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三.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的数学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决问题。一 .课前2分钟训练:运用ipad里面的mathboard功能进行口算训练并点评。二 .情景导入:通过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1 .现在正值金秋,是水果丰收的时节,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你们
2、都爱吃什么水果?老师最喜欢吃石榴,前两天老师来到水果市场买石榴,两家水果店分别出示的价格如下:价格斤数果味美水果店10鲜果水果店1592 .根据上面提出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 .你认为哪家店便宜?为什么?按点:A果味美水果店B鲜果水果店C价格一样D无法确定4 .看来同学们解决这道题的时候遇到麻烦了,希望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同学们能解决这道题。三 .进入新课:(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
3、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回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出示:63=26030=2600300=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编出几道商是2的算式吗?同学们可以编出很多道商是2的算式,怎样编题,商总是2?有什么奥秘吗?请同学们4人一个小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在keynote上面制作出你们的思考过程,演示给我们看。Keynote上的4道算式:6030=22010=2300150=21
4、05=2(二)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并完成演示文件的制作。1 .预设: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了12060,商没变也是2O被除数60除以3,除数30也除以3,就得到了2010,商跟原来比也没变,还是2O2 .将算式展示出来:(602) 30X2) =2(605)3 .观察老师屏幕上的算式,对于它们的顺序你有什么建议吗?(学生将算式分成2类)(602)(302)=2(603)(303)=2(605)(30X5)=2(606)(306)=24 .你能不能把这些算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5 .引导学生乘几用数学语言就是扩大几倍,除以几用数学语言表述就
5、是缩小几倍,完善商不变的性质。6 .当学生完成的叙述完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板书课题。(三)完善性质1 .扩大几倍或者缩小几倍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除法算式呢?2 .请以小组为单位用其它算式验证一下。(用keynote软件和计算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3 .教师出示两组:123=4(120)(3X0)=4?说明什么?完善商不变的性质中除数不能为0。42=26+3=2你能试着说一说这组算式能用商不变的性质解释吗?4 .回到课前的那道题目价格斤数果味美水果店106鲜果水果店5 .你现在能不能告诉我哪家店的石榴便宜,为什么?分页代码三.巩固应用:1 .以下哪个算式的商与“12040”的商相同?A(1203
6、00)(40X300)B(12010)(40X10)C(12040)(404)D(120+40)(40+40).电子书练习:1.24030=82. (2404)(30)=8A4B40C8D803. (2406)(3006)=8A+B-CXD4. (240O)(305)=8B-5C5D55. 63090=(63020)(90O)A+20B-20C20D202 .请你根据7220190二38,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阐述理由。72219=722001900=14440380=722001900=3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这道题:2000125=?四、小结我们看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时更
7、加简便,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商不变的性质的应用。比如:汽车行驶的时间扩大几倍,总路程就扩大几倍,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不变的;比如:我们所吃的面包中面粉和黄油的配比是10:1,就是说十份的面粉配1份黄油,那么20份面粉就是2份的黄油,这也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再比如:1/22/416/825/50315/630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分数,其实它们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处处闪耀着智慧,希望同学们勇于开动自己的脑筋,继续去探索,成为生活的智者!五、作业设计:在DOSAS里面,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发送了一份作业,请你把它完成后有邮件发送给老师。1 .填一填。(I)在一道除法算式里,
8、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OO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第三个算式的得数。(1) 186=3(182)(6X2)二(183)(6X3)二(2) 48010=48(4802)(102)=(4805)(105)=3、在O里填运算符号,在口里填适当的数。(3) 248=(242)(8)(4) 36060=(36010)(60010)(5) 966=(96O)(6O)(6) 40秒竞赛。24030=8020=36090=4800400=44020
9、=9600800=12040=240060=六、板书设计: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学生动手画圆)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从图中
10、你看出了明B些信息?(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提问:(D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11、?(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2)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28元一套衣服要?元裤子上衣是裤子的3倍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7) 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
12、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1)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2)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3)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8) 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28X3=84(元)28+84=112(元)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1+3=428X4=112(元)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9) 示修改后的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
13、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学生改画线段图)分页代码28元比裤子贵?元元裤子上衣(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多个学生说)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
14、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红布花布多?米8米(1)26米12米一共修路?米第一天第二天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说明只有两个条件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力求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第一,重视知识铺垫。课始复习中,通过动手画圆的练习,提示了基本的倍数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画线段图作好准备;同时还安排了
15、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的练习,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二,探索解答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把握相关信息,主动提出问题,组合成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对改变后的问题与原问题进行比较与反思,从整体上把握这两个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学会合理地选择问题的方法。第三,强化应用练习。
16、有层次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学会了千以内笔算加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例题以两个小朋友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让学生比较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算法上的异同,合理建构认知结构。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目标预设: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方法的过程,会估算,能正确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17、2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设计理念:1、从掌握算法到明白算理,把握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做到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以算理支撑算法。2、从思维的停滞到思维的灵动,虽然口算的思维深度没有其他内容那么明显,但让学生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放开计算的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学生学得兴奋,教师教得轻松。设计思路:1 .复习铺垫、迁移模型。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
