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5693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穗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言1第一部分“十三五”教育发展回顾2一、各类指标实现增比进位2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三、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3四、各类教育发展进一步协调4五、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6六、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7第二部分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7第三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H第四部分主要工作任务13一、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13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4三、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快速发展20四、加快职业教育特色发展21五、补齐民办教育资源短板22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22七、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提升23八、强化精细化管理24九、加强教师执行能力提升2

2、5十、优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27十一、健全机制落实惠民政策27第五部分保障措施28一、强化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8二、深化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28三、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9四、转变职能,推进依法治教进程30-IX-刖三“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三穗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深入认识国内外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准确把握三穗教育事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发挥三穗优势,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终

3、身教育体系。根据黔东南州“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共三穗县委关于制定三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三穗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十三五”教育发展回顾“十三五”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优先发展,不断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一、各类指标实现增比进位2016年以来,大力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及学前教育发展,奋力实施教育“9+3”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十五”教育,实现20

4、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各项指标不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85.85%,比学15年提高38.78个百分点;7T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和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34%.88.15%,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0.15、3.1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56%、1.22%,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L19、1.1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9.04%,比2015年提高11.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4%,比2015年提高13.72个百分点,初中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4.31%,比2015年提高了13.17个百分点。二、办学条件进一步

5、改善“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效,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改薄工程”,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高中攻坚工程,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及教育装备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共计投入建设资金6.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05295,成功实施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学校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5所(含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28所)。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占地面积达27.91m27.73m2o大力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全围墙建设。同时不断充实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完小及以上学校均进行标准化实验室改造,对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全了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小学自然实验仪器配备达

6、标校数为100%;初、高中理化生实验仪器达标校数为100%。建成图书室62间,藏书量从2015年的77万册增至102万余册,图书配备达标率为98.1%;音体美器配备达标73.6%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创设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不断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广泛利用学习空间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投用“班班通”419套,建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6个,乡镇级及以下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初具规模,正在积极筹备和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全县教

7、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显著增强。三、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2015年以来,针对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英语等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实际,采取了公开招聘优秀师范大中专毕业生、特岗教师招考、引进紧缺人才和调整校际间教师等措施,及时补充学校缺编缺岗教师,共新增教师512人(其中事业单位招考171人,特岗教师招聘332人,免费师范生9人)。在解决队伍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调整与质量提高,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县

8、教师参加培训率达100%,新教师培训率100%,州级以上骨干教师63人,教育名师11人,有1名教师得到教育部表彰,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持证上岗率为100%。同时,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业评聘,把教师综合素质和履职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督促学校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尊师重教氛围进一步形成。四、各类教育发展进一步协调统筹协调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要求,按照促进教育公平、优质的总体目标,兼顾城乡均衡发展,不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学

9、前教育不断优化。为进一步扩充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切实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指导幼儿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有关要求,实现了学前教育启蒙养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有效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同时,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成效明显,促进了资源共享、城乡均衡,县示范幼儿园积极向省级示范园目标迈进,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二)义务教育不断加强。为积极推进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优质。近年来,严格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乡镇办学”的要求,有步骤、分阶段地

10、推进校点布局调整,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点数从2015年的72所调整到现在的46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在师资均衡上,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并于2016年开始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和县城区学校对口支援乡(镇)学校制度,并选派校长教师200余人到上海、江苏、重庆及北京等城市培训,五年来,县、乡累计派出支教教师达180余人,进一步激发了教育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2017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三)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实施普十五教育,加快普及

11、我县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依托三穗民高、县中等职业学校资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模,提升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大力实施高中阶段课程改革,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并逐步迈上内涵发展的新征程。(四)职业教育效应凸显。顺应时代要求,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对接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把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了集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干部培训、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其他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机构,形成了“一套班子、一支队伍、多块牌子、多种功能”的复合型培训基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从2015年的1802人,增至现在的2590人。同时,学校不断增

12、强服务能力,逐步走上了优质发展的道路。5年来,共计输送中职毕业学生3105人,完成各类培训2.51万人次,办学成果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凸显。五、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县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学督导检查,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注重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评价。更加重视质量监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以中、高考为重点,大力实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抓考风,促学风,对接新高考。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更加注重学前、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支

13、撑,准确定位,谋划提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基础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教育质量一路攀升,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通过高考向上级学校输送新生3245人,其中本科院校1554人,专科学校1691人。在重视高考质量的同时,以三、六、七、八年级为重点开展中小学学业水平测试,结合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深入开展,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纳入县、乡、校教学常规管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素质教育内涵不断得到拓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六、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国家助学金和“滋惠计划”、学前幼儿资助等政策,共计落实国家普高助学金760.445万元;中职助学金263.182万元,免学费40

