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科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诊疗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病因1 .感染因素包括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病毒、细菌多见。(2)肠道外感染:因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同时感染肠道,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以及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时,可伴有腹泻。2 .非感染因素主要为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1)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定
2、时、食物的质和量不适宜、过早给予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等均可引起腹泻。个别婴儿对牛奶、大豆及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本病好发于夏秋季。气候突然变冷、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喝奶过多,都可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二、临床表现病程在2周内称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称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为慢性腹泻。根据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全身症状等,腹泻可分为轻、中、重度。腹泻程度分级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大便次数(次/日)5881515脱水现象无轻度显著酸中毒无无显著症状不明显可有发热及呕吐现象出现高热、昏迷等1.急性腹泻分为轻型腹泻和中重型腹泻。(1)轻型
3、腹泻:多由饮食不当或肠外因素引起,也可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或溢乳。一般大便少于每日10次。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少,内有白色或黄白色奶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便后恢复安静。一般无脱水和全身中毒症状。(2)中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比较急。不仅胃肠道症状重,且伴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中毒症状。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有时进水即吐,严重者可呕吐出咖啡样液体。大便每日10次,甚至几十次。每次量多,呈黄绿色或蛋花汤样水样便,可伴少量黏液或血液。严重腹泻和呕吐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低钾
4、血症,还可出现发热、烦躁、嗜睡等。3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多与营养不良和急性期未彻底治疗有关。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大便次数和性质不稳定,重症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患儿容易发生腹泻迁延,同时长期腹泻又会加重营养不良,最终产生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多脏器功能。4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三、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合理用药,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调整饮食除呕吐严重者,一般都应鼓励进食补充营养,以促进恢复。但腹泻期间需要调整饮食,根据病情
5、给予易消化和清淡的饮食。2,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一般无须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而抗生素诱发肠炎需要停用原来的抗生素,改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5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没有脱水或轻中度脱水者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预防和纠正脱水,中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竭者需要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6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腹泻患儿常并发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四、护理评估1.现病史有无腹痛、腹部有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有无腹胀及肠鸣音是否亢进等症状;有无发热、前囱凹陷、哭时无泪、少尿、皮肤干燥及弹性差等脱水表现;有无消瘦、慢性营养不良等表现。7 .健康
6、史性别、年龄、家族史等,重点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既往有无反复腹泻类似发病史,有无过敏史。8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1)血常规:一般来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提示细菌感染,若降低则提示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病变。(2)大便检查:大便中有较多白细胞常提示侵袭性细菌感染,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大便常规内含有较少白细胞或者没有白细胞。大便培养可检查相应细菌。真菌感染的肠炎,大便涂片可发现菌丝和抱子。病毒感染者可行病毒检测。(3)血液生化检查: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五、护理诊断1.腹泻与喂养不当、肠道炎症有关。2 .体液不足
7、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3 .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5 .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低钾血症。6 .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合理喂养知识、卫生知识和腹泻时护理知识有关。六、护理措施1.控制腹泻,防止继续失水主要措施如下所述。(1)调整饮食:维持良好的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但严重呕吐和腹泻患儿需要暂时禁食(不禁水)。母乳喂养患儿,暂停辅食,给予单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给予稀释牛奶或米汤,等腹泻好转后,逐渐给予半流质并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常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给予甜食,可疑病例暂停乳类,改豆制品或发酵奶。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饮食
8、,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对于禁食患儿需行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2)控制感染:加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并根据大便培养的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3)大便观察:评估患儿排便次数、性状(有无黏液、血液,是否为水样等)、颜色、气味、量,并根据医嘱及时留取标本,注意采集脓血黏液等异常部分。同时在护理记录单上呈现动态变化。2 .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脱水是急性腹泻常见死亡原因,合理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对于轻中度脱水不伴循环衰竭的患儿,以及需要预防脱水的患儿可选择口服补液盐。而重度脱水患儿或循环衰竭患儿选择静脉疗法。(1) 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和纠正轻中度脱水。一般轻度脱水需补充
9、5080mLkg,中度脱水补充80100mLkg,在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将余量按照病情随时口服。对于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新生儿都不适合应用口服补液盐。(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的患儿。第1日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对少数脏器功能不全的患儿需要调整。种类。脱水分为低渗、等渗和高渗,不明性质时按照等渗脱水处理。速度。先快后慢。前812小时,每小时8IOmL/kg。有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溶液20mLkg,30-60分
10、钟内快速输入。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速度减慢,于1216小时内输完,每小时约5mLkg0如果病情好转,可减少补液量,或者改用口服补液盐。第1日以后补液: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可改口服补液。一般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等张溶液。继续损失量按照丢失量计算,用1312等张溶液。然后将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的总量在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3 .维持皮肤完整性采用柔软透气的棉质布类,不要应用橡胶,尽量减少一次性尿不湿的使用,必要时可以敞开。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干燥,局部可以应用清鱼肝油、鞍酸软膏、氧化锌等保护皮肤。有条件者可以应用烤灯,但需注意防止烫伤。4 .高热
11、护理对高热者,采取温水擦浴、冰袋等降温措施,必要时应用退热药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并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判断有无周围循环衰竭等严重表现。5 .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脱水症状,包括神志、精神、囱门、眼窝、眼泪、皮肤湿度和弹性、尿量、血压等指标。观察有无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表现,如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心率加快等低钾血症表现,有无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以及有无呼吸深长、精神萎靡、口唇樱桃红等酸中毒表现。观察有无并发症,观察患儿的营养情况,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了解有无多脏器功能的障碍。七、健康指导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母乳喂养者避免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饮食结构的突然变动。6 .指导家长配制和应用口服补液盐。7 告知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食具消毒,避免食物污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8 .及时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户外活动。9 .气候变化时,及时添加和减少衣物,避免感冒。10 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