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docx
《坐骨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骨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坐骨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概述坐骨神经(SCiatiCnerVe)为舐丛的分支,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向下延续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大腿后侧及膝关节以下小腿和足的感觉与运动。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发生病变,如坐骨神经炎,或继发于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与损害,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性关节病、腰舐椎先天畸形、舐器关节炎等,即表现为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诊疗常使用神经阻滞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目前坐骨神经阻滞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尤其是超声引导技术,与X线或CT引导相比,它可以清楚地区分
2、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穿刺过程实时可视化,有效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全程绿色,无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坐骨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坐骨神经起自L45和Sl3,属于混合神经,是全身直径最粗大、行程最长的神经(图1A)。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并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连线中点深面下行,其远端向大腿中线移动,在瞥大肌下面沿髓关节外旋肌群(上行肌、闭孔内肌、下外肌、股方肌)表面行走至股部(图1B)。坐骨神经在胴横纹上方4-10cm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各自向下走行(图IC)。胫神经(tibialnerve)为坐骨神经本干的延续,在股后区下方沿中线下行进入胴窝,其后与位于深面
3、的胴血管相伴下行至小腿后区、比目鱼肌深面,继而伴胫后血管行至内踝后方,最后在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内分为足底内侧神经(medialplantarnerve)和足底外侧神经(IateraIPlantarnerVe)两终支进入足底区(图2A)。胫神经在小腿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交通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诸肌;其皮支分布于小腿后面下部、足底、小趾外侧缘皮肤。注:图2A为胫神经解剖,可见胫神经沿胭窝中线下降.穿比目鱼肌进入小腿后浅、深肌群之间下行,经内躁后方进人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图2B为腓总神经解剖,可见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4、两支主干,前者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后者与胫前动脉伴行,在小腿前肌群之间下行;图中1为胫神经,2为比口鱼肌,3为足底外侧神经,4为足底内恻神经,5为关节支.6为腓总神经.7为腓肠外侧皮神经,8为腓深神经.9为腓骨长肌,10为胫骨前肌,11为腓浅神经图2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解剖位置图a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外下行,至腓骨头后面,经腓骨长肌深面绕腓骨颈外侧,分成腓浅、腓深神经等分支(图2B):腓肠外侧皮神经,穿过深筋膜分布于小腿远端外侧皮肤,向下发出交通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合并成腓肠神经;(2)关节支,分为膝上关节支和关节返支,在膝关节前方进入关节,并支配胫腓近端关节等;腓深神经,腓深神经发出后穿腓
5、骨长肌起端进入前肌群,沿胫前动脉向下至足背,继而伴足背动脉前行,分为关节支支配踝关节、肌支支配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和第3腓骨肌,终末支支配足背诸肌;(4)腓浅神经,腓浅神经在小腿下1/3处,穿深筋膜至浅筋膜层内下降,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前外侧下部、足背和趾背部皮肤(第一、二趾相对面除外)。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分类一、诊断性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疼痛患者,如经各种检查仍难以确定疼痛原因时,可考虑行诊断性坐骨神经阻滞。其原理为顺序应用安慰剂(PlaCebO)或不同浓度的局麻药阻滞坐骨神经不同纤维,产生仅阻滞交感神经、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现象,达到诊断心因性、外周性或中枢性疼