14、5.333万元;寄宿生补助4029.735万元;“滋惠计划”及学前幼儿资助资金87万元。自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113859人,共计落实营养资金5100万元。第二部分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三穗县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深入认识国内外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准确把握三穗教育事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发挥三穗优势,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追求教育优质高效,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未来五年三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维、新要求、新任务。从

15、国家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教育事业更加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提出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国发20222号文件是支持贵州发展创新的“黄金十年”机遇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黄金十年”机遇期。因此,全县上下要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突出改革创新,转变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务实高效,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各项目标如期圆满实现。从经济条件来看,我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社会氛围来看,全县奋发向上的氛围正在形成,追赶超越的合

16、力日益凝聚,开拓未来的信心明显增强。从发展环境来看,作为一个农业县,我县将获得更多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支持;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教育基础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和好环境必将会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快速、优质、可持续发展。从我县教育自身发展来看,过去五年,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及“三孩”政策等社会条件的变化,县城学生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学位需求不断加大,必将对教育结构布局、资

17、源配置等产生很大影响,对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城镇“大班额”问题、教师结构性短缺、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维稳难度加大等问题将依然突出,成为影响三穗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三穗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各相关部门必须认清形势,通力协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推动三穗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第三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8、,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扩大开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满足人民追求优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二)坚持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围绕新

19、型城镇化、移民搬迁、乡村振兴计划、三孩政策等工作推进,补齐教育短板,加快推进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城乡各类教育需求,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坚持依法治教。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推动教育发展,加强地方教育法制规章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坚持提高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补齐教育质量短板弱项,推动全县教育发展从规模增长向质量内涵转变提升,形成本县民族特色教育。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适应优质教育要求的

20、校长和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23年起,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至全州中等以上水平。到2025年,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实现县域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优质均衡,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全县8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考核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校际间各项指标差异系数小学、初中低分别低于0.55和0.50。教育质量居全州中等水平,高中出口由量的突破到质的提升,由普通本科向重点院校发展。具体要求是:(一)教育普及程度超过全州平均水平。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

21、,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阶段迈进。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以上,公办园占比达56%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全县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新格局,科学编制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分期分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缩小办学条件整体差异,公共资源更加均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更加充分,特殊群体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三)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更显著。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优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教师数量、结构、专业化水

22、平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超70%,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四)人才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更明显。完善教育体系、人才培训和制度环境。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增加,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形成新机制,人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显。(五)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教育全面升级,智能化教学普及到校,“互联网+教育”供给模式和治理模式更加全面,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教学,全面普及数字校园。(六)教师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多渠道补充教师数量,满足学科设置需要,师生比例符合国家标准。强化年轻教师培养,中青骨干教师占比提升,“三名”

23、工程充分发挥作用。(七)教育治理能力高效规范。政府、学校、社会的教育合作更协调,政府统筹教育发展能力全面增强,财政保障、安全保障更有力,教育督导机制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第四部分主要工作任务一、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区公办幼儿园4所(第五至第八幼儿园)、农村公办园2所(巴冶、赤瓦幼儿园),改建村级公办园5所;补充公办幼儿园办学设施设备;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力度,完成第一轮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指导新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二)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通过人事招聘、特岗计划、招

24、聘社会化服务教师等方式新增幼儿教职工200人。(三)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由发改、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地方实际,科学制订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制度。(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继续支持、指导民办幼儿园加速发展,政府建立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机制,加大民办园扶持力度,在民办园建园用地、公共资源使用、办理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考核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并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规范民办普惠幼儿园健康发展。(五)强化学前教育管理。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进一步优化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体制;落实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完善学前教育年度考

25、核和办园评价制度,实施综合督导评估;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建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扩大教师优质资源,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发展重点项目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在园幼儿公用经费和补助资金,新增幼儿园4所、改扩建幼儿园10所、引资新(迁)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9所。学前教育教师建设工程:2021-2025年新增教职工200人;依托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幼儿教师职前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实队伍力量,提高队伍素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计划:实施学前教育课程统筹管理,优化结构和内容,推进课程改革,

26、强化督导评价,集团化办园。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加大投入,高位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把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成合格学校1.根据“区域性节点城市”定位,修订三穗县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小学布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统筹协调、综合考虑县城扩容、城镇化建设、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中小学全面薄改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既要坚持适度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注重稳步推进、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2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优质均衡标准,制订三穗县中