18、键之一。为此,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4+25前,有意复习口算44+20,让学生在4425与44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4+25中。2 .合作研究、灵活思维,建构模型。在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出题: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数字,使之成为比44+25=69更难的口算题,由于有44+25=69方法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口算44+29的基本方法,同时鼓励一部分聪明的学生在口算44+29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原有方法,最后通过书本上的问题: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沟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
19、数与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自主建构,互动碰撞中提高,在比较归类,对比反思中深化,把发展的迁移能力、估算能力、归纳推理等真正落到实处。3 .合理整合习题,熟练运用模型。怎样避免计算课的单调乏味,调动学生对计算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上好计算课的又一关键。本课巩固环节处,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习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计算充满生活的气息,保证了练习效率的有效、高效。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模型。1、6+8、52736+932+4044+20o(老师卡片出示,学生在口算本上直接写答案)2、(出示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60
20、+7050+9080+40交流:整十数加整十数,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那这组题你会口算吗?600+700500+900800+400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教学有联系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利用学生头脑固有的的数学模型一数位对齐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对齐,末尾加一个O表示几十,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势迁移整百数加整百数的数学模型,有效地建立起师生共同学习的场,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去。)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材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玩具店逛逛好吗?场景一:出示书本图示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三种文具的
21、价格?场景二、猜一猜:(录音):我带了50元钱,想买两件不同的玩具,可以吗?(录音):我买了两件不同的玩具,给了营业员一张50元人民币和一张20元人民币。我可能买了哪两件玩具?买一辆玩具火车和一辆玩具小汽车共多少元?买一辆玩具火车和i辆玩具公交车共多少元?买一辆玩具小汽车和一辆玩具公交车共多少元?(设计意图:为老师挑选玩具谁都愿意,小手高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思维,增强了学生学号本课内容的欲望。)三、合作研究、灵活思维,建构模型。解决第一问:独立思考,先估算,再口算结果。1 .不进位加法44+25=(1)讨论得出方法师:估算:40+20大约是60多。你是怎样口算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打开口
22、算思路,说出三种口算方法: 44+20=64645=69 40+25=6565+4=69 40+20=604+5=9609=69(2)比较渗透“转化”师:我们想出了三种口算方法,这三种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设计意图:从学生所说的算法进行分析,绝大部分同学的口算方法都源自笔算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学生虽然会了,但是对口算方法算理的理解还不透彻,更谈不上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若不经历学习过程,亦就失去了算法比较和算法选择的机会。引导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开拓思路,丰富算法,利于算法的比较与选择。)2 .进位加法(1)自
23、主出题44+2师:请在口里填上一个数字,所组成的题目要比老师先前出的题要难。该填什么数字呢?难在哪里呢?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分页代码得出四道算式:44+29=、44+28=、44+27=44+26=(2)讨论得出方法选择44+29进行口算,交流讨论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20=64649=73 40+29=69694=73 40+20=604+9=136013=7344+30=7474-1=73(这是口算加法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只有在加数接近整十数的时候才方便使用,学生想到还真不错,学生已经有明显的估算意识。)3 .总结比较提升认识师:44+25和44+2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24、同的地方?不同点:一个进位,一个不进位。相同点:都把加数看成整十数,转化成以前会的口算题。独立完成第二问,第三问。44+38=8225+38=63(设计意图:认真研读教材,可以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度”。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分不进位和进位两种情况。笔者课前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口算这样的习题,但学生不善于利用估算来对口算结果进行检验,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培养估算能力和确立口算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并认真聆听他人的算法,并能自觉地进行算法比较,放开计算的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学生学得兴奋,教师教得轻松。通过对44+2口的自主出题,教师避免就例题教例题的做法,避
25、免就知识讲知识的情况。学生可以自然地想到进位与不进位这两种情况。同样,为培养算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对接近整十的两位数在口算时,可以先将29看作30。这样就达到了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的目的。可以先看作整十数进行口算。教师不刻意追求算法多样,但尊重学生的算法,让学自主建构算计算的模型。)4 .小结出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口算”,重点研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三、拓展应用,熟练模型。1 .整合“想想做做”第1、2、5题(1)题组第一组第二组45+14=196=49+18=19+36=3755=1976=2 2)32+5738+5714+621
26、4+6825+44=25+49=(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等学生做完后校对答案。(2)选择典型错误生1:25+44=89,生2:25+49=64O(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生1受乘法口诀的强刺激对口算的干扰;生2由于儿童个体注意的分配与保持尚不能达成有效联系,在口算进位加法时,易将个位向十位进一忘却。怎样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呢?(先估算,再口算)在降低对口算速度要求的前提下,如果引导学生将估计与精算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提高口算的正确率。)2 .“想想做做”第3题(1)三年级社团活动中,集邮社团统计到了如下信息,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填一填。(2)交流填表时的计算过程(3)回答问题:那个年
27、级集邮的人数最多?(设计意图:口算教学的练习设计不能囿于口算技能的熟练程度上。学生的计算技能需要经过有理有据、熟练计算、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三个阶段。联系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计算教学的精神,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鉴于以上思考,将本课的练习设计分为:第一是基础部分,用于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第二是技能训练部分,学会通过估算促进精算;第三是应用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景,选择估算或精算解决问题,在应用中体会口算的价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3 .参观动物园(即“想想做做”第6题)最后让我们来到动物园。看看动物园都有些
28、什么?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那几条路?(在数学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再电脑逐一闪烁)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哪条路最近?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启发:小明从猴山到蛇馆,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路近一些?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路近一些?四、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第7题(设计意图:整合习题,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化所学知识。关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应用不应是简单水平的重复,我们更应期待学生在原来认知水平上的前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能用”向“会用”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独立的书面作业,充分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时空。)
29、五、课堂总结。今天,每一位小朋友都积极动脑,学会了新本领,你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分享吗?(一句分享,画龙点睛,让学生和同伴分享这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回顾,也是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好机会。)(一)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3.培养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的关系。教学难
