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203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XX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二、项目背景XX学院现址位于XX市老城区黄河南路以西、杨公路以南,用地面积约1333.44亩。经过20年发展,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XX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一流多元的高等教育”,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同类竞争、形成特色、争创一流,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契机。XX学院的办学体制由民办高校转制为省属公办高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

2、2011)2号文件)要求,2022年下半年XX学院将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要求和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际需求,我校紧缺科研用房和办公用房,紧缺产教融合及大学生“双创”用房,紧缺相关特殊功能用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规划建设新校区是学校未来发展所需。一是实现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院,十四五”末校区占地面积应在2000亩以上、建筑面积应在6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占地面积缺口667亩、建筑面积缺口24万平方米;2035年校区占地面积应在2600亩以上、建筑面积应在90万平方

3、米以上,目前占地面积缺口1667亩、建筑面积缺口54万平方米。二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同类公办本科高校相比,我院内涵发展滞后,整体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要尽快摆脱如此落后的办学局面,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校区建设、改善硬件条件,为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夯实载体基础O三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我院作为目前XX市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肩负着服务保障XX现代化建设的职责使命。规划建设新校区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我院基础办学条件,快速提升办学功能,全面加快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综合性XX大学打牢基础,进而为XX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

4、保障。同时,规划建设新校区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快速集聚人气,加快城市建设进程。经和XX市政府协商,采用新老校区置换方式,由XX市政府筹资建设新校区,力争“十四五”末,新校区一期工程(60万m2建筑面积)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三、项目选址新校区选址位于XX市湖滨新区北部片区,迎宾大道以北、环湖大道以东,黑松路以南,总占地面积约2600亩。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紧邻迎宾大道和发展大道,与XX各功能片区联系便捷。距新扬高速XX北出口约9公里,距XX高铁东站约17公里,可迅速到达徐州、南京、淮安、上海等周边城市。新校区和现校址区位示意、现校址范围和新校区选址范围如图1-3所示。图

5、1新校区和现校址区位示意图2现校址范围图3新校区选址范围四、基地条件(一)基地周边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情况基地位于XX湖畔,地势西低东高,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一般在23.529.6米之间。2 .地质与水文基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郊庐断裂带地层分区。土层覆盖厚度不大,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属丘陵坚硬、半坚硬岩类工程地址区,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大。无机和有机监测项目基本上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各重点区域土壤中土壤污染健康风险属于无风险状况。地下水PH值约在6.5至8.5之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ll类水标准。

6、总硬度(以CaC03计)/(mg/L)在150至300之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l类水标准。XX湖为饮用水水源地,达到Ill类水标准。地下水、地表水对土壤无腐蚀性。3 .气候条件基地属暖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等气候特征,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区域历年气候统计如下:表1气候特征指标表名称数值名称数值历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23.4C历年平均降雨量910毫米春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秋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地区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雨、冰雹及寒潮4 .地震情况XX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

7、活跃水平较高的省份,也是地震致灾较为严重的省份。XX地处我国地震高烈度地区,属于华北断块区的鲁苏断块的下扬子断块。因此,地震是XX最主要的潜在城市灾害。XX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依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的抗震设防区划、地震动小区划)和XX省有关抗震设防的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采用。(二)现状土地利用基地内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村镇建设用地、道路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其中耕地面积最大,约为121.08公顷;村镇建设用地次之,约为24.83公顷。规划范围现状用地情况见下表。表2现状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面积(

8、公顷)比例(%)1村镇建设用地24.8314.35%2道路用地0.750.43%3耕地121.0869.97%4林地8.634.99%5水域17.7510.26%合计173.04100.00%(三)交通组织1xx市域交通概况XX市域交通条件便利。主要公路包括新扬高速、淮徐高速2条高速公路,以及G235、S324、S250、S325、S344等干线公路。主要铁路线路包括徐宿淮盐铁路、合新铁路。主要航运码头包括运河XX港及规划宿连航道配套码头。5 .基地周边交通情况基地外围交通便利,快速路迎宾大道与主干路发展大道南北贯穿XX城区,并紧邻基地,基地内部道路以村道为主,道路体系不完善。(四)配套设施基

