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遇问题》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
2、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实践探究、巩固深化、课后小节。(一)创设情境1 .引发思考: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车多、人多)2 .播放录像: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
3、相对、相反、同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基于此,课始创设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二)实践探究1、理解意义(I)揭示课题一一相遇问题(2)制定目标一一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哪些内容?(教师依学生所说归纳出学习目标并板书:意义、规律、应用)(3)联系生活一一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4)归纳小结一一要想出现相遇的情况应具备哪些条件?(板书: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
4、遇)(5)教师指出一一本节课侧重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行进的规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相遇问题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这一良好状态下去发现数学知识。2、实践操作(小组合作)(1)利用相遇卡,两位同学同时从两端行进,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进2厘米。(2)每行进一次把数据填入表中。行的次数红色线段长兰色线段长两色线段长度和两色线段距离132510264105396150(3)观察表中的数据,研讨发现了什么?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两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的运动规律:两者
5、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相遇了;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学生在活动中把直接经验内化为知识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3、应用规律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学设计例:(媒体出示)90页,例3(1)自己选择学习方式A独立完成(鼓励用多种解法)B借助教材(依据小标题列式解答)C请教同学(2)指名板演,讲解思路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借助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屏弃了过去的整齐划一的教法,对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好的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对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让他们向同学请教;对乐于借助教材的学生,让他们
6、看书,依提示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三)巩固深化1、口答:先说说解答思路,再列式计算一一目的是巩固新知。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自己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经过4.5分钟两人在学校相遇(学校在两家位置之间)两家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2、自选一一让学生依个人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练习题。(1)练习十八1、2(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3、编题: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设计运动情况并编题。设计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
7、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后小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密铺的含义和了解可以密铺的图形形状,了解图形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意识。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用三角形、四边形和梯形密铺的图形。3 .理解密铺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能否单独密铺的原理四、过程实施:(一)欣赏图片,感受奇妙图形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留心观察过这些镜头?这些场景熟悉吗?哪里见到过?请你用数学的眼光去考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用一
8、种或几种图形有规律地平铺而成的。)2 .平铺时,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要求吗?3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出示:无空隙、不重叠。)4 、象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在数学上就称为“密铺”。(板书:密铺无空隙不重叠)5 .密铺是数学中最有趣和最美丽的部分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运用。除了在地面墙面上看到密铺,你还在那里也曾经见到过平面密铺图形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其实,密铺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1 .猜一猜: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所有美丽的密铺都离不开数学的
9、基本图形。那么我们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是不是都能单独密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在作业纸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结果。(黑板上贴8个图形)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结果?有不同看法吗?(预设:正五边形有争议)看来,对于正五边形是否能单独密铺,我们课堂上有两种不同的猜测。面对不同的声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每个人的想法。2 .验一验:现在矛盾就在于这个正五边形能否单独密铺!怎样才能判断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谁有什么好办法?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现在,请从工具袋里拿出正五边形,请同学们利用它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正五边形能密铺吗?通过亲自动
10、手实践,你能告诉我正五边形能单独密铺吗?看来,光用眼睛看并不一定正确,我们还是需要经过实践论证!其他的图形是不是也象我们猜测的那样?小组里分工合作,比一比,看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验证的结果?(课件出示)(调整实验结果)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发现原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六边形能够单独密铺,而正五边形、圆形都不能单独密铺!那么,你们有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五种图形能单独密铺,而正五边形和圆形不能单独密铺?那是不是正五边形和圆形真的在密铺中就没用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5秒钟,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其实象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
11、,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活动二:两种不同平面图形的密铺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七巧板。请看一下,七巧板的表面也是一种密铺吗?这个图形里有几种基本图形?你能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成一个平面吗?在和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之前,请看清楚操作要求。(出示要求)明确了要求,就可以开始动手试一试!我们来看看每组密铺的不同情况。你是用哪两种平面图形拼成的?你们还有不同的拼法吗?你们小组又是怎么拼的?3 .美的欣赏一:生活中密铺设计图案看来,不仅用一种平面图形能密铺,用两种甚至更多的图形也能密铺成一个美丽的平面。设计师们正是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用密铺的方法为我们设计了各种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就来欣
12、赏一下。(出示课件)(三)展现才智,大胆创作1 .美的创作看了这么多密铺的图案,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而这种美感来源于密铺的什么特点?是呀,密铺中有规律的无空隙、不重叠的排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与空间延伸的想象!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试一试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起来创作密铺图案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用一种图案进行密铺用两种不同图案进行密铺,设计完成后,也可以为自己的密铺涂上美丽的颜色!小组里互相欣赏一下同伴的作品,并推举一个同学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说说你的作品是运用了什么图形进行密铺的?他的密铺作品美吗?(可以的话,我建议大家把各
13、自的作品贴在教室里,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好吗?)2.美的欣赏二: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密铺图形奇妙而美丽,古往今来,不少艺术家都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其中最富趣味的就是这位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出示课件)他创造的艺术作品,结合了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另一种看法。(四)总结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呢?是的,密铺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它还是一门学问,在美丽的密铺背后,还有太多的数学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五)课后作业:研究正五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的原因,撰写一篇数学小文章。相信你们一定能行!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4041例1及练习六教学目标
14、: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
15、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4、复习: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己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二、感知体验1、教学4.75+3.4尝试练习: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
16、是多少。(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互动交流: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想一想: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或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
17、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广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2、教学4.75-3.4尝试练习: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习,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厂3名同学说说)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
18、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三、建构生成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2、算一算3、改一改4、用一用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从
19、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5、赛一赛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1)检查评比(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后反思: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
20、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0+1()=11()”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75+3.4,4.75-3.4,138-4.750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
21、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
22、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分页代码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
23、估算,促进计算好习惯养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习计算的根本
