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一、教学分析标准解读2011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标倡导主动探究学习,同时凸显重要概念传递,保证将概念教学落实到位,同时把倡导主动探究学习和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结合起来,围绕概念教学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
2、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本节内容位于课标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的第2个二级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课标对于相关活动提出如下指导: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教学中,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教材
3、分析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中的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课时。在学习了血管、心脏、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教材通过模拟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血液是循环流动的观念,为了解血液循环途径埋下伏笔。本节还涉及了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主题十“健康地生活”中的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等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中,模拟哈维实验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但由于受到器材和时间的限制,短时间内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也可将手按在腕部的静脉血管上,然后进行观察,效果同样很好。实验时一定要强调,做完实验
4、后一定要尽快解开绷带,以免影响上肢血液循环。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血液的流动情况来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绘制表格填写出来。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已相对成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较七年级时有了明显提高。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教师的指导需要具体化,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
5、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教学中,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普遍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用观察、实验活动,分析对比图片等各类资料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应有足够时间用在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和意义;(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2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3 .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2)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以实验法、问题法和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前导,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通过播放心脏搏动的声音,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心脏不停搏动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观看模拟哈维实验,通过观察显微镜下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对血液循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7、;通过动画观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并尝试拼装出血液循环的路线,能够说出血液成分的变化;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信息,课堂上进行交流;组织学生学习测量血压的方法。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心脏搏动的声音学生回答问题:心脏跳动从学生自身哈维实验伴随着心跳声,去探索血液循环的奥秘按照课本提示,事先让两位同学录的声音通过视频进行实验观察的感受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鱼尾鳍血流情况制好视频并提醒学生绷带扎的时间不能过长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提问: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的猜想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验证哈维的猜想。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体会
8、动静脉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回到哈维实验,问: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结:什么叫血液循环?过渡:人体的血液循环又是怎样的?两人一组,用绷带将上臂扎紧,感受肘弯处的脉搏,观察前臂静脉小结:动脉把血液带离心脏,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三人一组,按课本步骤进行实验。重点观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结论:血液沿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循环流动学生根据之前猜想情况回答问题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的活动一: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血途径播放血液循环动画,提出问题:液循环动画,初探血液自主学习初血液循环包括哪几个过程?对人循环
9、,构建血液循环概念探血液循环体有何重要意义?尝试建构血图,记住体循环、肺循环液循环概念图。的途径活动二:构建血液循环模型、贴图小组合作,完成拼装游戏小组合作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构建血液各组展示自己的连接方探血液循环循环的路线,完成模型、贴图的制式,阐述连接理由,分析作,使血液能在回路循环流动。不同连接方式的差异利用模型、贴提问: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在图的直观属你们完成的血液循环路线图中出生答:动脉血和静脉血性认识循环现了两种不同的颜色,这表示什么系统中主要意思?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血管的正确活动三:观察血块颜色的变化动脉血:含氧量高、鲜红连接顺序出示两支试管,让学生判断血液的成分。静脉血
10、:含氧量低、暗红提问: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哪里发毛细血管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全身毛细血管网和组织分辨动脉血化?细胞之间,肺部毛细血管和静脉血的关注心血管过渡:在大家对血液循环有了一定网和肺泡之间发生气体差异健康的了解之后,尝试以田字格的形式交换,使血液成分发生变构建血液循环概念图并用红色和蓝色标出血液成分的变化化活动四:写写练练,写出血液循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概念图主完成血液循环概念图形成血液循让大多数同学在课本上,几位同学大多数同学在课本上完环途径概念在白板上以田字格的形式完成概成,部分同学在前面白板图念图上完成,并讲述自己的概教师小结念图布置学生课前进行血压的测量,收组长、课代
11、表汇总,了解集心血管相关知识,了解家族心血血压的组成、正常范围、健康教育管健康情况,了解心血管疾病危异常危害等(图片、数据)害、症状、治疗、生活习惯、日常保健等相关知识(图片、数据)。课堂互相交流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课后制作血液循环相关课后制作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小报知识小报,指导家庭健康生活六、板书设计(肺循环)肺毛细血管;(体循环)上腔静脉二下腔静脉-静脉血_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I_左心室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肺动脉七、教学反思“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节的主要内容。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怎样直观简单的让学生认识理解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无疑是众多生物教师的难题。通过“血
12、液循环”一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由课前录好的“哈维实验”小视频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新奇和喜悦。学生根据哈维实验进行猜想,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实践,验证哈维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他们再也不是机械记忆“纸质的生物”,而是感受到了生命本身;再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完成科学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先组织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观看血液循环动画,初探血液循环;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模型的拼装、路线的粘贴,再探血液循环。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连接方式,并阐明理由。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所学内容,以“田字格”的形式尝试建构血液循环概念图,并用红色和蓝色分别标出血液成分的变化。我有理由相信,能够抓住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自然将心思回归到课堂中来,自然将精力放到学科知识上来。此部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自然可以体验到“学”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