9、地由XX市新源水厂供应,新源水厂位于嶂山一干渠以南,三台山大道以西,现状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远期扩建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日;基地污水最终送至宏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宏信污水处理厂位于山东河以西,现状规模为2.5万立方米/日,远期扩建规模达到5万立方米/日;基地(按30000人计)产生生活垃圾量约30吨/日,根据XX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及XX市发展趋势,规划撤并小型垃圾转运站,新建玉兰路大型垃圾转运站,可集中处理XX学院新校区生活垃圾。五、学校现状(一)办学资源XX学院是XX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在省市政府推动下,学校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XX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师范大学

10、、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通过“八校联建”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顺利通过XX省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成为XX市唯一一所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具有本科学历学位教育资格的独立高校。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成功转制,进一步优化了XX省高等教育布局,填补了XX市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空白,标志着XX地区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二)办学规模XX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80多人,在职

11、教职工1123人,教师819人,现有建筑44幢,建筑面积36.57万rtf,主要为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师生生活用房。(三)学科专业设置学校本着突出地方性、坚持应用技术型、着力特色发展的原则,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门类,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发展质量,不断推进以专业集群为核心的专业综合改革,夯实“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学校目前设有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本科专业数量为43个。软件工程等16个专业获批为XX省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中国语

12、言文学、土木工程等2个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财务管理等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逐渐形成,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已覆盖3个学院7个专业11个方向;与XX市以及所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签署协同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与50余所中小学共建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先后成立XX学院京东商学院、XX学院阿尔法学院。近五年来,为社会培养16234名本科毕业生,1789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4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493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平均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在师资队

13、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引进、培养、稳定、提高”等举措,教师队伍不断得到补充和优化。截至“十三五”末,全校专任教师总数达57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为46.6%,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占比为88.4%,入选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2人。(五)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XX学院共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学校还成立了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XX分院,获批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学校先后与宿城区人民政府、XX经

14、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洋河集团、京东集团等4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六)开放办学与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通过引进优质资源、拓展交流空间、提升合作层次,不断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积极推进与境外院校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2022年,学校计划招收首批留学生30余人,以后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七)校园文化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训和“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校风,坚持“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的办学方针,不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文化支撑。“

15、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获评全省大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省体育特色学校等多项称号,学校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六、规划要求()规划愿景新校区规划建设总目标是建成一所集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平安、开放、共享于一体,兼具西楚文化风情、滨湖水韵特色的现代化美丽校园,打造成为湖滨新城的地标。新校区要根据学校“十四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次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为方便办学资源共享,专业实验用房、重点实验室、专业相近的学院楼按组团式规划设计,并能满足对外服务功能。结合校园整体规划,对现状河道水系合理优化、改造,并进行适度的造景。遵循城市包

16、容校园,校园融入城市的理念,校园景观规划应与XX湖、三台山等城市景观相互渗透融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与城市绿化带共同形成整体的生态景观系统,实现园区、校区、社区互融互通。坚持生态优先,对外积极联动XX湖、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周边自然生态资源,对内形成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共荣的生态校园。根据校园水资源使用特点,规划建设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提倡紧凑高效,在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经济效益,使项目达到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注重建筑节能,贯彻绿色建筑理念,综合考虑建筑材料、设备的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优化屋面

17、、外墙、外窗等节能技术措施。结合地方季候环境特点,适当利用太阳能、空气源和地源热泵系统等绿色能源。鼓励开放共享,统筹校园与外部城市空间关系,强调校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生共享,鼓励产学研融合,建设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充分考虑大数据云平台、线上一站式服务、教学信息化与科研协作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各类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水平智慧校园。(二)办学规模1 .学生规模:计划至十四五末,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约20000人,继续教育约4000人;到2035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30000人,继续教育约8000人,硕士研究生约1500人。2 .师资队伍:计划至十四五”末,教职工总数达到1300人以

18、上,教师总数I100人以上,其中专任教师100O人以上。(三)学科规划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打造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积极探索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推动发展新工科、新文科和新农科,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一围绕XX“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发展要求,紧扣XX“6+3+X”制造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七大专业群:土木建筑类专业群、信息科学类专业群、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生物与材料工程类专业群、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类专业群、教师教育类专业群、文学艺术类专业群。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一巩固土木工程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成果,加强校级3个重点学科、5个重点建设学科建设

