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06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9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存钱罐》教学设计.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学习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说出这些人民币的主要特征。2、知道1元二10角1角=10分重点难点:区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二、知识链接:人民币是同学们比较熟悉我国的货币也就是我们说的钱,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说说你知道哪种人民币?三、学习内容:目标一: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问题意识。(1)提出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提出了哪些问题?怎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2)给人民币分类。小结方法:可以把人民币按硬币和纸币来分,可以按面值的大小来分,还可以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目标二:认识人民币

2、。1、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提示:拿出信封里的钱,以小组为单位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说说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2、学法指导:交流每一类人民币正反两面都有什么,对每一类人民币进行梳理,如面值等。3、小结:我们认钱的时候可以根据钱上的数字和汉字认识。我国现行的人民币主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主要有面额为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还有面额为1元、5角、2角、1角的金属人民币。1、探索解决的方法:分页代码自主探究提示:信封里有2个5角的,是多少角?是多少元?你知道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信封里有2个5分的,是多少分?是多少角?你

3、知道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吗?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反思计算过程,修正错误计算。3、小结:1元=10角1角=10分(板书)四、反馈练习:1、3元二()角7元二()角20角二()元60角二()元2、4角二()分9元二()角50分=()角80分二()角五、梳理总结:1、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面值?它的单位是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人民币?六、达标测试:1、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1张10元的可以换()张1元的。1张50元的可以换()张20元的和()张10元。2、2元二()角7角二()分90角二()元40分二()角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2 .使学生学会整十

4、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数一数(IH地数到100)5 .计算1+23-16+39-65+38-33+47-34+26-2二、新课1.激疑:把1+2改为10+20,你会算吗?2.解惑:为什么10+20=30?等于40对不对?6 .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争论)7 .小组代表发言,师顺势引导:拨计数器、用小棒操作表示8 .引导学生明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

5、十。9 .巩固: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10 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11 指导学生看书上P56主题图:要求观察图的中间部分,按从左往右顺序看。提问:有几种颜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紫花有几盆?12 体会加法的含义: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13 .体会减法的含义:要搬走10盆紫花,还有多少盆紫花?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三、课堂练习1 .P58

6、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2 .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3 .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39设计意图郊外活动一加减混合一课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同时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完成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本堂课的设计总体以郊游为主线,让学生在郊游出发中遇到问题,寻求方

7、法,制定解决问题策略,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计算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难易的结合,从小组合作到独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学目标1、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2、理解与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交流等综合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2、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教学

8、难点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从而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媒体: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小鸟、河流、大树、草地、蓝天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明媚,风景秀丽,你们最想干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展一次郊外活动吧(出示课题:郊外活动)。师:你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根据画面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师:小兔欢欢根据这些信息提了一个问题(出示:男生有几人?)指名读读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小朋友郊游活动情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新知的探索中;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信

9、息汇总,然后分析,并明确问题,把计算教学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从而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含义,使计算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新知1、制定策略(1)轻声读读这些信息,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2)反馈,集体交流。(说说想法与算式,教师板书算式)有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明确第一步都是求出总人数2、探究笔算方法(1)独立尝试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补充课题:加减混合),现在让你们自己试试列竖式计算,你们有信心吗?(2)汇报交流(学生板书):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可以尝试独立解答,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信任,发挥学生的主

10、体意识A、BC请几个不同笔算方法的学生上来板演,说算法,再让其他学生谈想法。对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肯定他的创造性,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化成第二种方法。:如果把“29+28”计算的结果藏在脑子里,自己明白,别人却看不懂,也容易计算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57”写出来再减3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尝试研究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论探讨中学习新知,同时教师也需恰倒好处地进行点拨与引导(3)分析比较师:黑板上两种板书有什么异同点?引导发现:第一种笔算方法,先加再减是两个竖式,第二种方法是一个竖式。运算顺序相同,第二种竖式中的“57”少写一次。引导学生再看看

11、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加深了学生对第二种竖式形式的理解师:(指A)两个“57”在竖式中各表示什么?(加法的和,减法的被减数)瞧,“和”和“被减数分页代码”商量了一下,可以这样写:媒体出示:师:请你们说说它们商量的结果?小结:两个竖式就重叠成一个竖式,57只写一次,既是和又是被减数。(4)形成共识:那种写法更好,为什么?(二)、尝试练习:1、填空:P39/2(前两题)7849+3048+33()16填好括号与结果,反馈;说说括号里的数在加法、减法中各是什么?(强调“两重身份”)2、独立计算:书P39/3两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竖式过程5229+8=3137+15-22=30522923+8313

