法。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二

32、十一世纪是以环保为主题的世界。我校正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我们五(2)班的同学也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认养了校园里的一块地,要在这块地铺上草坪。同学们来到实地考察地形。猜猜看,他们想了解这块地的那些情况?三角形面积.doc(电脑演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面积师: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你会计算那些图形的面积?师: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二、动手操作,推导公式。1请学生从老师提供的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或两个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根据学生汇报媒体演示:(1)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 两个锐角三角形剪

33、拼成一个长方形。(3) 两个钝角三角形怎么拼呢?先把一个钝角三角形旋转一下,你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两个钝角三角形能剪拼成一个长方形。2师提问:(1) 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三角形的那部分?媒体演示后板书:S长二长X宽S三二底X高2(3) 三种情况的分析。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要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那么直角三角形可不可以也用剪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讨论后交流,演示。三角形面积2.doc(电脑演示)对,所有的三角形都能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而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它不剪拼也能转化为长方形。3师:除了用剪拼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

34、转化成长方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请大家先分组讨论、操作,再汇报。师:你是怎么转化的?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原三角形的哪部分?媒体演示:三角形面积演示文稿LPPt(1)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折成长方形。(2) 将一个锐角三角形剪拼成长方形。都同样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二底X高2.师:如果用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字母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作S=aXh2o问:同学们,根据公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角形的底和高)三、公式运用,巩固练习。1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我们已经找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我们来算一

35、算课的一开始认养的那块土地面积好吗?媒体演示将土地标上底和高,请学生算出面积。2再请大家看这一题。出示例1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33厘米,求红领巾的面积。指导学生的书写格式。学生尝试练习,再看书核对。3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121220147148104 .拓展练习。电脑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上海将在2010年申办什么?世博会。我们的城市将以新的面貌迎接这次盛会,请你想办法把街道两旁的旧建筑换新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给旧建筑加顶。问:加上去的彩钢板是什么形状?要几块?电脑显示各种形状的彩钢板。供学生选择。(电脑显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再计算面积。算对了,彩钢板就贴

36、在旧建筑顶上。四、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什么?附板书:SiE=aaS长二长宽S三二底X高25 =ah2周全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分页代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时,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先让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通过看书自学自主学习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到动手画高、指高最后到找出

37、三角形一共有几组底和高,每一个活动教师都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悟身边处处有数学,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重点: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过字母吗?(生举例、交流)生1:KFC,肯得基的标志。生2:GPS,全球定位系统。生3:DNA,人体基因密码。生4

38、:USA,美国的简称。生5: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数学上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那么含字母的式子还能表示什么呢?又该怎么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新课前,师生通过交流生活中见到或了解的一些字母及所代表的含义,使原本高度抽象的字母变得是那么具体并富有情趣,再以此迁移,引入数学中的字母,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浓厚兴趣。)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猜老师的年龄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调查。指名几生,问:你几岁了?生1:我11岁。生2:我也11岁。师:11岁的同

39、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11岁(板书:同学的岁数11)师:同学们,杨老师教你们好几年了,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想知道吗?先猜猜看。(板书:老师的岁数)指名几生猜一猜后,师出示“老师比同学大19岁”。师问: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多大了吗?怎样算的?(生说师板书:11+19)畅想师生的年龄。师:看来只要知道你们的年龄,根据老师比你们大19岁这一关系就能算出老师的年龄了。你们已经知道杨老师现在的年龄了,还想知道其他时候杨老师的岁数吗?下面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同学们可以回忆从前,也可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请推算推算,当你到什么时候,老师多大岁数了。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小组内交流一下。生大组汇报,师板书

40、:同学的年龄老师的年龄小学毕业1212+19上一年级66+19初中毕业1515+19大学毕业2323+19用字母表不师生的年龄。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说,如果老师把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写出来,你有什么感觉?生1:太麻烦。生2:写不完。师: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表示出杨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呢?生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a+19a+19=ba+b=c讨论含字母式子的合理性及优点师:同学们用了三个不同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哪个式子更合理、更简洁呢?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同学们的岁数是变化的,所以用a表示同学们的岁数,而老师比同学们大19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不用别的字母表示老师的岁数,用a

41、+19就可以了。追问:a+19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19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生1:简便了。生2:把所有人的想法都概括了。生3:还能看清老师与同学的岁数关系。讨论字母a的取值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表示500行不行?生:不行,因为人不可能活到500岁。师小结:看来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教师现场采集信息,得出“同学们的年龄和师生的年龄差”,让学生推算出老师现在的年龄。然后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同学们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通过这一生活中现实场景的创设,营造出了

42、学生争先恐后,急需一吐为快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当老师将几位同学的想法写下后,便问:每位同学可能都有好多个想法,即使每人说一个,老师若都写下来,你们会感觉怎样?一一太麻烦,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把所有同学的想法都概括进来呢?此时老师已成功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和急需一种新认知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显得水到渠成、确有必要。)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媒体出示:学校“书香超市”场景。提出问题:“童话大王比小哥白尼少30本”,你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两种书的本数吗?生讨论、汇报,师板书:童话大王小哥白尼aa+30b-30b讨论b的取值算一算:童话大王有5

43、8本,小哥白尼有多少本?如果小哥白尼有90本,童话大王有多少本呢?3、比较归纳,揭示课题师: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三、分层练习、巩固新课师:生活中许多数量都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式子小敏原有a本故事书,捐献给灾区小朋友5本后,还剩()本。(2) 一辆公共汽车每小时行千米,3小时共行()千米。_一种糖果的单价是每千克a元,买14千克需()元,买b千克需()兀。一种电视机40台的总价是C元,那么一台电视机的单价是()元。2、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出示图文结合题:101路无人售票车上有乘客56人,到中华门车站下车a人,又有b人上车,现在车上有()人。书香超市里有n个书架,每个书架放b本书,共有图书()本。其中故事书有b本,科幻书比故事书的2倍多17本,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