19、,培育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的学科,形成学科优势。加强专业建设。聚集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好16个省级、8个校级一流专业,形成专业建设的示范效应。Xx学院十四五末学科专业规划及预计办学规模见表3o表3:各学院“十四五”末预计办学规模预计二级学院预计专业所属学科预计学生数预测教职工数1.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工学480通信工程360人工智能36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60小计41560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480软件工程480乙.Vr舁帆力扒1十JL柱子阮物联网工程360公共计算机13小计31320773.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学540工程管理(造价)360测绘工程360城乡规划180道路桥梁与

20、渡河工程180智能建造180小计61800874.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Dg工学360机械电子工程36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60智能制造工程360自动化360车辆工程360小计621601045.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360生物工程360生物学(师范)180食品科学与工程200园艺/智慧农业农学180园林360小计61640796.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理学480信息与计算科学360物理学(师范)32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360大学数学(公共课)013大学物理7小计41520967.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管理学400劳动与社会保障/应急管理400人力资源管理400

21、市场营销360物流管理360行政管理400小计623201128.商学院财务管理管理学480会计学480互联网金融经济学360数字经济200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法学360小计51880919.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学500学前教育(师范)500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学480汉语言文学380音乐学艺术学240音乐学(师范)240舞蹈编导120大学语文7小计5246013110.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学文学400产品设计艺术学180环境设计180视觉传达设计180美术学160美术学(师范)180数字媒体艺术180小计6146011511.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360英语(师范)480日语240大

22、学英语(公共课)046小计2108010112.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教育学160公共体育13小计1160251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480马克思主义理论160小计264060总计5620000125014.国际教育学院300(留学生)20(外专外教)15.继续教育学院40002016.创新创业学院注:1.加底色标注的专业为计划新增的专业和计划调整设置的二级学院;2.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现有学科专业特点,二级学院建筑规划布局要方便未来学院拆并和调整。(四)建设主要内容1 .建筑规模新校区占地面积约26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m2,采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近期(202

23、5年)规划建筑面积约60万m2;远期(2035年)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m2o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综合大学(2)学校类别测算,各类校舍建筑面积参考下表4。表4新校区建筑面积测算一览表(仅供参考)序号各类校舍名称生均建筑(m2/测算建筑面积(后)备注远期2035年近期2025年1教室2.88576002实验实习用房(本科)5.021004003实验实习用房(研究生)11.024图书馆(本科)1.540000结合近远期发展需要适当超前规划图书馆建筑面积5图书馆(研究生)26室内体育用房1.05210007校行政办公用房0.6120008院系及教师

24、办公用房1.23246009师生活动用房0.3600010会堂0.24480011学生宿舍(本科)1020000012学生宿舍(研究生)1513食堂1.22400014单身教师宿舍0.4800015后勤及附属用房1.5731400十二类用房合计面积52980016留学生生活用房600017外籍教师生活用房140018继续教育用房40019科创大楼(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29000总计300000566600一备注:1.以上测算数据仅供参考在满足使用需求基础上可适当调整;2.留学生生活用房设计要考虑通用性,方便后期使用调整。3.以上指标不含防空地下室面积。新校区近期规划,除必配的十二类校舍用

25、房外,还要考虑:科创大楼(满足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等使用功能)、留学生生活用房、外籍教师生活用房、继续教育用房、人防地下室等。校史馆和档案馆等功能用房可考虑放置于图书馆内。会堂功能用房设计可考虑兼顾会议、剧场、音乐厅等功能,并规划在教师教育学院办公楼附近,方便该学院学生实训使用。新校区远期规划,除必配的十二类校舍用房外,还要考虑: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留学生生活用房、外籍教师生活用房、继续教育用房、人防地下室等。2 .机动车位根据xx市区停车设施规划(2017-2030),XX新区属于二类区,学校教工停车位设置下限指标为15个车位/100教工,由于新校区距离主城区较远,