6、痛的目的。选择疼痛起源最有可能的部位进行阻滞,首次诊断性神经阻滞的药物为安慰剂(生理盐水)。应用安慰剂阻滞后长期有效者,可认为是心理性疼痛。无效者需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如0.5%L0%利多卡因(Iidocaine)或0.125%0.250%罗哌卡因(ropivacaine),首先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进一步确认疼痛部位的腰交感神经阻滞是否已成功,为此可查看皮温是否上升、交感神经电反应(SymPathOgakaniCreSPonSe)是否消失,还应确认感觉并未被阻滞。如果交感神经阻滞后获止痛效果,则应反复进行交感神经阻滞但须注意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疼痛中,约30%35%具有安慰剂效果。选用坐骨神经(或相应部
7、位)阻滞后疼痛消失时,则反复进行该神经阻滞来治痛。如果交感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均很完善,但疼痛仍然不消失,则表示疼痛病因在中枢侧。用神经阻滞不能消除疼痛的病态有:中枢神经病变、大脑化假性病、心理性因素等,此时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则难以消除疼痛。二、治疗性坐骨神经阻滞1.治疗性坐骨神经阻滞作用的机制有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2)肌松作用缓解疼痛所伴肌肉保护性痉挛性收缩;(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促使局部组织修复、特别是肌肉和肌腱部位;(5)抗炎作用;(6)心理因素改善慢性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阻滞疗法后疼痛立即消除或明显减轻,增加治病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赖。2.治疗性坐骨神经阻滞的目的
8、治疗疼痛疾病,缓解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某些疾病的慢性化和并发症。(1)镇痛镇痛是阻滞疗法的主要目的;(2)预防带状疱疹早期行坐骨神经阻滞,可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肢体残端神经阻滞预防残端痛和幻肢痛;(3)破坏性神经阻滞用无水乙醇、酚甘油等破坏性药物注射使末梢神经损坏,产生永久或较长期的止痛和解痉作用,非破坏性疼痛治疗不主张使用此法。(4)诊断性阻滞判断疼痛的原因及其有关的神经,决定手术的适应证。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坐骨神经为下肢提供绝大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为大腿后部和膝关节以下的所有肌肉提供运动功能。坐骨神经支配大腿后部、膝关节后部以及膝关节以下(除小腿内侧的窄带,该区域
9、由隐神经提供)的感觉功能。因此,坐骨神经阻滞可以对大腿后侧和小腿产生麻醉或镇痛作用,联合股神经阻滞或腰丛神经阻滞,可提高膝关节以下镇痛效果,其已被麻醉科医师或疼痛科医师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一、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1 .梨状肌综合征、下肢末梢血供障碍引起的坐骨神经痛;2 .下肢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足踝部手术,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对患者下肢手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干扰较小,并且不影响胃肠功能和泌尿功能;膝关节手术围术期镇痛,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多模式镇痛;(3)危重患者糖尿病足治疗;(4)全髓关节置换
10、术(THRA)术后镇痛;(5)适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跟腱延长术、皮肤移植、大隐静脉曲张等手术的麻醉。二、坐骨神经阻滞的禁忌证1 .绝对禁忌证注射部位皮肤或深部有感染,局部蜂窝织炎或全身性血液感染;凝血障碍,出血或血肿;注射部位远端神经感觉或运动功能受损;痴呆或无法配合的患者。2 .相对禁忌证出血倾向,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局部神经损伤,过敏体质和肥胖者慎用。坐骨神经阻滞的药物选择坐骨神经阻滞通常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bupivacaine/levobupivacaine)等长效局部麻醉药。各局麻药特点如下:布比卡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可改变药液浓度而产生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离阻
11、滞,但其心脏毒性明显,如误入静脉或用药量过大,可致心脏停搏,且难以复苏,尤其对产妇更是如此。而左旋布比卡因毒性作用明显比布比卡因弱。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特点:产生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的程度大于布比卡因;(2)较布比卡因心脏毒性低;有血管收缩作用,因此无需再加肾上腺素;对子宫胎盘血液无影响。麻醉药物的剂量、浓度和容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而变化。其中罗哌卡因通常采用浓度02%0.5%,单次容量2030ml;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采用浓度0.2%0.5%,单次容量1530ml。术后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远超单次阻滞,因此在单次阻滞后可以采用较低浓度局麻药连续泵注在神经周围达到延长术后镇痛
