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6398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20180523029引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梁达发第二模块学习札记一、引言浣溪沙鸿彭珊枝时疾时徐一水间,碧波投影影蜿蜒。落花微雨早秋天。软羽银蓝温在手,夕阳玛瑙落于肩。画中有你是何年。二、阅读和学习的文献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高德胜.幸福道德教育UL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04):1-8+18.王强.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道德何以为?J道德与文明,2012(02):21-26.三、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I历史进化论惟科学主义批判古希腊时代已萌芽,。此后,经由文艺复兴的早期启蒙,人们对理性的意义和认识越来越深入。17世纪上半

2、叶,笛卡尔推崇的数学推理方法,将理性作为知识的唯一源泉。到18世纪,康德强调理性在人的主体性结构中凸显为最高的认知能力。随后,黑格尔则将“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作为哲学的最高境界看待。于是,理性成为了最高哲学境界和惟一正确的方法论。到了二十世纪,惟科学主义文化信念遭遇危机与挑战,人们对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的文化批判思潮开始兴起。先有韦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继有胡塞尔对欧洲科学危机的分析和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再有席美尔对现代技术世界的物化和异化的批判,还有新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理性的全面而深刻地批判等。美德伦理学复兴伴随近代哲学认识论的转向以及认识论问题研究的日益科学化,科学主义和工具

3、理性所带来的社会危机,使得一些当代学者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他们将目标转向传统美德伦理,尝试美德的去边缘化,重振德性雄威,以摆脱现代性道德危机。复兴的美德伦理学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状态。美德伦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代人们幸福感获得,不再过多牵制于人类物质文化发展水平,而更多奠基于个体自我幸福心性的养成,即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德性之间必然联系的信念建构和感受力修养。这里的前提假设就是人内涵的道德善的本性。美德分类学进化回溯起来,是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智慧、勇气、自我克制和公正四大核心美德。亚里士多德继而增加了如慷慨、风趣、友好、真实、

4、坦率、宏大和灵魂的伟大等美德条目。然而,他们提出的都还属于一个理想王国的必须精神,也是构成一个好人的品格特质,但却缺乏概念明晰可见、体系层次分明且清楚可区分的美德分类系统。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美德的评论散见于论语中,却没有以一种正式的分类体系而呈现。不过,学者们普遍同意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大美德。而在经典的佛教中,虽然已经有一个基本的美德分类,即“圣八正道”。,积极心理学者秉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福一致”的哲学思想,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中归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美德,并将六大美德进一步细化为可具体实践与测评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从而,创新了一个普世的、共同协商

5、的、描述积极人格品德的美德理论框架与分类体系。II理想价值论一、理想价值的目标优化目标调适论首先,它通过个体能动地调适自我价值需要与价值目标之间的契合度,而建构起价值意识与价值对象通约性的联系。人的主体性发展活动本身的统一性包含两个区域,一个是需要区域(即价值意识范畴),另一个是目标区域(即价值对象范畴)。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活跃性或能动性。人必须使二者贯通并相互作用,才能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实现值得欲求。于是,目标调适论(goalasamoderatormodel)在迎接这一挑战中诞生,开启了对这两种区域之间互通连接作用的探索。目标调适论的基本假设为:目标所表

6、征的价值取向与人内在需要的契合及其相应价值目标的实现,对人的幸福感具有决定作用。具体来说,目标调适论强调两种基本价值取向:(1)价值需要取向,认为主体基于其文化经验而生发的价值需求的满足有助于获得幸福,而价值需求长久得不到满足则导致不幸福。(2)价值目标取向,所谓目标指的是个体主观的期待。个体有意识地追求目标,当目标达成时就会体验到幸福。另外,目标实现对幸福感的影响与个体价值取向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个体幸福感的获知至少部分地受到目标实现的影响,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二、价值目标的美好诉求希望论希望论所创用的价值实现机制,是以人的存在的现实性为根本依据,以人对未来的乐观主义预想为期望形

7、式。目标思想是希望论的核心概念。对于目标决定来说,至少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首先,目标必须内涵充分的价值以激发人们持续的追求;其次,目标在本质上是能激发人的倾向性行动或预防性的规避行动的;再次,目标实现的难度应具有变动的挑战性,而非是那些一定不能实现或一定能实现的目标;最后,目标选择具有个体希望水平的差异性。希望的这三个成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价值实现的意义建构幸福识建论幸福识建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元价值思维活动。快乐的情绪、高兴的表情、充满愉悦性的动作,或者是积极活跃的人际互动等外在活动、行为,就将人内在的积极价值意识指向外在化。同时,积极主动的行为、动作反过来又使得人的意识或价值思维过程逐

8、渐积极、乐观、主动起来。人与外部世界的文化关系,是由人对于自身的物体机体性进行优化的意识指向的。因此,幸福识建论指出,人不是被动地体验外部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生活事件作用于个体来说都是一种“价值意识建构过程”,包括对事件元素的分析与加工,评价与解释,反思和记忆的过程。III自觉主体论时光再构法时光再构法是对人对自珍的历时反思性存在进行的本质考量,具体说来,就是根据特定问题框架,引导被测试者回忆、再现一天中快乐与幸福的状态,并对这种状态进行评估的测评方法。时光再构法用来评估人们一定时间范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对生活中各种活动和安排的体验与感受状况。自我决定论从本质上说,人在文化创造活动中是能够

9、自我决定的存在物,总是通过作用自然和环境而进行独特的文化创造。人的主体性生成内在要求主体能动的自我意识之觉醒。这就需要人主动而自觉地激发其文化创造的内外动机,满足人的文化存在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关注于影响外在动机内化的操作因素:(1)自主性体验能力知觉归属感IV多为交互论一、互动的情感性一积极情绪扩建论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情感观照。所谓人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情感观照,指的就是人对于事物的一种“愉快”的看法。在这种观照中,人把作为自己对象的事物,并不看作“知识”的对象,也不看作与其有某种伦理道德关系的对象,而只是由以获得“是否具有,积极情感,的性质的体验。二、互动的道德性一感恩论感恩通过亲社会行为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即施惠者的亲社会行为能使受惠者产生感激之情,而受惠者的感激之情又能够激发其亲社会行为,并更进一步加强了施惠者的亲社会行为。三、互动的意向性一持久幸福感模型幸福感三要素结构:幸福初始域(happinessset-point)、生活环境(lifecircumstances)和;意向性舌动(POSitiVeCognitive,behavioral,andgoal-basedactivities)四、结语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狄德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