12、7+155222303、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有两种,其中一个竖式的形式更简便。【学生通过操作,训练了技能,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1、情境训练:湖面上原有42个小朋友划船,28个小朋友到了规定时间下船了,有15个小朋友排队上了船,现在湖面上应该有多少人?(1)集体交流:图上提供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独立列出算式并笔算。(3)交流反馈(与屏幕进行校对)根据情景图学生收集汇总信息,独立解决加减混合的问题,对所学新知加深理解,并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综合练习(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情景图,找找相关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3、。A、小朋友捞出了13条B、树上有21只小鸟C、池塘里有60条小金鱼D、又飞走了15只E、阿姨又放进去25条F、飞来了19只(2)全班交流反馈。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交往合作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3、小结:小朋友齐心协力,不但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回顾总结,情感交流通过这次郊外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同组的伙伴。通过回顾交流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

14、价他人的学习。同时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背景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教学片段二、探索算法1、出示教学情境图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红和小明)。瞧,小红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

15、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小红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要求一共有多少张师:很好。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生:34+16o(板书:34+16)2、探究方法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生L把

16、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i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一一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分页代码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怎样算呢?谁来试试?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O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的过程叫做满十进一。这一步如果用竖式怎样表示呢?3、讨论用竖式计算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

17、来的1,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生:十位上是3加L再加进上来的1得5。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评析:在本阶段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运用讨论式教法。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

18、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教学中,我组织了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的过程叫做满十进一。这一步如果用竖式怎样表示呢?”这一过度使学生在学习笔算的过程中更加注意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 .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情感目

19、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好朋友,请看是谁?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1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那两类?1.1 元二()角1角二()分3.一张1元币可以换()张5角;可以换()张2角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评析:在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声形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

20、物,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新课堂。】二、结合情境,自主学习: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评析:创设情境对话,以此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可以去换钱。师:那该怎样换呢?学生讨论后发言: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21、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师:为什么?生3:因为10角二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教师带头鼓掌明明:哦!原来12角二1元2角,谢谢你们。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出示:3元8角二()角6元4角二()角26角二()元()角78角二()元()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评析: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

22、性。】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杨梅干葡萄干冬瓜条花生糕点1.50元3.00元1.20元2.00元0.80元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分页代码学生交流后发言: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23、学生汇报: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教师夸奖:你真棒!教师说明:L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L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杨梅干葡萄干冬瓜条花生糕点1.50元3.00元1.20元2.00元0.80元1元5角3元1元2角2元8角【评析: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教师及时

24、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给以热情的表扬、鼓励,营造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竞争意识的促动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5、简单的计算:(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师:谁来计算一下?生:1元2角+8角=2元(板书)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生L因为1元2角是12角,12角加8角等于20角,20角可以换成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点头。生2:2角加8角是1元,1元加1元是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竖起大拇指。师:老师有5元钱,我想买一包葡萄干,够吗

25、?生:够。一包葡萄干是3元,老师有5元,还要找回2元钱。板书:5-3-2(元)谢谢大家!你们表现真棒!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7、出示课题一一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三、实践活动,感悟数学:师:小朋友,你们想用手中钱去买一些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吗?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要求买东西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教师指导操作。【评析: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

26、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四、总结知识,反馈信息:(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小朋友,今天你们可真棒!下次我们还向大家学习知识,好吗?生:好!聪聪、明明再见!五、课后延伸,体味数学:到商店去调查物品的价格,同时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两样物品,并做好一些记录。【评析: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知识面,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6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2、情感、能

27、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准备:电子白板、计数器2个、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情境。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一一小灰兔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餐厅,大家想去吗?(生:想!)2、复习。师:嗯,大家先别急,小灰兔要和大家玩一个数学游戏,玩得好才能去参观动物餐厅,你们有信心玩好这个数学游戏吗?(有!)那好,请听清楚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上来扮演小灰兔,拿起一张数字卡片,下面的小朋友读出卡片上的数,并连续数出在它前、后的5个数。(小灰

28、兔还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听从它的指挥,你们能做到吗?)3、导入。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动物餐厅了,大家请看,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参观动物餐厅,先玩数学游戏”这一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堑。】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数一数。师: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着许多的红果,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反馈: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知道结论,缘于他们认识图上的文字,教师应给予鼓励,在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再数一数)2、比一比。师:比较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数目,你发现了什么?跟同桌同学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谁拿得多,

