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调研报告:破解源头难题强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济宁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调研报告:破解源头难题强服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济宁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调研报告:破解源头难题强服务山东省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共有11个县(市、区),6215个行政村,18L4万农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3%,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在全市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22871个,党员46.77万名,其中农村党员19.32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市按照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无钱、无人、无阵地,服务条件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两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等措施,立足源头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
2、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党员教育中心和山东省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济宁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搞好服务,“有人”是前提。围绕“有人办事”,济宁市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基层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眼于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发展对象不符合条件、“家族化”发展党员和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
3、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二三是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务干部数量不足,有的党务干部对基层情况和党建业务“两不熟”等问题,强化刚性要求、硬性约束,做到选优与育强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明确市、县党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分别不少于本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30%、35%,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4人。抓投入强保障一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一些村级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是制约其服务能力的主要瓶颈。济宁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转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在每年安排2000万
4、元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5000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立专项经费。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能力。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村级组织运转最低保障经费,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2012年以来,济宁市全面建立以村级为民服务站点为基础、以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确定1743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
5、作为重点建设村,做好活动场所的新建、扩建、修缮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达标的活动场所”目标。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积极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实现“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开展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干部驻村联户“两个全覆盖:2012年以来,全市7.3万名干部与6215个行政村18L4万农户建立直接联系,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固定的联系人,实
6、现干部、农户“两个全覆盖二二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解忧。联户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农户的直接联系,做到“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层出偏差。专门成立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2013年,市级共组织开展督导检查7次,访查农户5.8万余户,约谈、通报批评驻村联户工作不力的干部177人。抓载体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依托
7、为民服务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如,邹城市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每村建立“一员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办服务网络,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宜。二是建立党员群众联建联创制度。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党员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参与,发扬农村群众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党员群众良性互动。三是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如,任城区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活动场所坐班办公,做好上传下达,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村务等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打通“最后一公里”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
8、办事,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特别是结合“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村级班子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抓党建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村庄实际,借助上级政策,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兴办工副业项目、成立专业协会、盘活资产资源等方式,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机关党组织发挥本单位人才、政策等优势,从送钱送物到送政策送服务,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活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从济宁市委常委到农村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党员,都把联系服务群众摆在第一位置,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
9、济宁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瞄准解决关键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直接化、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着力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这是解决“有钱服务”问题的关键。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最低保障经费,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服务群众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很难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村级服务水平较高、村民比较满意、干群关系融洽的村往往是集体经济雄厚的村,这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高于其他村党组织。着力培养本土优秀村干部。这是解决“有人服务”问题的根本。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是增强基层服务力量的重要手段,但从长
10、远看,还要培养本村本土党员干部,留下一支扎根农村、永不撤离的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在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让农村党员干部有资源为群众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着力做好团结引领群众的工作。这是有效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越来越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做好教育引领、解疑释惑等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个人诉求,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工着力提升村级治理水平。这是提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的必由之路。济宁市农村党组织在推进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的同时,特别注重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