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突出特色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关键突出特色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抓住关键,突出特色,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谋划、周密部署,高标准抓好试点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
2、性的重要工程来抓。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突出思想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三是突出文化引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四是突出实践引领,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参与、体验、实践中开拓,以实干创造实绩。二、夯实基层基础,做实做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指导意见要求,我们全力做好中央确定的8个县的试点工作,同时选择10个县作为省级试点。党的十九大后,吉林省委作出决策
3、部署,积极推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经建成16946个实践场所,覆盖全省9300多个行政村和1400多个城镇社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试点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明确构建“1355”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1”就是县乡村党委一把手工程,“3”就是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55”就是突出“五方面工作内容”、建设“五大服务平台”(即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方面工作内容,建设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
4、等五大服务平台)。重点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强化文明实践工作导向,全力把试点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功能。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转换话语系统、改进话语方式,融通理论话语与百姓话语,把“大主题”做成“小切口”,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在“进”的基础上解决“深”的问题,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寻常百姓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功能。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围绕政策咨询、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方面落实为民惠民举措,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创业实践、服务生产生活,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通过解决思想问题推动解
5、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解决思想问题。三是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的阵地功能。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牵引,整合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立起多层次、分众化、互动式的综合性平台支撑。打造好全媒体栏目“好好学习”,建设大众传媒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新时代e支部”建立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省8万多个e支部就是8万多个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形成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贯通、网上网下相叠加的传播覆盖扩大效应。四是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的保障机制。整合工作体制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委巡视巡查,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6、,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整合工作力量,以全县域为整体,统筹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资源,加强人财物保障,盘活各类文明实践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工作队伍,重点打造基层宣讲员、志愿者、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实施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百千万工程”(即建立100个示范点,征集1000个文明实践工作案例,分层分级培训100OO名志愿者),建设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三、突出实践特色,做好结合融入文章。我们将立足吉林实际,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穿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建设中。一是立足农业大省融入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生态、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融入文明实践,培育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二是立足打赢攻坚战融入扶贫脱贫。围绕精准脱贫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生脱贫,以扶志扶智助推脱贫攻坚、致富兴业。三是立足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融入兴边富民。与时俱进开展中国梦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文化屏障。四是立足全面小康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象化载体,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