24、,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4、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习,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
25、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习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
26、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1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
27、0、IoOO各是多少?(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L510100、IOoO的商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21.510=2.1521.5100=0.21521.51000=0.0215(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O呢?(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发现的规律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2、指导完
28、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三、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2 、教学例6(1)、口答2000米=()千米、5000米=()千米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
29、点向左移动三位。(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办?(3)提问:500米=()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IoOO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3 .教学“试一试”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适当指导改写30米
30、的写法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 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四、全课总结(略)教学后记教学中要注意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反过来,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除以多少?)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44-45页。教学目标: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
31、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2 .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3 .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重点难点:重点: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发现黑板上的规律吗?板书:红、黑、蓝、红、黑、()。指名回答。二、探究新知4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5 .教师投影出示例1的3组题。6 .教师: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算出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数。(1)学
32、生理解题意。(2)老师讲述题目要求:第题要求找出每行图中各组数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第题根据这个等式,求出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第题根据给出的数列,找出它的规律,再确定数列中用字母表示的那个数。(3)根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4)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5)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6)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或怎样想的。(7)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8)讲述:通过刚才的题
33、目,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中经常会用到口、。或a、x、nm等符号或字母表示数。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教师:谁来说说?学生举出数学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例子。老师板书:下列a表示几?la=30la45、54(2)3054(3)30、45(4)30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Copyright?2006-2022新教案网版权所有教材的分析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是安排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最小公倍数之
34、后学习的,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教材创设了“校园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提供了三种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根据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第三种思路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认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去比较,或者是把分子变成相同的,比分母。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分数的初步认识
35、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比较大小的方法的两个重要成份都已学过,在这节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教学目标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 .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 .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通分的方法,会正确通分。3 .经历多种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教学难点:理解通分一、引入,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的大
36、小(出示课题)2、(1)先来看两个分数:和,谁大?你是怎么判断的?(2)那这两个分数呢?和3、再来看看这幅图(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你感觉谁的占地面积大呢?理由。(2)究竟谁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比谁的占地面积大就是在比什么?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快速判断出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3)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分母不同,分子也不同(4)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和谁大?试着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二、探索判断的方法,引出通分1、尝试比较,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来试一试,体验一下,并尝试用
37、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看书自学,理解通分这一概念(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都比较出了大于,也就判断出了操场的面积大。请翻到书53页,看看书上还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引出通分的概念)书上是怎么介绍通分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请仔细看黑板,上面的4种方法,哪一种是运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同学们发现了关于通分重要的一点: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就统一了分数单位,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了,在这里这个相同的分数叫作:公分母。(3) 请看邹老师通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关于通分还要注意什么?(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通分吗?3、来大家对通分已经
38、有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将和通分先独立尝试,由师收集各种做法,展示。引导学生集体讨论(1) 先检查一下,这些做法对吗?(2) 都对,那你有什么发现?(3) 你喜欢哪一种?4、小结: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还理解了其中一种方法叫通分。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练习题略)教学反思:思考一:是“创新使用”还是“照本宣科”?有了上面的指导思想,我又认真研究教材,感觉教材上给出的两个分数和,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于是想不用书上的主题图,改为和比大小,这样借“1”比这种方法也可以出来。在和我们数学组老师一起研讨时,一位老师问起我换掉主题图的理由,并建议我多思
39、考一下这个主题图为什么放在这里。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认真地开始读起教材来,这才意识到,这幅主题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和的大小,而且教材选用和这两个数的目的就时要避免比较的方法过多,反而容易冲淡这节课的重点通分。于是决定还是尊重教材“照本宣科”上吧。这样这节课的三个板块就初步定了下来,一是初步感知和的大小,二是在探究和多种方法比较大小的基础上理解通分,三运用通分解决比较大小问题。思考二:究竟一节课能有几个重点?由于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第二个环节设计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能在小组内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习。同时希望以小组汇报为平台引发全班的讨论与思考。
40、但是试讲下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又问了我两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一节课将近三十分钟都在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那学生们会感觉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我哑然了。是啊,尽管这节课有我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时间上调控不当的问题,尽管我万分清楚这节课的重点是通分,但我对引导学生讨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无法舍弃,反而会让学生弄不清这节课的重点。而一节课可能会有两个重点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在我校数学组老师的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这节课中比大小的多种方法只是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通分这一概念设立的。学生学会了通分,就自然能运用通分这种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了。于是当前我要解决的问题就只
41、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比较大小方法时如何作好时间的有效调控,我的策略是妙用评价,就是当需要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时,我请学生评价,当讨论快偏离主题时,由老师来评价。思考三:关于“通分”这一概念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己读?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话,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
42、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拿到我校数学团队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看老师错误的通分。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拔一根毫毛,变出猴万个!”师:这节课学习的是循环小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呀?
43、生:我知道小数按照小数部分的位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的一种。生:我知道循环小数就是数字在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规律的无限的重复。生:我们在写一个循环小数时,虽然在小数部分只写了几个数字,但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这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生:我感觉循环小数是一望无际的。生:我觉得循环小数的简记的方法最神奇,小数部分头上的小圆点最神奇了,好象孙悟空头上的毫毛,拔下来立刻变成无数个数字!(大家笑和掌声同时响起!)师:大家的体会真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大家激情唱响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猴哥,下课)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
44、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课题十: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1、先独立思考解答。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2、完成P343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