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媒体评论研究大纲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媒体评论研究大纲简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代媒体评论研究大纲简本金梦玉(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本大纲针对本科教学使用,共研究生学习时参考。(2006年5月1日)第一版:2003年9月9日第二版:2004年5月14日(一)课程性质与要求学习新闻评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关于事件的感受力,培养自己的分析事物、评价事物、表达意见的能力。新闻评论起始于情况的掌握。学习新闻评论,要求关于任何重大事件,首先要尽快获得资料、信息,掌握情报,其次,分析推断事件的性质,形成自己关于这一事件的表达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传播学看来,就是没有资料积存,就没有表达权。在这方面,优秀评论员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老新闻工作者林放在上班前,到茶馆去吃茶,熟
2、悉民声,为当天的评论题目打下腹稿;年轻的电视评论员白岩松掌握材料的方法;香港凤凰卫视的特约评论员阮次山每天7点到开始读报、上网、看电视等等,熟悉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背景资料,为他的评论做准备。有了这种训练,在其他情况上,我们就受用无穷。新闻评论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熟悉新闻评论的特点、功能、源流与传统;掌握新闻评论选题、立论、标题、结构、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熟悉新闻评论各类体裁、样式的写作或者制作要求:掌握运用新闻评论常用体裁与分析新闻评论作品的能力。学习新闻评论课程的要求:1、学习典范新闻评论作品。2、学习评论背后的东西:评论动机、评论认识与概括的思
3、维机制(能力及表现)3、评论欲望:社会思维背景、社会心理。4、进行新闻评论的系统训练5、练习评论。大约4一6篇。(二)教学方法新闻评论课程学习的三字诀:“讲、评、练”。(1)结合教材,认真阅读与分析例稿,以加深对教材的懂得,并从评论作品选中吸取写作经验。(2)经常阅读(收听、收看)报刊、广播、电视评论;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分析等教学方式。(3)精心练习写作,做好作业讲评。本门课程全部作业共写作6次,包含小论文1次,分析评论作品2次;写作评论3次,其中1次要求上指定的网站论坛发表。(三)教材推荐教材: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参考教材:涂光晋广播电视评论学作品选:典范新闻评论选(电子文档版本)(四)
4、课程考核:1、作业考核占30%;2、参加课堂讨论、辩论赛等,占10分;3、课程笔试占60分。4、上网、给报纸投稿发表新闻评论视其质量,能够替代作业考核、课堂辩论赛等,占50分。(五)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新闻评论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与通常议论文的区别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第二章新闻评论的演变与进展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源流从古代论说文到报刊政论从报刊政论到新闻评论第二节著名评论家与评论传统王韬的政论梁启超的政论、时评李大钊的评论鲁迅的杂文邹韬奋的小言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
5、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进展趋势小型化趋势融合化趋势个性化趋势开放化趋势多元化趋势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原则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标准第四章新闻评论要素第一节新闻评论内容要素第二节新闻评论结构要素第五章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策划新闻策划与评论策划评论栏目的定位与篇目(节目)的策划第二节评论的选题评论的第一道工序选题的根据选题的类型第三节评论的立论立论的前提立论的要求第七章广播新闻评论第一节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评论的影响广播评论的个性特征第二节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广播谈话及其类型评论员(主持人)评论与口头评
6、论音响评论及其种类第八章电视新闻评论第一节电视评论的特点电视传播方式对电视评论的影响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第二节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画面的类型与运用原则同期声的概念与表现功能屏幕文字的作用与运用方式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的特点与要求第三节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谈话类评论的特点与节日形态主持人评论的特征与表现方式电视述评的特点及其样式第九章广播电视评论的共性问题第一节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与立论第二节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进展方向第十章新闻评论写作的技法第一节新闻评论中的理、事、情第二节新闻评论说理的两个原则第三节分析与综合第四节夹叙夹议(六)课程讲义第一章绪论学习提示:1、本章重点:学习新闻评论的定义,掌握新闻评论的
7、特点。2、本章难点:熟悉新闻评论认识的不一致视角;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与政论性的核心。第一节新闻评论界说一、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性与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阐明道理、表达观点的意见传播活动,以言论文体或者节目样式为其要紧载体;也是各类大众传播媒介评论类体裁或者节目形态的总称。1、通常认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类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但这种定义只是说明一种文体,对评论的懂得有三种角度:文体论视角一一约束思维,精确文本,载体要求;信息论视角一一内容是意见性信息,是关于社会问题、当前事件的观点、意见的表达;思维论视角一一新闻
