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急诊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院急诊管理制度目录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2一、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2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及保障措施。2三、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4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工作制度5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工作标准7一、急救电话及时接听率100%。7二、急救药品齐全率100%。7三、急救设备完好率100%。7四、急危重病人优先抢救率100%。7五、患者及家属知情告知率100%。7六、医疗文书及时完成率100%。7七、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时急诊护士及医生护送率100%。7八、急诊辅助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报告率100%。7急诊病人优先住院制度7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8急危重患者流向分析制
2、度9危重患者管理制度10急诊重点病种的有关规定13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14紧急情况下多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及制度16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各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一、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一)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二)昏迷患者;(三)休克患者;(四)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五)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六)各种急性中毒患者;(七)急危重孕产妇;(八)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
3、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九)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十)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及保障措施。(一)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先救治,后交费。(二)急诊科护士接诊时,须立即报告医生,如病情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护士在患者全部医疗文书上盖上绿色通道印章。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
4、执行。(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要执行对患者的抢救、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组织会诊、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必要时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或转送患者的任务。(四)急诊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报告科主任,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医院各种急诊抢救小组参加抢救。(五)对需住院、紧急手术或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到达,同时当面完成与下一个科室的交接工作。(六)对需做各种辅助检查的危重患者,必须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七)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根据处方、用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急诊科绿色通道印章,优先为患者提供服务,如优先付款,优先检查,优
5、先治疗,优先使用电梯等。(八)各科室值班人员(包括医生、护土、医技、药剂、后勤维修保障人员等)接到急诊科急会诊或其他紧急请求后,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或请求地点(九)收费处及药房分别设置急诊收款及急诊取药窗口,接到盖有绿色通道的处方和辅助检查申请单时,应在5分钟内完成收费,8分钟内完成取药工作。(十)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检验常规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影像常规检查自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CT或MR1室在接到病人后,尽快完成检查并出具检查结果。有关科室在完成上述检查结果之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患者所在的科室。(十一)凡需多个科室
6、协同抢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专科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或由医务科决定。(十二)对突发公共事件,有3名以上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三、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一)医院设有绿色通道”印章,由急诊科保管。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根据急诊科绿色通道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二)急诊科要尽快可能详细登记经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患者的接诊时间、联系人、联系方式、患者最后的去向等资料。()主要职能部门对急诊绿色通每季至少一次督查、反馈、整改的效果评价工作记录。(四)对拒不执行或干扰急诊绿色通道运行的个人和
7、科室,必须追究责任。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通信调度:急诊科接到120或其他医院转送的急危病人通知后,简要询问病情,并按照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前、院内抢救准备。医护人员乘救护车赶到现场后,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急诊科的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要提前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运工具在救护车到达前准备就绪,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於/口O二、病人的交接:急危重症病人送达医院后,急诊科有关人员立即接诊,详细了解病人病情病史后快速判断是否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如需进入“绿
8、色通道按照绿色通道”工作流程进行。三、器材、设备、医疗文书及相关检查结果的交接,所交接的内容有:患者随身携带的医疗文书、检验或影像学资料,骨折等固定器材(颈托、固定气垫、夹板等);机械通气和/或胸外按压自动设备;担架(车);氧气袋/瓶;其他。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工作标准一、急救电话及时接听率100%。二、急救药品齐全率100%。三、急救设备完好率100%。四、急危重病人优先抢救率100%。五、患者及家属知情告知率100%。六、医疗文书及时完成率100%。七、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时急诊护士及医生护送率100%。八、急诊辅助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报告率100%。急诊病人优先住院制度
9、一、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收治急、危重病人,各病室每天应留出1-2个病床优先考虑收住急诊科急危重病人。二、急症病人在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0分钟,在留观室不得超过72小时。对于短期内难以明确诊断的疑难复杂病人,由急诊科主任或医务科根据病情裁定收治科室。三、危重病人要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在转送病房途中,急诊科应酌情派医师或护士护送,护送人员须向病房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后方可离开。住院途中的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主管医师须向患者或其亲属交代清楚,必要时签字同意。四、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应按急诊绿色通道原则尽快送手术室救治。五、急诊病历须随病员和住院病历进入病房,出院时,由经治医师在急诊
10、病历上记录病员住院期间的病情和出院医嘱。并将急诊病历交由病员本人自行保管。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为切实做好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保证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一、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二、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一)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二)送入急诊抢救室
11、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三)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四)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五)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六)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优先处置通道的决定,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三、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行政总值班