29、谁拿得少。)师接着追问:也就是说,这两个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用上“、”怎样表示,谁愿意上来写?3、填一填。让学生独立填写P6的“填一填”,再进行反馈。4、课间音乐。【设计意图:比较大小的初步知识,学生在上册已经基本掌握了。在这里,通过具体的情境“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并加强对“、”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符号感。】分页代码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师:小朋友!又到了我们玩闯关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闯四关。大家还记得玩闯关游戏要注意什么吗?(生:要注意一一即快又对,字还要写得工整、漂亮,要遵守课堂纪律等。)大家请看第一关是:1、比大小。P6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期间巡视

30、辅导。反馈时,学生互相评价,给做得好的同学奖面小红旗,画在题目后。(如果个别学生解答困难的,可以借助计数器等进行比较,最后两小题的答案不唯一,填对一个就符合要求了,这里教师不必事先提醒,在反馈时让学生自行发现。)2、连一连。P7第2题。出示挂图,指名学生说明题意,再让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评价方法同上,引导学生发现60是个多余的信息。)3、根据题目内容填一填。P7第3题。出示小黑板,由教师读题,学生逐小题完成,师再进行评价。第(1)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填写,再让学生找找规律。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P7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总结:恭喜小朋友闯完四关游戏,请完成好的小朋友鼓掌表扬一

31、下自己!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很长的时间,把练习设计成“闯关游戏”,完成好的可以获得小红旗。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四、实践作业,拓展延伸。1、跟爸爸、妈妈玩“读数、比大小”游戏。(即由爸爸、妈妈读一数,你找出一个比它小,一个比它大的数,并用符号连起来)2、P7的小调查。教学目标1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

32、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2 .培养同学们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 .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分别准备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圆和两个三角形涂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你是谁?家里有谁?老师想了解你们?请自我介绍。想了解老师吗?出示一张儿子的照片,“这是我儿子,他是我们家新增的一员,那我们全家都有哪些人呢?”出示全家福照片,简单介绍,学生观察:这是我哥哥和他们的孩子,这是我姐姐姐夫和儿子。师:这些人,可以根据什么分类?(大小,男女)

33、二、新课师:人可以按男女,大小分类,这些图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分一分。1、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杂乱地排列。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分好了吗?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如果学生说出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要求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并注明这是按形状分的。教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抽按颜色分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黑板上的图形分一分。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展示两种分发:形状OO颜色AZkOO师:我们看第1种分法,是怎样分的?生:是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师板书:形状相同。师:第2种是怎样分的?生:是按颜色分的?师板书:颜色相同。教师

3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会按形状或颜色分类了。2、师:现在还能继续分类吗?生:能师:请大家分一分吧。1)分完后请生板演:OO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先请他说一说。生:因为都是圆圈,黄色和红色可以分开(师引导说出刚才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接着我们又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最后这些图形就怎样?颜色形状都相同了)分页代码2.)师指:我们再看这边又怎样接着分呢?请生板演。OO我们看,这一次又是怎样分的呢?生: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师:大家评一评可以吗?师:对,刚才我们已经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了一起,这一次就把形状一样的分在一起。3、对比两种分发,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说一

35、说。汇报1:不管用的哪种分发,都分了两次。师:第一次分成几类?2:第一次分了两类,第二次分成了四类。师:结果是怎样的?把颜色形状都相同的分在了一起。3:越分到后面,种类越多,每一种的图形越少。师: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少一些。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三、巩固练习1、图片可以这样进行分类,咱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这样分类。书3题,怎样分类?有的分成两类,有的分成四类。分别展示。小白羊有几只?师小结:前一种是咱们上学期的符合一种条件的分类,后一种是咱们刚刚学习的符合两种条件的分类。2、完成书P472题。学生读题,师:题目有什

36、么要求呢?生:有两个要求。师:首先要求什么?能飞。第二个要求是什么?生:有羽毛。师:我们应怎样做呢?生:把符合两个要求的圈起来。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p484题。生独立做,集体讲评。4、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的全家福,你能回答上边的问题吗?既是男的又是大人的有()个;既是女的又是大人的有()个;既是男的又是小孩的有()个;既是女的又是小孩的有()个;四、课堂延伸总结:增加两个老人,又可以怎么分呢?师:分类的知识很丰富,以后再学习。反思:由于本节课是全校数学老师作为课例研究的原始课在进行研究,所以本节课被老师们从多个方面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小结。因此,本堂课的优点和缺失非常清晰的呈现了出来。我的引