8、评论有着特殊的思维要求,是不一致于新闻报道的逻辑思维与逻辑证明,在新闻评论选题、立论、论证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来;评价论视角一一社会学认为,评论是人类“评价行为”的外化。评论本质上来自社会的需要。评论的社会意义不只在于传播者传递了什么,还在于双向的交流能否进行,能否表达出个体的社会价值,能否通过资讯的互动达到人类智慧的高度整合。波普尔的“三个世界”论(物理世界/精神状态世界/思想内容世界)解释了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释世界,是给世界提供意义的懂得与懂得了的意义。2、以上界说揭示了新闻评论的性质、对象、外延。二、关于新闻评论定义的认识。关于新闻评论的界说,仍然众说纷纭。这种状态说明新闻评论
9、是一种年轻的、尚未充分发育的体裁,仍处于进展、完善的过程之中。正确界定这种体裁,务必坚持历史的、实践的、进展的观点。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从新闻评论的定义看,新闻评论具有新闻媒体传播的共同特点一一新闻性;同时.,作为意见传播活动,又具有言说文体的基本特征一一政论性。有关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多种说法:大致有3种说(新闻性、群众性、政治性);4种说(新闻性、政治性、大众性、战斗性)。一、新闻评论的新闻性1、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特定性、直接的针对性的统一。2、时效性包含时间与时机两个侧面。新闻评论有的时候也注重时间,但特别关心准确把握时机。时机是与绝对时间相对应的概念,要紧指事物进展
10、、变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脉搏跳动变速的时候,人们注意力重心转移的时刻。把握时机,坚持“言当其时”的原则,既防止“马后炮”也防止盲目超前的倾向,是赢得预期舆论效果的保证。3、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强调把评论对象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分析、论述。也就是说,新闻评论不论论述什么,它的评论对象都是如今、此地、此条件下的此事(此人、此物、此现象、此问题等等),即都是“这一个:这是表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的前提,也是中肯揭示事物本质的保证。4、直接针对性指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假如说评论对象的特定性是评论分析、论述的出发点,那么直接针对性就是分析论述的落脚点了。5、新闻性
11、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内容的选择,同时也是它区别于通常论说文、政论文要紧界限。二、新闻评论的政论性1、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概括论说文、政论文的基本特点,其中要紧有:(1)明确阐述关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要紧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2、阐述关于事物的看法与以说理为要紧手段,是一切论说文的共同特点,也是政论性的基础。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是政论文区别于其它论说文的要紧特点,也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核心。只有坚持这一论述问题的特定角度,新闻评论才能与广大受众建立共同语言,才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共鸣,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与作为媒介政治旗帜
12、的作用。4、政论性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的内容表达,同时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重要分水岭。第三节新闻评论的性质与功能一、新闻评论的性质这种体裁一旦与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就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与党性倾向。这是阶级的时代观与社会观的集中表现。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性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政治工具,转变为社会大众利益的媒体代言人。言论具有的阶级性,是指其观点代表的利益特征。二、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具有认识、监督、阐释、协调四大功能。因此不仅新闻媒介,而且社会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都十分重视这种舆论形式。但是体裁拥有的功能与具体作品的实际社会作用,并不是经常一致的。二者是否一致,取决于掌
13、握媒介、运用体裁的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也就是他们藉评论所表达的见解与主张是否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进展潮流。三、新闻评论的地位当代新闻媒介无不把新闻评论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特别重视政论与新闻评论的舆论作用。党与国家领导人在每一重要历史阶段都有关于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四、从事新闻评论的先决条件写作者在知识上与写作能力上是比较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为高。在广播电视的评论性栏目,不管是主持人或者参与评论的来宾,都被期许为专家身份。这是由于评论是基于理性权威基础上。从事新闻评论务必加强专业知识与表达能力。1、专业知识。理想的新闻评论者是在专业领域中的通才。如在政治新闻方面,报社社论
14、主笔应该是对国内政治各个层面的问题,具备与学者教授等量齐观的专业知识,避免写出来的文章悖离学理。但是,评论主笔又不能像学院象牙塔中的教授,只钻研某些高深的题材,见树不见林。专业领域的通才是从事新闻评论的首要先决条件。2、逻辑思考能力。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是训练不可或者缺的。即从概念的界定、命题的陈述、到结论的形成,都务必符合逻辑,才能符合理性论述(discourse)的标准。多研读中外著名的评论文章,是强化逻辑思考能力,运用于评论写作上。3、明晰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新闻评论都是基于良好的沟通(传播)能力,报章自然需要文笔典雅流畅的写作能力。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需要的口齿清晰、论理有力的口语传播(SPCe