26、学校教职员工主要居住在主城区,因此学校内停车位暂按60个车位/100教工设置。2025年,学校教职工总数将超过1300人,规划教职工机动车停车位800个以上,来校的临时车辆设置200个临时机动停车位。为方便接送教职工、学生来往于新校区与主城区,需考虑设置接送班车停车位。以上测算数据仅供参考。3 .人防面积根据XX省防空地下室建设实施细则(苏防规20201号)要求,本项目属于文教类建筑,需要修建防空地下室,XX市区防空地下室修建比例为7%,最低人均结建面积为1.75m2人。4 .室外体育设施室外体育设施需满足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室外场地设施配置要求。5 .其他室外配套工程按标准进行规划。(五)规划原

27、则1 .坚持生态优先新校区规划应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外积极联动XX湖、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周边自然生态资源,对内形成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共荣的生态校园。2 .提倡紧凑高效新校区土地资源利用应倡导紧凑高效的规划建设原则,采取集约、复合、张弛有度的空间布局模式,规避因粗放建设而导致的空间尺度过大、土地利用低效、功能版块割裂等问题。3 .促进创新融合应主动呼应时代变化,强调当代高校在教学模式与校园功能的迭代更新,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发展机制,鼓励校园功能互动融合、相关学科碰撞融合、校园空间创新融合。4 .鼓励开放共享应融入城市发展格局,统筹与外部城市空间关系,为城市发

28、展贡献力量。积极开放部分公共设施,强调校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生共享;鼓励产学研融合,建设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5 .强调场所活力校园空间布局应强调以人为本,塑造学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科研场所、复合活跃的交流活动场所、精致别样的景观游憩场所,用以承载丰富多彩的教学、运动及生活休闲。6 .营造智慧校园应充分考虑大数据平台,安防系统、线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教学信息化与科研协作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各类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高标准的智慧校园。(六)规划要点1 .背景及现状分析(1)上位规划分析解读、学校与区域的关系分析、基地发展机遇与制约分析,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发展趋势研判及案例研究、学校发展定位研究等

29、;(2)学校历史文脉研究,对XX学院历史沿革分析、学校空间文脉研究、学校历史文化要素挖掘与整理;(3)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基地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现状用地自然地形地势、绿化植被情况、限制性要素分析等。2 .校园总体规划思路、策略与方案(1)确定规划定位与目标,阐述规划理念、设计构思;(2)明确校园功能与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有机衔接;(3)明确学校内部功能布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施与管理策略等;(4)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表达,包括总体规划结构、校园空间形态组织及各种规划分析等。3 .功能布局校园规划设计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公共教学区、教育科研区、体育活动区、生活配套区。功能分区要求各区既能相对独立,又符合

30、专业教学活动规律,便于相互联系与共享。建筑布局时,尽可能将学科或研究方向相近专业规划在同一组团或相邻组团。公共教学区:围绕校园中心,集中布置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公共实验楼等,标志性建筑位于核心位置。教育教研区:各学院围绕公共教学区合理分布,成团成簇,由各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科研、实验建筑围合而成,每个学院建筑要相对独立。体育活动区:体育场馆根据建筑组团进行科学布置。生活配套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教师公寓等,每个生活组团还要配备超市、浴室、快递点等相应的生活设施和后勤服务用房等。4 .交通组织(1)与周围城市交通的衔接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重点研究校园对迎宾大道、环湖大道的影响及未来衔接模

31、式及实施时序等;公交系统的衔接: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优化公交系统,加强与对外交通枢纽的联系;并设置接驳公交等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换乘,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慢行交通的对外衔接: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及便利性,保障对外衔接道路系统中慢行交通的路权比例;(2)礼仪性南入口交通衔接建议新校区校园主入口面向迎宾大道。道路交通需处理好与迎宾大道、环湖大道的关系,同时解决与外围交通衔接关系,使得礼仪性南入口可以与现状道路有便利的衔接条件;道路交通同时应与景观风貌及两侧用地功能相协调,注重新增礼仪性南入口沿途的视觉空间体验及通行体验;(3)校园内部交通组织规划通过性交通与校园的到发式交通之间适当分离,避免相互干