37、入环节设计非常成功,使后面的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学生们参与积极,大胆地发表不同的见解,很多发言出乎我的意料。引入环节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要润物无声,最佳的教育效果产生在最自然的教育中。本课的引入环节的设计体现非常充分。我用亲切的语言询问学生的姓名和家人,又把握住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理,反问他们想了解老师吗,提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当展示出全家福照片,让孩子们分类时,就非常自然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2、我这样设计引入环节还有一原因,在陌生的班级上课必须与学生快速建立关系,老师必须把握住引入环节在短时间内与学生建立起感情。我采用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非常自豪地展示了自己小儿子的照片进行

38、介绍,使学生们更加激励地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3、同时,我认为建立感情是双方面的,引入环节的激趣也是双方面。不仅要激起学生对本堂的兴趣,还要激发老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只有师生双方都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本堂课让我体会最深的是通过这种课例的研究形式使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其中最需要加快改进的就是精简课堂的提问。在本节课中,我提问太多,其中无意义的判断性问题占了很大比例。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平常的随堂课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问、少说、多听。【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6页。【教材简析

39、】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方法。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要重点解决学生在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理解算理,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让学生正确快速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跟着

40、环保小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下面我考一考大家掌握了吗?抢答:25+4=69-5=16+30=78-50=指名说一说25+4和16+30的计算方法谈话:环保小组的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搞护绿活动,他们还来到了校外,来到公园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环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一)看情境图,找信息: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找出的信息:小红:“我捡了7个塑料袋”小明:“我捡了25个塑料袋”小东:“我捡了9节电池,22个易拉罐。”小林:“我捡了16节电池,8个易拉罐。”2、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可能出现的答案:1

41、、小红和小明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2、小林和小东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3、小林和小东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二)动手解决25+7的算法。1、师:我们先来解决“小红和小明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2、师:25+7怎样计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用学具摆摆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4、小组汇报:找几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分页代码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数出25个小棒,在继续数7根,一共数了32根。(2)数出2捆5根小棒,再数出5个和那5根合起来就是一捆,再拿2根,一共是三捆2根,就是32。(3)先数出2捆

42、5根小棒,在数出7根,5和7加起来是12,在和20合起来是32O边说边板书:25+7=32个20512先算5+7=12再算20+12=325、小结:我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计算出25+7=32,在后面的学习中你用哪种方法计算快,就用哪种方法。(三)独立计算22+8,16+91、剩下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228,16+9)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在组内利用学具帮助你们解决。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3、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小学教学设计网WW.xxjxSJ.Cn收录22+8=30个先算2+8=10再算20+19=3016+9=25节先算6+9=15再算15+10=254、

43、讨论:3个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发言。师生共同归纳: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而且个位相加都满十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三:巩固练习:(一)想想再回答4+8=6+7=5+7=34+8=26+7=15+7=(二)擦亮眼睛找答案35+827+447+619+831534327(三)登山护绿:1、谈话:环保小组的同学还不怕辛苦,登上高山进行保护环境的活动。我们也不要落后,看看谁登的最快。2、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归纳总结谈话:今天我们和环保小组的同学一起活动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

44、认识中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里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并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和20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宁处理过有关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积累了这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绘。体现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知识不再是生硬的公式和符号,而是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场景一:创设情景,游戏引入1 .谈话: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2 .估数:(1)第一次估数,

45、课件演示情景: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2)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比较准。(再次指名学生估数)(3)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4)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5)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场景二:多种情景,深化新知1.复习铺垫,以“旧”引“新”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小棒。(红色48根,黄色15根,蓝色10根)(1)观察这三种颜色小棒的数量,用

46、上学期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描述它们的多少关系。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2)左边两句都是说“比蓝色小棒多”,而多的程度一样吗?(3)我们该用什么词比较准确的描述多的程度呢?学生试着说一说。(4)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出示课题)(5)师说明:生活中人们常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多的程度。2.形象深化,帮助理解教师双手捧出一小袋糖(1)请学生按要求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自己手里糖的颗数。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2)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3)指名学生描述“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3.发挥想象,合作探究(1)教师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