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8239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南省劳动教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劳动教育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结合我省劳动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计划与准备1.制订劳动教学目标在明确劳动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及项目目标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劳动内容对应的具体任务群的课程内容要求,制订具体劳动教学目标。劳动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精确、具体、可操作,力求最大限度反映劳动劳动实施的预期结果和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有机融合。2.选择劳动内容针对不同学

2、段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考虑区域特点和学校劳动教育环境,把握不同学段劳动素养培养要求,围绕体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十个任务群,合理选择劳动内容。在选择和确定劳动内容与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劳动任务的系列化、综合化、科学化、体验性等特点,设计一系列劳动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清单)3 .确定劳动场域劳动场域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劳动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场域,包括劳动场所、工具设备、材料及劳动文化氛围等。4.明确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可分为明确任务、劳动准备、制订计划、组织

3、实施、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5 .提炼劳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项目操作方法是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劳动感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设计劳动项目时,教师要对劳动

4、项目操作的主要方法加以提炼。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劳动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明确任务、劳动准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6 .创设合理劳动情境,明确劳动目标与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任务的目的、要求、成果形式、评价标准等,对劳动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指导学生有目的开展劳动,并清楚劳动过程安全事项。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2.7 .根据劳动项目做好相应劳动准备,制订劳动规划在开始劳动实践活动之前,要根据劳动项目做好相应的劳动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在统筹各种资源的前提下,确定劳动的程序和步骤,形成合理的劳动计划。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

5、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要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劳动任务,了解和熟悉劳动工具与材料、劳动场所及劳动过程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明确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操作要求,严守操作顺序和要求等规则,避免主观随意。要重视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兴趣和发展愿望,引导学生尝试和掌握更复杂的劳动操作程序和规范。同时,要强化质量意识,关注细节,以精细的劳动过程实现高质量的劳动成果。8 .有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经历完整劳动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按照制订的劳动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劳动活动,经历完整的劳

6、动过程,在劳动实践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引导,讲解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在学生实际演练和操作之前明确劳动内容的关键要点、关键步骤、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9 .适时开展展示与交流活动,促进劳动素养的形成交流评价环节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劳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会劳动的同时,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劳动素养发展,及时查漏补缺,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

7、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劳动周教学】10 .合理安排劳动周时间劳动周一般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也可以根据农业时令特点安排在夏季农忙时节或秋收时节等,还可以安排在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及爱国卫生运动周等时间。劳动周一般每学年安排一次,具体时间可根据劳动周的内容设计和具体任务确定。劳动周的时间安排可以打破年级限制,进行统筹实施,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周活动中,互帮互学、合作建构,形成良好的劳动合作与竞争氛围,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实现。11 .结合劳动课堂教学统筹规划好劳动周的劳动项目统筹和利用好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现有资源,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本校校情等,利用当地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

8、产馆、生态园、茶艺馆、校史馆、研学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空间,开展个性化的劳动周活动。可结合校园科技节、校园文化节、校园劳动节等活动,也可通过组织全校劳动技能竞赛等方式,对劳动周进行系统、整体安排。另外统筹和利用好教师资源。除了劳动教育专门师资外,可聘请不同行业的优秀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工人等担任指导教师。还可以多方优化和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学校可优化设计劳动实践环境,如建设“校园生活馆”“快乐农场等。家庭可开辟阳台、露台“种植角”。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统筹,打通区域壁垒,共建共享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12 .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和强度,注意防范劳动安全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强度

9、、时长,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注重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的制订,以及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确保劳动周的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实施。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劳动作业的设计以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体现劳动的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总体目标,强调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基础上,在劳动课堂之外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10、。13 .注重劳动的实践特性劳动作业设计需体现劳动显著的实践性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考虑区域特点和学校劳动教育环境,把握不同学段劳动素养发展要求,围绕三大类劳动的十大任务群,合理选择和确定实践项目内容,不得布置无关的书面作业。杜绝“假劳动”“纸上劳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展示等方式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14 .引导学生开展项目探索劳动作业设计需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或体验,面向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需要,选择和

11、确定劳动项目,在完成综合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劳动素养淬炼。项目探索需强调规划设计意识,引导学生整体构思项目过程,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合作交往、自我调节等社会性发展。学校要根据任务群特点和本地、本校实际,设计不同项目的劳动任务清单。15 .优化作业的内容体系劳动作业设计需加强课程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要从劳动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出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内容体系。要精心选择衣、食、住、行、用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内容,从农业的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

12、劳动内容同时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还要选择合适的公益劳动内容,以及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服务系统认知和职业认同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16 .综合调控劳动作业时长劳动作业设计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需遵循“家庭劳动日常化+学校劳动规范化+社会劳动多样化”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展示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小学低年级每天劳动时间20分钟,围绕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等内容;小学中

13、高年级每天劳动时间30分钟,围绕个人清洁卫生、分担家务、校内外公益劳动等内容;初中年级平均每天劳动时间40分钟,围绕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家政学习、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等内容。组织学生每学年参加一次劳动周(校园劳动或校内外劳动等),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初中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可根据农时需要适当安排农忙假。17 .统筹利用各方面劳动资源劳动作业设计需加强劳动资源统筹,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学校已有的各种资源,例如:田