12、,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长、院长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急危重患者流向分析制度随着我院的发展,急危重患者数量及比例逐年提高,这些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或落下终身残疾。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抢救患者生命,特对急危重患者的流向进行分析:一、急危重患者收住院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二、急危重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好转离院人数,所占的比例。三、急危重患者由于我院无床在急诊滞留人数,所占的比例。四、急危重患者由于我院无床或技术设备所限转院人数,所占的比例。五、急诊科应每月对急危重患者的流向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向医务科汇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住院率,体现持续改进。理制度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
13、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是对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进行管理。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管理中,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循环往复,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急诊管理(一)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W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院前急救出车时间W5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W1.o分钟。(二)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以免造成误诊、误治。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
14、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三)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四)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包括三基在内的各种急救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CPR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
15、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等。医务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二、住院管理(一)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二)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主要有以下规定: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小45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W1o分钟。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上级医师应在1小时内由科内组织会诊,科内会诊未解决问题的,随时报请院内会诊(办公时间报医务科,非办公时间报院总值班);疑难患者应在6小时内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到场时间5分钟;危重患者抢救记
16、录6小时内补记;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三)科主任主持的危重、疑难患者科内或院内会诊,应由相关专业同级人员参加。对危重患者,尤其是1CU患者的多科协同抢救,办公时间相关专科至少要派副高以上医师(含副高)参加,非办公时间由值班医师参加。(四)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五)科主任要加强科室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科主任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上,严防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对危重患者,科主任要积极主动做好科
17、间配合和协同抢救治疗,不允许出现互相推诿和延误治疗等情况。(六)规范医技科室检查项目,明确危重患者辅助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凡经治医师在检查项目申请单上注明危重病人字样的,B超、心电图现场出报告;常规化验5分钟出报告;X线20分钟出报告;CT半小时出报告。检验科急诊检验项目必须满足临床要求,不得推诿。三、目标管理(一)要求急诊科统计各项指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危重患者入院至接诊时间、首诊接诊至开始治疗时间、确定住院到实际住进病房时间、确定手术至开始手术时间、确定输血至开始输血时间、确定影像等辅助检查至出报告时间,并作为危重患者常规统计指标纳入质量管理要求。对所有的死亡病历均在院内和科内做好讨论、
18、分析和总结工作。(二)对上述各项指标定期进行分析,对影响上述指标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危重病人的抢救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管理的水平和抢救能力。急诊重点病种的有关规定急诊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疾病,这些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或者落下终身残疾。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抢救患者生命,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急诊科应制定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患者从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内完成,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二、急诊科医务人员应该熟悉各个流程。三、
19、各相关科室应该熟悉与本科重点病种有关的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O四、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五、重点病种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如系本科疾病,应该配合急诊科医护人员抢救,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优先住院;如非本科疾病,不得擅自离去,须经得急诊科医师同意后方可离去。并将会诊意见认真做好记录。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急诊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极危重疾病,这些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或者落下终身残疾。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抢救患者生命,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急诊科应制定重点病
20、种的急诊服务流程,患者从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内完成,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二、急诊科医务人员应该熟悉各个流程。三、各相关科室应该熟悉与本科重点病种有关的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四、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五、重点病种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如系本科疾病,应该配合急诊科医护人员抢救,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优先住院;如非本科疾病,不得擅自离去,须经得急诊科医师同意后方可离去。并及时书写会诊记录。六、各科室应留12张空床,以保障重点病种的患者能够及时收住入院。紧急情况下多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及制度为提高医院处置因自然灾害、交通等各
21、种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院内、外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一、医院成立吕梁市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在市政府自然灾害卫生卫生应急领导组和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授权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承担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医务科,由院长指挥组
22、织协调应急工作。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二、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具体工作:(一)协调督导组:分管行政副院长牵头,由院办、医务科、预保、人事、党办、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二)医疗护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含急诊科)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23、(三)感染管理及疫伤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科及预保科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疫伤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四)后勤保障组:分管总务、保卫、设备、党务的副院长牵头,由总务科、保卫科、设备科、工会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总务科负责各种后勤物质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及其它后勤保障工作;设备科负责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的供应;党务、工会负责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的生活、慰问等;保卫科负责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