15、Chcommunication)能力。4、民主开放的态度从事新闻评论切忌刚愎自用的封闭心态(CIOSedmind),应有民主开放态度来汇纳多元声音,才能避免因偏见、刻板印象、权威人格(authoritarianpersonality)所可能带来的己见。关于不一致的意见,须抱着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来接纳反省。这样才能展现民主风度,同时推动理性论述的公共领域之建立。本章思考与练习:1、新闻评论的定义有什么?差别在哪里?形成差别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说认识新闻评论有四个视角?如何科学地认识新闻评论?3、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关于新闻评论文体有何重要意义?4、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关于新闻评论有何重要意义?5、新闻
16、评论工作者应有什么样的素养?第二章新闻评论的演变与进展本章提示:1、本章作为课程学习的知识性环节,要求认识到新闻评论进展的基本脉络,认识中国新闻评论进展的基本规律。2、本章重点:中国新闻评论进展的源流;著名新闻评论家及其传统。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源流新闻评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进展轨迹,它植根于悠久的政论传统,又与近代报刊的出现直接有关。每当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中国的新闻评论都处于最活跃的时期。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阶级或者先进政治力量的代表性人物,大都直接从事过新闻评论的写作,其中一些人还成为优秀的政论家。中国的论说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诸子以来,中国的论说文代有名篇。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
17、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掀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掀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察世俗上的言论以宣传宗教教义、宣扬伦理道德为主,虽有个别接近现实的言论出现,但基本谈不上新闻性。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其主编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该报创始的报刊政论文体,对近代报刊产生了深远影响。继王韬之后,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最有影响的政论家首推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要紧的报刊活动家。在他担任时务报总主笔期间撰写的政论曾风靡一时,以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章文体,成为独树一帜的“时务文体政论是指从政治角度议论新闻事件或者现实问题的议论文。与现在的新闻评论不一致的是,早期的报刊政论不强调新闻
18、性。不注重时效性,写法上多为设言解说,坐而论道。王韬、梁启超、严复等人是我国报刊政论的奠基人或者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文章尽管也联系现实,但大都泛指普遍的社会现象或者积年痼弊,通常不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以系统地阐发自己(或者自己所从属的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传播西方思想文化为要紧目的。但与传统的论说文相比,政论已成为一种报刊文体,具备现代评论的雏型,是由古代的论说文向现代新闻评论过渡时期的产物。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的报刊评论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逐步由报刊政论向各类类型的新闻评论过渡。1904年创刊的时报,设置时评专栏,所发评论注意与当天重大新闻相配合,篇幅短小,
19、时效性强,一日数篇,分版设置。时评成为时报的一大特点,与政论相比,时评更注重新闻性,特别是时效性.因此更接近于今天的新闻评论。从这一时期开始,报纸从以政论为本位的时期,逐步过渡到以新闻为本位的时期,新闻评论逐步与通常的报刊政论分离。演化为一类由多种体裁构成的,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同时又为广泛的读者所能懂得与同意的以说理议论为主的文体,成为报刊上与新闻报道并驾齐驱的一种传播方式。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陈独秀、李大钊为新青年、每周评论撰写的政论、短论,毛泽东早期的政论与后来为新华社、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新闻评论,鲁迅发表的大量杂文,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小言论,张季鸾为大公报写的
20、社评等,为我国的新闻评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与优良的传统。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新闻评论的进展大体经历三个历史时期,即从1949年至1956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与建设时期,1957年至1976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与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在前两个时期,新闻评论以报纸评论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广播评论发育得还很不完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评论还未出现。在我国,广播电视评论的发育、进展与走向成熟,是近20年的事。中国新闻评论的进展历程说明,伴随着传播方式、传播技术与传播媒介的进展,新闻评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扩大。它由古代论说文发端,历经政论、时评、新闻评论等各个阶段,逐步演变为纵贯