12、时间,通常采用0l%0.2%罗哌卡因或0.100%0.125%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以410mlh速度泵注。坐骨神经在坐骨结节、梨状肌水平卡压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等坐骨神经痛,表现为臀部或放射至下肢的疼痛。坐骨神经卡压区域注射类固醇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compoundbetamethasoneinjection)7mg或复方倍他米松7mg力口0.5%l%利多卡因组成的抗炎镇痛液510ml,亦可联合10-30gml臭氧(03,ozone)1020ml局部注射,可有效缓解疼痛。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可缓解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骨盆恶性肿瘤、膝关节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脉冲射频参数:45V,480
13、So但多为个案报道,仍需更多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坐骨神经的阻滞方法坐骨神经位置较深,传统技术依靠解剖定位和寻找异感法,其阻滞成功率高低不等。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CT、核磁导航及其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阻滞成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坐骨神经阻滞更精确和有效,药物扩散更加明确,用量更少。一、解剖学定位和寻找异感法穿刺坐骨神经解剖学体表定位(图3):骼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3等份,在其上、中1/3交接处做一点A,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的连线也分为3等份,其内、中1/3交接处又做一点B,以上两点之间做一微向外突的弧线经臀横纹至胴窝上角,即为坐骨神经的臀部体表投影。注:图3A为
14、臀部坐昌神经体表投影及定位,悔兀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上中1/3交接处做点A,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的连线内中1/3交接处又做点B,以上两点之间做微向外突的弧线经臀横纹至胭窝上角,即为坐骨神经的臀部体表投影;图3B为股后区坐骨神经体表投影及定位,坐骨神经在臀部投影的下端到股骨内、外侧股之间中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股后区走行的投影;图中1为然后上棘,2为股骨大转子,3为坐骨结节.4为睛后上棘体表投影,5为股骨大转子体表投影,6为坐骨结节体表投静,7为坐竹神经体表投影.8为股骨外侧股,9为股骨内侧裸图3坐骨神经体表投影及定位二、坐骨神经阻滞的路径坐骨神经阻滞有多种路径,根据解剖学体表标志定位主要有以
15、下4种:1 .臀部坐骨神经近端阻滞定位(即Labat经典后路法)(1)体位侧卧位,患侧在上,对侧下肢伸直。体表标志从股骨大转子上缘至骼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条与该线垂直(斜向内下方)的线,此线与股骨大转子至舐管裂孔的连线相交,此交点为穿刺点(图4)。注:操作时采用侧卧位,辎、膝关节略屈曲.从股骨大转子上缘至能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条与该线垂直(斜向内下方)的线,此线与股骨大转子至撕管裂孔的连线相交.此交点为穿剌点,垂直进针,直至出现异感;图中1为坐骨神经.2为坐骨神经注射点,3为大转子,4为大转子与然后上棘连线的中垂线,5为舐管裂孔,6为储后上棘图4坐骨神经臀部近端阻滞定位(Labal经典后路法)示意
16、图(3)阻滞方法患侧髓、膝关节略屈曲,呈半俯卧位。定穿刺点后,消毒铺巾局麻皮丘,用一长8cm的7号针垂直刺入皮肤,直至下肢或足部出现放射性异感,进针深度常为5-7Cm0如果穿刺针触及坐骨大切迹的骨质,则将针调整稍向外侧重新刺入,出现异感后回抽无血,注入麻醉药液1015ml02 .臀部坐骨神经远端阻滞定位(1)体位侧卧位,患侧在上,对侧下肢伸直。也可仰卧屈能屈膝体位。体表标志股骨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或稍内侧,即为穿刺点。(3)阻滞方法定位穿刺点后,消毒铺巾局麻皮丘,用一长8cm的7号针垂直刺入皮肤,直至下肢或足部出现放射性异感,进针深度常为57cm0出现异感后回抽无血,注入局部麻醉药液101
17、5ml03 .坐骨神经前入路阻滞定位(1)体位仰卧位。(2)体表标志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处作与该韧带垂直的垂线,再经股骨大转子引腹股沟韧带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约距腹股沟韧带8cm)o(3)阻滞方法穿刺点定位后,消毒铺巾局麻,用一长8cm的7号针垂直于皮肤进针,后稍偏向外侧直抵股骨小转子,退针l2cm向内侧调整方向使针与皮肤垂直,沿股骨内侧缘向后推进约5cm即可引出异感,回抽无血即可注药。阻滞坐骨神经后退针时还可阻滞股神经。4 .胭窝入路体位俯卧位,膝关节完全伸直。(2)体表标志胴窝皮肤皱褶处,取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的中点,向头侧作垂线,垂线上8cm处向外侧ICm为胴窝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坐骨神经 阻滞 疗法 中国 专家 共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