27、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方案;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按照推进方案的安排,主动配合、积极运作,统筹辖区内学校按规划时序及进度要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定点保留的学校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计划,逐步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到2025年,新增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五中、五小、一中、巴冶、三小),改造城乡义务教育学校13所(一中、二中、一小、二小、三小、六小、八弓中心校、青洞小学、桐林小学、瓦寨小学、台烈小学、寨头小学、巴冶小学),改造面积50000平方米,新建体育活动场馆50000平方米。3 .积极筹措经费,按小学、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大于2000元和25

28、00元的标准,补齐教育信息班班通及录播教室设备,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新增中小学实验仪器、体卫艺器材、图书等,确保全县中小学校达到优质均衡办学条件。(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骨干教师培养,统筹区域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相对均衡1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科学统筹全县事业编制,并结合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及特殊岗位人员的缺额现状,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计划,重点补充中小学实验学科、体艺教师和转岗培训综合实践教师、劳动技能教师。确保2025年秋季80%的义务教育学校的音体美学科为专职教师,所有综合实践教师完成转岗培训。到2025年,新补充义务教育师资

29、150人(小学135人,初中15人;按专业分:体艺教师32人,信息教师10人,其他学科教师108)。2 .建立“三穗县骨干教育培养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县级财政按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总额的1.5%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重点选送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参加培训;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升教育,使小学、初中50岁以下教师,高于规定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大力推进片区、校际、校本研训和送教下乡、城乡结对工作;实施“三骨”“三名”建设工程,到2025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县级及以上“三骨”三名”人

30、才总量达260名(其中小学180名,初中80名)。3 .统筹规划,全面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均衡配置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制订并实施三穗县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三穗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及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乡村教师到城镇挂职学习的双向互动服务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率达10%以上及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三)建立关爱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衡1 .同步规划,统筹安排,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户籍子女同等享受入学、升学、资助政策,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

31、迁子女接纳、入学后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2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摸清当地残疾儿童少年的情况,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档案,做好入学动员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订残疾儿童少年就学规划,采取送入特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送温暖送健康、建档管理的方式,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县财政部门要用好用足残疾儿童少年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在校贫困残疾学生的生活费用;要按照生均6000元/学年的标准,给有残疾学生的学校划拨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积极申请上级经费,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三穗县特殊教育学校。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学校

32、、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更新、补充设备,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支点、载体和手段,构建网络式教育新方式,积极营造学校如家、师如父母的温馨校园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要建立健全在校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卡制度,进一步落实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纠正行为偏差。4 .持续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七长责任制”和“双线目标”责任制度,扎实开展“四包一”(校长包校,中层包级,

33、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包保工作,把责任落实到校到班到人;按照贵州省控辍保学二十条开展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工作;建立家长送子女入学责任评价制度。(四)规范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1.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根据三穗县中小学(幼儿园)常规管理办法,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5 .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县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6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制订三穗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加强对学生手机、读物、作业、睡眠和体质五个方面的管理;

34、根据三穗县“双减”工作方案,制定三穗县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方案,指导学校开展“5+2”课后托管服务;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均衡分班,平行分班,不设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适应新高考要求;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做到“人随籍走、人籍一致”。7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或集团化办学,实行单校、多校划片招生,促进初中生源的均衡分布,并逐步扩大指标分配比例。8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深入持久地对学校及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和完善安全稳定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

35、的育人环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项目实施全面薄改工程,改扩建中小学11所,撤并乡镇3所初中,新建城区1所初中、2所小学,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现象;配套补充教职工100人;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完善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配置、加快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三、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快速发展(一)加快第四中学建设进度,完成三穗民高搬迁工程;完成第三中学改建成初、高一体化特色完全中学,办好县民高示范引领的完全中学,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二)县政府成立“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保类复评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县之

36、力,确保三穗民高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发挥其示范特色作用。(三)加强高中人才建设、引进。(四)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优化课程管理,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探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生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引进和利用优质资源,促进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五)强化新高考方案宣传,引导学校、学生主动适应新高考;(六)加强高中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设备、人员)建设,全面做好高中生心理咨询,防范新高考改革风险。突破高中阶段教育重点项目普通高中扩建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新建第四中学,配齐配足三穗民高内部功能设备,积

37、极支持三穗民高“申示”复评,充分发挥三穗民高省级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新建三穗第二高级中学,大力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中阶段教师建设工程:新增高中学校教师60人。四、加快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一)按照城乡互动、产教融合的原则,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校企、校校、校政”合作,形成“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完善中职与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质推进中职一高职一本科的“立交桥”建设。(二)着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用性、技术性、有效性和针对

