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8239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海南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南省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结合我省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计划与准备1 .研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是准确把握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性工作。要研究、学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理解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发展史的学习,基于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坚守学业质量要求。2 .研究教材教法。

2、全面、系统地通读小学信息科技全套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本学期所执教的教材,领悟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间的内在逻辑,多维度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在大概念统领下,可根据校情、学情,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科学的教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在情境化、直观化、项目化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注重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的统整,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活动。3 .分析教学环境。充分了解本校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环境,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平台等,并定期维护设备。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多维度、多样化的学情分析。课前可采用谈话、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现

3、有水平、心理发展程度、生活经验、班群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中通过观察、对话、学习任务单等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并与学情紧密结合进行教学评价;课后通过拓展应用等,进一步分析掌握学情。4 .制定阶段计划。教学计划要聚焦问题、突出重点,可操作、可评估。根据学校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科组的工作计划,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个人教学计划,计划包含对本学期的教材分析、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学段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进度表等。同时应注重不同年级、阶段之间内容的关联,以内容、学习方式、学情等为依据,适当设计跨年级、跨模块的学习任务。5 .准备教学资源。信息科技课程资源以

4、育人为本,注重迭代更新,是多样和开放的。结合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特点,注重开发文本、数据、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数字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建设规范化信息科技实验教室,帮助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信息科技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提供的宝贵经验。设计丰富多样、可操作、具有时代性的信息科技实验,可涉及“理工”“社会”“技术伦理”及“心理”等方面,鼓励跨学校、跨区域协同开发跨学科主题数字化教学。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与科技馆、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活动中心、学生实践基地等建立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

5、进行家庭信息科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重视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好研网海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资源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资源体系,协同开发主题式、项目式网络学习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6 .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准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好预案,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工作。(1)基于课程标准、教材解析、学情分析,围绕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

6、度目标的达成度,完整、具体、清晰地加以呈现,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并保持与学段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目标表述要做到具体准确,可操作,可评测。(2)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掌握任务驱动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功能,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鼓励积极使用项目式学习法、STEAM学习法,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3) 了解各学段具体内容和学业要求,理解各模块内容设置对于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的意义,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可结合当地社会

7、、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充分研究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提出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意义的单元主题,并围绕单元主题提取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核心概念。(4)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依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体现思维的阶梯性,教学过程呈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过程要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的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合作的教学活动。新课导入要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情境既要激趣又要贯穿学习的始终。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机动性,有基于课堂突发情况的预案。(5)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系统设计学习活动。对单元教学活动、课时教学活动进

8、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每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活动之间有结构、有梯度,逐步指向更准确、更深刻、更完整的学科概念的建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7 .开展集体备课。主动参与集体备课,每学期教师集体备课记录不少于每月一次,并超前备课。聚焦备课和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建议围绕预习安排、任务设计、资源准备、自主操作要求、学习效果测评等要点,深入研究讨论,整体提升教学设计力、课堂实践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可运用网络共享、远程视频会议等技术,以专题分类,集体攻关的方式,进行校内或跨校、跨区域的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和备课成果。二、课堂教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课堂教学以理解性、主题式、综合化、体验性为基本的教

9、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突出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全方位、深层次和根本性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8 .理解性教学。提升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注重课程逻辑的螺旋式上升,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强化信息科技学习的认知基础,明确信息科技学科的知识网络,选择“少而重要”的信息科技学科“大概念”,避免割裂成独立知识点教学。探索“场景分析一原理认知一应用迁移”的教学,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己有知识基础上分析、探究

10、现象的机理,学习、理解相应科学原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运用学科“大概念”解决真实问题,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形成个人理解,内化为素养。9 .主题式教学。教学主题要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真实性。主题符合学科逻辑,注重与学生的数字生活经验、现实社会科技运用场景相关联,与时俱进,体现我国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提倡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教学中围绕“跨学科的概念”科学设计实施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跨学科理解,跨学科边界解决问题,真正走向深度学习,体验“创中学”的乐趣。10 .体验式教学。注重体验式的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

11、的情感体验,创设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学习氛围,可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体验中自发地加深思考,获得个人感悟与经验,从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的融合发展。IL综合式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教学要去知识中心化,不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去知识单调化,认识到信息科技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与迭代迅速,信息科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重视价值取向;去知识孤岛化,关注信息科技知识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

12、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12 .师生互动模式。创设民主平等、主动探索、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简明的、贴近生活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利用自学、启发、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课堂语言力求准确、明晰、富有情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学习中的困惑、思路、方法,并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权利,有充足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字化环境下不断主动发现、尝试,求知欲得以激发,在体验与应用中对信息科技学科概念和原理产生认识,体验到成就感、从容感与幸福感,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熏陶,思维得以提升。13 .教学活动组织。

13、组织有吸引力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交往与协作中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的空间不局限于教室与机房,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思考、讨论或综合性的实践,不同角色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学生在主动探索、沟通交流、合作协作中产生认识、感悟、共鸣,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三、考试与评价14 .科学评价学生。评价要以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测评为导向,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体现一致性。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

14、,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倡导把大任务做成“表现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多环节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态度看法、交流能力等,尤其要给出激励性评价。15 .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坚持素养立意,育人导向的学业水平考试,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遵循学业质量标准,可采取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考查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发展水平。创新试题形式,增加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试题,探索在线模拟情境、实践实验、虚拟仿真等类型试题的命制。需按照“明确测评目标一预估试题的难度水平一确定测评题目的类型一确定试题的情境和任务一确定测评

15、题目的评分标准”的流程来进行试题的命制。四、教学总结16 .做好教学总结。聚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专项研究,主动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任务,积极参加观课议课活动,认真记录及时整理,提炼形成有价值的课例分析报告与总结。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按时完成必要的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学期总结等。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有一定深度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总结,或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心得体会,或经典课例的教学设计,并与同行分享,不断改进教学,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17 .加强教学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诊断,可以“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随笔”等形式,进行经常性、多样化的教学反思,不断

16、改进教学。教学反思可围绕“教”与“学”两方面的亮点与不足展开,聚焦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要考虑“评”的工作,是否与“教”“学”达成了一致。18 .突破教学问题。积极查找问题,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并深入分析不足的原因。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研究、文本解读、情境设置、学习任务设置、教学艺术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发现问题后,要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同伴互助等方式,研究改进措施。梳理共性问题,并提倡将问题课题化,进行专题研究,将反思所得转化为教学研究成果。19 .体现实践价值。提倡写单元反思、专题类反思,对整个单元(专题)的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的实施效果、学生的反馈等情况进行复盘与探究。以实践的方式,让教学得以基于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信息科技实践是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内心世界相互砥砺、互构互成的学习方式,使身体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得到有机统一,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