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一、请假的类别及期限1、病假:教职工因病无法坚持正常上班,提出请病假。请假期限根据实际病情而定。凡请病假一周及以上者,必须附上病历卡及县级以上医院医生诊断证明。2、事假:教职工有私事应尽量安排在公休日,若确有急事需请假应事先提出。3、公假:教职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通知或本单位指派外出参加有关会议、学术讲座(交流)、理论学习或业务培训以及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等公务活动,可凭文件或通知请公假。4、婚假:教职工结婚凭结婚证提出请婚假。达到法定婚龄结婚,婚假3天。夫妻双方晚婚者(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以上)婚假可延长到15日(含法定的节假日)。5、产假:已婚女教职工24周岁以上或职工双
2、方晚婚(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以上)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享受135-180天的产假,夫妻为双职工的,男方可享受7-10日的照顾假。按正常婚龄生育的(含七个月以上早产)的女教职工,其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增15天。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婴增15天。产假正值寒暑假,可以顺延其休假时间。6、探亲假:教职工需要探亲者,原则上安排在寒暑假进行。若非寒暑假探亲,一律按事假处理。7、丧假:教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请丧假。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领导批准,最多给予三天的丧假。若在外地需路程假者,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路程假。二、请假的程序和批准权限1、教职工凡是需要请
3、假者,应事先按规定程序填写请假单办理请假手续。2、教职工请公、事假两周以内或病假两个月以内,其审批权限及程序由学校作出规定。请公、事假二周以上或病假两个月以上由学校提出意见,校长签名后报送有关材料(包括请假单、病历证明等)到本局人事科审批。3、学校正职领导凡请公假、事假、病假一周以上应报市教育局领导审批。其中,处级及以上的校级领导,凡请公假、事假两周以上或病假一个月以上,经本局签署意见后报市委教育工委审批。4、教职工请假经批准,由学校发给准假通知书通知其本人,期满后,本人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有关资料学校应存档备查。三、病、事假期间的有关生活待遇1、教职工病、事假在两个月以内的,本人的岗位工资、
4、薪级工资、教龄津贴发百分之百,但若当月病、事假累计达到或超过十五天的,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不发。请病、事假期间,考勤奖应予扣发(不含公休日)。2、教职工病、事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事假期间工资:(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的百分之九十,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不发。请病、事假期间,考勤奖应予扣发(不含公休日)。(2)、工作年限满十年的,本人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照发,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不发。请病、事假期间,考勤奖应予扣发(不含公休日)。3、教职工病、事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
5、的,发给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的百分之七十,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不发。请病、事假期间,考勤奖应予扣发(不含公休日)。(2)、工作年限满十年及其以上的,发给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的百分之八十,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不发。请病、事假期间,考勤奖应予扣发(不含公休日)。上述(1)(2)项工作人员中,荣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授予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病假期间的工资,经过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提高10-15%的病假工资,但不能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4、精神病患者、癌症病人在病假期间,也应按规定计发病假工资。5、有三年以上病史的精
6、神病患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并妨碍他人工作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和组织批准,在养病期间,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六十。6、职工留用察看期间请病假,其生活费高于本人病假待遇的,改按病假待遇发给。7、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请产假或病事假的,其见习期相应顺延。8、工作人员因公负伤(包括军队复员、转业人员旧伤复发),在医疗期间原工资照发。9、婚假、产假、公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不变。10、丧假及奔丧路程工资照发,但途中车旅费自理。四、旷工旷职的界定和处罚1、虽有正当的请假理由,但无办理请假手续或自行请他人代为顶岗,没经领导批准的,均视为旷职。2、该请事假而请病假的,经发现查实,当旷职处理。3、请假批准期限已满,凡未再办理续假报批手续而超假的以旷职论处。4、对旷工旷职的教职工,学校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并进行批评教育。5、教职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自离岗之日起停发其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和考勤奖等)。学校应敦促其本人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如其本人坚持不返校,离岗连续超过一个月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即按自动离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