30、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分页代码(四)板书设计: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怪月28天29天二月(五)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出判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
31、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教学难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教具学具准备:正方体盒子;乒乓球;抽签卡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拿出硬币,和同学玩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右手的游戏。教师伸出左右手,让学生猜,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硬币可能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体验“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探究新知,体验可能性1、创设“庆祝元旦”的情景,体验“可能”。2、开展摸球活动,体验“一定、不可能”.体验一:教师拿
32、出已准备好的黑色口袋和乒乓球,和同学们一起玩摸球游戏。教师先让学生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然后摇一摇主学生摸一个,学生看到了摸到的是黄色的,然后放进去,再摇一摇让学生再摸一个,又是一个黄色的,第三次摸之前先让学生猜一下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同学生都会一口同声说出是黄色的,摸出来验证一个果真是黄色的。这时教师问如果我们一直重复这个游戏的话,结果都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答出,结果是一样的,都摸出黄色的球,接着问,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都是黄球一定)体验二:教师再拿出一个口袋,把白色的乒乓球放在里面,让学生来摸球,猜球。教师问,从这个袋子里有没有可能会摸到黄色的球,学生回答不可能,老师接着
33、问,为什么不可能呢,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板书:没有白球不可能)。三、联系生活,内化提高。1、请同学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同学认真听,看谁说的又对又多。然后各组总结选出一名代表全班交流分页代码2、请你当判官,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判断几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并说说理由。(课本105页例2)(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3、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5、地震的发生;6、太阳从西边升起。)3、举手活动(1)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左手。(2)让大家一定不可能看到左手。(3)让大家
34、一定可能看到右手。(在轻松愉快的举手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全课总结,升华新知。(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颁发“爱学习、会学习小组奖”,将“可能性”的研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并使学生把学习兴趣延续到下一节课。板书设计:可能性可能一定不可能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2.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20450
35、314210005630200X4500314028006320X3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三、课堂练习1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3 .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4 .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四、数学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
36、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2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
3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教学过程: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师: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 一个西瓜的一半(3) 一个苹果的一半2 .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3 .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鸟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
38、。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5 .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片断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师:L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6 .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7 .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8 .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39、。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9 .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
40、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4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带你去看看,是什么?生:西游记师:八戒想干什么?生:吃桃子。师傅决定考考八戒。师说:“4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生:2个师说:“2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几个?”生:1个师傅说:“1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的多少?”生:半个(强调平均分)师:半个怎么表示?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生:不能师: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一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动手创作,探究新知1.认识1/2师:生活中经常说半个,你能用老师给准备的小
42、圆片折出一半的饼,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师:你折得是什么形状?大小怎么样?是怎么分的?师:贴出学生的作品,并板书:一半、平均分。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师: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圆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师:出示课件,平均分月饼。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强调平均分)师:出示课件,不平均分月饼,表示这样的一份时,还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2、认识分数的名称师:已经认识了1/2,明白1/2的由来,你肯定还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吧。它有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分子分数线分母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分
43、页代码3、分数的意义师:这里的“2”和“1”、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用上面的分数引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看书P94)与表示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是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数。(板书:总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是几份。(板书:其中的份数)4、判断练习,下面阴影是否可以用1/2来表示,加深理解5、分数的写法:就是由分数线、分母和分子三部分组成的,在写分数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应该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再写分子。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遍。难道分数只有1/2吗?当然不是,让我们自己来创造几个吧!6、认识1/41、拿出老师给你的正方
44、形图形,平均折成四份,用彩笔表示出来,再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2、学生创作后交流。你创作了什么分数?你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图色部分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3、观察分数1/4;1/3;,你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分子会相同呢?分母却又不一样呢?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书做一做2、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分数3、听分数,说意义。四、观察比较,感知大小1、从图中你发现这三个分数谁最大,谁最小呢?为什么?2、这倒底有什么奥秘呢?小组讨论一下。3、根据交流,板书: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分数几分之一一半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取1份1分子平均
45、分分数线平均分成3份3分母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用1/2来表示。(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PI6、17例1,练习三1一-3题。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L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