21、古今、横畴多种媒介的传播系统,成为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不可或者缺的一类传播手段。第二节著名评论家与评论传统回顾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继承新闻评论的优良传统,离不开对著名评论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熟悉与研究、学习与借鉴。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根据他历年在循环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评论(要紧是政论)整理出版的毁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的政论继承与进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桐城时文”、八股程式的局限,强调文章是“载道之器指出“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不应拘泥于章法,墨守成规。他的政论对报章文体的进展与政论文风的改观都起到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其代表作有变
22、法、论今时势(收入毁园文录外编时改为中外合力以防俄)等。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也是一位著名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有三个特点:L“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埋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其中第三条是其政论的突出特点。梁启超的政论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思路开阔,文笔犀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鼓动性。他在清议报上国闻短论专栏发表的时评,为时事短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等。李大钊是最早运用报刊评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政论家之一,也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时事、写作评论。在李大钊用白话文写作的各类评论中,深刻的思想
23、与通俗平实的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他发表的大量时评性短论,文字精粹、表述浅显、内涵深邃,为今天的新闻评论提供了极好的借鉴。他认为政论家应具备“知识、诚笃、勇气”三方面的完整修养,主张执笔为文,一要做到“查事之精”,二要做到“推论之正,而二者之中,尤以据乎事实为要其代表作有庶民的胜利、新纪元等。鲁迅先生使杂文成为一种新型的报刊评论文体,并充分发挥其特有的“b首”与“投枪”的作用。他的杂文紧密结合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性,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讲究说理艺术,既“短而有骨力又“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够移人情”。特别是其“论时事不留面子,硬痼弊常取类型的手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
24、为现代报刊杂文奠定了基础。使杂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论文”。其代表作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邹韬奋先生关于新闻评论最突出的奉献,是使“小言论”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评论样式,使新闻评论的群众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加强。表现在选题上,他往往选择那些“通常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情况”;表现在议论上,则使用小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对事物或者现象做出分析。其代表作有工作的大小、肉麻的模仿等。毛泽东的报刊评论活动始于湘江评论,此后,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撰写过大量出色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评论既富有政治性。又重视新闻性;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具有雄
25、辩的逻辑力量;巧喻善比,深入浅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他的评论表达出无产阶级政论家的战斗风格,也为今天的评论工作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代表作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质问国民党等。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进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进展呈现出下列趋势:1、小型化趋势。2.融合化趋势。3.个性化趋势。4.开放化趋势。5、多元化趋势。本章思考与练习:1、中国新闻评论进展有何自己的特色?2、影响中国新闻评论进展的著名新闻评论家有什么?他们的要紧特色是什么?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与标准本章提示:1、本章重点:现代新闻评论的原则。2、本章难点:正确认识与懂得新闻评论的标准与理想。第
26、一节新闻评论的原则一、现代新闻评论的社会语境1、新闻评论处于信息化、商业化、大众化、市民化、法制化的环境。2、政治民主化、政治文明化的进展目标。3、公民个人的权利意识凸显。4、媒体多样化与信息交流渠道多种类的环境。以上显露出来的社会语境,使得当代媒体新闻评论应当遵循现代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共同的价值观念。二、现代新闻评论的原则内容新闻评论的原则因媒体所属阶级、集团与党派、政府体制的不一致,立足于不一致的新闻媒体的原则不一致,也呈现出不一致的内容要求。1、公平正义原则。2、公共利益原则。参与媒体公共论述(discourses)的传播者,务必尊重公共利益与理性客观的精神,从而发挥传播评论的良性功能。3
27、、诚实评论原则。评论应当是评论者的真诚办法。4、自由表达与民主讨论原则。三、评论的原则能够简练地表述为公正。要证明评论是公正的,要区别是评论与事实;评论所根据的事实应当是真实的;评论事关公共利益;评论没有恶意。一个“公正评论”只要具备了这四个条件,评论就是合法的,就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以上原则说明:参与媒体公共论述(discourses)的传播者,务必尊重公共利益与理性客观的精神,从而发挥传播评论的良性功能。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标准一、新闻评论的标准新闻评论的标准是新闻评论者所持有的对论题的推断、评价的准则。这种标准是多方面构成的,通常认为政治标准是首要的,对新闻评论发挥着导向作用。在政治标准之外,
