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5053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三年级成语故事14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成语故事1小猴子在树洞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树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来,老猴子连忙赶过来救他,不料却把小猴子给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天,老猴子到河边去喝水,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儿皮球,突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奋力一掷,皮球掉进了树洞里。但他们并不急躁,马上去拿了桶到河边盛了水,再倒进那个树洞里,一会儿,水倒满了,皮球也浮了上来,他们拿到皮球,开开心心的到旁边去玩了。

2、老猴子认为这是一个救小猴子的好办法,于是,就像他们一样把水倒进了树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来了,可是他已经死了。老猴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给害死了。他悔恨极了,悲愤的大哭起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如法炮制。就像皮球和小猴子,他们的体积不同,质量不同,受浮力状态也不同,最终导致,皮球顺利的捞出来了,小猴子却淹死了。三年级成语故事2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东汉时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

3、时勤奋好学,经常独自一人关起门,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废寝忘食。为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和积累知识,他还想出了一个专门对付“瞌睡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古时候,男子的头发不是很长的嘛。他就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并拉直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地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往上牵头发,这样头皮就会被弄痛。于是,他就马上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苏秦。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

4、他,这对他刺激很大。后来,他就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觉,产生疲倦感、打盹儿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苏秦总觉得睡觉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猛然间感到疼痛,好清醒起来继续挑灯夜读。汉书、战国策秦策一笑比河清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

5、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大水就退了。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

6、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笑比河清表示态度严肃,难见笑容。(出自宋史卷三一六)歧路亡羊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己,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

7、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三年级成语故事3【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

8、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9、三年级成语故事4【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瞭亮,才是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细,不再争斗了。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狐假虎威】【成语释义】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成语溯源】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不信,你按我说的做

10、试试看。”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奉公守法】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

11、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赵胜听了这一番话,

12、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事非常规范。三年级成语故事5守株待兔【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

13、,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三年级成语故事6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

14、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

15、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三年级成语故事7【典故】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据说,伯乐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

16、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三年级成语故事8从前有一个孩童,名叫张三,他家里养了许多羊,但他做事马马虎虎的。一天,羊圈上的栏杆上塌了一个洞,张三的邻居看见了,就提醒他赶快修羊圈,他呢,摇摇头说:“只有一个小小的洞,没关系的,过几天再修吧。”邻居没办法,只好走开了。当张三准备修补羊圈的栏杆,顺便看看小宝贝羊羔长的怎么样时,发现羊跑掉了不少,没剩几只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我的羊儿呢?哇哇”有一位老人家听到了张三的哭声,就走了过来,关心地问他:“你怎么啦?哭得这么伤心?吵得我没法睡觉了

17、。”张三挂着眼泪珠子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那位老人家听,老人家听了,笑着对张三说:“你的羊儿不见了,是因为羊圈上栏杆的.洞修得太迟了。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修补,否则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现在修补还不算晚,还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张三顿时醒悟过来,谢过老人家,拿起锤子,把羊圈上的栏杆修得牢牢的。从此以后,张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彻底改掉了这个拖拉的坏毛病。虽然张三丢了不少羊,但他从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训,从此养成了有错即改的好习惯。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三年级成语故事9【狐假虎威】有一天,一只老

18、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转了一圈之后,

19、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三年级成语故事10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

20、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三年级成语故事11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

21、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4 .分析重点句。教学课时两课时。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开头交代了什么?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盾。从这个楚国人的话中,你觉得他的盾怎么样?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矛。你觉得楚国人卖的矛怎么样?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句导读:围观的人给楚国人出了个难题。如果真的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觉得怎么样?

22、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段导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夸矛又夸盾,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知识讲解: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开头交代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全天下最坚固的。戳:用硬物尖端触击,刺。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如果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按说矛什么盾都能戳穿,该是能戳穿盾;但是他的盾又是“什么矛都戳不穿的”,结果就好办了。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滥竽

23、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句导读:写齐宣王喜欢排场,叫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开头交代了什么?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句导读:讲南郭先生是怎么混进来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句导读:讲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滥竽充数。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想一下,南郭先生这样装模作样,怎么没有人发现呢?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渭王也喜欢听吹竽。句导读:讲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句导读:讲齐渭王不喜欢排场,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句导读:南郭先生

24、害怕露馅,逃跑了。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知识讲解:滥:读lnw,意思是“假的,失实的”。竽:读“y。”,一种簧管乐器。滥竽充数:意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借以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次货冒充好货。开头交代了时间:战国时期,人物:齐宣王事情: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给他听。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南郭先生吹竽动作的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南郭先生这样装,没有人发现,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吹的原因。因为齐潜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马上就要露馅了,所以逃跑了。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5、语。3 .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插图,幻灯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10成语故事。4 .引入自相矛盾。二自学生字交流预习情况。1 .着重提示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值一盾买一卖亏一夸(3)注意字形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2 .查词典,解释词语。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意

26、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三、精读自相矛盾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3 .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4 .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27、)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5 .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6 .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7 .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8 .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9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10 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四、初识古文,

28、激发兴趣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 .师范读。2 .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古文的意思。自相矛盾戳不穿盾坚固矛不锋利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戳得穿矛锋利盾不坚固1 .节课我为了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学习语文是为

29、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1.看拼音,写词语。Zixingm6odunkuakuznmemimai(自相矛盾)(夸口)(怎么)(买卖)2 .抄写词语。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3 .形近字组词。值(值日)卖(买卖)夸(夸口)盾(矛盾)买(买家)亏(吃亏)1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2 .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教学课件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2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板书:滥竽充数。3 .字典理解“滥

30、”“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二自学生字交流预习情况。1 .着重提木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2)识记生字形近字:夸一亏桃一逃组词扩展:“宣布演出”(3)注意字形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逃: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I”。2 .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3 .范读课文。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4 .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 .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31、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 .学习13句(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2)投影片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a指名读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 .学习46句(1)轻声读4一一6句,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2)指名读46句。a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b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3 .创设情

32、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 .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2 .总结全文。三年级成语故事12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平,所以就答应了。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

33、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i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

34、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三年级成语故事13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就是州侯,右边就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就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

35、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这就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就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就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

36、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三年级成语故事14最近我读了一些成语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一些,先讲掩耳盗铃吧!里面说了:“一个小偷去范氏家偷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决定把大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搬回家,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向大钟砸去,吼的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说这不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吗?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到一个办法,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他想,这下谁都听不见了吧。可是他以为自己听不见了,别人就听不见。其实只有他自己听不见,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还是被别人抓住了。”还有一个故事叫买梗还珠也很好看!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珍贵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人来买。一会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是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的啊!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不光看外表其实里边比外表更值钱。这两个故事也其中告诉我同样的道理:做事要先考虑周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