32、扰;充分考虑车行、人行、无障碍通行等使用需求;根据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实际需求及时间空间分布不同,划定适合的纯步行区域;设置便于访客使用的道路标识系统,并与访客交通停车相结合引导访客交通流线;(4)校园内部交通组织本次规划拟在充分了解停车需求及需求分布特征的前提下,结合用地情况及景观风貌需求,通过路侧停车、空地停车、地下停车等多种方式,规范校内停车。5 .环境景观(1)对国内外一流大学校园景观内涵进行研究,加强XX学院新校区校园景观体系的整体把控和详细研究,形成各功能组团景观风貌的管控导则,确定景观规划目标、总体景观格局、景观风貌分区以及特色景观营造。(2)重点处理XX湖与新校区关系,确定未来校

33、园与XX湖在水绿空间格局、慢行交通、景观特色等方面的联系,综合考虑水系的引入、水环境的打造、水利设施的布局,建设特色湖滨校园;绿化采用点(建筑组团内庭院绿化)、线(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化)、面(景区、广场绿化)有机结合的方式,做到四季有花,有不同色彩;树木要选用百年树种,能承载学校历史文化。充分利用新校区西侧XX湖沿线风光带的景观优势,打造沿湖一侧秀美的绿化景观。注重校园树种多样性,道路两侧种植不同种类乔木及花圃、草坪;沿园林步道设置各种小型雕塑及休闲座椅;沿建筑周围适当种植常绿灌木和花圃、草坪,以增添景观效果。(3)校园设计要有XX历史文化元素和XX学院历史文化元素(例如“八校联建”文化元素等)

34、,也要适当建设一些红色文化景观。考虑校园文化传承,新校区规划适当融入一些老校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把它复制移植到新校区,形成校园文化记忆和传承,例如海豚湾、桃李园、求索楼等。6 .建筑空间风貌(1)新校区建设校园总体规划空间要丰富灵动,主次得宜,动静益彰。建筑以多层为主。(2)建筑应按照教学、行政、实验、活动娱乐、生活等功能呈群落式分布;建筑群落之间应相互呼应,合理利用长廊、庭院、平台、花台等多层次空间作为过渡;重视第五立面(屋顶)的设计;将新校区整体打造成为XX湖滨新城的地标。(3)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合理分配空间,避免浪费;细节上应充分考虑光照、通风、保温等宜居因素。(4)通过对校园

35、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研究发掘,确定校园建筑的材质、色彩、立面形式等,同时注重实用性。建筑外观要庄重大气,富有特色。各单体建筑造型、风格要尽可能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体现建筑语言。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等建筑应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体现校园精神和地域特色。学校大门设计要新颖、大气、标识性强,避免雷同,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适应。建筑之间要相互呼应,合理利用长廊、庭院、平台、花台等多层次空间作为过渡,也要注重第五立面(屋顶)的设计,多维度展现校园设计风格。7 .建设与运维(1)以人为本,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发挥滨水地理优势,考虑气候因素,让建筑与园林皆为师生提供宜居空间,使建筑、道路、广场、园林小景等设

36、施设计与照明均便于师生工作、学习、休闲、聚合、行走、运动;(2)建设开放共享校园。强调校园信息与资源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校园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一体以及校园公共设施共享的优势,体现高等学府吸收知识、兼容并包、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襟和本质;(3)建设数字化校园。在提供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舒适便利的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校园网络系统,逐步开展现代化教学、科研、决策、管理及多媒体服务等,广泛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之上,建立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虚拟校园。(七)成果要求具体成果应包括:设计文本、

37、主要设计图纸、展板文件、汇报及多媒体文件。(1)设计文本与主要设计图纸(内容包括且不限于下表要求)项目图纸要求案例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基础要求基础研究分析规划结构图总体规划平面图功能业态功能结构图各组团分析图(包括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功能策划交通组织路网结构图道路断面规划图地下空间及停车设施规划图慢行系统规划图公共空间景观结构图公共空间规划图设施体系校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校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建筑单体重要建筑单体(不少于2项)方案设计图纸效果图反映总体空间形态的鸟瞰(若干)反映功能版块或组团特征的鸟瞰(若干)重要节点的鸟瞰、人视透视(若干)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设计理念的其他相关图纸(2)展板。4-6张AO展板。(评标时不用提供,招标人考察时提供)(3)汇报及多媒体文件(评标时不用提供,招标人考察时,定标候选人需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汇报。)汇报及答疑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含3分钟多媒体动画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