28、下列方面是伴随着新闻评论的活动,成为评论实践中的重要标准:一是评论主体利益标准;二是社会进展取向标准;三是道德与法律标准。二、新闻评论的理想新闻评论人的理想是:帮助受众深入熟悉新闻事件,继而引导舆论。首先:尽可能收集有关新闻事件的所有事实(facts),在完整的事实信息(information)的基础上进行评论,不可能误解真相,无的放失。多方阅读资讯,查询事件来龙去脉,甚至访问当事人等都是必要的。“愈多的事实,愈少的偏见”。其次,应以精确的概念表达评论者的思想与立场,提供读者另类思维的途径(alternative)o减少诉诸情绪的论述语言。特别不宜在评论表达中突出煽情方式。三、以简明扼要的方式
29、表达社论不宜超过1500字(美国社论皆在1000字以内),专栏理想的字数在500-1000字之间。广播评论应在15分钟以内,谈话性节目不宜超多一小时。电视评论节目常在一小时中进行,但宜分段进行;论述冗长会失去观众的注意。四、以“新、速、实、简”的原则处理新闻主题。本章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说“公平正义原则、公共利益原则、诚实评论原则、自由表达与民主讨论原则”是当代新闻评论应当具备的原则?2、新闻评论应有什么样的推断标准?3、试就某个新闻评论侵权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其侵权的原因。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要素本章提示:1、本章从微观层面分析新闻评论的要素;下一章从宏观角度介绍新闻评论的类型。两个角度合一,
30、构成对评论的完整认识。2、本章重点:认识新闻评论的要素,分析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各个要素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3、本章难点:结合具体作品掌握新闻评论的要素。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内容要素一、新闻评论内容要素及其关系新闻评论的要素,实际上就是论说文的要素,如同消息的要素是记叙文的要素一样。它包含论点、论据与论证三项。要素完备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好评论的唯一标准。论点、论据是有形的实体,它们通常具体地存在于评论之中;论证是无形的,它表达于论点与论据的联系之中,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要素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灵魂、血肉与骨骼的关系。论点是评论的灵魂。论据是血肉,而论证则如同骨骼。二、论点1、论点的概念:论
31、点概括关于所评论的事物的看法。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总论点与分论点。总论点统帅、支配分论点,任何评论都有总论点,但通常只有一个。分论点是隶属并服务于总论点的论点;是否设置分论点,设置多少个分论点,服从于总论点的需要。2、论点的要求:论点务必正确、鲜明、中肯.力求新颖、隽永。3、论点间的关系:包含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与诸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总论点与分论点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主从关系与因果关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则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论点间的关系,决定着评论的结构。三、论据1、论据的概念:论据是用来证明相说明论点的理由事实。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理论性论据与事实性论据两大类。2、理论
32、性论据:即理由。常见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与政府的法律、政令,经实践检验过的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观点,某些自然科学的公理、定律,仍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遗产,与活的格言、成语、谣谚等等。3、事实性论据:包含典型事例、概括性事实、知识性材料与具有可靠前提的假设性材料等。4、论据务必充分:论据充分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要求,意味着每一件论据都具备一定素养,力求精当。理论性论据要求本身正确,与论点有内在联系,引用准确,富于启发性;事实性论据务必真实、可靠、贴切,同时为受众所熟悉与易于懂得。要善于按论点的需要,选择、剪裁与表达论据,防止叠床驾屋、断章取义、生拉硬扯
33、等现象。四、论证论证是以论据证明与说明论点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论证以论点正确与论据充分为前提。新闻评论常用的论证方式,有按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划分的直接论证与间接论证,按逻辑方式划分的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论证方法则有例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反证法、选言法等等。论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评论的表达与写作过程。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结构要素一、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者播出)的,用以提示文章(或者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提示或者标明其论题范围、要紧见解、基本倾向与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与集中表达。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要紧与最值得注意的事
34、实。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与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目的,即使以评论中作为由头或者论据的要紧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新闻标题往往使用客观叙述或者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与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通常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懂得新闻。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使用提问、感叹、反话、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评论标题的功能是:概括论题范围,表达中心论点。说明作者态度,引发受众兴趣。评论标题的要求有:贴切、具体、鲜明、精练、生动。二、评论的结构(一)评论结构的构成。评论的结构,即谋篇布