38、性,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强化社会服务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职校综合办学能力,增强办学吸引力。到2025年,实现中职教育3000人以上。职业教育发展重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快三穗县职教中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内部功能设备,促进学校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着力稳定扩大规模,强化专业优化建设,推动学校向社会发展。构建企业+职校+标准厂房的职业教育模式。高中阶段教师建设工程:新增中职学校教师30人。五、补齐民办教育资源短板(一)规范民办教育管理。推进民办教育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理顺社会力量办学受理、审核、批准、监管体系,营造公平政策环境。落

39、实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对民办幼儿园的共同监管责任,对办园条件暂不达标、未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教学点,试行幼儿看护点分类管理制度。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营利性民办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企业运行办学机制。规范民办学校审批程序,清理整顿无证民办学校,继续开展民办幼儿园年检授牌工作。(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探索发展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支持名校办分校、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县政府把发展民办教育统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把民办教育放在与公办教育同等重要的

40、位置。(三)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教育装备建设,新建学校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全面达到省级标准。加强“三通两平台”推进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运用水平,开展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启动建设“教育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并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管、学、研、培数字化,全面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充分使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助推教育发展。七、加

41、快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学生爱党、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良好品质;围绕中国梦主题教育,以“三爱三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完善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

42、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中的记载,切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德育工作目标和实施规划,构建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有效衔接的完备的德育体系,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心灵与思想健康发展。(三)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美育工作方法。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全面启动高中课程改革,积极对接新高考;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以立德强技为核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前教育教材和教学纳入课程管理重点,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点课题,探索适合我县实

43、际的课程管理模式。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心理健康等课程的管理,注重法制、安全、科普等课程的渗透,不断提高课堂研究能力。认真开展中小学生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倡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全面发展。八、强化精细化管理(一)坚持学校管理以安全为重点,以服务教育教学为目的,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应急保障与救助体系,强化教育与预防、注重过程和细节、明确目标和措施、落实任务和职责,将安全、法治、科普等管理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形

44、成规范、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文化精神;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切实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健全校方责任保险、学生医疗保险等体系(一)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和考核制度,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实施好政务、校务公开,实行学校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不断推进学校民主、科学、和谐管理进程。(三)教学管理以常规环节为主,重抓督查落实,形成规范灵活的视导机制。督促教师认真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四)以绩效考核、评先选优和职称评聘为突破口,突出师德建设,督促教师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45、,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充分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狠刹教师违纪违规行为,大力整治发生在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五)对教育经费实行县级统筹,继续实施“校财局管”,严格财经纪律,坚持依法理财,精准预算,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推动学校发展。九、加强教师执行能力提升(一)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按编制、学科、结构要求,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特设岗位等形式,不断充实队伍力量,完善补充机制。根据年龄、知识、学科结构实际,以边远村级学校为重点,根据学科教学需要,通过积极争取特岗教师、城镇教师支教等,缓解薄弱学科资源压力,做到配

46、齐、配套、趋于合理。同时,按要求配备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服务学校发展。(二)研究制定培养规划,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以本县优质资源为依托,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以外派学习与校本培训结合的方式,研制教师轮训计划,千方百计推进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保障小学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80%以上,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0%以上;建立区域内教师交流机制,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教师多渠道交流率每年达10%以上。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教研员职数足额、学科基本配套,保证乡镇有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专职教研人员。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工

47、作室作用,及校本教研依靠学科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名校长和名师。到2025年,参加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义务教育300人以上),骨干教师和学校带头人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0%。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完善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方式,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在确保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比例保证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十、优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一)科学合理布局校点,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完善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细化措施,强化督促,实施好第

48、二轮学前行动计划项目、改薄工程项目、教师公租房(周转房)建设等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维修加固,实现校舍安全全面达标;全面完成县第四中学、第三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工程,完成新校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新建城区第五到八幼儿园和县城第五小学、第五中学等,增加城区学校容纳量。(二)按标准化建设要求,配齐村级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图书、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课程所需器材。落实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增加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逐步实现中小学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加强信息化专职教师队伍和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各学科教师培训,提高现代化设备服务教学的效益。十一、健全机制落实惠民政策(一)积极落实国家贫困大学生入学资助,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社会捐资助学。完善高中学生资助帮扶体系,保障贫困学生能完成学业。(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等资助体系。(三)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切实实施好义务教育学生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