14、园课程基地校可以将劳动与田园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设计田园劳作作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每学年组织学生至少一次走进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基地、工业生产基地等场所,至少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区、乡镇(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公共场所等公益劳动。注意学习宣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18建立作业实施的安全保障体系劳动作业设计要高度重视劳动作业的安全保隙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所涉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隙,

15、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风险防控预案、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的制定,确保劳动作业安全有序实施。19 .健全劳动作业评价制度各地教研部门要健全劳动作业评价制度。将以劳动素养为指向的劳动作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四、课外辅导20 .家校协同提升辅导效果家庭是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劳动课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

16、,引导家长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促进家长对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在布置劳动实践作业后,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将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实践作业建立联系,鼓励家长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时监督、指导学生规范、坚持不懈地完成相应的劳动实践作业。21 .有效开展社区劳动教育指导社区服务是学生开展服务性劳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劳动课教师要积极要请社区管理人员和相关企事业代表,共同参与学校劳动教育计划的制订、劳动课程的实施和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的指导等各方面工作,根据学生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必要的课外辅导,提升学生劳动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22 .自觉规范辅导行为劳动教育课外辅导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17、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五项管理”的文件要求开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段和结合本地实际,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不同种类的课外劳动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于因受时间和场地限制无法在学校完成的劳动任务,教师要加强指导,规范辅导行为。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家长、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不过多占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五、考试与评价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差异化设置评价内容。要用好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功能,依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评价结果进行恰当的解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劳动学习与实践状况,提出改进策略。劳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

18、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24.明确评价基本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体现。通过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实现。第二,发展性原则。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功能,促进学生认真参与劳动学习与实践,改进教师教学安排。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劳动过程的动态发展,充分肯定学生在劳动中的进步,正确对待劳动中出现的问题,鼓

19、励学生不断改进提高。第三,系统性原则。应整体、系统地进行评价,并贯穿学习始终。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评价作用,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制订循序渐进的评价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兼顾家庭劳动实践评价与社会劳动实践评价,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如项目实践、交流对话、技能测试等,持续地反馈信息。第四,持续性原则。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通过评价持续地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持续性原则包括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素养维度。前者主要指劳动素养发展的学期、学年进阶发展水平,看发展的增量;后者主要指劳动各维度素养水平之间的进步。25 .强化平时表现性评价劳动课

20、程平时表现评价旨在通过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劳动效果,调整教学实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不同类型的劳动内容、不同任务群,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有利于学习诊断和促进发展。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可以灵活设计或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

21、劳动档案袋等工具。通过劳动任务单记录某项劳动任务的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等情况,作为学生劳动学习效果和劳动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劳动清单记录系列劳动任务完成情况。劳动清单可以列出学生必须学做的几项劳动技能,必须养成的几个劳动习惯,或必须形成的几个劳动观念等,通过学生自评和家长、同学、老师等评价。通过劳动档案袋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一段时间内劳动学习与实践情况的材料,了解学生在该段时间内所做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学业成就。劳动档案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劳动方案、劳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劳动成果、劳动日志、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劳动实践的过程性记录。针对具体的劳动学习和实践的目标和

22、内容,可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价。例如,日常生活劳动可以劳动清单为主要依据,家校合作共同评价;生产劳动可以劳动任务单位主要依据,结合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和劳动成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服务性劳动可以劳动档案袋为主要依据,结合服务对象的评语和多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26 .规范阶段综合性评价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是学期、学年或学段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劳动课程学习的水平和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达成情况。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结合档案袋进行;结果性评价可采用测评形式,通过考查学生在完成测评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六、教学总结27 .认真做好中小学劳动教

23、育教学总结(1)坚持做好课后反思,利用经常性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小结完成教学总结;(2)重视教学总结是对教学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体评价的方式之一;(3)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有一定深度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或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4)劳动教育总结呈现方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随笔”,多多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提升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5)指导学生做好“劳动收获”“劳动日记/周记”“劳动个人评价与总结”等其中之一,完成相应的“劳动评价单”。28 .从思想层面加强劳动教学反思,落实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相应习惯(1)聚焦“课后劳动教学活动设计

24、”“学习氛围营造”“学生是否积极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依据其做好下一课的劳动教学教育工作;(2)要从查找问题的角度,通过反思总结,找出劳动教学的不足,追问造成不足的原因一一是劳动理论、理念不到位,还是劳动任务不合适、教学艺术性不够等等,努力寻求相应人员支持、配合;(3)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将问题课题化,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将反思总结所得转化为劳动教育成果。29 .注重劳动教育的融合与创新(1)强化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劳动课程开发既要关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劳动价值的引领、劳动精神的培育。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劳动强度和实施方式的适宜性,要将劳动内容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联系,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2)注重项目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3)关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的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场所,自主开发项目,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实践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