35、局,是对评论逻辑思路与层次安排的总体构思与谋划。按评论文章(或者节目)的结构顺序,可将其分为开头、中间与结尾三部分;在具体的结构布局中,则分别称之为引论、本论与结论。(二)评论结构的要求。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布局合理、层次明晰、逻辑顺畅。(三)评论结构的方式。评论结构的方式有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评论结构方式的不一致表现也是评论思维的外化形态。本章思考与练习:1、新闻评论的内容三要素之间有何关系?2、正确论证的前提是什么?3、具体分析某篇新闻评论作品,熟悉其论证的特色。第五章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本章提示:1、本章重点:基于报纸媒体的新闻评论体裁,其特点、地位,形成原因。2、新闻评论的
36、其他形态分类的标准。3、本章难点:掌握立论性评论与驳论性评论的写作要求。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新闻评论源于报刊。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最能表达评论特点的报刊评论要紧体裁,通常被称之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这些体裁包含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与专栏评论。晚于报纸出现的广播电视媒介把这些体裁加以移植与运用,在传播方式上略有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这些体裁的基本形态与特点。一、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之“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与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与指导性。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37、同级党委与政府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观点。二、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在规格与权威性上是介于社论(本台评论)与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在内容与写作特点上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常常以配合或者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者播出。报纸上的评论员文章在发表时可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与观察家评论三种形式。三、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一般情况下,短评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与评论员文章不一致的是,它的篇幅更为短小,论题更为集中,分析更为扼要,在使用上也更为灵活。短评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活泼、就实务虚。短评的写
38、作要求有:论题具体,一事一议;长话短说,评在实处;源于报道,高于报道。四、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者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者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按语的功能包含四个方面:1 .提示说明。2 .评价表态。3 .提醒建议。4 .强调补充。根据编者按语在与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的编排位置,形成三种不一致的表现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依托,有所超脱;迅速及时,轻便灵活;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究分寸。五、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是指
39、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体裁进展迅速。其类型也不断丰富。专栏评论的特点有:稳固性、时代感、小型化、群言性。专栏评论的类型可按不一致标准进行划分。按作者构成分类,包含群言型专栏评论。集体式专栏评论与个人专栏评论。按体裁分类。包含专栏小言论、专栏随笔、论坛评论等。按内容分类,包含专栏思想评论、专栏经济评论、专栏体育评论等。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其他种类V立论性评论立论性评论是以倡导为宗旨,以正面论述为主的评论。这种评论是社会主义论坛的主角。它以因时倡导、因事倡导为基本特点,是支持、扶植新事物、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要紧评论形式。写作立论性评论要善于提炼新颖的论点,突
40、出说理重点,适当注入感情,恰当运用驳论手段。二、驳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是以批判、反驳为要紧任务,以驳论为基本手段的评论。这种评论肩负着为旧事物掘墓、为新事物催生的双重任务。它与“揭丑”文章与“大批判”文章有着质的区别。写作驳论性评论要注意选准“靶子”、瞄准“靶心”,实事求是、讲究分寸,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重视方法、力争主动。三、阐述性评论(实际上一种以论述方针政策为主的立论性评论,本节供阅读)四、解释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是以客观分析、解释、说明为要紧手段的评论类型。在西方的评论分类中,“释论”涵盖大事分析、时事述评与评述等。我国目前多以新闻分析或者新闻述评的名目出现。解释性评论的特点:(1)注重时效
41、性的时间侧面;(2)寓鲜明倾向于客观叙述之中;(3)藉分析事物存在的条件引导思考。写作这类评论,要善于与选择运用事实,适当还原事物或者认识的进展过程,在反映舆论的基础上能动地引导舆论。五、提示性评论提示性评论是着眼于提出问题,藉以引起重视的评论类型。这类评论多以编者按或者编后的名目出现,但关于特别重要的问题也能够运用评论员文章以至于社论。提示评论旨在提醒,因此一般不多加分析论述,具有“评而少论,述而不详”的持点。写作这类评论要力求论点高度集中而具体,适当把握论述重点,力求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本章思考与练习:1、新闻评论基本体裁有什么?它们的特点、地位是什么?如何形成的?2、根据指定的评论材料,
42、把握角度,写作一篇立论性评论或者驳论性评论。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本章提示:1、本章重点:新闻评论选题、立论。2、本章难点:懂得与认识新闻评论价值;正确把握新闻评论选题与立论的思维过程与特点。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策划所谓策划,通常是指筹划、谋划的意思。新闻是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新闻又是通过传播者采集、筛选、加工后传播的信息,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信息的取舍,而且操纵着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事实为本源的新闻本身不能“策划”,选题范围、报道方式等能够策划。新闻评论策划是策划在新闻评论工作中的运用,也是与评论工作的基本特点直接有关。作为以“直抒己见”或者
43、“直抒胸臆”为基本特征的传播方式,新闻评论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新闻评论。都是传播者“筹划”或者“谋划”的产物,策划是新闻评论工作不可或者缺的工作环节。新闻策划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策划要紧是指栏目定位,包含栏目受众、样式、宗旨、风格与“包装”的策划;微观策划。要紧是指篇目或者节目策划。包含选题、结构与发表或者播出方式的策划等。评论文章(或者节目)的策划属微观策划,包含选题策划,即研窕与筹划评论的选题对象或者议论范围;发表(或者播出)方式策划,即研究与筹划评论以何种方式编排发表(或者播出),如使用配合式、连续式、系列式等等。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一、选题与立论的
44、关系1、选题规定一篇评论对象与论述范围。选题的这两个侧面,存在着如下的关系:评论对象=论述范围评论对象V论述范围评论对象论述范围明确这二种关系,将能够通过对论述范围的调整,更好地驾驭整个论题。选题不等于评论的题目,切勿混淆这两个概念。2、立论规定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与基调。中心思想要求从评论对象的实际出发,力求揭示其本质或者实质;基调规定评论的思想深度与理论高度,既要考虑客观实际的需要,也要照顾受众的同意能力。立论不等于总论点,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3、选题、立论的关系,通常可概括为选题在先、立论在后;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给予选题以灵魂。但是,比通常关系更值得注意的,却是二者之间的
45、特殊关系,也就是选题趋同、立论互异这种常见的评论现象。二、新闻评论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概念新闻评论中,选题通常是指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与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与范围。在新闻评论写作或者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与成败。(二)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要紧有三个根据:1 .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宣传任务与党与政府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与最新的政策精神。2 .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做法、新矛盾、新问题与来自广大群众的要求、愿望与呼声。3 .重要的新闻报道。获取新闻评论选题的具体方式包含: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实地的调查采访,其他媒介的报道,
46、受众的提供,专门的策划等。(三)新闻评论选题的基本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常规性选题。通常是指配合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宣传日所确定的选题。由于节日、纪念日等的特定性,使评论在发表(或者播出)时间与选题范围上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性。便于提早做出策划与准备。事件性选题。通常是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者记者新近采集到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这种选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纪实性。由于关注的多是热点与焦点,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与注意。社会性选题。一般是指与群众生活与工作密切有关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选题。这类选题既包含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公众话题。也包含社会上的难点、疑点或者冰点、盲点,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接近
47、性。三、新闻评论价值与新闻评论选题新闻评论价值是评论对象所包含的具有较大思想性与实际影响的素养及其评论因素。新闻评论价值包含:事实本身价值、公众关注程度、与评论者的关系。新闻评论选题应当选择具有较大新闻评论价值的对象。第三节评论的立论立论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者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与材料的作fflo调查研究是新闻评论选题与立论的前提。只有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才能产生实事求是的论断与结论。深入的调查研究,是提高评论质量的关键。评论的调查研究既包含论题、材料、由头的收集,也包含见解、看法的采集;既是发现、捕捉问题的过程,也是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新闻评论的立论应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1 .针对性。2.新颖性。3,准确性。4,前瞻性。第四节新闻评论选题与立论的思维过程及其特征从共同的根据到达不一致的具体目标,选题与立论经历着不一致的思维过程,具有不一致的思维持征。选题的思维过程,是通过“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可行性)”三重筛选的过程,贯穿广其中的思维持征可概括为横向的宏观比较。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